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鋼琴學習中的動機問題有哪些?給各位琴童最好的教育


兒童鋼琴學習中的動機問題有哪些?給各位琴童最好的教育

又來一篇理論性頗濃的文章,略顯專業的文字,背後卻隱藏著兒童教育的巨大問題,每個做了爸爸媽媽的“大孩子”,奮鬥這一生,都希望子女能夠更加出色、更加優秀,卻往往忽視了,在教育的方式上,是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研究兒童教學以及教育心理學多年,今天總結了一些在我個人本專業上的教育動機問題,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參考。

隨著鋼琴教育的普及,“學鋼琴苦”也越來越為人所知。除了一些為數不多的天生對鋼琴非常感興趣的孩子外,孩子不願意練琴幾乎是每個家長、教師都必然要遇到的問題,很多時候可以說是最大的問題。曾做過一個小調查,幾乎所有家長都不同程度的為“孩子不願練琴”而煩惱,有很多孩子都是“必須要家長督促才肯練琴”。實際上在學琴過程中出現的很多問題,如,注意力不集中,練琴不用心,學習效率差,機械重複,彈琴冷漠、沒有激情,個性壓抑,與家長、教師關係緊張等等,這些現象深層次的原因都是由“不願意練琴”引起的。很多家長都觀察到了孩子從一開始對鋼琴的強烈興趣,不久便興趣索然的轉變過程。應該說,在很多最終不得不終止學琴的各種原因中,“不願意練琴”是其中最普遍的根本原因。

因此,孩子為什麼不願意練琴?不願意練琴的現象是如何突發的?它的內在原因是什麼?如何防止這一現象的發生?如何保持孩子對鋼琴的興趣?這成為每一個家長、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


在影響孩子鋼琴學習的效率、進度以及最終達到的水平的多種因素中,我們以往一貫非常關心手的自然生理條件、樂感、理解等方面的因素,實際上,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不加以充分的重視和合理的調整,那麼再好的其他條件,也只能作為一種必將被浪費的潛能,這個因素就是“動機”因素。人們日常所說的“願意”,“不願意”學琴的問題從根本上講,是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動機”問題。我們可以把“動機”簡單的理解為引起某種行為的內在心理驅動力。那麼這種心理驅動力的規律是什麼,在鋼琴學習中有怎樣的表現,如何利用人的心理活動規律來提高孩子學習鋼琴的動機等問題,就是我們下面將要討論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以往不太重視對鋼琴教學中的心理規律研究,因此很多教師與家長缺少運用心理規律來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意識。動機經常被簡單的當作有沒有興趣、是否刻苦來看待,把孩子表現出來的不願意練琴的問題,簡單的當作對鋼琴沒興趣或者沒毅力,因此延遲了問題的解決,甚至使得問題變得更加的嚴重。學習鋼琴是一個非常長的過程,如何在這麼漫長的過程中,始終讓孩子保持一種努力的狀態,其中有許多心理規律需要研究,也有許多策略需要調整,以使孩子能夠健康地、愉快地把鋼琴學習持續下去。也正是由於鋼琴學習的過程非常長,有時甚至貫穿孩子的童年與少年時期,如果壓抑、不愉快等不良的心理狀態長期持續下去,對兒童的不良影響是非常全面的,後果也是非常嚴重的。因此動機問題,不僅僅是關係著單純的鋼琴學習,而是對孩子的一生有重大影響的問題,不可輕視。從短期目標來看,研究與瞭解鋼琴學習中動機的心理規律的目的是使孩子能夠在一種良好的狀態下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達到最佳的發展水平,使鋼琴學習不再成為一種負擔、一種痛苦;從長期目標來看,我們要讓孩子在一種良好的心境下發展,使孩子無論在知識獲得,技巧的掌握,還是在個性心理的發展方面均獲得一種完善的狀態。

兒童鋼琴學習中的動機問題有哪些?給各位琴童最好的教育

學習動機在鋼琴學習中的表現

學鋼琴作為一種學習行為,直接的目的就是使孩子獲得關於音樂的多種知識、駕馭鋼琴演奏的多種技能,獲得較好的音樂審美、表現能力;而大多數家長還希望通過鋼琴的學習達到全面培養人的綜合素質的更深一層的目的。孩子是學琴的主體,是否有學琴的積極性、對學琴的基本態度如何,動機狀態怎樣,就直接關係著最後的學習成效。雖然這種狀態或者動機本身不是一個學習的活動,但卻是與學習活動關係最為密切的一個因素。

學習是人類最為普遍的一種行為,而鋼琴學習則是一種相當特殊的行為,但它也是符合人的普遍學習心理規律的。因此我們要從人的學習行為的基本規律入手,來分析兒童“不願意”學琴的心理問題。

動機,是指“能引起、維持一個人的活動,並將該活動導向某一目標,以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念頭、願望、理想等”。

從鋼琴學習的角度來看,鋼琴學習的動機就是引起、維持鋼琴學習活動的意願。那麼兒童學習鋼琴需要的是什麼?他是期待達到怎樣一個目標?他的動機狀態如何?這一切都直接關係著鋼琴學習的狀態及結果。

從理論上說,在同樣能力的條件下一個學琴動機強的孩子的學習效果,要比一個學琴動機弱的孩子要好的很多,其原因就在於學琴的動機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積極性。所謂的積極性就是指孩子在學琴這項活動中表現出來的那種認真、投入、主動、刻苦的狀態。

