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有哪些好品质?

只会说实话的小姐姐


韩信是我极为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他的一生波澜起伏,称为传奇毫不为过,我们能在他身上学到很多好的品质。

早年落魄

曾落魄如乞丐,靠漂母施舍充饥,但数年之后却位极人臣;曾是个不知名的小军官,却一夜间被萧何举为大将;曾为刘邦出谋划策,规取天下,却没能保全自身;曾经统帅千军万马转战南北,却被妇人斩于菜刀之下。韩信是一个善于选择的人,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学什么、做什么。这是韩信年纪轻轻就能走向职业发展巅峰的重要原因。人生很短,时间很紧。没有梦想和目标,随波逐流,即使身负天纵之姿,也很容易在职场上庸碌过一生。韩信早年的落魄中,史书并没有记载他每天都是做什么,但从他后来一入伍就能够在项羽军中担任郎中,通过寥寥数句就得到夏侯婴、萧何、刘邦的赏识来看,从他指挥作战时和将领对话引据经典来看,这些年的韩信,应该是有目的地为未来进行过充分准备的。

军事成就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他说:“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简而言之,如果韩信低调一点,保得性命,以他的才华、功绩、年龄优势,在汉朝的历史上,可以做周公那样的人物。军事才能杰出 纵观韩信在军事生涯上发挥,无一败,驱弱旅之军攻三秦,章邯束手自裁,收残兵阻项羽于京索一代,刘邦得存,到后来攻打代赵,降服燕国,击败齐国和龙且都是弱旅,手上都没有什么精兵,而且韩信好用奇兵,无论是暗渡陈仓,还是背水一战,渡河破魏,军事才能简直出神入化,无怪乎后世称做兵仙,军事生涯未尝一败,如何不是国士。

2、从战略研究的观点来看,我国历史上的“秦楚之际”可算是一个黄金时代,因为在这个时代中出现了许多战略家,其表现都极为杰出,值得赞赏和学习。就大战略而言,也许应该首推张良,但就作战而言,则似乎无人可及韩信。韩信用兵的确令人佩服,若用近代的眼光来评论,我们可以说他是精通李德哈特所提倡的“间接路线”观念。李德哈特在其所著《战略论》中曾引述西方古今名将的事迹,以作为其战略思想的依据和解释。但很可惜,大概因为他不懂中文所以不曾研究中国的历史,以至于对中国古代的名将毫无认识,在他的整本书中只曾非常简略地提到成吉思汗和速布台而已。假使李德哈特曾经读过《史记》和《汉书》,则他对于韩信就一定会佩服得五体投地,甚至会替他写一本专著也说不定。

悲剧人生

1、韩信他这一生很是传奇,未曾当上大将时悲苦青年,无人赏识,无以为生,亭长妻子的嘲弄,漂母的感慨,以至于后来的胯下之辱,当上大将后的席卷天下,风流人物,衣锦还乡时对当年诸人的处理。历史得迷人之处就是这样,被刘邦用计抓住,带回洛阳,被萧何带入宫中所杀,很悲剧,让人难以忘怀。



2、当他功高权重之际,无数的策士在他身边劝他谋反时,他念及刘邦恩情,陈平设计抓他时,他还是相信刘邦还是去了,在长安,他也有怨言,但是萧何领他入宫,他相信了朋友,这个有知遇之恩的男人,我实在是很难相信这么聪明,英豪的一个人,想谋反,不会在他平定河北,取得齐国时不谋反,当楚王时不谋反,等贬为淮阴侯,在刘邦的腹心之地后,想谋反,当然有怨言肯定是有。

以结局论,韩信对刘邦他没有负君臣之义,感其知遇之恩,助刘邦一统江山,对萧何无负朋友之义,有些遗憾的只有钟离昧。

结语

回想往昔,他如一颗彗星映照了整片大地,再回首时则是长乐宫中的钟声,无双国士不能安享福贵,或者老死兵中,却是死于妇人之手。若是齐王韩信拔剑而起,天下兵灾恐怕又是十年。对于韩信的评价这么高,有一半是个人的奋斗,一半是历史的进程,因为时势造英雄。


