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的To B旅程,剛走了一小半

[ 驅塊屏導讀 ] 6247萬元,對於騰訊傳統的to C業務來說,幾乎不值一提(騰訊2019年第三季度營收為1019億元)。但對於騰訊剛起步的ToB業務來說來說,這已經是一筆“大單”,值得慶賀

驅塊屏 | 騰訊的To B旅程,剛走了一小半

本文轉自“智東西”,作者司北


湯道生扛起騰訊產業互聯網大旗的那一天,是他加入騰訊的第13個年頭

2018年9月30日上午6:40,騰訊舉行成立以來第三次大規模組織結構調整,成立了CSIG雲與智能產業企業集團。湯道生作為“御史大臣”,是騰訊向B轉型的旗幟。這項改革現在被騰訊稱為930改革

在此之前的一個多月裡,在“杯酒釋兵權”內部會議上,馬化騰、劉熾平先後為湯道生解決了從總辦到副總裁的所有障礙。所有部門的ToB組和業務都被湯道生分拆接管,只有WXG微商部掌握在張小龍手中

2019年是動盪不安的一年,消費互聯網紅利見頂,巨頭紛紛越境進入ToB領域,“產業互聯網”成為行業年最熱的詞彙。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都全面進軍產業互聯網,各自暴露出從業務流程到人才配置的大量短板

2019年,國際形勢動盪,產業互聯網風口日新月異,人工智能冬季勢頭漸啟,GDP增速繼續放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迫在眉睫......

如今,騰訊在2019年結束的ToB大戰已經持續了一年多。440多天來,騰訊經歷了從人員到組織、從業務流程到資源配置的一系列全方位動盪。無數被內部高管稱為“空軍著陸”的激烈戰鬥迅速展開。騰訊在改變、適應、摸索、掙扎,就像一個不會游泳的孩子,被扔進滾滾長江,用盡全身力氣掙扎,儘量不被海浪淹沒

下圖顯示了騰訊在2018年和2019年第三季度業務的收入份額和利潤份額。從這個數字可以看出,騰訊雲的營收已經從2018年的2.9%增長到2019年的4.6%,而且體量仍然很小

驅塊屏 | 騰訊的To B旅程,剛走了一小半

據網絡傳言,騰訊雲團隊由於累計營收超過100億元,即將在2019年獲得“陽光普照”年終獎。一人一部iPhone11Pro

同時,阿里雲前三季度累計營收248億元,亞馬遜雲前三季度累計營收超過250億美元。騰訊雲任重道遠

騰訊CSIG被稱為“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與百度、阿里巴巴等雲服務提供商一樣,騰訊的ToB方式也是以雲服務的形式向企業輸出人工智能、大數據、音視頻、LBS等工具能力或行業解決方案

但與其他廠商不同的是,騰訊擁有微信和QQ,在智慧零售、智慧政務、智慧醫療等領域贏得了標杆業務,因此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企業微信、QQ等入口基礎上,打造一套獨特的C2B和C2G玩法

特別是微信,一個可以直接覆蓋11億用戶的大流量池,是一塊可以“插根扁擔都能開花”的超級肥沃土地,也是眾多B端企業長期覬覦的肥肉

舉幾個例子:

1、在智能零售方面,服裝巨頭綾致集團推出的官方購物指南WeMall小程序,月銷售額超過4500萬元,其中19%來自跨城市購物,20%來自閉店購物。同時,基於微信社區裂變+小程序導流,商業超級巨頭永輝家居商務試驗區日訂單達到6萬,客戶超過100萬

2、在智慧政務方面,截至今年10月3日,騰訊已為廣東省政府打造的民生服務小程序“粵省事”推出747項服務和62種電子牌照,實名用戶1853萬,業務交易量超過3億;

“數字廣東”項目是騰訊重資源投資的標杆案例,也是騰訊2018年的“1號工程”。在“粵省事”小程序推出前,馬化騰每兩週參加一次討論,僅字號就提出五次修改建議

3、智慧醫療方面,微信電子社保卡覆蓋5億多人。用戶就醫、購藥時可直接繳納醫保登記費或醫保門診費

“騰訊健康”小程序和微信支付門戶已向深圳市民開放。用戶可以通過微信或小程序訪問AI在線醫療諮詢、預約掛號、健康科普等服務門戶,也可以使用“騰訊健康”中的“醫保碼”在深圳1400家實體藥店刷醫保、購藥

這些都是騰訊引以為豪的ToB案例。不難看出,騰訊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微信企業號已經成為這些項目的核心資源,甚至成為眾多企業選擇與騰訊合作的主要原因。

