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了,農村老人說“冬至宜雨不宜晴”,冬至下雨有啥說法嗎?

新大風歌


時間過得飛快,還有三天就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節氣,冬至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在這一天不僅白天的光照時間是一年之中最少的時候,也是數九寒冬的開始。因為冬至節氣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俗語是根據冬至時的天氣推測未來的天氣變化,比如俗語“冬至宜雨不宜晴”,那麼為何冬至下雨是好事呢?有什麼說法呢?

在冬至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從冬至過後,太陽直射的位置會慢慢向北移動,所以在這一天中,不僅太陽的高度最小,白天光照的時間也最短。從冬至過後,太陽的高度會慢慢增大,白天光照的時間也會漸漸增多,但是氣溫並不會因為光照時間增長而上升,因為在冬至後每天散發的熱量比儲存的熱量還要多,所以從冬至後,氣溫反而會下降。所以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從冬至開始,進入到數九寒冬。

之所以在農村會有“冬至宜雨不宜晴”的說法,是因為在冬至這一天,氣溫會變得越來越冷,氣溫下降的最明顯標誌就是降水或大風天氣,如果在冬至這一天仍然是豔陽高照,並且在未來幾天中,氣溫也沒有明顯下降的跡象,那麼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氣溫不僅不會下降,反而還會上升,所以如果在冬至這一天是晴天的話,那麼今年是暖冬的可能性會很大。

如果在冬至這一天是有降雪或大風降溫天氣的話,氣溫不僅在冬至這一天會下降,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氣溫並不會有上升的跡象,因為在冬至後我國很多地區會進入到數九寒冬,氣溫下降後即便是天氣轉晴,但是要想回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天氣變冷的同時,降雨降雪天氣也會變得頻繁,所以農民都希望在冬至這一天能降雪或陰天降溫。

農民之所以希望在冬至這一天會降雪而不喜歡晴天,是因為冬天是暖冬時,會對農業生產有很大的影響。暖冬意味著冬天降雪少,天氣不太冷,容易使農作物在返青時會因為乾旱而返青困難影響生長,潛伏在地下的害蟲病菌還會因為天氣太暖和而凍不死,第二年出現病蟲害的可能性會很大。如果冬天是暖冬的話,第二年春天發生倒春寒的幾率也會加大。倒春寒對農作物的生長有很大的影響,去年我國很多地區在開春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倒春寒影響,導致很多果樹被凍死凍害,果樹的產量也大大下降。

農村關於節氣的俗語有很強的地域性,並不適合全國所有地區。你們那裡有“冬至宜雨不宜晴”嗎?歡迎大家回覆討論。


悠悠鄉村路


今天剛和家裡的老輩人在一起說這個冬至下雨的問題,當時我們村的老輩人說冬至下雨好,因為現在我們當地的農田裡種植的都是小麥,由於從種植小麥之後一直沒有下過雨和雪,所以現在地裡的小麥出現了乾旱的現象,因此在冬至如果下雨的話,可以給正在處於乾旱的小麥進行解渴,但是這位長輩還說冬至如果下雨對於過年也是有很多好處的,那麼今天我就把這位老年人所說的好處在這裡進行講解。


其實這句話是老一輩人在以前沒有天氣預報的時候,根據自己多年的生活經驗進行總結而來的,也就是說如果在冬至的時候或者是冬至前後如果下雨的話,那麼對於人們來說是一件好事,除了剛才咱們講到的可以緩解乾旱以外,而且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冬至下雨之後,在過年也就是春節期間就會是晴天。

要知道過年期間大家都會去走親戚,因此如果雨天走親戚的話就會影響咱們得正常出行,那麼如果是晴天的話在過年期間我們可以不用擔心天氣的變化,因此才會說“冬至宜雨不宜晴”,但是話又說回來現在的咱們的科學發展的很快,因此現在瞭解天氣的變化都是通過天氣預報。

可以提前知曉未來一些天的天氣變化情況如何,但是問題中的老話也是經驗總結,所以說這句話還是有道理可言的,因此現在我們當地在冬至前後已經連著下了兩天的雨水,所以按照這句俗語來講在過年期間就不會出現陰雨天氣了。


紀錄鄉土


再過幾天,12月22日,就是冬至節氣了。從小就聽老人們講“冬至宜雨不宜晴”, 那麼冬至那天全國大部分地區會不會下雨,那冬至下雨究竟有啥說法呢?