细说简史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被列为汉初三杰之一。要数韩信的一生具备哪些好的品质,我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千金送漂母”,富贵不忘旧恩。体现了韩信在“孝”上的品质。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小时候家里很穷,以钓鱼为生。一次,河边的一位洗衣服的“漂母”见韩信一副饥饿的样子,就把自己带的饭给韩信吃。就这样,漂母每天到河边漂洗衣服,都为韩信带来饭食。当时韩信感动得说,他永远不忘漂母的恩情,日后一定像孝敬母亲那样孝敬她。韩信后来衣锦还乡,找到这位当年的恩人,赏赐千金。

一饭千金,体现了韩信知恩图报的孝子优良品质。

二,“胯下之辱”,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立。体现了韩信在“志”上的品质。

史书记载,韩信年轻时,因为家穷,人们瞧不起他。有一次,一个青年人当众侮辱韩信,说:“你虽然身体高大,身上还佩带带着刀剑,却是个胆小鬼。如果我说的不对,你就刺死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裤裆下钻过去。”韩信低下头就从这个人叉开的双腿间钻了过去了。满街的人都嘲笑他,以为他胆小软弱。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他召见了当时侮辱自己、让自己从他裤裆下钻过的那个青年人,提拔他做了楚国的中尉。韩信对各位文武官员说:“这个人当初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不过杀他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因此我就忍耐下来,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

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立,正是韩信为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在志气上表现出的品质。

三,“背水一战”,不达胜利决不罢休。体现了韩信超人胆略的坚强品质。

韩信率军领军队攻打赵国,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军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这是古代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

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决策者没有超人的胆略是不敢利用这一战法的。


本昌谈历史


韩信,第一个好的品质知恩图报,人生在世最为重要的就是会感恩,吃水不忘挖井人。

韩信得漂母一饭之恩,功成名就之后未曾忘记,以千金相赠。

韩信占据齐国,拥兵三十万。在刘项相争之时,完全可以自立,与刘项三分天下,然而韩信念着刘邦的好没有这么做,辅助刘邦一统天下。这种感恩的品质,是现代人所缺乏的。

第二个好的品质就是有容人雅量,仁厚之人。韩信曾受胯下之辱,后为齐王,坐地千里,拥兵三十余万。致人于死地,一句话的事情。他衣锦还乡之后,不但没有报复那个羞辱他的人,反而待之甚厚。韩信觉得当初没有他的一番羞辱,就没有今日之成功。

韩信第三个好的品质,能够忍辱负重。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非常人也,极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然而韩信的性格过于仁厚,过于重义气,也是他致命的弱点。最后被萧何设计,吕后所杀。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历史中的那些事儿


韩信善于带兵打仗,是一位军事天才,韩信立下的功劳简单来说有平定三秦,攻灭魏国、代国、赵国,促使燕国降服,打败齐国再在垓下消灭项羽。可以说,汉朝的大半壁天下都是韩信打下来的。他的好品质也很多。

首先,韩信知恩图报。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施舍,韩信当了楚王以后,回到楚国的故地,找到了这个漂母,给了她千金的赏赐。

第二,韩信度量大,很能忍。史书上记载“胯下之辱”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韩信未发达之时,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没有和屠夫硬拼,而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第三,韩信能够以德报怨,他当了楚王之后,找到了当年使自己蒙受胯下之辱的小伙,大家都以为韩信要报仇,以韩信当时的权力要收拾屠夫易如反掌,那个屠夫也很紧张,觉得自己这次完蛋了,但是韩信不但没有惩罚他,还封他为中尉。

