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天下石室第一陵”——樑孝王王后陵,探尋當年發掘現場


梁孝王王后陵,位於河南省永城市芒碭山之保安山北側。該南據梁孝王墓約200米,1991年4月被當地村民開山採石時發現,1992年開始進行考古發掘,1994年清理完畢。(現王后墓門圖片)

因考古專家在地宮的頂部發現一陪葬坑,清理出土鎏金車馬器、刀、劍、戟等兵器1800餘件,並有一枚“梁後園”銅印和兩塊刻有“孝園”二字的筒瓦,因此判斷此墓為梁孝王劉武之妻李王后的陵墓,它和梁孝王陵屬於夫妻“同墳異穴“合葬。

王后陵有東西兩個墓門,從保安山東面鑿到山西面,地宮穿透整個山體。地宮的西口正對著當時的西漢都城長安。整座地宮按照“前堂後寢”的格局鑿制而成。

該地宮內共有三段甬道、兩個主室、前庭、車馬室、甬道、東宮、西宮、棺床室、迴廊、貯冰室、浴室、廁所、排水系統組成,共有三十四個貯藏室,全長210米,最寬處72.6米,室內最高處4.4米,最高落差17米,總面積1600多平方米,容積6500立方米。

該地宮規模宏大,結構複雜,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大崖洞墓,大於北京十三陵兩倍之多,被專家讚譽為“天下石室第一陵”。地宮中遺存有我國最早的冰櫃、坐便廁所、壁櫃以及“一線天”奇觀。

東宮:考古專家根據甬道內塞石上有“東宮”的刻字及主室佈局有南北廂房,室內發現有陶、釉陶質生活用具,可以推測該室原是仿地面建築的主要部分——前堂,即墓主人接待賓客、議事、宴飲的生活場所。

西宮:西宮的裝飾比東宮更為精緻,富麗堂皇。西宮應象徵宮殿的“後寢”,即墓主人李王后寢臥之處,這兒是李王后生活起居的主要場所,從該室鑿制的形制及室底平臺的大小分析,該平臺是放置棺槨的地方,因此該室為棺床室。

在主室的中央有一尊漢白玉塑像,她便是有傾國傾城之貌的李王后,為什麼把李王后的塑像放在主室中央位置呢?這是因為從這個位置王后每天都可以看到東方升起的第一縷曙光,王后靈魂生活在這裡不會太寂寞,我們稱這兒為“一線天”。

沐浴室:室底中間開鑿有正方形石槽,象徵墓主人洗澡沐浴的地方,室內複製品沐盤、銅匜是漢代王室成員洗浴的用具。廁間與沐浴室相鄰,其佈局讓許多來參觀的遊客擊掌叫絕,便池右側是一石質扶手,便池上方有兩塊靴狀畫像石,用陽線刻手法刻有樓房、常青樹和幾何紋圖案,刻線流暢、細膩,具有相當高超的工藝水平,如同現代裝飾豪華的坐便池。


廁間:地宮中設有最原始的廁間,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坐便。更加令人稱奇的是坐便的腳踏石上還刻有精細的花紋、長青樹等圖案,線條流暢、細膩,具有相當高超的工藝水平,足以與現代裝飾豪華的坐便相媲美。美侖美奐的紋飾不但起到了裝飾的作用,而且有著防滑的功能。人們常說:觀文明,看廁所!這兩千多年前的坐便也確實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個縮影。

貯冰室:該室是李王后的貯冰室,也就是存放冰塊的冰窖。分上下兩層,上層用四塊巨大的石板鬥合而成,室內東北角有樓梯狀石階轉入石室下層,以便利取冰。

在漢代,它有一個名稱叫做“凌陰”。有專門的人進行管理。中國古代在三千年前的西周就建有“冰庫”、“冰窖”,並設置有管理冰房的專職官吏 “凌人”。所以史書中有“凌人掌冰”的記載。 每到冬季最寒冷的季節,由凌人組織奴隸到山澗中選取水質好的地方鑿冰,存放於凌陰之內,夏季一方面置冰於客廳臥室內降溫消暑,另一方面大量的食物靠冰窖來冷藏,此時功能等同於今天的冰箱,所以這裡被稱讚為“最早的冰箱”。


壁櫃:在東迴廊的西壁及南段迴廊東壁各鑿一狹長形小室,根據殘留的石壁和上方保留完好的榫槽推測,如果結構完整,如同今天使用的壁櫃,據專家考證,應為放置珍貴物品的貯室,據史書記載東漢,宮廷之中曾出現類似暗格結構,稱為複壁。

相思道:在西宮主室的外圍鑿有迴廊,有一長52.5米的斜坡式甬道,人們稱其“相思道”,其作用是連接王后陵和梁孝王陵之間的通道,稱“開門尋夫”,是供墓主人在陰間來往的過道,也是漢朝“事死如生”的反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