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天10漲停背後,一場3000億爭奪戰硝煙盡散,寶能系1個月套現150億

“萬寶之爭”已進入尾聲。最新信息顯示,寶能系對萬科的持股已降至不到5%。

按照12月19日晚間萬科A的公告,2019年11月27日至2019年12月19日,姚振華旗下鉅盛華和前海人壽,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系統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合計減持萬科A股股票5.65億股,佔万科總股本的5.00%。

截至2019年12月19日,鉅盛華和前海人壽合計持有萬科A股股份5.65億股,佔万科總股本的4.9999998%。兩年前,寶能通過前海人壽、鉅盛華以及9個資管計劃,對萬科的持股比例最高曾達到25.4%。

如果從2018年首輪減持計算,迄今寶能系總計減持約22.39億股,如果按照五輪減持時間段最低交易價計算,寶能系五輪減持最低套現約506億元,此次11月27日至12月19日共計套現154億元。

11天10漲停背後,一場3000億爭奪戰硝煙盡散,寶能系1個月套現150億

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寶能系”通過拍賣平臺大舉增持並一舉上位成為第一大股東之後,南寧百貨股價連續漲停,近11個交易日收穫10個漲停板。12月18日晚間,南寧百貨回覆上交所問詢函稱,目前公司不存在正在籌劃涉及公司的重大事項,也不存在其他可能對公司股價產生較大影響的重大事件;公司基本面未發生變化,日常經營情況正常。

11天10漲停背後,一場3000億爭奪戰硝煙盡散,寶能系1個月套現150億

寶能系持倉萬科不足5%

始於2015年的“寶能舉牌萬科”案,堪稱資本市場最具標誌性的股權爭奪案之一。

2015年股災期間,萬科宣佈百億護盤計劃,最終只買了1個億。但與此同時,深圳寶能集團姚振華動用集團旗下控制的鉅盛華、前海人壽等旗下公司在二級市場上大舉買入並舉牌萬科A股票,其間數度登上第一大股東寶座,與王石隔空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罵戰。

至2017年,寶能通過前海人壽、鉅盛華以及9個資管計劃,持股比例達到25.4%。但在寶能持續進擊之時,萬科對寶能擴大股權亦不斷髮起阻擊戰,最終深鐵買入並持有萬科29.38%股權,拉下寶能併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

在多方壓力下,姚振華控股萬科最終未能如願,後萌生退意。2018年起,寶能開始進入持續減持萬科股票模式。

2018年4月17日至2018年7月17日,鉅盛華作為委託人的相關資產管理計劃以大宗交易方式、前海人壽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系統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A股股票5.5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5.00%。其中鉅盛華作為委託人的相關資產管理計劃於2018年4月-7月期間以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A股5.4億股,前海人壽於2018年5月-6月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系統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A股784.6699萬股。前海人壽及鉅盛華合計持股比例從25.4%下降至20.4%。

2018年7月24日,鉅盛華作為委託人的相關資產管理計劃泰信1號以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A股股票4410.92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40%,前海人壽及鉅盛華合計持股比例從20.4%下降至20%。

2018年7月27日至9月11日,鉅盛華作為委託人的相關資產管理計劃以大宗交易方式、前海人壽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合計減持萬科A股股票5.52億股,合計佔万科總股本的5%。此次變動後,前海人壽及鉅盛華合計持股比例從20%下降至15%。

2018年9月19日至2019年11月22日,鉅盛華作為委託人的資產管理計劃寶祿1號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鉅盛華與前海人壽通過深交所證券交易系統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以及萬科總股本變動導致鉅盛華與前海人壽持股比例被動稀釋,鉅盛華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的萬科A股股份進一步減少。具體股數由約16.56億股減少到11.30億股,累計減持了5.26億股,持股佔万科總股本比例從之前的15%進一步減少到10%。

2019年11月27日至2019年12月19日,鉅盛華和前海人壽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系統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合計減持萬科A股股票5.65億股,佔万科總股本的5.00%。

11天10漲停背後,一場3000億爭奪戰硝煙盡散,寶能系1個月套現150億

此次減持後前海人壽和鉅盛華持股萬科情況:

11天10漲停背後,一場3000億爭奪戰硝煙盡散,寶能系1個月套現150億

儘管寶能一度公開表示自己不差錢,但自從對萬科發起股權收購戰開始,鉅盛華就一直在頻繁對萬科股權進行質押,反映出其槓桿收購背後的現金流壓力。此次披露前兩天,鉅盛華剛剛將持有並質押給萬聯證券4165.2275萬股無限售流通A股辦理解除質押,佔万科總股本的0.37%。

截至2019年12月19日,鉅盛華和前海人壽合計持有萬科A股股份5.65億股,佔万科總股本僅4.9999998%。

舉牌資金難現“萬能險”

在寶能舉牌萬科的股權之爭中,前海人壽旗下的萬能險賬戶曾引起市場廣泛關注。當時,安邦人壽、前海人壽等保險公司在市場通過“萬能險賬戶”上大舉買入銀行股、地產股,激進投資風格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和熱議,“寶萬之爭”更是對中國的資本市場管理產生了重大影響。

隨後,以寶能旗下前海人壽停止舉牌萬科為時間點,險資舉牌大型上市公司也一度沉寂。時至今日,萬能險已經基本上從舉牌險資中絕跡。

根據保險業協會網站信息,2017年一共僅有7例險資舉牌,明顯少於2016年的12個舉牌信息,更少於險資爭相舉牌的2015年。同時,在2017年的險資舉牌中,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交易而達到舉牌線的僅1例,其餘6個均為險資參與定增、認購新股等構成舉牌的情況。

自萬能險業務停售後,前海人壽保費業務“瘦身”的背景下,用於各類資產的投資額度也等比例下降。在股票市場的大手筆投資少見。從前海人壽披露的合營聯營子公司分佈可以看到,前海人壽目前大手筆的投資,佈局主要集中在房地產(萬科)、電力(韶能股份)、建材(南玻集團)、互聯網企業(北京優朋普樂)等板塊。

11天10漲停背後,一場3000億爭奪戰硝煙盡散,寶能系1個月套現150億

11天10漲停背後,一場3000億爭奪戰硝煙盡散,寶能系1個月套現150億

2018年,隨著險資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被重新認識,以及2018年10月銀保監會發聲鼓勵險資投資優質上市公司,險資舉牌開始有所回溫。據公開信息和保險業協會信息,2018年、2019年險資舉牌案例各有10次,多於2017年全年的7次。

不過,與上輪舉牌有所區別的是,一是本輪險資舉牌多是通過協議轉讓、參與定增等實現,極少通過二級市場競價交易買入達到舉牌;二是大型穩健型險企唱主角;三是資金來源不再與萬能險賬戶有關,多來自於自有資金、保險資金、紓困產品所募集資金。

舉牌變遷背後有著深刻的行業迴歸保障轉型邏輯,亦與保險公司經營模式變化有關。究其根本,問題不在於萬能險,而在於潛藏其後的“資產驅動負債”的個別險企激進投資經營模式。

其一,經過市場洗禮,此前激進型投資經營模式已經被絕大多數保險公司拋棄。這種模式的典型特點是在承保端通過萬能險等高收益短期理財產品獲取大量現金流,在資產端追求較高收益,債券、存款等固定收益類資產都不能滿足收益要求,要麼是收益高、期限長的另類投資,要麼是激進的權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就成為其中一種選擇,而最好的標的就是低估值藍籌股,所以前幾年個別險資大量買進銀行股、地產股並追求參與經營管理。

其二,萬能險本身亦在“蝶變”,其靈活功能而非短期理財功能正被充分挖掘。與以前規模至上的產品設計理念和5年期以下中短期產品主導市場不同,目前在售萬能險幾乎全是5年期以上,且不少是期繳年金類產品。萬能型賬戶的設計主要是為了發揮其特有投資和靈活領取等產品功能,例如今年市場熱銷產品不少是萬能型年金保險產品,而單純短期理財型的萬能險非常少見。負債端資金特性的改變也會傳導至投資端進行更加穩健的投資。

實際上,由於保險資金具有穩健投資的基本訴求,絕大多數保險公司投資以穩健為主,主要投資資金用來配置固定收益類資產,股權投資亦偏重財務投資。隨著保險轉向高質量發展、保險公司經營模式更加重質而非單純“規模之上”,相信險資不論是來源於萬能險,還是分紅險,或者傳統保險,其在資本市場的參與過程中都將發揮積極的正向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