在阿豪視界的家鄉,華北農村已經有近兩個多月沒有明顯降水了,乾燥的天氣裡,不僅田地裡的農作物不同程度的出現乾旱的情況,而且,這段時間也成了流感病毒的高發期,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影響,這本身也是跟天氣有一定關係的。

有人說,今年的冬天屬於暖冬,無論持這種說法是否科學?其實,大家也都希望天公作美,能夠好好的下場及時雨,來淨化空氣的同時,也緩解下久違的冬季旱情。

在過去農耕時代,人們種田大多都是靠天吃飯的,風調雨順對他們來說太重要了。農村老人說“冬至宜雨不宜晴”,其實,是他們在長期農耕實踐過程中得出的經驗總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到了冬至節氣的這一天如果下雨了,那冬季的降雪或者降雨也就多。

在農村還有另外一句農諺“冬至晴,明年陰雨多” 通過冬至節氣這天的天氣,大致預測來年雨水的多少。冬至這天是晴天,那明年的陰雨天就多。而持續的陰雨天對農作物的生長反而是不利的。

人們通過冬至節氣的冷暖或者有無降水,來預測來年的天氣狀況。若冬至節氣冷,那明年春天就回暖早。相反冬至暖和,那麼立春以後就暖得遲,還會出現倒春寒的情況發生。其實,這句農諺也是人們對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熱切期盼。


阿豪視界


馬上就要到冬至節氣了,今年冬至這天是冬月二十七,後天就是冬至,冬至節氣一直是我們農村比較重視的節氣,關鍵是這一天的天氣如何關係到整個冬天,在農村冬至雖不比過年那麼隆重,但有的地方也是當做小年來過的,老人們說“冬至宜雨不宜晴”,有什麼說法呢?



在很多農村人眼裡,覺得冬至這天最好是陰天雨雪,不要晴空萬里的,這裡所說的“宜雨不宜晴”並不是簡單的指下雨,雨雪天氣包括雨夾雪,甚至是陰天,都算是“雨”,因為只要不是晴天,那麼過年那幾天就會是好好的晴天。所以說冬至的時候天氣惡劣點不要緊,只要過年那幾天不下雨下雪的就好了,方便外出,每年過年的時候都要走親戚出門,天好路就好,開車出行也安全,如果大雪紛飛的出行就很不方便,下的再大一些車站連車都不發,哪都去不了。



在農村,跟這句“冬至宜雨不宜晴”差不多的還有一句話,“冬至無雨過年雨,冬至下雨過年晴”,意思是說冬至這天如果不下雨的話,過年的時候就會下雨,但如果冬至這天下雨了過年的時候就會是大晴天,所以大家寧願這幾天下雨下雪,也不希望過年的時候下。

今年的天兒還真是挺怪的,大冬天不下雪確實是愛下雨,昨天我們煙臺這裡下雪了,不過有點像雨夾雪,並不是鵝毛般的大雪,下到身上瞬間化成雪水,到底是沒下一場正經的大雪,而且這晚上剛過,今天上午就又是大晴天了,馬上還有兩天就冬至了,照目前這個狀況來看,下雨下雪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可是從天氣預報來看,周天報道的有雨,那就符合“宜雨不宜晴”的願望了。



其實我倒覺得,冬天就該有個冬天的樣子,冬日下雪夏天下雨,冬冷夏熱,是一年四季該有的樣子,如果亂了套對農業種植來說也不是件好事,冬天如果再不下雪,我們北方人也該像南方人那樣,看見雪激動的說不出話來了。


一品小十六


總之,現代人過春節,也非常喜歡晴好天氣。每當一家人和和美美,團團圓圓地吃過年飯宴後,可以到室外開開心心地走走看看,可以到風景秀麗的名勝景區旅遊一番,可以在草地上和孩子們大大方方地嬉戲一場,做個一次返老還童的壯舉,若是一個陰冷雨雪天氣,過這麼大的傳統節日,該怎樣進行各種心宜的活動呢,該是多麼的失意和懊悔。因此,人人都願意冬至那天宜雨不宜晴,到過年春節時就會是晴天。今天是12月20日,再過2天,就是冬至節了,人人都希望下雨下雪,還春節一個晴好天氣,大家拭目以待。





河南老李


提主可能是南方人吧?所以把冬至說成宜雨不宜晴,正規的說法是冬至宜雪不宜晴。

這是老輩人經過長期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一句話,全部概括了冬至至春節的天氣變化。雖然沒有科學依據,但是相當準的。冬至宜雪不宜晴就是說,冬至那天只要下雪對來年糧食的豐收起到很大的作用。因為雪能凍死地表層越冬的害蟲,減少土壤熱量的外傳,能阻擋雪面上寒氣的侵入,受雪層越冬保護的莊稼可安全越冬。雪水滲入土壞就等於施了一次氮肥。瑞雪兆豐年這句話就是這麼來的。

我們西南現在冬天很少下雪,有時冬至那天大小會下場雪。雪後第二天都會放晴出幾天太陽。所以每到冬至大家都盼望著下雪。但進入冬至後,也就進入數九寒天了。很多人就窩在家裡打打麻將喝喝小酒。因此,只要冬至下雪,春節準是個好天氣,大家能開開心心過個年。


