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是有100%或者更高的預期目標,大媽可能10%不到就跑路了!

最近有很多朋友、讀者同我交流,說過去幾年A股很便宜,自己都是越跌越買,但是一直虧損。直到最近這波行情了才勉強回本,但是一反彈,場外資金就進場了,在各路媒體(新聞聯播)推波助瀾下,場外的大媽小白消息都傳得很快,標準的右則進場。

感覺自己承受了18年慘無人道的下跌壓力,結果現在剛剛回本,但場外的大媽成本竟然比我還低,現在已經浮盈十幾個點了,那麼我豈不是白遭罪了?

這個問題很好,分別代表了左側、右側交易者的模式差別

我個人認為這兩種交易模式都無可厚非,但是一定要堅持自己的投資理念,不要混亂了。


1

左側交易的邏輯


一般股民夢寐以求的投資思路,肯定是想買在最低點,而且一買就漲,之後在最高點拋出,神一般的操作。

只可惜現實是殘酷的。

像開頭提到的我朋友,因為過去幾年A股便宜,所以越跌越買,就是典型的左側交易者。

他們買入的邏輯就是因為公司被低估,俗稱抄底,投資理念以價值投資為主。

不要以為價值投資就是買大白馬,在A股市場,有不少的投資者就瞄準了低價股、小市值股、殼股、績差股,賭的就是困境反轉的機會。

當然能不能反轉,就連董事長也不能打包票,所以這類“抄底型”投資者賭性很強,但是每逢大行情,總有幾隻這樣的股票能烏雞變鳳凰,股價翻個幾倍,這個現象大家在19年也都見到了。

我對這些交易者有個建議就是做好分倉組合,千萬不要all in一隻個股

當然做左側交易者很多時候是煎熬的。投資者可能是對某家公司、行業有特別的偏好,認定了它有業績反轉的可能,賺錢無非是個時間的問題,而且股價有安全邊際,虧不到哪裡去。

結果18年市場給他們開了個大玩笑,跌到懷疑人生了,所謂的安全邊際被跌穿了,連上市公司董事長自己都爆倉了。。。

鑑於A股熊長牛短的特徵,左側交易者身上往往都一種苦行僧的味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2

右側交易的邏輯


剛才說左側交易者大部分可以歸為價值投資(投機)者,但最典型的價值投資者其實是右側的

右側交易者大致可以分兩撥,一撥是典型的趨勢投資者,底部長期縮量徘徊,緩緩放量並抬升後突破頸線位,標準的突破走勢,然後就進場了。

另一撥是右側價值投資者,它們關注的不是技術趨勢,而是業績趨勢。公募、外資機構等市場參與者,賺得是“確定性”的錢——上市公司的調研,知名機構的研報,董秘的反覆溝通,線上線下的草根調研,然後確定公司能否持續成長。

最典型的就是北向資金,可以研究一下北向資金對A股核心資產的倉位變化,主要還是與公司業績增速成正相關性。他們通常看準了一個股票就不停的“買買買”,然後長期持有,直到買到30%的上限,他們要的不是短期收益,而是因為公司長期成長而創造的股價上。

至於觀察到市場賺錢效應然後入場的大媽們,當然也是典型的右側交易者,她們的行為與市場情緒、交易量成正相關性。

只不過相較於07年、15年行情到了中後期,大媽們才紛紛進場,19年這波行情的入場速度確實加快了。我想,可能是隨著移動互聯網傳播速度加快和管理層的有意引導吧,也有可能因為房地產賺錢效應下降了,畢竟大媽才是中國最精明的群體。

3

一點點建議

本質上看,左側、右側的投資邏輯從出發點就不一樣,非要結合著用絕對是災難。

最可怕的就是用右側的邏輯買入,再用左側的邏輯來持股。然而很不幸,很多投資者就是這種交易方式,因此熊市被套就把股票捂的死死的,至於能不能解套就隨緣了。

而用左側邏輯買入的投資者,也真的只能靠信仰持股了,對於股價的波動就看淡一點點吧。但是黑天鵝確實不可預測,建議通過分倉來對沖風險。

對於右側交易者,我認為倉位管理是最重要的,盯盤也要勤奮一點,對技術、情緒的變化要敏感一些。

這兩種模式本質都沒問題,各自流派都出了很多大師。

只是左側交易者確實要辛苦一些,但你可能是有100%或者更高的預期目標,大媽可能10%不到就跑路了,然後繼續追漲殺跌。

而你可以堅定的持有,直至達到你的出場條件。只要是正確的堅持,市場定不會辜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