首次同時回收兩片整流罩失敗洩“天機”獵鷹火箭再演高難度動作

每次獵鷹9號火箭發射、回收、再發射再回收,彷彿都是機械化程式一樣不斷重複,也許這正是南非裔美國人馬斯克想要達到的效果。為了追求更加低廉的發射成本,實現更大程度的火箭複用,

SpaceX從2017年開始孜孜不倦地反覆嘗試回收火箭整流罩,併為此租用和改造了一艘豪華快艇當作回收船。終於在折騰了兩年後,裝在船上的捕捉網的面積也擴大了4倍,終於在今年的6月份首次成功捕捉了一半整流罩,於是SpaceX再接再厲,又從租賃公司手中租了第二艘遊艇進行改造,試圖未來能完整回收兩半整流罩。

首次同時回收兩片整流罩失敗洩“天機”獵鷹火箭再演高難度動作

兩艘整流罩回收船空手而歸

2019年12月16日獵鷹9號B1056.3火箭發射時,兩艘整流罩回收船準時出現在大西洋上,首次進行完整回收整流罩的測試,但遺憾的是,在經過45分鐘漫長的等待後,沒有任何一半整流罩被船上的大網所罩住,眼睜睜地看著兩片整流罩緩緩地墜入大西洋,第一次高難度的雙船回收以失敗告終。儘管奇蹟並沒有發生,但SpaceX似乎又找到了一條影響整流罩回收的問題所在,他們說將進一步調整整流罩回收船,並很快進行下次測試。馬斯克也很快回應了回收失敗的事件,他在社交媒體上稱,根據遙測回傳的數據,兩片整流罩都是軟著陸在了大西洋上,SpaceX將嘗試撈起這兩片整流罩,仔細檢查後如果沒有大問題,也許可以繼續用在下次的火箭發射上

首次同時回收兩片整流罩失敗洩“天機”獵鷹火箭再演高難度動作

回收船曾2次成功回收一半整流罩

​與獵鷹9號火箭助推器“泰山壓頂”式的垂直砸下來不同(從發射到回收不超過9分鐘),整流罩的回收更像是“小火慢燉”,一般情況下火箭在衝出大氣層後的1分鐘左右,整流罩會與火箭分離,並處於自由降落階段。一旦整流罩再次進入大氣層,會自動展開自帶的巨大翼傘,不斷降低整流罩下落的速度,因此整流罩更像是飄落下來的,整個過程將比火箭助推器的回收慢半個小時左右。

首次同時回收兩片整流罩失敗洩“天機”獵鷹火箭再演高難度動作

兩艘整流罩回收船整裝待發

美媒在報道這次整流罩回收失敗的文章中有一句話引起了我們的興趣,他們說“整流罩順利地打開了翼傘,但它們最終沒能找到回收船上的捕捉網”。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整流罩自己會尋找回收船,而不是回收船單方面的根據遙感參數去追整流罩。這極大出乎了人們的意料,因為按常理講整流罩的著陸與火箭助推器不同,降落傘下的整流罩只能被動等待回收船到位,而不具備自行尋找著陸點的能力。但這句類似於洩漏“天機”的話似乎向我們證明了整流罩除了能夠發送自己的實時座標外,還可能具備小範圍調整著陸位置的能力(不管是主動還是受控),這種方式也許能給我們未來回收整流罩提供借鑑。

我們可以猜測一下整流罩的回收過程,遙測數據不斷回傳整流罩的實時狀態、座標、速度等,然後計算機實時計算落點變化並給出回收船的行進方向和速度。抵達目標著陸海域後回收船可能會停下或者慢速行駛,等待最終的捕捉點。接近著陸時整流罩上的跟蹤系統可能會主動尋找船的位置並試圖主動落到船網上。如果這種猜測成立的話,SpaceX連整流罩回收都是玩的“高難度”,我們也就沒必要鹹吃蘿蔔淡操心地給人家出謀劃策,比如讓他們改用直升機進行回收的方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