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在二戰時會搞出航空戰列艦這種東西?

神谷涼介


航空戰列艦由來已久,英國瑟斯頓爵士最早提出類似概念,但是日本在二戰時期將伊勢號和日向號改裝成航空戰列艦絕對是無奈之舉!因為聯合艦隊在戰前不注重航母部隊的建設,導致主力航母大量損失之後,聯合艦隊艦隊嚴重缺乏航母裝備,在國內船塢裡的航母短時間內無法完工、大戰又迫在眉睫的情況下,只能把兩艘老式戰列艦改裝成航空戰列艦湊數,企圖彌補航母數量的不足。



(正規航母的大量損失催生出航空戰列艦)

其實,一開始日本海軍提出的要求是把戰列艦改裝成直通甲板航母,就像用戰列巡洋艦和戰列艦改裝而來的赤誠、加賀兩艦那樣,但是時間和成本上不允許。可以說,如果有充足改裝時間和足夠資源,日向號和伊勢號將會變成直通甲板的航母,退而求其次的改裝成航空戰列艦隻是為了縮短工期儘快補充給部隊而已,同時節省出材料加快新航母的建設。(中途島海戰沉沒的蒼龍級航母)

伊勢級戰列艦原本是日本設計的第一代超無畏艦扶桑級的後續型號,由於前兩艘扶桑號、山城號下水後發現諸多問題,大改之後成了新的設計,這就是伊勢級了。伊勢級共有兩艘二號艦叫做日向號,你沒聽錯,日本今天的兩艘最大直升機母艦沿用了這兩個名字,可見伊勢級航空戰列艦在日本海軍歷史中的地位之高。(扶桑級航速僅有23節基本派不上用場,原本打算將其改裝成航母,請注意它中間兩座炮塔的位置,但是日向號炮塔事故讓伊勢級更沒用了,最終被改造的是伊勢級)


(扶桑和伊勢的辨識技巧是中間的炮塔位置)

選用伊勢級進行改裝也有巧合在裡面,當中途島海戰之後改裝航母的要求提上議程之時,伊勢級二號艦日向號的艦尾炮塔受損,明知道戰列艦作用不再重要的海軍認為,花時間修復不如將其改裝成航母使用,碰巧戰列艦艦尾的火炮在改建成航母時是被拆除的對象,於是並沒有選擇問題不斷、航速僅有23節的扶桑級戰列艦進行改裝工作,而選擇了多次改良後性能稍好的伊勢級。(注意伊勢級中間炮塔位置與扶桑級的區別)

伊勢級排水量36000噸、航速25.3節比扶桑級23節的航速稍快一些!而且伊勢級中間部位的炮塔是揹負式,而不是像扶桑級那樣分別佈置在煙囪前後,這就決定它拆除3、4、5、6號炮塔之後將獲得更多的空間加裝甲板,因此海軍欣然接受了伊勢級改裝方案!

但是當改裝開始後發現,完全拆除後四座炮塔僅剩下兩座4門355.6毫米主炮無法完成戰列決戰的任務,而保留三座的計劃即使能省出一座炮塔的空間,也是無法利用起來的!既然多拆除兩座不行、少拆除一座又沒用,乾脆就不拆了節省出時間早日完工。就這樣伊勢級航空戰列艦的最終形態確定為一段長70米的飛行甲板和四座炮塔8門355.6毫米主炮。設計本意是讓其獲得航母與戰列艦的雙重作戰能力。



(伊勢級航空戰列艦的最終形態)

但是實際上,這是不切實際的要求。首先是後部短小的甲板受到巨大艦橋的影響不可能回收艦載機,建成後的伊勢級航空戰列艦隻能搭載水上飛機,而笨拙的水上飛機僅能用於偵察活動,與地方艦載機作戰則是不可能的。而且狹小的後部空間僅能設置一個長40米、最寬處20米、最窄處11米的小型機庫,容納飛機只有可憐的9架而已!為了增加載機量又在甲板上固定存放了13架,這就帶來安全性問題,因為艦載機被擊中後很容易起火爆炸危及整艘戰艦。


(可以看到伊勢級後部甲板被燒的面目全非)

伊勢級航空戰列艦不僅不方便使用艦載機,實際上它從未擁有過自己的艦載機。原本計劃使用的彗星艦載轟炸機因為產量不足,且要優先供應給航空母艦使用,伊勢級只能退而求其才選擇瑞雲式水上轟炸機,由於嚴重質疑這種水上飛機的作戰效能,它的研發工作相當遲緩以至於伊勢級錯過了馬里亞納海戰。海軍也曾經湊齊了35架彗星和瑞雲,打算裝備到伊勢級航空戰列艦上在最後決戰中使用,但是菲律賓之戰爆發前這批飛機就損失殆盡了。



