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和治療“腸易激綜合徵”?這3點很關鍵

如何預防和治療“腸易激綜合徵”?這3點很關鍵

有一些患者常年被反覆的腹痛、腹瀉所困擾,而腸鏡又查不出什麼問題

前言

我在消化內科工作時經常會遇到這樣一類患者:中青年人居多,常以輕微的下腹痛和反覆的腹瀉為主要表現前來就診,大腸鏡檢查結果一般都沒有異常。通過交流能夠發現這類患者普遍存在作息時間不規律、工作生活壓力大、飲食習慣欠佳等情況,經常一到考試、會見領導等容易引起緊張情緒的時候就往廁所跑,嚴重者甚至長期伴有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在慎重排除其他器質性病變後,醫生會給這類患者下一個診斷,叫“腸易激綜合徵(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簡稱IBS

由於此病經常會給廣大患者們帶來生活上的不便,漫長難熬的治療也讓人們漸漸失去耐心,很多人會認為得了IBS就永遠不得安寧。其實不然,只要掌握科學的預防知識,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很大程度上是能夠避免IBS的發病或復發的。本文主要通過介紹什麼是IBS,IBS是怎麼發生的,到探討如何預防及治療IBS,來為大家透徹分析這個疾病。

如何預防和治療“腸易激綜合徵”?這3點很關鍵

腸易激綜合徵(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01 腸易激綜合徵的概述

腸易激綜合徵(IBS)是一種在全球範圍流行的常見的功能性腸病,其臨床表現主要為反覆性發作的下腹痛,且與排便相關或與排便習慣改變相關。

IBS診斷標準以症狀學為依據,診斷建立在排除器質性疾病的基礎上,推薦採用目前國際公認的IBS羅馬Ⅲ診斷標準:反覆發作的腹痛或不適(不適意味著感覺不舒服而非疼痛),最近3個月內每個月至少有3天出現症狀,合併以下2條或多條:①排便後症狀緩解;②發作時伴有排便頻率改變;③發作時伴有大便性狀(外觀)改變。診斷前症狀出現至少6個月,近3個月符合以上標準。

據文獻報道,IBS全球總體患病率約為11.2%,我國數據在12.99%至20.01%之間浮動,根據地域、年齡、學習、工作性質的不同呈差異明顯的分佈。

基於排便習慣和糞便性狀的不同,IBS被分為:腹瀉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四類,前言中提到的案例就是在我國最常見的腹瀉型IBS的表現。

如何預防和治療“腸易激綜合徵”?這3點很關鍵

腹瀉型IBS在我國最多見

雖然IBS並非致命的嚴重疾病,但因其發病時嚴重干擾患者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影響睡眠功能、心理狀態和社交活動等方面,廣大患有或疑似患有IBS的人都對這個病表示無盡的擔憂,甚至是絕望。

殊不知,越是擔憂和絕望,就越中了IBS的下懷。下面我們看看IBS的產生機制,瞭解一下這些因素是如何影響IBS的發作的。

如何預防和治療“腸易激綜合徵”?這3點很關鍵

越是容易焦慮、抑鬱的人,越容易患IBS

02 腸易激綜合徵的發病機制

根據最新的研究報道,IBS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可以確定的是它一個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功能性腸道反應綜合徵。目前業內主流的研究及報道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胃腸動力學異常

有研究人員發現,IBS的發生多半都伴有反流性食管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後兩者也是常見的功能性消化系統疾病,這種“協同作戰”一定程度上提示了IBS跟胃腸道動力紊亂之間的關係。

經進一步研究發現,患有IBS的人整個消化道的運動節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異常:腹瀉型患者的小腸和結腸運動會讓胃腸道轉運功能加快,慢波頻率和尖峰電位都隨之改變,而便秘型的則正好相反。這是在胃腸道動力上,引發IBS的主要機制。

如何預防和治療“腸易激綜合徵”?這3點很關鍵

腸道動力異常會導致腹瀉或便秘的頻繁出現

2.“腦-腸軸”功能異常

“腦-腸軸”是一套人體內的神經傳入和輸出系統的集合,是胃腸道產生的信息經中樞神經、植物和神經-內分泌三個系統的一系列傳輸、整合再傳輸,從胃腸道起至大腦再傳回胃腸道效應細胞的一個閉環結構。

正如人們常說大腸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腦-腸軸”被認為是調節整個消化系統的重要決策機制。“腦-腸軸”功能的異常將直接導致腸道對食物或其他內分泌激素的敏感性異常增高,進而引發諸如腸道動力失調、疼痛感覺異常等後續症狀。

如何預防和治療“腸易激綜合徵”?這3點很關鍵

神經膠質細胞在胃腸道中的分佈

3.腸道感染與菌群失調

有一類特殊的IBS被稱為“感染後IBS”,這類綜合徵常在患者經歷急性胃腸炎並治癒後發生,業內普遍認為“感染後IBS”的發生跟腸道感染後異常增多的炎症細胞、腸道粘膜屏障的破壞和腸道菌群移位導致的菌群失調有關。

