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深圳房價上漲之謎

2019年歲末,還差幾十天就過年了,深圳房價突然大漲,伴隨著業主集體控盤抬升房價,深圳以獨特的方式上了全國頭條,連中央電視臺都來了,這事真的玩大了。

11月,深圳二手房成交逾8000套,創3年以來新高。我們都知道深圳樓市榮枯線是二手成交為參考標準的,以5000套為界,超過5000套說明房價回暖,超過8000套則房價過熱。

11月瘋完,12月熱度未減,二手繼續消化。回首全年,前海、科技園、寶中等熱門板塊漲聲一片,標杆樓盤單套價格上漲超百萬元;深圳灣、香蜜湖等豪宅區域每套上漲五六百萬元也不鮮見,去年限價豪宅更是漲了近1000萬。

有不少剛需夫婦從年初開始看房,已經準備買了,年底一夜之間,房價突然漲到位,現在他們不知道買還是不買了。

「我們看它一步步漲上來,卻因膽小和扯皮沒搞成,這個增加的首付到哪裡賺得回來?不知道這輩子還能不能買得起深圳了!」

被套與踏空哪個更痛苦?以400萬的剛需房為例,追高買入,要站崗2年損失利息大概30萬,但是踏空卻要多掏100萬首付,左右為難,樓市的悲歡令人心酸。那麼這種悲歡的原因是什麼?深圳房價的為什麼會突然大漲?

一、突然大漲的真正原因

市面已經有很多人寫了文章分析,無一例外,都講到了以下幾點:

1.深圳是一線城市中落戶政策最寬鬆的,每年人口大量湧入,住房需求大。

2.深圳有高端就業,人們收入高,購買力強,支撐高房價。

3.深圳可供開發的住宅土地少,商品房太少,房價自然上漲。

4.深圳規劃利好多,總是打雞血。

但是我想講:以上全錯!

以上四個原因過往一直存在,為什麼到現在才突然上漲?其實,深圳上漲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以下兩個:

1.始於2018年年中的限售政策。

2.11月初的降稅政策

接下來具體分析,先來看一組數據:

2015年:深圳新房成交(82672套,含住宅商業),二手房成交(139892套);

2016年:深圳新房成交(53217套,含住宅商業),二手房成交(107574套);

2017年:深圳新房成交(46568套,含住宅商業),二手房成交(73830套);

2018年:深圳新房成交(51951套,含住宅商業),二手房成交(73047套);

2019年1-11月:深圳新房成交(53105套,含住宅商業),二手房成交(73616套);

沒錯,過去5年,深圳樓市的真正底部是2017年,2017年是過去5年成交數據最差的一年,換言之,深圳樓市其實在2018年已經充分調整,憋不住了,準備上漲。但是2018年年中出臺了一個影響深遠的政策延後了它的上漲,並且最終帶來市場的報復。這個政策是:三年限售。

該政策出臺之後,深圳一共成交了多少套二手房?2018年全年成交二手房7.3萬套,下半年約成交3萬套左右,2019年1-11月份成交了7.3萬,兩者相加,10.3萬套。

這10.3萬二手房都被限售三年,鎖倉了!也就是這10萬多套房憑空消失三年!

新房建出來的沒多少,成交的二手還被鎖倉三年,完了,市場上沒房了!供不應求,價格怎麼不漲?想摁都摁不住啊!

一個500套房子的小區,一般流通率在10%,也就是50套掛牌出售,但是現在深圳很多優質小區只有寥寥五六套房子在掛牌,非常詭異。每成交一套,就鎖倉一套,最後導致整個小區一套房也沒有了。換手率越高,整個小區被鎖倉的越多,因此越是成交活躍的小區,房源就越少,惡性循環。

限售一天不取消,深圳被鎖倉的二手房就會越來越多,市面上可供交易的二手房就會更少,供不應求的狀態無法緩解,價格就難以降下來。最可怕的是高層以為限售是降房價的,一直沒有回頭關注要不要取消這個政策。

深圳房價突然上漲的第二原因:降稅

毫無疑問,降稅是讓利於民,促進交易的好政策。降稅長期影響是好的,但短期卻會刺激樓市。降稅之後,假設你省了30萬稅,你會怎麼辦呢?對,把這30萬也作為首付,加上三成首付的槓桿,總價可以增加100萬。實際深圳這一波的最低漲幅恰好是這個幅度,大部分深圳優質板塊都漲了18-30%,有些板塊疊加購買力甚至漲了50%。