(瑞雲水上飛機即使有也起不了太大作用)

伊勢級航空戰列艦的最終命運是加入小澤治三郎的機動艦隊,充當吸引哈爾西航母艦隊北上的誘餌,好在無艦載機可用的伊勢級在空曠的甲板上安裝了大量的防空武器,面對美軍的絕對空中優勢也無懈可擊,最終兩艘航空戰列艦平安回國。在戰爭最後時光裡充當運輸艦搶運南方地區的物資回國。


搞笑的是由於沒有艦載機讓辛苦改裝而來的機庫、甲板和彈射器毫無疑義,日本又花力氣拆除這些設備以便使用艦炮,迴歸戰列艦本能後的伊勢級也只是用於運輸和基地防空作戰,並最終被炸沉在了基地當中。(盟軍佔領吳港後伊勢級航空戰列艦的狀態)

關於航空戰列艦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知識,據小編了解蘇聯在向西方求購戰艦的過程中,美國人曾為其設計過更加優秀的航空戰列艦,下方是軍迷製作的模型。有興趣瞭解的軍迷請關注本號,觀看後續更新吧!


兵器世界


需要明白的是,在中途島大戰之前,日本海軍的主流還是戰列艦派,也就是試圖最終使用戰列艦與美國海軍決戰並將其擊敗,中途島戰役後,終於在慘烈的損失面前意識到戰列艦已經被淘汰出局,海戰的霸主已經讓位給航空母艦。

但日本的工業實力雖然遠超中國,與美國是沒得比的,這一點,日本海軍高層是有清醒認識的,相比陸軍的土包子,海軍高層大多吃過洋麵包,不少還留學美國,甚至在美國停留了較長時間。海軍是反對跟美國開戰的,但不幸的是,戰爭中掌握日本國策的是陸軍,日本陸軍在日俄戰爭後的一個傾向就是,軍官們懂軍事,但不懂政治,不懂社會、經濟和外交,這與其軍官培訓系統有關,完全沒有受到完整的教育,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當美國下餃子似的生產埃塞克斯級航母,並在1944年達到泡沫化的時候,日本的工業生產能力跟本不足以與美國一樣,造出數量足夠的航空母艦,被迫將大型郵輪等進行改裝,其中,那些未完工的戰列艦也要被改裝為航母。海軍雖然已經認同了航空制勝論,但包括山本在內的高級將領,依然是頑固的戰列艦派,航母派的小澤治三郎和大西瀧次郎等人,資歷太淺,根本難以說上話,以資歷決定官銜高低,而不是能力,也是害死日本海軍的重要因素。

結果就是這些未完工戰列艦,在改裝為航母的時候,依然保持了龐大的戰列艦炮塔,導致其飛機搭載量有限,如果要跟對方戰列艦,甚至重巡洋艦對射,又會面臨火力和防禦不足的問題,十足的怪胎,有趣的是,航空戰列艦即使被證明是廢物,卻被戰後的蘇聯海軍繼承,蘇聯航母都安裝了強大的反艦和防空系統。


深遠防務觀察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之所以會弄出航空戰列艦,和中途島海戰的關係極大,說白了就是在急需航母的情況下,現造已經來不及,於是拿一些大型軍艦進行改造。結果又捨不得徹底廢棄到大型軍艦的戰艦功能,結果弄出了個戰艦和航母雜交混血的四不像。

下面大致介紹一下二戰時期日本航空戰艦的情況。

1942年中途島海戰中,海軍航空兵的威力展現,而日本在此戰中損失了“赤城”“加賀”“蒼龍”“飛龍”等4艘主力航母,既有的航空戰力損失嚴重。

因而戰後如何急速補充艦隊的航空戰力,成了日本海軍的當務之急。在這一背景下,想出了用現成的老戰艦、重巡洋艦等快速改造為航空戰艦、航空巡洋艦的主意。

日本海軍經過選擇後,計劃將“扶桑”級和“伊勢”級戰艦改造為航空戰艦,先以“伊勢”級作為試驗進行改造。

(戰艦狀態的“伊勢”)

“伊勢”級戰艦,是日本大正時代建造的老軍艦,屬於超無畏艦,共建造兩艘,1號艦“伊勢”1917年竣工,2號艦“日向”1918年竣工。2艘軍艦在20世紀30年代進行過現代化改裝,排水量29900噸,艦長208.2米,寬28.7米,吃水8.7米,裝備356毫米口徑雙聯裝主炮6座(軍艦前後、中部、尾部各2座炮塔)。

(改造為航空戰艦後的“伊勢”,可以注意艦尾改造出的飛行甲板)