但同时,韩信还是个傲慢的人,他最后落得个被杀的下场,跟这点很有关系。他曾表示羞于绛、灌同列。某次无意间路过樊哙家门,樊哙跪拜送迎,并异常尊重地对其说:“大王乃肯临臣”,而韩信则喟然长叹:“乃与哙等为伍”,樊哙对他这么尊重,他却如此说话,韩信的狂傲、自大之心、之行溢于言表。所以有人说,韩信是军事上独一无二的天才,却是政治和人情世故方面的白痴。

韩信谋士蒯彻说过,韩信长于武略,短于人情世故。“短于人情世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懂怎么处世,不懂得官场政治,摸不清人性。因为有这样的短板,韩信犯下了请封齐王等大错。

灭掉齐国后,韩信自请封为假齐王。刘邦当时是汉王,韩信竟然要做齐王,韩信此举引起刘邦大怒。刘邦此时正跟项羽对峙,后来在张良的使计下,心不甘情不愿的封了韩信为齐王,由此心里种下了对韩信大不满的种子,使韩信最后落得个被杀的下场。





林子爱历史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这就要求我们要多一份宽容和忍让,但宽容和忍让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它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的支撑。两汉时期的韩信就是这样一位隐忍成功的人士。

韩信少时因家里贫穷,经常吃不饱饭。他天生虎背熊腰,高大魁梧,没事做的时候,喜欢佩戴刀剑,在城里晃来晃去。城里有一群市井无赖,整日好吃懒做,以欺负路人为乐趣,他们见韩信如此贫穷,还装模作样地腰挂长剑,假装气宇不凡的样子,便心中有气,只要一遇到韩信,就围住讥笑他,对他动手动脚,可韩信从不仗着一身功夫去还手,始终不言不语。

一天,一个无赖又纠集一帮人,拦住韩信的去路,放肆地哈哈大笑,并讥讽韩信说:“虽然你长得高高大大,腰间还佩一把长剑,其实你不过是个无用的胆小鬼罢了。”众人趁势你一言、我一语地侮辱韩信,一时间,四周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可韩信对此却无动于衷。

韩信那帮无赖见韩信不理,择路要走,就上前拉住韩信,得寸进尺地说道:“你不是有剑吗?如果你不怕死,就刺我一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kuà)下(裤裆下面)钻过去。”说罢,叉开了双腿,等着韩信往下钻。

围观人看到韩信一个堂堂七尺男儿被人这样羞辱,有的大笑起哄,有的则摇头叹息,场面混乱不堪。

韩信当众受到如此侮辱,恨不得拔出佩剑,一剑刺死这个无赖。但他细细思索一番后,便咬咬牙,俯身从那个无赖的裤裆下爬了过去。人们发出一阵不可思议的惊呼,那群无赖也愣了一下,随后哄堂大笑。

韩信真是个胆小鬼吗?历史已雄辩地证明了:不是。假如韩信当年为逞一时之勇,与对方争斗,将对方一剑刺死,那早已依律斩首,怎能有日后叱咤风云的常胜将军呢。正是这种巨大的承受力和忍耐力,才使韩信不因小失大,从而创造出了丰功伟绩。

孔子曾戒子路曰:“齿刚则折,舌柔则存,柔必胜刚,弱必胜强。好斗必伤,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为上。”一个人在干大事业之前若小事无法忍受,将无法成就伟大的理想。忍让不只是为了保全自己,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它放弃的是无关大局的小事,追求的是在忍让中腾出更宽广的路子,积蓄冲刺的助跑区,赢得大事业的成功。


一名维修电梯工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这就要求我们要多一份宽容和忍让,但宽容和忍让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它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的支撑。两汉时期的韩信就是这样一位隐忍成功的人士。

韩信少时因家里贫穷,经常吃不饱饭。他天生虎背熊腰,高大魁梧,没事做的时候,喜欢佩戴刀剑,在城里晃来晃去。城里有一群市井无赖,整日好吃懒做,以欺负路人为乐趣,他们见韩信如此贫穷,还装模作样地腰挂长剑,假装气宇不凡的样子,便心中有气,只要一遇到韩信,就围住讥笑他,对他动手动脚,可韩信从不仗着一身功夫去还手,始终不言不语。