如何預防和治療“腸易激綜合徵”?這3點很關鍵

腸道菌群失調

4.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心理因素與IBS的發病有密切關係,有研究調查發現,79.1%的IBS患者合併有包括焦慮、抑鬱、睡眠障礙等的精神心理障礙。經歷過應激事件、精神創傷刺激的人群IBS的發病率明顯高於普通人。其具體影響機制可能是反覆急性應激及心理因素刺激造成的神經內分泌免疫功能失衡增加了內臟的敏感性。

如何預防和治療“腸易激綜合徵”?這3點很關鍵

精神心理因素與IBS的發病密切相關

在深入研究IBS的發病機制後,研究人員們根據研究成果,不斷優化治療方案,使目前IBS的治療已不再像從前那樣亂成一團,並且療效得到了有效提升,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IBS是如何預防和治療的。

目前對於IBS的患者,最有效的預防和治療的手段就是調整飲食、對症治療和心理疏導。

1.對飲食的調整及控制

鑑於IBS發病時的腸道高敏感性,有計劃的飲食調整顯得格外必要。美國胃腸病學院(ACG)最後一次更新的IBS指南中提到富纖維素飲食是改善IBS症狀的有效手段 (強烈推薦, 中等證據質量) ,同時要嚴格的限制酒精、咖啡因和辛辣食物對腸道的刺激。便秘型的患者還要注意避免或減少高蛋白飲食和奶製品等的攝入。

如何預防和治療“腸易激綜合徵”?這3點很關鍵

常吃一些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有利於預防便秘型IBS

包括應用解痙劑緩解腸道痙攣、止瀉藥防止腹瀉、促分泌劑促進排便等對症手段,能夠有效地在短期內緩解症狀,解除困境。對症治療一般均需要遵醫囑進行,一般人僅作了解即可。

3.心理干預及疏導

前文提到的越是生病越著急,越絕望正是一些IBS患者病情加重的因素之一,常規的心理疏導、必要時進行心理干預治療是緩解和治癒IBS有效地手段。

一般抗抑鬱藥會被應用在極度抑鬱或焦慮的IBS患者身上,通過對外周和中樞的影響,抗抑鬱藥能夠有效地緩解疼痛、控制情緒穩定,直接影響胃腸道的運動和分泌功能,同時還能緩解心情,治療心理疾病,可謂一舉兩得。

除了用藥以外,常規的心理治療還包括調整生活方式、改善認知行為、催眠療法和暗示療法等,通過一系列專業的心理疏導治療,亦可有效地改善IBS病情,效果明顯優於一般的護理關照。

如何預防和治療“腸易激綜合徵”?這3點很關鍵

適當的心理諮詢和干預治療能有效的緩解症狀,有助於治療和預防IBS

綜上所述,IBS的治療和預防有時候是混為一體的,良好的精神心態、健康的飲食習慣、規律的作息時間都會有效地預防IBS的發生,也會提高IBS的治療效率這三個關鍵要素,正是遠離IBS的“良藥”。

04 寫在最後

經過上述介紹,相信大家對腸易激綜合徵這個疾病應該有所瞭解了。在20世紀中葉以前,醫學工作者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人體器官或組織器質性病變引起的生理、病理改變。隨著社會科技水平和經濟水平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增高,而與工作壓力、社會競爭、環境變化等社會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的疾病卻在迅速增多。專家們也適時的提出了“心身疾病”這個概念,以強調曾經的生物醫學模式必須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化。

如何預防和治療“腸易激綜合徵”?這3點很關鍵

”心身疾病“,一個越來越被看重的領域

很多患者在確診腸易激綜合徵之前,並不瞭解相關的信息,有時還會被一些質量參差不齊的“科普”內容錯誤引導,誤以為得了什麼“絕症”,加之本身病痛所帶來的困擾,往往心理負擔極大。這無形中助長了病情的囂張氣焰,也加大了醫生治療的難度。因此,希望大家能夠通過本文全面瞭解到,雖然腸易激綜合徵是一個比較棘手的疾病,但是,只要瞭解其發病機制,配合醫生個體化治療,自我調整作息、飲食和心理狀態,就一定會攜手戰勝病魔。

以上就是關於腸易激綜合徵(IBS)最新的相關信息,希望大家在茶餘飯後能有所收穫。


參考文獻:

  1. Enck P, Aziz Q, Barbara G Adam D, et 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2016, 2: 16014
  2. Mearin F. Lacy BE, Chang L, et al. Bowel disorders [J] Gastroenterology, 2016, 150: 1393-1403
  3. Zhang F, Xiang W, Li CY, et al. Economic burden of irritable owel syndrome in China].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6, 22(47) 10450-10460.
  4. LADABAUM U, BOYD E, ZHAO WK,et al, diagnosis, comorbidities, and manage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patients in a large 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J].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2,10:37 45
  5. 張子悅, 馬書進, 賀新月, et al. 腸易激綜合徵的發病機制及治療研究進展[J]. 臨床消化病雜誌, 2019, 31(01):64-67.
  6. 趙爾櫻,周佳瑋,褚海雲,呂思佳,楊豔傑.腸易激綜合徵流行病學與致病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公共衛生:1-5.
  7. 吳寒,張振玉.腸易激綜合徵治療共識意見(2018,美國)[J].中國微生態學雜誌,2019,31(08):944-946.
  8. 姚宏昌.重視消化系統心身疾病的研究[J]。中華消化雜誌,2001(03):4-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