根據海軍軍令部的要求,“伊勢”級必須保留3座主炮,改造必須在1年多時間裡完成。為此,最終決定把艦尾的2座主炮塔拆掉,在艦尾改出一層飛行甲板。其飛行甲板長70米,下方是長40米,寬28至11米的機庫,裝有升降機。由於飛行甲板過短,飛機不足以從飛行甲板直接起飛,在飛行甲板末端安裝了兩座大型的彈射機(“一式二號”型)。

按照這一改造,“伊勢”可以同時搭載22架飛機(機庫裡存放9架,飛行甲板上堆11架,兩座彈射機上各放1架),設計通過彈射機起飛,每座彈射機30秒可以起飛1架飛機。

(計劃用於“伊勢”級搭載的水上爆擊機“瑞雲”)

在解決了飛機搭載和起飛問題後,“伊勢”的飛行甲板同樣不足以接納飛機的降落著艦,對此的設計非常古怪。即“伊勢”“日向”起飛的飛機,返回時降落到其他正規航母上,再設法轉運回“伊勢”級軍艦。後來則決定乾脆搭載水上飛機(水上爆擊機“瑞雲”),這樣不僅利於使用彈射機起飛,更可以直接在水面上降落回收。

(改造為航空戰艦後的“伊勢”)

(改造為航空戰艦後的“日向”)

由此,所謂的航空戰艦,實際上變成了前半段是戰艦,後半段是水上飛機母艦的格局。因為設計過於另類,實際效用並不明顯,加上配套的飛機產量不足,最終只有“伊勢”和“日向”改成了航空戰艦,計劃中的“扶桑”級則沒有再進行改造,帶有應急抱佛腳性質的航空戰艦就沒有繼續的發展。


海研會


航空戰列艦是戰列艦與航空母艦的結合,大多是前方艦體是戰列艦而後方有闊大的飛行甲板去停泊直升機或水上飛機。其實這種戰艦早在20年代至30年代曾有很多國家都提出過藍圖,但最終都沒有實現,而最終曾經出現的只有日本將兩艘伊勢級戰列艦改造成了航空戰列艦,但是在當時日本海軍的作戰序列中,這兩艘戰艦依舊是作為戰列艦。

“伊勢”和“日向”號原來是作為日本最早的超無畏型戰列艦扶桑級的第三、第四號艦而計劃建造的。作為曾經被日本寄予厚望的扶桑級戰列艦,實際上存在著重大的設計缺陷,扶桑號和山城號很快就被貼上了“次品戰列艦”的標籤,但是尚未建造伊勢號和日向號卻得到了改進機會,但由於預算問題,改進並不能彌補缺陷,但是這兩艘戰艦的設計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艦體加長了8米左右,而加長的部分被安裝了一部彈射機,用於3架水上偵察機的運用。

1942年的中途島海戰對日軍的影響巨大,日本不得不調整戰艦的建造計劃,為彌補損失的航母,日軍不得不尋求儘可能多的可以改造為航母的戰艦(其實已經戰沉的赤誠號、加賀號分貝改進自戰列巡洋艦和戰列艦),當時正好出現了一件陰錯陽差的事情,日向號戰列艦的五號炮塔在作戰中損壞,這兩艘戰艦由於已經是老式戰列艦,日本覺得修復液實在是浪費,尤其是戰爭資源緊張的情況下,於是討論的結果就是講兩艘伊勢級戰列艦都改造成航母。

最早的改造計劃是改造成為貨真價實的艦隊航母,但工程複雜、工期實在太長,最後決定的方案是改成一個半吊子,也就是前半身戰列艦,後半身航母的航空戰列艦!也正因為如此,原來也許將會默默無聞的“問題戰列艦”也在世界造艦史上留下了一絲異彩。

但問題在於,一般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時候,軍艦將會以30節左右的速度頂風疾駛,然而,這兩姐妹作為航空戰列艦,多少還有著幾分戰列艦的容貌,前有巍峨的桅樓和巨大的炮塔,平時看起來威風凜凜,但是一旦要起飛飛機,這些都會成為擋風的累贅。如果主炮發射,結果更是災難性的,影響起飛不說,即使對於停放的飛機以及各種航空設備都會帶來極其惡劣的影響。

同樣的,即便是作為戰列艦,其炮火的運用還是要受到各種限制,據有關資料統計,改裝以後的炮戰能力,下降到了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後部的機庫沒有裝甲,雖然有一定的防禦對策,但是根本不堪重炮炮彈的打擊。可見,不管是作為戰列艦還是航空母艦,都發揮不出令人滿意的性能。其建造宛如想同時追逐兩隻兔子,到頭來連一隻也不能抓獲。