學琴的積極性主要影響以下三個方面:1、注意力的狀況,2、情緒狀態,3、毅力狀態。

良好的鋼琴教學效果不僅僅取決於教師的水平、家長的努力、學生的才能,更取決於學生的動機狀態。它不僅僅影響學琴本身,還進一步影響孩子的全面發展,對其他學科學習的影響也是比較顯著的。由於鋼琴學習是一個很長的過程,因此孩子學琴時動機狀態對情緒影響也往往是長期的,一個人個性、品格形成的最重要時期裡,學琴的動機狀態對個性形成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因此,研究鋼琴學習動機的目的就是要使大家瞭解其中的規律,使孩子能夠在較為自然的狀態下學好琴,使鋼琴學習成為一種令人愉悅的活動,而不是痛苦的經歷,使鋼琴成為孩子生活中的朋友而不是枷鎖。

那麼在學琴的過程中,是有三種力量在作為支撐:壓力、推力和拉力。

壓力,理由很簡單,孩子小、沒有自覺性,必須要給孩子施加壓力。

那麼推力,就是孩子自發的對鋼琴學習的追求,是一種發自孩子內心的對鋼琴學習的願望和要求。這種動力源自於孩子對音樂、對彈琴的喜愛,對學習鋼琴必要性的認識,孩子對自己未來的理想,以及已經形成的鋼琴學習的習慣等等,具有這種自發的學琴動力的學生往往是那些較為出色的學生。他們要麼是生性喜歡彈琴,要麼較為懂事、聽話。這種學琴動力是鋼琴學習中相當穩定、持久的動力。這也是鋼琴學習中最理想的動機狀態,一般很難在年齡較小的孩子身上顯露出來,需要家長不失時機地引導孩子,使其能儘早具有這種動機。

拉力,則是指鋼琴學習活動中可能帶來的外界環境的收益對學琴者的吸引力。比如在一個班集體中,會彈琴能夠給孩子帶來某種自豪感、榮譽感,能夠獲得同伴的羨慕、尊敬、教師的關注等等。在音樂比賽中獲獎、升學中的某些優勢,都對孩子具有一種吸引力,而這種吸引力是可以通過學琴的學習成績來獲得的。實際上,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便對所處的環境的評價有了一定的意識,這種獲得良好評價的願望也會成為鋼琴學習的比較穩定、持久的動力之一,具有這種拉力的學琴者,也往往有較強、較穩定、持久的學習積極性。

壓力,一般是外界環境對學琴者的一種要求,迫使孩子將鋼琴學習持續下去。這種動力的有無,完全取決於外界對學琴者是否構成了壓力,因此是一種最不穩定、很難持久的動力。

以上三種動機狀態都能夠使孩子產生學琴的動力,但只有推力和拉力才是孩子穩定、持久的學琴動力。很多家長和教師頭腦中有這樣一個錯誤的概念:要想彈得好,就得向孩子施加壓力,不僅僅歷史上有貝多芬學琴的先例,周圍身邊也有很多“榜樣”,實際上,表面上的在壓力狀態下學琴,並非是取得成績的根本原因,成就絕不僅僅是壓力的單純作用,沒有高度自覺的努力,學琴是很難堅持下去的。

從表面上看,停止學琴的原因是由於功課緊、沒有時間,要應付包括升學的各種考試,實際上深層次的根源是在壓力下持續的學琴已經無法維持下去了。只要我們看看,在良好學習動機狀態下學琴的孩子能順利的度過小學、初中、高中時期,就能理解,鋼琴學習不一定與文化課學習是不相容的。在兒童鋼琴學習調查中,幾乎北京市兒童鋼琴比賽獲獎者均認為學習鋼琴與學校功課沒有衝突或衝突不大,而他們的成績全部都是班中的前10名。因此,那些單純看到壓力的某些作用,忽略了整個學琴活動中多種動力綜合作用的結果,片面地對孩子施加高壓的做法不僅僅最終是要失敗的,從長遠的角度上講,也是有害的。

我們必須認識到,在孩子所接受的各種早期教育中,鋼琴學習是最困難的一種。這一困難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鋼琴演奏是一種極為複雜的操作活動,需要照顧的事情非常多,與音樂基本信息相關的有音符、節奏、休止符;與技術相關的有指法、各種手指運用中精確的位置控制與力量控制;與音樂表現相關的有分句、呼吸、音樂表現等等多不勝數。這就必然要求孩子有廣泛的注意力分配能力以及高度的精力集中。二是鋼琴演奏這種高度複雜的操作活動必然要求人要通過多次的反覆練習才能夠使彈奏活動變得穩定、可靠,而這種對同一事件的多次重複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十分枯燥的。

這些特性決定了它所要求付出的努力往往超出了一個兒童所可能做出的自覺努力。這是很多孩子在開始學琴時所始料不及的,也就難怪為什麼很多孩子在學琴不久就對學習鋼琴視若畏途了。

從鋼琴活動本身來講,它可以給人帶來音樂美的享受,也可以給人帶來操縱與駕馭一件樂曲的快樂,當然還可以給孩子帶來諸如成就感、自豪感等多方面的心理滿足。因此,問題的關鍵在於認識到在鋼琴學習中存在著多種動力因素,而壓力在其中僅僅是一種,雖然必要,但並非是最佳的動力。

因此對於家長來說,必須要面對這樣一個十分簡單的現實:孩子是鋼琴活動的執行者,因此自己的需要必須通過孩子的需要才能轉化為有效的學習動機,最後落實到鋼琴學習的活動中。這種道理雖然簡單,但卻不是每個家長都充分認識到的。實際上,孩子真實的動機狀態無時無刻的不在影響著鋼琴學習的成效,因此,要善於把家長的需要轉化為孩子的需要,是動機作用在整個鋼琴學習中的關鍵制約作用。

兒童鋼琴學習中的動機問題有哪些?給各位琴童最好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