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又陌生的信用卡——商業運作模式演變

這幾天寫稿子拖拖拉拉的,因為身體時好時壞。趁現在稍有精神,就繼續說說信用卡的那些事兒。

我有個朋友,貌似他的愛好是介紹某發銀行的信用卡給別人,特別是金卡,雖然他不是銷售。

前些日子我剛好要去荷蘭和比利時,他一聽說就介紹某發銀行金卡的各種出國消費的便利和優惠。我聽了挺心動的,就隨口問了句,是VISA還是MASTER的。他說是MASTER。我就“嗯”了一聲,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我問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我已經有MASTER的外幣全幣種信用卡了,如果還想申請新的,就希望是VISA。

有小夥伴可能會說,不都是國際信用卡嘛,只要是那家銀行的優惠足夠吸引人,VISA, MASTER,銀聯什麼的,沒區別吧。

要回答這個問題,有很多角度去談。例如,VISA在海外的認受度是最高的,用起來更方便;而銀聯普及程度不高,但還款方便。

你看出來我的考慮其實並不涉及某家銀行,而更多的考慮信用卡發行組織嗎?

我這麼看的原因是從整個信用卡的商業運作模式來考慮的。

熟悉又陌生的信用卡——商業運作模式演變

當美國銀行在1958年於加州的Fresno市成功的發行了世界首張信用卡(BankAmericard credit card)時,作為首個吃螃蟹的人,美銀只是作為單一企業去運作。

早期的信用卡運作模式不復雜,就是利用銀行的這個中間身份,將已經在美銀開戶的客戶和商家連接起來,通過自己的銀行結算系統來支撐整個運作。

在一個客戶和商家數量有限和可控的城市裡推廣信用卡,單一銀行還可以玩得轉。但如果將這種模式放大到整個美國,問題就很多了。

從客戶、銀行以及商家的視角看,問題多於好處。

例如,美國國內的銀行和金融機構本來就非常繁多,要客戶和商家在多個銀行都設有賬戶才能有效的清算,其實很麻煩。上次第一篇裡的介紹( )已經提過了,當年信用卡使用的手續非常拖沓,商家需要和銀行做多次溝通才能確認信用卡可信和有足夠的信用額度。可想而知,如果銀行數量加多N倍,商家需要很多人手和資源去配合。

因為商家積極性不高,從而導致了銀行拓展的費用增大,客戶的體驗也不好,選擇不多。

對於銀行來講,最致命的是花出去的錢收不回來。按當時的數據,雖然他們在加州的市場佔有率一度超過45%,但22%的帳戶有逾期還款,遠高於預期的4%;同時,警察部門也面臨著信用卡欺詐這一全新的犯罪模式。

這裡有個小故事。信用卡最初是美國銀行內部產品開發智囊團,客戶服務研究小組及其領導者約瑟夫·威廉姆斯(Joseph P. Williams)的創意。雖然首張信用卡在1958年9月成功發行,但威廉姆斯在1959年12月就被迫辭職。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逾期還款(delinquency)和犯罪率的急速攀升。

在隨後的十年,美銀並沒有停止信用卡,而是不斷的嘗試完善整個運作。其中一個方案是將BankAmericard信用卡計劃授權不同的美國國內和國外的銀行發行,加入美銀運作的信用卡網絡。

聰明的你可以能就“咦”的一聲了,因為這怎麼聽起來這麼像VISA和銀聯這樣的髮卡組織呢?確實是這樣的,美銀的授權其實就是髮卡組織的雛形。美銀的想法很大程度上是希望用更大的網絡去解決客戶、商家和自身遇到的一系列問題,當然也是在把餅做大。

熟悉又陌生的信用卡——商業運作模式演變

上圖的現代運作模式確立了“信用卡髮卡組織”的角色。各家銀行仍然是獨立的金融機構。同時,他們可以與一個聯合的信用卡髮卡組織簽約合作,通過信用卡網絡來管理和拓展業務。這樣一來,各方參與者都得到了好處:

  • 客戶可以保持目前在某家銀行的開戶,無需分別在不同的銀行開戶就可以享受整個髮卡組織開發的商家。
  • 商家可以和髮卡組織合作,無需分別和不同銀行打交道。
  • 各個不同的銀行集結到同一個網絡清算,提高效率也建立行業標準,在資源整合的條件下提升客戶體驗。
熟悉又陌生的信用卡——商業運作模式演變

世界上第一個信用卡髮卡組織是VISA,創立於1976年。VISA本身也分美國的VISA和VISA國際,這裡就不展開更多的細節了。

回到我一開始的那個考慮,問朋友介紹的信用卡是哪家組織發行的,原因是VISA到目前為止還是市場老大,客戶和商家數量最多。

我多年的海外商旅經驗都顯示VISA是市場佔有率最高的,特別是歐美髮達國家。其次就是MASTER。

出門在外,不可能帶太多現金的情況下,當地的商家接不接受信用卡付款用就是至關重要的了。只要是某個國際認可的髮卡組織,商家不會在意是哪家銀行印製的信用卡。

近十年,銀聯在快速的普及,但不得不說,多見於中國大陸游客集中出行的城市。稍微深入一些國家的小城,VISA和MASTER是最有保障的。

世界排名前六的信用卡髮卡組織有:

  • 威士國際組織公司(VISA)
  •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MasterCard International)
  • 美國運通國際股份有限公司(American Express)
  • 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China UnionPay Co.,Ltd.)
  • 大來信用證有限公司(Diners Club)
  • JCB日本國際信用卡公司(JCB)


熟悉又陌生的信用卡——商業運作模式演變

我在找資料的時候,看到百度上有人說大來發明瞭信用卡,因為它的一位高管吃飯時沒帶現金,當時也沒法用其他方式付款,所以就BLABLABLA。大家當故事大王看看好了,呵呵。

最後來個彩蛋吧。你是否有仔細看過自己信用卡上的信息?因為你已經瞭解了它的運作模式,信用卡上的長長的卡號就容易理解了。

應當特別留意背面的安全碼,不要隨便提供給別人。特別是在國外網站上購物時,無卡消費的最後憑證就是卡背面的安全碼。

熟悉又陌生的信用卡——商業運作模式演變

熟悉又陌生的信用卡——商業運作模式演變

我們下次繼續聊信用卡的那些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