一天,一个无赖又纠集一帮人,拦住韩信的去路,放肆地哈哈大笑,并讥讽韩信说:“虽然你长得高高大大,腰间还佩一把长剑,其实你不过是个无用的胆小鬼罢了。”众人趁势你一言、我一语地侮辱韩信,一时间,四周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可韩信对此却无动于衷。

韩信那帮无赖见韩信不理,择路要走,就上前拉住韩信,得寸进尺地说道:“你不是有剑吗?如果你不怕死,就刺我一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kuà)下(裤裆下面)钻过去。”说罢,叉开了双腿,等着韩信往下钻。

围观人看到韩信一个堂堂七尺男儿被人这样羞辱,有的大笑起哄,有的则摇头叹息,场面混乱不堪。

韩信当众受到如此侮辱,恨不得拔出佩剑,一剑刺死这个无赖。但他细细思索一番后,便咬咬牙,俯身从那个无赖的裤裆下爬了过去。人们发出一阵不可思议的惊呼,那群无赖也愣了一下,随后哄堂大笑。

韩信真是个胆小鬼吗?历史已雄辩地证明了:不是。假如韩信当年为逞一时之勇,与对方争斗,将对方一剑刺死,那早已依律斩首,怎能有日后叱咤风云的常胜将军呢。正是这种巨大的承受力和忍耐力,才使韩信不因小失大,从而创造出了丰功伟绩。

孔子曾戒子路曰:“齿刚则折,舌柔则存,柔必胜刚,弱必胜强。好斗必伤,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为上。”一个人在干大事业之前若小事无法忍受,将无法成就伟大的理想。忍让不只是为了保全自己,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它放弃的是无关大局的小事,追求的是在忍让中腾出更宽广的路子,积蓄冲刺的助跑区,赢得大事业的成功。





小浪爱分享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是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是有关于他的典故。韩信作为历史上大名鼎鼎而且妇孺皆知的人物,身上自然有诸多优秀品质。

第一是韩信的忍辱负重。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第二是韩信非常有感恩之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且功成名就后还能够做到以德报怨。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韩信功成名就后,找到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她千金。找到下乡南昌亭长时,只赏他一百钱,并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 又召见曾经侮辱自己,让他从胯裆下爬过去的少年,封他为中尉,并且告诉诸将说:“这是位壮士,当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了他也不会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第三韩信有鸿鹄之志,时刻等待时机,自强不息。韩信为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 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无钱来办丧事,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当时下乡南昌亭长见韩信非凡夫俗子,韩信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一早把饭煮好。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 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刘邦。刘邦只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也十分赏识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实为排挤到汉中),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刘邦不用,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军中有人向刘邦报告“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大怒,如失左右手。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刘邦,刘邦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刘邦问道:”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 刘邦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刘邦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 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 刘邦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 刘邦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 当下刘邦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 刘邦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第四韩信非常有远见卓识。韩信拜将后,刘邦问韩信有何定国安邦的良策。韩信问:“同您东向而争天下的不是项羽吗?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羽比谁高谁下? ”刘邦沉默良久,认为不如项羽。韩信再拜,赞同地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可是我曾经侍奉过项王,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项王一声怒喝,千人会吓得胆战腿软,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项王虽然独霸天下而使诸侯称臣,可是却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把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对此忿忿不平。诸侯见项王驱逐义帝于江南,也都回去驱逐他们原来的君王而自立为王了。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蹂躏残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强屈服。名义上虽为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的!在这种情况下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敌人不被诛灭!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功臣,何愁他们不臣服!率领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敌人不被打散!况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率领秦国弟子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和将领投降了项羽,至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得脱,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正在这时项羽以武力强封这三人为王,秦国百姓都不拥戴他们。您入武关时,秋毫不犯,废除秦苛酷刑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想拥戴你在关中为王 。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晓。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如今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号令一声即可收服。刘邦听后大喜,自以为得信晚。对韩信言听计从,部署诸将准备出击。韩信的这番议论,实际上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