於是4299


冬至下雨,不用愁,過年還你好兆頭在民間的確有冬至,下雨之後是暖冬一說法,但是也是針對部分地區而已,因為冬至節氣本身是統一的,他是中國東西南北跨度極大,每隔幾百千里天氣和氣候都有著明顯不同


蘭蘭生活情感劇


我想先反對一下提問者的問題,冬天不下雪反而下雨,是不是有些不對勁?冬至就進入了數九寒天的日子,怎麼總期盼著下冬雨?本應該是大雪滿天飄的季節,為什麼不是下雪而是下雨?這個問題可能是針對南方的氣候,我們北方不應該是下雨,就應該來一場痛痛快快的大雪覆蓋大地。


小雪沒見雪,大雪還是沒下雪,馬上又是冬至了,難道老天今年冬天就是不肯飄雪了嗎?不會的,昨天晚上,老天終於耐不住寂寞,還是洋洋灑灑的飄了一點兒雪花。雖然小雪下的不大,但足以令久不見雪的人們高興,很快我就發現有很多人發了朋友圈,都在興高采烈地喊著下雪了下雪了。提問者說的這句冬至易雨不易晴,作為北方人,我想改一個字,冬至易雪不易晴。冬至的雪,或許對南方人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但是對北方的農作物用處太大了,地裡的麥子就等著雪覆蓋了。


冬至的雪在我們這裡有很多講究,有人說冬至雪年必晴,是說冬至當天下了雪,春節期間一定會是豔陽天。還有一句,冬至晴年必陰,就是說冬至這天如果天氣晴朗,那麼春節的時候就一定會雨雪交加。如果可以按照個人的喜好選擇,我希望冬至這一天和春節的時候都是大雪漫天,那個樣子才像北方的冬天,才有北方冬天的味道。最主要的是雪下的多了,對北方的小麥生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為明年小麥的豐收打了基礎。

我不想說冬至下雨有什麼說法,我只想解釋一下,冬至下雪,在我們北方有什麼說法。冬至是數九以後的第一天,第一天是晴天還是下雪,關係到接下來的九個九的天氣情況。我們當地人說,從冬至開始,一九的九天,分別關聯著接下來的九個九,也就是說,第一天代表一九,第二天代表二九,以此類推。如果冬至第一天下了雪,就代表著一九這幾天會有連綿不斷的雪天氣。反過來,如果冬至這一天是晴天的話,那麼一九這幾天就有可能一直晴天不下雪。

所以,我們當地人特別在意冬至這天的天氣情況,也非常希望冬至這天能夠下雪,也可以說冬至這一天,關係到整個九九八十一天的天氣情況。冬至的雪,對北方的農業至關重要,只有冬至下了雪,才預示著今年冬天有可能下雪,不然希望很渺茫。北方滿山遍野的麥苗,都等著冬天的大雪滋潤生長。


靈子


在農村冬至下雨的說法有很多,其中“冬至下雨,過年則晴”的說法最為普遍。意思是說冬至期間如果下雨,那麼春節的時候,一般都是晴天。還有一種不同的說法,“冬至毛毛雨,夏至漲大水”,意思是說冬至如果下毛毛細雨,那麼來年夏至期間下大雨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這些說法主要來源於我國流傳下的諺語,是古時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是天氣情況變幻莫測,因此大家也無需過多擔心。在民間,流傳著許多冬至的諺語,包括“冬至晴一天,春節雨雪連”、“冬至大風寒冷一冬”、“幹冬至,溼新年”等。

所有關於冬至的諺語,都發現,無論是哪個省的民諺,諺語裡都認為,如果冬至這天不下雨,那麼春節的天氣肯定會很糟糕。這些諺語有沒有科學依據?氣象部門表示,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確。

但冬至的冷暖與春節的冷暖沒有直接關係。

冬至一般在公曆的12月22日左右,較為固定,還不是最冷的季節。而春節的時間是按農曆確定的,按公曆就不固定了,一般在公曆的1月20日—2月19日之間,在大寒和雨水之間。一般1月中下旬是“三九天”,最為寒冷。2月份則要暖和得多。而今年的春節恰好在“三九”、“四九”之間,也是全年最冷的時段。






贛南寶哥


記得聽奶奶說冬至下雨有很多其中“冬至下雨,過年基本都是晴天”的說法最為普遍。意思是說冬至如果下雨,那麼春節的時候,一般都是晴天。還有一種不同的說法,“冬至毛毛雨,夏至漲大水”,意思是說冬至如果下毛毛細雨,那麼來年夏至期間下大雨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