在微信的“陰影”下,幾乎所有的社交應用都被屏蔽。無論是陌陌、探探還是聊天寶,用戶在聊天的最後一步都會做出同樣的舉動——添加微信

然而,在去年騰訊930改革中,在馬化騰、劉熾平的推動下,騰訊各部門將團隊和業務分開,納入湯道生的CISG——除了張小龍手中的WXG微商部

在今年9月27日的媒體見面會上,湯道生半開玩笑地對媒體說:“其實我們也都是給(張)小龍打工的。”

當商業團隊問他如何在廣州找到微信,如何“打開微信入口”時,唐駿只能回答:“我支持你們去‘抱大腿’。”

張小龍在FXmail收購後才選擇加入騰訊,從一開始就與騰訊(老騰訊、香港派、華為幫)的幾個主流派別不兼容。微信自誕生之日起就成為QQ的頭號敵人

2012年,周鴻禕來廣州找張小龍吃飯。喝酒時,張小龍不情願地搖搖頭對周鴻禕說:“你們是不知道,當時最想幹掉微信的不是米聊,而是手機QQ。”

然而,湯道生2005年加入騰訊以來致力於打造QQ的一系列拳頭產品——QQ空間、QQ相冊、QQ音樂、手機QQ等......這位瘦弱的46歲中年男人依然擁有最為多樣化和完整的QQ家庭枕頭

馬化騰的管理方法素來以溫和著稱。他對所有新興產品灰度測試的默許,無疑促進了公司內部日益激烈的賽馬制度,也使得遠在深圳總部的廣州微信團隊,在薪酬、待遇、年終獎、自主權等方面,繼續擁有超過其他BG的“特權”

正如一句業內諺語所說,“業界一個潛規則是:一個人說自己出身BAT,他一定是百度出來的;一個人說自己在騰訊工作,他一定不是來自微信。”

此外,即使許多CSIG項目成功訪問了微信流量門戶,成本也不便宜

早在2015年,湯道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坦言,在騰訊內部,產品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市場化,每一個流量都標上了價格。使用時,不是向老闆(流量入口的)申請,而是按照預算購買,“兄弟姐妹要真算賬”

騰訊很少在財務報表中披露騰訊雲的具體收入數據——業內有一種默契:業績好的時候披露具體數字,業績不好的時候談增長率,談市場地位,不談數字

近年來,騰訊僅在2018年年報和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中兩次正式披露雲收入數據:2018年騰訊雲年收入91億元,同比增長100%以上;2019年第三季度雲收入47億元,同比增長80%

在雲計算領域,阿里巴巴絕對是騰訊的宿敵。2008年以來,這家超級巨頭正式進入雲計算領域,憑藉先進的先發優勢,目前已成為亞太雲計算領域的頭號領軍企業。騰訊雲於2013年正式成立

當然,先發優勢未必最強。也有許多後起之秀在原有道路的基礎上進行模仿、創新甚至超越

驅塊屏 | 騰訊的To B旅程,剛走了一小半

近年來,隨著阿里雲規模的增長,其收入增長開始放緩;騰訊雲抓住後期發展的優勢,突飛猛進。財報顯示,騰訊雲在2017年和2018年的年收入增長分別超過200%和100%

不過,隨著騰訊雲的銷量也開始增長,其營收增長也開始放緩。2019年第三季度,騰訊雲計算季度營收47億元,同比增長80%

如果橫向比較,2018年第二季度,阿里雲也實現了近47億元的季度收入,本季度同比增長93.9%

驅塊屏 | 騰訊的To B旅程,剛走了一小半

如果從市場份額來看,根據IDC的數據,在2019年第一季度,騰訊雲已經佔據了中國12.2%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但與阿里巴巴雲28%的排名第一還有很大差距

更有甚者,根據光大證券的調查,除了QQ,騰訊的其他核心產品(微信與王者榮耀)沒有大規模使用騰訊雲支持

今年1月,騰訊終於成立了一個技術委員會,促進BG之間的技術共享和開源代碼。然而,騰訊首席技術官的職位仍然空缺,沒有一位技術領袖帶領整個公司上騰訊雲

CSIG與微信、IEG等業務部門處於平行關係。湯道生無權也無權推動其他企業集團全面走向雲計算。然而,無論是亞馬遜、微軟、阿里巴巴還是谷歌,其雲服務的眾多技能都是先在自己的海量場景中落地磨礪,然後成熟並推向B端用戶

與此同時,該集團內部的賽馬機制也導致了無休止的“車輪再造”案例。據湯道生介紹,曾幾何時,騰訊的不同團隊為同一家電信公司提供人臉識別服務,但報價不同,導致客戶直接向騰訊投訴

一個更誇張的例子是,有一次,一位零售業老闆與騰訊的七個不同團隊會面,提供智能零售解決方案。七支隊伍競價,但一再降低自己的價格

目前,騰訊集團擁有三支獨立的人工智能研發團隊:

