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退役军人”石奇永:带4000乡亲“脱贫战场”显身手

会同新闻网12月18日讯 “到农村创业,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12月17日,在会同县2019年退役军人返乡欢迎暨立功授奖表彰仪式上,退役军人石奇永聊起了他的创业历程。 1981年,石奇永出生于团河镇,1999年他应征入伍,2004年退伍返乡创业,先后投资385万元在团河镇向阳村创建青欣鹅业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周边8个贫困村4000余人脱贫致富,2019年他被评为湖南省“模范退役军人”。 这位80后退伍军人,怎么将养鹅产业做成远近闻名的生态产业呢?他遇到过哪些问题和挫折?又如何攻坚克难成就一番事业? 2008年秋,石奇永到广东和江苏等地务工,发现当地养殖和销售商品鹅的量很大,便萌生了回乡创业养殖商品鹅的想法。 “建立生态养鹅基地要投资50万元,退伍不久,对我来说是个天文数字,”石奇永想尽一切方法筹措,说服家人援助,向朋友借,邀热心人士投资加盟,向银行贷款,共筹集资金到30万元。资金到位后,在团河镇向阳村租地40亩,修建经营管理用房140平米、育雏室500平米,育肥场500平米,鹅活动场地10亩,水面活动面积5亩,种植牧草20亩,永新鹅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青欣鹅业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成立了,石奇永开始了养鹅之旅。 “第一次调进3500只幼鹅试养,死亡率高达56%......”看着大批幼鹅死去,石奇永和合伙人只能叹气,欲哭无泪。为提高幼鹅成活率,石奇永加强养殖技术知识学习,改进方法,幼鹅成活率大幅提高。 成功苦、创业难,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之前,石奇永团队在马鞍镇马鞍村、闹溪村进行了2年的养鹅试验,并有一些收益,但规模养殖之后受到的打击,让他们始料未及。 “我们原计划一年打基础、两年出效果,但还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据石奇永回忆,2010年刚创业时,他们信心十足,觉得不过是“吹糠见米”的事,没想到当年因苗价贵、饲料成本控制不好,第一批养了2700只鹅就亏了4000多元。特别是2010年年关时因养殖棚支撑结构不合理,一场大雪将他们辛辛苦苦花费时间建起的4个养殖棚全部压垮,压死、冻死了600多只即将出售的成鹅,使他们总共亏损了20多万,不得不又另起炉灶、重新开始。 “真是‘辛辛苦苦一整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呐!”石奇永含泪感慨,当时心情如被人在心头上剜一刀,让他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以至大家当年过年都没过好。 第二次发现问题是2011年重建好养殖棚之后。本来,石奇永在徐州当兵时见到过北方一些大型养殖场用垫稻草、谷壳、刨花等方法解决鹅圈卫生问题,他们也就依样画葫芦照抄照搬,没想到因南方气候潮湿,这一招根本不管用,使得鹅肚子下的羽毛因鹅尿浸泡、鹅屎粘结没能长好,有的甚至全部脱落,因而卖不起价,以至于不得不将鹅宰杀拨毛后,一只一只地起早贪黑卖了一些肉鹅,但成千上万只鹅要这样卖终究不是办法。 对此,石奇永团队曾有放弃的想法,但想到已投资80多万和卖肉鹅时供不应求的场景,他们最终坚持了下来,石奇永多次到其它省市学习,借鉴别人成功经验,咬牙筹资1万多元资金进行鹅圈改造,建起架空“鹅楼”,解决了问题。 “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农村常识问题,我们还是太‘大学生’了,被鹅屎、鹅尿搞得要死。”石奇永自我嘲解地说,“只要项目是对的,我们就有信心继续做下去,受点挫折就当交了学费。” 之后,不少售鹅商上门找他们调鹅,在鹅圈改造后,可1个人负责原来需要4个人才能做好的六七千只鹅的喂养工作,他们所养的鹅每只纯利润保持在10元以上。 “商品鹅以出售怀化周边地区为主,远销湖南各地及贵州、重庆等地区,受到消费者信赖和好评。”合作社攻克了技术难关,石奇永大胆引入个人众筹、股份合作方式,将合作社不断做大,致力打造成怀化最大的生态养鹅基地。 “生态鹅养殖是一个很好的扶贫项目,可带动更多农民脱贫致富。”石奇永在团河镇吊塘村联系的十户扶贫户发展种鹅养殖区,现存栏种鹅2000只,日产蛋400多枚,每天给扶贫户带来直接经济收入1600多元,所产鹅蛋销往长沙、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获得消费者好评;合作社在广坪镇大湾村联系扶贫户发展商品鹅养殖区,现存栏商品鹅2000只,商品鹅出栏后每只鹅将给扶贫户带来不低于10元的纯收入。 经多年发展,合作社生态养鹅基地不断壮大,现已拥有养殖场房及设备等固定资产370万元,年利润68万元;有固定员工15人,临时聘请员工48人,带动周边100余户养殖户致富,结对帮扶周边8个贫困村4000余名农户养鹅,人均增收500余元。 “我们正在建一条日屠宰5000羽商品鹅的生产线,投产后年屠宰销售商品鹅150 万羽左右。”石奇永说,新鲜鹅蛋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已和怀化、邵东等农产品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为其提供优质新鲜鹅蛋,并和深圳、武汉、长沙等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石奇永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商标“鹅王国”,计划开拓农村电商销售新渠道,下大力气打造名特优农产品电商平台,扩大销售渠道。 石奇永用军人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为了新时期带领农民脱贫奔小康的领头羊,书写了退伍军人返乡创业、脱贫致富的动人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