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方法:制定教育計劃,傾聽孩子的解釋,有申訴的機會

據瞭解,選擇很多學鋼琴的孩子並沒有自己想學的意願,只是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這樣的人,所以就想辦法讓孩子擁有這方面的才華。父母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暗中對孩子傳達這樣的信息:“如果你沒有符合我們的期待,我們就不愛你哦!”於是,當媽媽問孩子“你學鋼琴好不好”時,孩子很清楚媽媽希望他能學鋼琴,他不想違背媽媽的心願,所以就勉強自己去學鋼琴。這時候每個孩子都很清楚,如果他說“不”的話,絕對會被媽媽討厭的。結果,孩子一直不敢說不要,這是實施早期教育時經常會出現的情況。很多媽媽都認為孩子也很樂意學啊!他並沒有討厭啊!但其實是因為孩子無法將“我不要”說出口,並不是他想學,這一點希望母親能瞭解。可以這麼說,如果孩子已經演變成這樣的狀況,仍堅持繼續早期教育的話,孩子今後工作和學習中的積極主動性一定欠缺,甚至以後不管做任何事都會缺乏動機。其實,如果不是孩子本身有意願,而是因為父母強迫他做的話,孩子就會覺得壓力很大!

教育孩子方法:制定教育計劃,傾聽孩子的解釋,有申訴的機會

而且,當孩子有壓力時,為了不讓壓力囤積,他會本能地自我防衛,就算不喜歡的事也會勉強自己去做。總之,他會覺得對母親說:“我不要!”需要更大的壓力與勇氣才行,所以即使學得很不快樂,還是會繼續學下去。與是逼得孩子壓抑自己的情感,有的時候甚至會出現抽搐等身體不適的症狀。總之,重視對孩子的教育,父母就必須要學習教育孩子的知識,真正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也就是說,父母應當有正確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教育方法和很強的教育能力。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孩子都是第一次,缺乏經驗。因此,必須認真學習別人成功的經驗,制定好自己教育子女的計劃。對人的教育時不能做實驗的,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這不僅需要父母有很強的責任心,對社會、對家庭、對孩子負責,也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

教育孩子方法:制定教育計劃,傾聽孩子的解釋,有申訴的機會

光憑良好的願望和熱情是遠遠不夠的。一個當幼兒教師的培養,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班上有個叫冉冉的小便宜,總是與別的小朋友發生爭執,不斷有小朋友向我報告冉冉的“罪行”。不知不覺,冉冉給我留下了一個很壞的印象,淘氣搗蛋。於是,以後每當冉冉與其他小朋友發生爭執,我總會認為是冉冉不好,總是先批評他,而他也總是嘟著嘴巴,一臉的不服氣。一天,又有小朋友來告訴我冉冉把幾盒橡皮泥放在了水裡。我一聽非常生氣地重進洗手間問道:“你為什麼把橡皮泥扔到水裡?橡皮泥是給小朋友捏的,不是放水裡玩的!”沒想到冉冉漫不經心地說了一句:“反正你也不會聽我解釋的。”冉冉確實很淘氣,一次他把一隻龍蝦的大鉗子扭了下來,龍蝦死了;一次拔了前座小朋友的一根頭髮,害得人家哭了好久;還有一次和別的小朋友打架。對於冉冉這個被貼上“淘氣”標籤的孩子,每次出狀況,我總是批評他而不給他解釋的機會!

教育孩子方法:制定教育計劃,傾聽孩子的解釋,有申訴的機會

其實,很多事情的真正原因我當時並不知道:冉冉覺得龍蝦的大鉗子會夾痛小朋友,所以才把它拔了,這是其他小朋友事後告訴我的;冉冉看到前座小朋友的頭上有一根草,想給她拿下來,他沒想到拿草的同時也拔下了人家的頭髮,這是冉冉的爸爸事後告訴我的;冉冉和小朋友打架,是因為那個小朋友先欺負了冉冉的好朋友,冉冉為了打抱不平才和他打了起來。很多事情我都沒有了解清楚,就先批評冉冉,怪不得冉冉會說:“反正你也不會聽我解釋的。”從那以後我特別注意冉冉的舉動。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冉冉其實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我漸漸地改變了對他的態度,也逐漸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當小朋友之間發生爭執、糾紛時,我首先會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靜下心來傾聽他們的解釋,然後再根據情況教育他們!

教育孩子方法:制定教育計劃,傾聽孩子的解釋,有申訴的機會

這樣一來,小朋友越來越信任我、喜歡我了。聽我朋友的故事,我不禁聯想到外面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否也會犯相同的錯誤。當孩子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行為時,作為父母,外面能否給他解釋的機會?如果我們不管孩子是否做錯了事情,不去問清楚事情的真相,就把責任全部推倒他身上,一味地批評和處罰孩子,那麼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導致父母不喜歡什麼,他偏要去做什麼。因此,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做了不顧自己心意的事情就劈頭蓋臉地斥責孩子。不管什麼時候、什麼事情,一定要首先給孩子解釋和機會,讓孩子把孩子的經過說清楚,然後再下結論。這才是賞識孩子的表現。現實生活中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孩子犯了一個小錯,父母單憑自己瞭解的情況對孩子的行為做出評價和責備!

教育孩子方法:制定教育計劃,傾聽孩子的解釋,有申訴的機會

當孩子申辯和結實的時候,父母就會氣上加氣,心想:“你犯了錯還狡辯?”於是,對孩子大喊一聲:“住口!”你能想象孩子這個時候該有多麼委屈嗎?即使事後你為冤枉了孩子而向他道歉,但對他的傷害,仍然無法彌補。經常被喝令“你不用解釋”的孩子,漸漸放棄了為自己辯解的權利,他們揹負著很多的委屈,一個人默默承受,而這樣的負擔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多聽聽孩子的解釋,讓孩子有辯解和申訴的機會,不僅僅是父母賞識孩子的體現,更是孩子應得的基本權利,也是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當父母認為孩子做錯了事情,不要急於做出判斷和結論,而要首先傾聽孩子的解釋。你可以說:“好吧,和媽媽說說當時的情況。”當孩子對一件你曾經認為錯誤的事情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釋時,你應該說:“原來你有自己的想法,媽媽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