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匮乏,带来生活的穷苦。哲学匮乏,带来的则是生命的浅薄

物质的匮乏,只能带来生活的穷苦。哲学的匮乏,带来的则是生命的浅薄。


罗素(数学家,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说他的人生动力有两个,

一是对人类苦难的悲悯之心,

一是对纯然的知识的追求。

“纯然的知识”很可能是“无用的”。

追求知识是可以超越功利的。


中国人正在实用和成功,

浮华和享乐的流水线上高速旋转。


一个国家在超越了“求生存”的界线之后,

就应该求发展。

而一个民族的高度

不是以有多少天才的头脑在做官和发财,

而是以数学和哲学这种抽象能力和成就来衡量的。


上帝奖赏追求纯粹知识和理性的民族。


物质匮乏,带来生活的穷苦。哲学匮乏,带来的则是生命的浅薄


我们享受的互联网产品,

跟情绪、哲学、人性是怎样的一一对应关系?


Yahoo:

物理世界有的,虚拟世界就有。

一草一木,太阳星辰,你在水里都能看到。


Google:

每个个体的价值,取决于跟其它个体的关系。

“只要叩门,就会给他开门。”


Facebook:

我们,每个个体,都是整体的一部分。

“凡走过的,必留有痕迹。”


Snapchat(阅后即焚):

过去的,就已经过去。

你无法活在过去里,你只能活在当下。


Secret:

我们的世界里,有多少美好,

就可能有多少罪恶。

一个城市里,有多少大街,

就有多少下水道。


Twitter:

少就是多。

限制就是给予。

越轻盈,越飞高。


网络游戏:

在梦中,一切都可以是真实的。

梦境带给人的满足,不亚于现实世界。

如果不被抑制,

我们的贪婪和愤怒可以1000倍的爆发。


Uber/Airbnb:

有缘千里来相会,

无缘对面不相逢。


Jet.com(成本价售卖商品、靠会员费赚钱的电商网站):

最终,信任是最有效率的。

最终,信任是最具价值的。


O2O(上门服务):

懒惰是人的天性。

懒惰是商业的强大的推动力。


智能硬件:

比如能告诉你睡眠质量的手环:

大部分人会相信外在的数据,

而不是自己切身的感觉。

科技越发达,本能越退化。


大数据:

这个世界是全息的。

通过一个细胞,就能判断一个人的健康。

南美的蝴蝶扇动翅膀,印度就会有一场风暴。


机器学习/人工智能:

人的现实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程序化的,可预测的。

大部分人的灵性一直没有被开发,

他们表面独立,但一直都行尸走肉般的活着。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

眼、耳、鼻、舌、声、意,

人是这六样感官的奴隶,而不是它们的主人。

它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欺骗你。

一切法,由心想生。

人只有抛弃了感官,抛弃了大脑,

才可能成为自己的主人。

……


想起一个常被互联网精英提起的词,

终局。

他们期望预测终局,

终极的模式,

令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避免自己被新的模式所取代。

而最终局的东西,

一定在哲学和人性里。

对吗?


物质匮乏,带来生活的穷苦。哲学匮乏,带来的则是生命的浅薄


你走了五米


物理学:

你从A点向B点移动了五米;

量子力学:

在A点五米后的B点重塑了一个你;

哲学:

B是A的五米后(时间)的彼岸;


倚天照海花无数,

流水高山心自知。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

我很难想象,

一个不愿意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的人

会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哲学家梭罗说:

“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

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

是不需要花钱购买的。”


物质匮乏,带来生活的穷苦。哲学匮乏,带来的则是生命的浅薄


70年以前,

关于人的发展和价值,

一位智者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光教一个人专长是不够的,

否则他只会变成一个好像有点用的机器,

却不是一个和谐的人格。

让年轻人了解和体会「价值」是很重要的,

他们一定要能够分辨「美」和「好」的事物。

否则,如果只有专长,

那他会像一只训练有素的狗,

​而不是和谐的人格。

他们必须要了解人性的动机、幻想和苦难,

才能够和同伴维持良好的关系。


这些珍贵的事物,

年轻人要经过和「教学者」的互动,

才能够学习到,

而不是从课本里面。

人文的发展和传递,

就是靠这样的互动。

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在历史和哲学上

人性比专业知识还重要的原因。

—— 爱因斯坦


物质匮乏,带来生活的穷苦。哲学匮乏,带来的则是生命的浅薄


龙应台有一篇文章谈到文学、哲学跟史学,

文学让你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

历史就是让你知道,

沙漠玫瑰有它的特定起点,

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哲学使你成思想的迷宫里认识星星,

从而有了走出迷宫的可能;


钢锯岭下的道斯说:

“如果没有信仰,

我不知该如何活下去。”

你怎样信仰,你就怎样生活;

你怎样信仰,你就怎样活着。

无论人类理性看上去多么强大,

多么完美,

我们依然生活在不确定之中,

而唯一能够战胜这种不确定性的,

绝不是什么高深精妙的理论,

而是简单的信仰。


我们必须像虔诚的信徒一样信任

我们的人性中的美好;

并为此自我节制、自我磨炼。

信仰具有排他性,

有信仰的人的观点是单纯的,

意志是坚定的,

从生活习惯到为人处世都具有一致性,

遇到选择也不会迷惑。


知道不是力量,

相信才是力量。

内心没有呼唤过的东西,

不会自动来到自己身边,

现在自己周围发生的所有现象

都不过是自己内心的反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物质匮乏,带来生活的穷苦。哲学匮乏,带来的则是生命的浅薄



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

就像果实上的早霜,

需要我们最温柔的呵护,

才能得以保存。

然而,

不管是对己还是对人,

我们从不曾真正温柔过。


真希望一觉醒来,

事情都变好。

所有深夜的心事

都变成头顶的那一颗星星,

指向每一条正确的路。

希望是不会放弃你的,

是你放弃了希望。




物质匮乏,带来生活的穷苦。哲学匮乏,带来的则是生命的浅薄

——END——

更多精彩,请关注头条号“梓哲物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