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寒假了,和孩子在一起時,多提供選擇,少做判斷

放寒假了,和孩子在一起時,多提供選擇,少做判斷

現在很多父母都比較焦慮,說是孩子不聽話,總是反對自己,和自己對著幹,總是弄得氣憤不已。

回想孩子小時候,自己好像也沒有太多這種問題。或許是一個小小的技巧,讓我們之間的關係沒有了對立情緒。

那就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多給她出選擇題,少出是非判斷題。

父母和孩子之間,根本沒有是非。作為父母,能為孩子做引導的,一定是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比方說你想讓孩子做一件事,或許她自己內心並不願意做,這個時候怎麼辦呢?

我常常用的方式就是:想想讓孩子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然後找出兩到三件都能達到這個目的的事情,讓孩子二選一或者三選一,這樣下來,無論孩子選擇那件事,對她來說都是正確的事。

在正確的事情中做選擇,看似給了孩子選擇的權利,但實際所有的行為都在你的掌控之中。這或許就是做父母的高明之處了。

舉個孩子小時候的例子吧。

孩子有一段時間彈琴吊手腕,確實很辛苦也很枯燥,不由對彈琴有了牴觸心理。其實對大人來說,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好在那段時間裡,家裡電子琴和鋼琴都有,正好孩子也正在訓練游泳。游泳的體力消耗明顯比鋼琴更甚,因為教練更嚴格。

所以每天放學回來,我都會徵求孩子的意見:“寶貝,今天你來看,選擇什麼?電子琴練曲子?鋼琴練指法?還是我們直接放鬆游泳去?”

孩子總是在猶豫來猶豫去,雖然都不太願意做,但鑑於之前告訴過她,每天必須做點事情,所以三者之中總會選擇一個去努力。但對我來說,無論如何選擇,對孩子的能力都是一種培養,我都無所謂,只要不是無所事事就可以了。

因此,就算你想讓孩子做最正確的事,也要給他選擇的機會,這個機會當然需要父母有心去創造,讓孩子去選擇,他才不會有那麼多的牴觸情緒

如果從小就設置了選擇的模式,那麼孩子就會習慣這樣的生活方式,在長大後真正選擇來臨的時候,也不至於不會考慮利害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