1) 雲端優秀地圖實驗室與智慧產業企業集團CSIG

2) 騰訊AI實驗室,技術工程集團

3) 微商集團WXG旗下微信AI團隊

在去年的930改革中,三個人工智能團隊都沒有調整或合併

兵荒馬亂,步步是坑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馬化騰和湯道生駁斥了“騰訊沒有ToB基因”的觀點

“我不同意騰訊沒有ToB基因的說法,騰訊是一個可以不斷進化的組織

馬化騰的態度更為激進。他沒有掩飾媒體對這一論點的蔑視——“這與基因無關”

不管當局是否承認,ToC的業務與ToB的業務是不同的

據“數字廣東”項目負責人劉若瀟介紹,在“數字廣東”項目啟動期間,廣東省長不僅訪問了騰訊三次,還在30天內接待了80名市長級官員。

在這期間,“每個人都受到了悲慘的批評”

對於互聯網人來說,只有坑踩多了,才能知道自己需要脫掉連帽衫和T恤衫,換上西裝和襯衫;只有吃了虧,才知道在互聯網公司裡,稱呼對方為“同學”的習慣,會讓無數傳統客戶感到迷惑甚至反感

從售前人員培訓、業務流程定製、財務、法律事務、合同寫作,到會見客戶時穿什麼,如何接待政府來訪,會見客戶時打什麼電話,用“兵荒馬亂、步步是坑”這八個字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ToB業務鏈長,週期長,賬期長,客戶需求大不相同,這與ToC業務短而順暢有本質區別

更何況,零售、金融、政務、教育、工業、醫療等各個行業的歷史都比互聯網的誕生要悠久。對於騰訊等互聯網企業來說,行業“訣竅”是一道不可分割的高壁壘

對於行業知識,騰訊有兩種方法:

一方面,外部高薪挖人。今年,騰訊雲花了不少錢“挖”了很多來自IBM、微軟、甲骨文等傳統ToB端巨頭的企業服務人才,其中售前佔了很大一部分。這個職位需要同時瞭解行業客戶的需求和企業的內部能力,這也是老牌ToB端巨頭的優勢環節

另一方面,騰訊CSIG正在內部進行一項名為“空軍登陸”的大規模改革。騰訊高管喜歡打個比方。做一個受歡迎的C端產品就像“空軍炸彈”。投下炸彈後,戰場立刻被夷為平地,“非常舒適”。做b端服務就像“陣地戰”,這是艱苦和漫長的。無數才華橫溢的騰訊互聯網精英被“逼”出舒適區,進入工廠、小餐館、食品市場、社區診所、地方政府辦公室,褲腿上沾滿了泥。

騰訊是一家喜歡提高嗓門喊口號的公司。這家生於深圳、長於深圳的企業完美地再現了改革開放總設計師對這塊土地的厚望——低調、高效、求實

你從沒聽過張小龍用微信顛覆社交互動。你從來沒見過王者榮耀打出中國遊戲未來十年的旗號。在騰訊20年的發展歷程中,決定其命運和走向的所有重大成就,都來自於早期的中層產品管理者——微信、遊戲、QQ空間等等的創新,都屬於自下而上的自發創新。均是產品經理摸著石頭過河,而非來自“總辦”的最高戰略決策

然而在To B這場戰役上,騰訊變了

2016年,被譽為“從不為產品站臺”的馬化騰出現在騰訊雲的主場峰會上,向大家展示了騰訊進軍雲計算行業、為雲計算加碼的決心

在互聯網流量紅利見頂之際,騰訊、阿里巴巴、百度、聯想、華為等都All in入了產業互聯網領域,巨頭們紛紛越界,展開了一場對決

產業互聯網真的是騰訊最合適的發展方向嗎?不一定。但騰訊必須這麼做,一個大公司應該有一個大的增長,一個大的業務和一個大的市場。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騰訊這個對中國社交網絡影響最大的科技巨頭,如果想保持業績增長,就不能繼續考慮“小而美”的產品經理思維

歷史的潮流稍縱即逝,奔流不回。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幾個關鍵節點中,騰訊牢牢抓住了第一波互聯網浪潮的歷史機遇,成為當今千億市值的領頭羊

在雲計算和產業升級的節點上,騰訊發展慢了,但馬化騰很幸運,落後不多

就在兩天前,騰訊CSIG自豪地宣佈,以6247萬元中標深圳機場數字服務建設項目,打造覆蓋旅客、物流、員工的全場景信息服務

6247萬元,對於騰訊傳統的to C業務來說,幾乎不值一提(騰訊2009年第三季度營收為1019億元)。對於剛剛開始創業的騰訊來說,已經是一筆“大單”,值得好好慶祝一番。

驅塊屏 | 騰訊的To B旅程,剛走了一小半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驅塊屏,邀您共享錢程! (責任編輯:小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