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暢通”架起幹群“連心橋”

“三暢通”架起幹群“連心橋”

□鄭蕾 特約通訊員 賈明高

仲冬時節,走進射洪市香山鎮李家壩村,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村民臉上。

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香山鎮黨委採取個別訪談、舉行座談會、設立意見箱等方式發現檢視問題,從破解制約全鎮發展的關鍵矛盾、難點問題入手,通過調查研究,直奔問題抓整改,確保“增收暢通”“交通暢通”“人心暢通”,以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來檢驗主題教育的成效。

發展產業暢通增收渠道

在新城壩村先榮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蔬菜大棚裡,村民們正忙著為辣椒苗蓋保溫薄膜。

去年,返鄉人員王先榮在鎮政府幫助下建起先榮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250畝,主要種植菜海椒、二荊條椒,銷往川渝、湖北、貴州、西安等地,常年在這裡務工的有20餘人,年務工收入達萬元。“我現在不僅有租金,還有務工收入,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了。”正在務工的60歲村民陳素清說。

香山鎮大蒜、麥冬名揚川中,但由於交通等原因,現代產業發展滯後。香山黨委政府認為,暢通增收渠道,必須要有具備現代農業經營意識的人才。該鎮實施鄉村人才振興工程,一方面聯繫市職業培訓中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養了一批新型農民發展產業;另一方面建立外出農民工QQ群,宣傳鼓勵返鄉創業21條政策,並在小額貸款、流轉土地方面給予幫助。通過鼓勵王先榮、周能兵這樣的農民工返鄉創業,目前全鎮已發展了千畝蔬菜基地3個,打造了“秦王桃”“天宮山粉條”“小龍蝦”等優質品牌,發展各類大戶50餘戶,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平穩增長,達到1.44萬餘元。

修路架橋解決群眾出行難

一座橋橫跨河流兩岸、吊車和攪拌車裝載著水泥,工人們正忙著加工鋼筋護欄……“等大橋和路都修好,我們出行就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了,現在幹部們真心為老百姓著想!”看著正在建設的大橋,李家壩村村民謝春華連連點贊。

今年,香山鎮在李家壩村新修 1.1 公里的產業扶貧道路,聯通了新城壩村、桃花河村、李家壩村,再加上香山涪江大橋、小河口橋,將解決6000人的出行難。

涪江與桃花河將香山鎮一分為三,形成了隔江相望、隔河相望的“三壩、一堰、一崗”的基本鎮情。香山鎮黨委針對交通瓶頸問題制定了交通網絡建設規劃,投資800餘萬元完成了18公里村道路的建設、整治;投資200萬元完成了天齊同心橋建設;投資近5000萬元的香山涪江大橋將在明年7月竣工通車。

屆時,香山將徹底實現“三壩、一堰、一崗”的互聯互通,群眾出行將不再難,幾代香山人的夙願將得以實現。

化解糾紛平安和諧暖民心

“感謝鎮村幹部多次協調,開挖了這條排水溝,我的田能種小春作物了!”蘇家堰村農戶許正地感激地說。

2018年,射洪龍蝦協會在蘇家堰村承包了60畝地用於稻蝦養殖,隨後對蝦田進行了加固、挖深和蓄水整治,導致2組許正地等農戶田塊浸水被淹,小春無法耕種。

今年許正地的女兒打了政府熱線要求儘快解決田地浸水問題,射洪市、香山鎮組織幹部進行調解,達成協議:龍蝦協會開挖了一條排水溝,解決了排水問題。

人心順,事業才興。儘管該鎮的黨風廉政建設社會滿意度調查2017年列射洪第三位、2018年列射洪第一位,但鎮黨委政府從未放鬆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他們將問題按事情輕重緩急劃分為村“兩委”處置、鎮部門處置和黨委班子成員牽頭處置三個等級,確保所有問題處置有措施、有成效,矛盾不激化、不上交。同時加強對鎮村幹部約束,嚴格落實作風建設有關要求,落實村幹部輪流值班、代辦等服務群眾工作要求,以優良黨風帶民風揚正氣。

今年1月至10月,香山鎮已調解30件糾紛,涉及鄰里糾紛、高速公路佔地、農民工工資、承包土地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