二、中國房產的價格機制

瞭解一丁點兒經濟學的都知道供需關係會影響到價格,供大於求,價格看跌;供小於求,價格看漲。

鑽石商人戴比爾斯將這個理論運用到了極致。他們通過控制南非鑽石礦,再和其他新發現的鑽石礦控制者締結聯盟,壟斷了鑽石的市場供應,從而可以人為地控制鑽石的供應量,維持鑽石的稀缺供應。

他們再通過營銷將鑽石與愛情綁定,把鑽戒營銷成為訂婚的剛需品,而且再營銷愛情沒有二手,所以鑽石只能買新的觀念,從而既做大了的鑽石需求量,也避免了二手鑽石返回市場的衝擊。「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的廣告詞也成為了世紀經典。

中國樓市因為一些特殊性,遠比鑽石的故事還要精彩。

任澤平那句「房價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的名言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它剛好三句,像個公式,非常符合我們中國人的接受習慣。我很認同任澤平這句話,但在我看來,這句話也不過是供需邏輯的另一個表述方式而已。因為土地影響供應,人口影響需求,而金融本身調節供需。

大道至簡,供需其實就是樓市漲跌最基本的邏輯,沒有什麼秘密可言。

關於定價法則,「成本加成定價」的策略似是而非,也就是說在成本的基礎上加上相應的利潤來決定定價是行不通的。

一瓶礦泉水,只要成分大體相同,就沒人關心你是就近開採的還是從兩千公里之外運來的;別人賣兩塊,你就不能因為運輸成本高就賣三塊。你可以定那個價,但是賣不出去,就會被淘汰出市場,剩下的就是控制得住成本的玩家。市場經濟中,通行的其實是「競爭定價、價定成本」的法則。

換言之,不是成本決定價格,而是供給決定價格。

你在菜市場賣紅薯,賣多少價格,不是由你付出多少了成本種植紅薯決定的,而是由市場裡有多少個人賣紅薯決定的,越多人賣紅薯,你越賣不起價。供給決定最終價格。

「成本加成、順價銷售」是賣家做夢都想的好事,但在市場經濟下千難萬難。看看中國以前在糧食政策上的遭遇過的困境就知道了。上世紀末,為了保護糧價,高層「敞開收購、順價銷售」,從農民手裡收購糧食,加個比例賣出去。為此,需要嚴格控制糧食交易市場,確切地說是消滅其他一切糧食交易行為。但全國這麼大,可能供應糧食的渠道不計其數,豈是控制得了的?其結果是,僅糧食收購一項,財政虧損就不下3000億。

即便動用強大的國家機器,想要打贏與整個市場的戰爭,也是極為困難的。

但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恰恰不屬於「通常」情況。其獨特之處就在於整個土地市場只有一個供給者。所以中國的房價崩不了,漲了就多賣地建房,提高供給;跌了就減少供應土地,降低供給,讓房價始終在軌道運行。

從這個供給角度來看,限售政策其實是加劇了供需矛盾,越是限售,市面的二手房越少,時間一長,就會報復上漲。

三、對全國樓市的啟示

土地供給的壟斷性決定了它的調控政策,每一輪調控其實都是短期的價格波動,緩過氣來之後會繼續上漲,因為短期調控並不能從根本上摧毀樓市的價值和潛在需求。

1949年中國人從戰爭的廢墟堆裡站起來,在極短的幾十年時間裡,十幾億中國人從貧窮到富有,從農村鄉鎮湧入城市。這是世界範圍內罕有的史詩級歷程。

世界第一的十三億人口,本來就是樓市的天然大需。這比鑽石運營商苦心進行廣告營銷創造需求容易太多。

而第一人口大國在短短几十年迅速暴富的過程,也是將樓市需求集中釋放的過程。這也是中國樓市幾十年超級牛市的根本原因。

人口從農村到城鎮,從城鎮到城市,從普通城市到一二線核心城市的歷史級大遷徙也還沒有結束。

另外,因為房子的金融屬性,房子又逐漸成為人民進行財富存儲、避免財富縮水的工具,讓每一次購房需求的爆發都如同驚天駭浪,一漲再漲。

但是我個人認為房價暴漲並不是好事,暴漲容易逼空下跌,出現金融風險,只有平穩的上漲,對購房者、開發商、高層才是真正的好事。讓房價迴歸經濟增速,平緩上漲,房住不炒,是每一個人的心願。希望2020年每一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居住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