最終這兩艘航空戰列艦的結局是:伊勢號在1945年7月28日美軍空襲日本吳港時被擊沉坐底,1947年打撈後解體,艦身材料送去回爐,用於戰後重建。

日向號1945年返回日本,此後就停泊在吳港做防空平臺使用。7月24日,美國飛機轟炸吳港,“日向”遭受了集中的空襲,艦身受到了嚴重損害,由於不能搶救,艦員被迫棄艦,隨後軍艦坐沉在港內。戰後於1947年被打撈,並與伊勢號一起被解體。


迷彩派軍事


日本在二戰期間改造的航空戰列艦隻有“伊勢”和“日向”兩艘。首先這兩艘戰列艦作為日本第一代超無畏戰列艦,艦齡較大,且在設計上存在不少缺陷,防護水平較差,而且航速過低,無法跟上航母機動部隊,在一定程度上算得上是打不動、跑不了、挨不住的狀態。因此在太平洋戰爭前期並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

在中途島海戰之後,由於損失了四艘正規空母,日本海軍急於獲得新的航母平臺,除了開建新的航空母艦,改造已有艦船也是一種思路。

特別是戰列艦,此時即使是日本海軍內部最頑固的守舊人士也不得不承認航空母艦相比於戰列艦更有價值,在日本海軍當時的12艘戰列艦中,大和和武藏作為“決戰兵器”顯然是不能動的,而長門和陸奧作為僅此於大和的戰艦作為戰列艦的價值更大(當然陸奧隨後自爆了),四艘金剛級雖然最為老舊但卻是僅有航速能跟上航母機動部隊的戰列艦,在前線有極高的出勤。

相比之下伊勢和日向這兩艘比較雞肋的戰列艦更適合改造,而且湊巧的是42年日向的5號炮塔發生了爆炸,如果直接改造成航空戰列艦也省去了修理的麻煩。因此這兩艘戰列艦很快就被改裝成了航空戰列艦,艦體前半部分保持不變,後半部分進行了大規模改造重整為飛行甲板,可搭載22架飛機。但是由於飛行甲板過短,戰列艦艦炮設計帶來的振動等因素,常規起降飛機難以起降,只能改為搭載水上飛機。


深空電報


日本在遭受中途島瓜島戰敗以後,海軍尤其航母和艦載機飛行員都遭受巨大損失。然而國內生產力又無法快速補足。

另一方面,航空母艦的時代到來,大量戰列艦成為潛艇和艦載機的活靶子,喪失制海優勢,因此日本在二戰後期採取戰列艦改造航母的方式彌補航海空戰的戰力。

換句話說,這是在生產力不足的情況下所採取的權宜之計。聽著好像很牛逼,能打炮能載機,可是別忘了,既能當男人又能當女人的估計只有太監了吧。


秋山三國


航空戰列艦,誕生於二戰末期,由日本帝國建造,在日美海戰中遭到美軍毀滅性打擊。以後各國未再製造。它是戰列艦和小型航空母艦的統一體,即可以打炮,又可以起降戰機,可謂一艦船多功能,設想戰鬥力特強。但經過實戰檢驗,證明是一個失敗的設計。由於排水量有限,僅僅2萬多噸,戰列艦的功能和航空母艦的功能只能同時縮水,相當於迷你型戰艦的組合。小打小鬧還可以,一旦真正較量,那就顯得小兒科了。所以,這種似馬非馬,似驢非驢的東西,很少有國家願意生產。但,人家日本對它情有獨鍾,值得我們關注。


天南地北張固人


當年日本搞航空戰列艦是被老美逼的,太平洋戰爭航母被打的來不及補充,也沒辦法補充。所以只能對剛好出事故又狀態不佳的這兩戰列艦進行改裝。但是事實證明飛行甲板不夠長,現有飛機無法降落,而配套的飛機還沒造出來,尷尬。

其實各國都想過造航空戰列艦這個東西,而真正實施的除了腳盆雞還有更一根筋的大毛😂一個是被鷹醬逼死,一個被鷹醬忽悠死


tntb2ymh


不就是因為航空母艦損失太大,所以需要補充能載機的艦艇嘛…其實本來想剷平伊勢級整個上層建築的,後來發現工作量過大,因此只是鏟走了後兩個主炮塔,搞了個非驢非馬的航空戰艦…可惜最後沒飛機,更沒飛行員,白費勁…


方包2


日本所有的航母都是戰艦改裝而來的,有的甚至是貨船!抗打能力很差,一顆炸彈輕鬆都可以擊穿頂層甲板中心開花。。。就連大和級最後一艘信濃號也是戰艦改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