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歲女性,長期高血壓,偶有步態不穩,無頭痛丨讀片會

86歲女性,長期高血壓,偶有步態不穩,無頭痛丨讀片會

面對巨大VR間隙的影像學表現如何?又該如何診斷治療?一起學習一下最新一期(12月19日)美國神經放射學雜誌(AJNR)的臨床推理吧!

病例簡介

86歲,女,有長期高血壓病史,偶有步態不穩,無頭痛現象。體格檢查未發現明顯步態障礙。影像學如下:

86岁女性,长期高血压,偶有步态不稳,无头痛丨读片会

冠狀T2WI(A),軸向T2WI(B和C),T1WI(D)和加入釓對比劑後T1WI(E和 F)均提示中腦和左側丘腦多發性囊性病變,且均無增強。周圍無實質性水腫。雖然沒有發生阻塞性腦積水,但會導致局部扭曲,使導水管幾乎閉塞。

診斷

巨大血管間隙/巨大VR間隙(giant Virchow-Robin spaces)。

背景

Virchow-Robin(VR)間隙是位於蛛網膜下腔的充滿間質液的腔隙,伴隨穿通血管進入腦實質的延伸。間隙擴大在鏡下一般表現為囊性病變。

臨床表現

患者的臨床表現通常無法完全歸因於巨大VR間隙,是非特異性的。但是,巨大VR間隙最終可能會,並隨後導致顱神經麻痺,頭暈和腦積水。

主要診斷依據

多見於穿透血管的路徑。病變呈圓形或卵圓形,可為單發或多發,對腦脊液均呈等信號,與影像學序列無關,在釓滴注後也無增強。

鑑別診斷

惡性囊性腫瘤/腦囊性轉移:加入釓對比劑後,囊壁信號通常會增強。腦實質周圍可能出現浸潤或水腫。由於相關的腫瘤結節,可能存在邊緣增強的固體成分。囊腫含量可顯示出血性變化。

低度囊性腫瘤:如結締組織增生性神經上皮腫瘤[DNET]。典型性狀以皮層為主,為邊界清楚的腫瘤。不常見血管源性水腫,雖然不常見,但可能存在對比度增強,也可能存在鈣化。

非腫瘤性囊腫:如室管膜,神經膠質,松果體,蛛網膜,膠質囊腫,表皮樣、皮樣囊腫和神經管囊腫。軸外和軸內橢圓形囊腫的邊界相對明確,例如第三腦室的膠體囊腫在內的一些病變,某些部位的病變實際上有病理特徵。

感染性囊性增生:如包蟲囊腫或神經系統囊蟲病。常位於蛛網膜下腔、腦室內或腦實質,在灰質和白質的連接處附近。在急性和亞急性時期,T1提示高強度側凸,周圍可見水腫。囊腫壁較厚,注入造影劑後信號增強。可能存在圓形子囊腫。慢性末期的病理學特徵是靜止的鈣化囊腫殘餘物。

心室憩室:與心室系統相通

囊性梗塞:慢性腔隙性梗塞引起的腦軟化病灶。應該考慮對於存在心血管危險的患者,囊腫影會影響到患者的內囊、丘腦和腦橋。其他慢性小血管缺血的影像學改變的可作為診斷的依據。

儘管巨大VR間隙擴張通常是良性疾病,不需要任何治療,但如果伴有阻塞性腦積水,則可能需要手術干預。

醫脈通編譯自:Sapna R, Juan PC. Case of Week,AJNR. Dec 19,20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