第五是韩信的忠诚和对知遇之恩的感激不尽才誓不叛汉。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齐国平定之后,他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 当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看了韩信上书内容,刘邦十分恼怒,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刘邦经提醒也明白过来,改口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齐国失利,龙且战死,使项羽非常恐慌。派盱台人武涉前去游说韩信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称王齐地。 韩信谢绝说:“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谋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脱衣给我穿,分饮食给我吃,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会有好结果的。我至死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武涉游说失败后,齐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举足轻重的关键在韩信手中,于是用相人术劝说韩信,认为他虽居臣子之位,却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险。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终于说动韩信,但韩信犹豫而不忍背叛刘邦,又自以为功劳大,刘邦不会来夺取自己的齐国,于是没有听从蒯通的计谋。

第六是韩信的谋略超群,胆略超群,是真正的大英雄大丈夫。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姜太公姜子牙、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


feiguogong


隐忍!能受胯下之辱的人,不是胆小就是有大智慧,韩信属于后者。

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 施舍,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怀念小时候的daijay


西汉时有个韓信,受胯下之辱,有个地痞流氓,说你不从我胯下钻过,就别想活,韓信果真从两腿下钻了过去,其实韩信已身背宝剑,如果韓信不受辱,把流氓杀掉,会贪上官司,坐牢或偿命,韓信做到了忍字。这个事一般人是做不到的,难能可贵。

韓信的劍是张良卖给的,但没收他的银钱,其实张良就是寻找韓信的。

用兵如神,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叫士兵装成民工,穿上农民衣服,,修通往内地的路。当霸王得知,置若网闻,其实韩信早已领兵从陈仓小道越过。在用兵时,高个士兵干什么,矮个士兵干什么,力大的何差史,力小的何职务,分工精细。在点名时,点三次不到立斩,是軍纪,因樊侩三次不到,立斩,只有刘邦讲情,得活命。

西汉建立,是韩信领兵打下的江山,他是元帅之职,


用户4825271474414


作为汉朝开国最大的功臣,韩信身上的优秀品质还是很多的,下面我就列举几个。

一,善于学习

韩信是很擅长学习的,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兵法上。韩信最早是跟着项羽的,项羽早期打的一些仗基本上都有韩信的参与,于是韩信便在实战中跟着项羽偷偷地学。

因为项羽经历过破釜沉舟,所以韩信才敢打背水一战,并且韩信在背水一战中展示的军事水平已经超越了项羽。韩信在学习中还善于发现,他细读兵法,觉得战国时代的白起并不是人人称赞的那样厉害,他反倒觉得白起打仗是破敌一万,自损八千。

二,志向远大

韩信是一个自命不凡的人,萧何要他干干粮草军官,他觉得展现不了自己真正的水平,一气之下,直接逃走。如果不是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肯定不会留下来。

不过韩信的志向虽远大,但也有限,他只想当个大将军好好展示自己。而刘邦志向无穷,韩信如果不仅仅是想偏安一方,刘邦想统一天下也难。

三,知恩图报

韩信虽然作为将军,杀过很多人,但他本质无疑是一个善良的人。

刘邦提拔他,为他解衣推食,这份恩情他时刻记在心里。等到项羽派人来说服韩信时,韩信想起刘邦的大恩,造反的意念也磨灭了。就算是自己昔日的仇人,他也不会有仇必报。那个以前让韩信受过胯下之辱的男儿,韩信就封赏了他,因为韩信觉得没有他的欺辱,自己不会迸发志向。韩信总是很开明。



所以韩信身上优秀的品质还是非常多的,不然刘邦在得知他死的那一刻也不会且喜且“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