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凍:冬天做一大盆也不夠吃呀


豬肉凍:冬天做一大盆也不夠吃呀

一進了臘月,除了漫天大雪,天寒地凍,在東北農村人的記憶中,就要開始殺豬宰雞,籌備過年期間的上桌飯菜。養了一年的小豬已經膘肥體壯,正是出欄時。

殺豬是過年前的一種重大儀式


豬肉凍:冬天做一大盆也不夠吃呀

殺豬應該是過年最有儀式感的一項活動,如果在村裡,一般都能找到有殺豬手藝的人,家裡人多就買一頭活豬,家裡人少的就幾家合夥買一頭。到了殺豬那一天,場院裡支起大灶,幾個壯漢將豬四蹄綁住,放在巨大的案板上或者門板上,這邊手起刀落,那邊用大盆接血。這個場面其實比較血腥,但對於在東北農村長大的孩子來說,想吃豬肉的念頭早已經壓過了內心的恐懼。之後開始開水燙豬毛、刮掉豬毛,開腸破肚。豬小腸洗淨豬血用來灌血腸,豬肝豬心等內臟和豬蹄都煮熟等過年食用。院子裡大灶熱氣騰騰,現殺的豬肉切塊扔進去,配上酸菜,正好夠來幫忙殺豬的人們美美吃上一頓。剩下的豬皮就等著幾道工序最後熬成了豬皮凍,端上年夜飯的飯桌,成為大人小孩子最喜歡吃的美食之一。

熬啊熬,熬出了一盆豬皮凍


豬肉凍:冬天做一大盆也不夠吃呀

熬豬皮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奶奶是個心細的人,做事情認真,這股子認真勁兒也用來製作皮凍上。首先是煮豬皮,開水焯過之後,奶奶帶著老花鏡拿鑷子拔掉皮上的豬毛,一根一根,不厭其煩。檢查完豬毛之後,將豬皮上的油脂刮下去,農村自家養的豬,都是剩飯剩菜養大的,絕對不添加任何化學飼料,油脂大,這些板油將來是要煉成豬油的。再將豬皮切成細條,鍋內加水,三碗水,一碗肉皮,中火燒開後用小火慢熬。這個熬字見功夫,時間長了,皮凍口感不好,時間短了,皮凍不潤滑,筷子一夾就斷。幾個小時之後就成了一鍋黏糊糊香味濃郁的乳白色豬皮湯,盛到大盆裡,蓋上紗布,放到室外,一晚上的低溫,這盆豬皮湯就凝結成了晶瑩剔透的豬皮凍。

一口皮凍、一口餃子、一瓣蒜、一壺老酒

吃豬皮凍,就拿菜刀去盆裡割下一塊,切成四方小塊,擺在盤中,有時擺成小山聚集形,有時如同幾排士兵並列整隊,擺在餐桌上,並沒有完,吃豬皮凍還需要一個夥伴,就如同喝速溶咖啡的人需要一個咖啡伴侶,豬皮凍的伴侶是調味汁。在東北這邊,常常是蒜醬油調汁,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因為這個醬汁也能配上熱氣騰騰的餃子,一口餃子、一口皮凍、抿一口老酒,扒一顆蒜瓣,餃子的鹹香,配上皮凍的爽滑筋道,這才是東北的年味。

喝酒的下酒菜標配就是皮凍、花生米,再挑食的小孩子在遇見了豬皮凍也是走不動道,尤其是用筷子還不順手的小朋友,著急情況下會趁大人不注意直接上手抓。冬天吃豬皮凍會有一種格外的爽快感,炕頭是燙的,餃子是熱乎乎的,只有這豬皮凍是冰冰涼涼,吃得著急的話皮凍會連著裡面的豬皮直接劃過喉嚨鑽進肚子裡。

好像沒有豬皮凍的冬天就是不完整的,沒有豬皮凍的年夜飯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年夜飯。現在市場和飯店裡有直接出售的豬皮凍,而且有不同的種類,什麼花生皮凍、五彩皮凍、豬腳皮凍等等,擺盤精美,可以塑造成不同形狀,蘸料也分很多種,但還是覺得自己買豬皮回家自己做安心,按照家裡老人們做菜的步驟,切豬皮入水焯加水上鍋熬,做好後倒進保鮮盒裡裝冰箱裡,還是和以前一樣怎麼吃都不厭,而且現在春夏秋冬都能做。不過還是懷念小的時候家裡熬上一大盆的時光,奶奶在案板上切皮凍,自己偷偷摸摸進廚房守在案板旁邊,打著幫忙的旗號,就等著奶奶刀下留下一大塊給自己,然後趕緊一股腦塞進嘴裡,這是和冬天相遇最美好的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