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利型Smart Beta ETF指數成熱門 頭部公募爭發新品填補空白

在指數化投資新時代下,兼具主被動投資優勢的Smart Beta ETF愈發受到投資者關注。2019年以來,招商基金、易方達基金、博時基金等相繼申報中證紅利ETF。 那麼,究竟為何紅利策略受市場青睞?目前紅利主題的ETF又有哪些品種值得投資者關注?

《投資者網》曹璐

近年來,指數化投資越來越成為投資市場的重要模式,兼具主被動投資優勢的Smart Beta ETF也成為投資者喜愛的工具之一。隨著國內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進一步調整、分紅穩步上升,紅利策略愈加受到市場關注,更是成為不少基金公司的佈局熱點。

2019年以來,招商基金、易方達基金等頭部公募先後申報了中證紅利ETF,其中,全市場首隻中證紅利ETF於12月27日在上交所上市。Wind數據顯示,截至當日收盤,該產品全日成交額達到1.52億元,市場對高股息績優股的追捧不言而喻。

紅利指數長期投資價值顯著

近年來,指數化投資不斷深入發展,Smart Beta成為ETF產品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其中,以紅利因子為主要考量的Smart Beta策略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業內人士指出,“高紅利策略具有很強的防守性和逆週期性,具備長期的投資價值。”

據瞭解,紅利策略於上世紀90年代起源於美國。而目前海外市場對於公司分紅的研究成果有兩個方向性的結論:一是分紅對於未來的公司業績具備良好的預測作用;二是從長週期來看,高分紅(高股息)投資組合能夠顯著地跑贏市場收益。

隨著A股市場的不斷髮展和日趨成熟,海外市場表現優異的紅利策略同樣適用A股市場,中長期能夠給投資者提供超額收益。以中證紅利指數為例,從歷史數據來看,該指數在不同市場環境中均有良好表現。

Wind數據顯示,在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的大牛市中,中證紅利指數的區間回報率為172.58%,而同期滬深300指數和上證綜指的回報率為145.66%、149.99%;而在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的藍籌股牛市階段,中證紅利指數的表現也僅微弱於滬深300指數,三者分別為52.50%、52.56%、32.42%。

在熊市環境中,中證紅利指數展現了較好的抗跌性,回撤明顯小於滬深300和上證綜指。例如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的下跌市中,中證紅利指數下跌27.44%,而同期滬深300指數和上證綜指分別下跌32.46%、30.77%。

而對於投資者而言,眾所周知,資本利得和股息收入是投資股票的兩種獲利來源,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股息回報在總回報中佔據了重要地位。能夠分給投資人的真金白銀,顯示了這類公司良好的財務狀況與內在價值,往往只有經營穩健、財務良好、盈利較為穩定的公司,才有持續分紅的能力。

中證紅利年內表現平平

目前,A股市場上主流的紅利策略指數主要有:中證紅利指數、上證紅利指數、深證紅利指數,以及標普紅利指數。其中,於2008年5月26日發佈的中證紅利指數,是中證指數公司首隻Smart Beta指數。該指數以滬深A股中現金股息率高、分紅比較穩定、具有一定規模及流動性的100只股票為成分股,採用股息率作為權重分配依據,以反映A股市場高紅利股票的整體表現。

從樣本股來看,中證紅利指數主要定位於高股息回報的大盤藍籌指數,樣本股的市值規模普遍較大。Wind數據顯示,在100只樣本股中,總市值超過1000億元的股票有25只,超過100億元的股票有76只,平均市值為1478億元。

從行業構成來看,按申銀萬國一級行業分類,中證紅利指數前三大權重行業分別是房地產(16.4%)、交通運輸(13.5%)、銀行(12.9%)。從個股權重來看,前十大個股權重佔比較小,持倉較為分散。截至2019年12月27日,該指數的前十大個人合計權重僅為19.09%。從估值數據來看,由於採用股息率加權,該指數的估值處於歷史相對低位,處於近五年估值下10%分位數以內。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中證紅利指數非常重視紅利的持續性,在每年12月中旬調整成份股時,過去1年的稅後現金股息率小於0.5%的股票都將會被優先剔除,從而保證留在指數中的始終都是分紅能力強勁的公司。12月16日,該指數剛完成最新一輪調整,更換股票多達20只。

不過從業績表現來看,中證紅利指數今年以來的表現並不亮眼,甚至大幅低於主流權重指數。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7日,該指數年內漲幅僅有13.49%,而同期上證指數、滬深300創業板指分別為20.50%、33.59%、41.35%。

對此,招商基金認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該指數中涵蓋較多的傳統性、週期性行業的板塊今年整體表現一般;其次,今年市場風格的轉變從最開始的追求業績的確定性切換到追求未來發展的空間,對指數的表現有一定的影響;最後,今年國內產業政策導向等因素也是導致指數整體偏低的因素。

融通基金也表示,從因子角度看,低估值和高紅利因子今年以來的表現都不如主流指數。今年以來表現較好的因子,主要集中在盈利和業績因子上,表現好的行業則集中在消費和科技板塊,反映出市場更加偏好穩健盈利能力和良好業績增長的行業和公司。

頭部基金公司填補空白

由於紅利型指數成分股具備高分紅、高ROE、低估值和大市值的特點,業內人士認為其具有良好的長線收益,非常符合追求長期穩定投資收益的機構資產配置需求,也極有可能成為未來基金公司佈局ETF產品主要跟蹤對象。

目前,市場上共有3只紅利主題的ETF,分別是華泰伯瑞紅利ETF、工銀瑞信深證紅利ETF、建信滬深300紅利ETF,分別跟蹤上證紅利、深證紅利、滬深300紅利,均是跟蹤單市場。其中,於2006年成立的華泰伯瑞紅利ETF規模最大,為27.21億元.

而至今已經有十餘年曆史的中證紅利指數在2019年以前並沒有ETF跟蹤,僅有大成中證紅利(A/C合併)、萬家紅利和富國中證紅利指數增強等3只普通指數基金跟蹤。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7日,這三隻基金的規模分別為13.76億元、0.40億元、37.34億元;今年以來的淨值增長率分別為17.48%(C類為2.34%)、17.99%、18.40%;管理費和託管費合計水平均在0.90%/年及以上。

不過,隨著ETF產品的快速發展,為了滿足投資者的需求,頭部基金公司不斷推出新產品,填補行業空白。今年以來,招商基金、易方達基金、博時基金先後申報了跟蹤中證紅利指數的ETF。

12月20日,易方達中證紅利ETF上市首日的成交額為1.17億元,首發規模近10億元。12月27日,招商中證紅利ETF全日成交額達到1.52億元。據瞭解,該基金首募規模約3.4億元,其中個人投資者持有份額佔比高達94.74%。

在費率方面,上述兩隻中證紅利ETF的使用成本均顯著低於普通指數基金。其中,招商中證紅利ETF的管理費為0.20%/年,託管費為0.10%/年;易方達中證紅利ETF管理費率為0.15%/年,託管費率為0.05%/年。

作為指數投資工具的供應商,招商基金和易方達基金均是前十大基金公司,在ETF產品運作方面積累了深厚的管理經驗;加上隨著指數基金規模快速發展,頭部效應也在進一步加強。此次新品的發佈不僅填補了中證紅利指數十年無ETF跟蹤的空白,也為投資者提供了分享滬深兩市高股息股票紅利的投資工具。(思維財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