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羅非和清道夫,這5種魚也是外來魚種,釣到別輕易流放

今天這篇文章要說一個外來魚種的話題,關於外來魚種很多釣友都有自己的認知,比如說南方水系裡面隨處可見的小羅非,以及小羅非的近親,還有人人討厭的且生存能力特別強的清道夫,這些都是典型的外來魚種。但這些都是人人皆知的,其實還有很多你釣上來的魚,你以為是原生魚種,其實也是外來魚種,尤其是這幾種魚。

除了羅非和清道夫,這5種魚也是外來魚種,釣到別輕易流放

1,麥穗

麥穗我們有多討厭,這個不用多說了吧。曾經有一些喜歡放生的人還專門打聽到釣魚人討厭麥穗,還打算在河裡大量放生麥穗。作為我們釣魚人非常熟悉的一種魚,很多人以為它是原生魚種,但其實它並不完全屬於原生魚種。應該屬於東部水系的原生魚種,因為有人發現麥穗吃蚊子的幼蟲,所以全國都引進了,最後氾濫成災。不過最近這貨也因為這個特性,被其他國家引進,同樣也在其他國家氾濫了。

除了羅非和清道夫,這5種魚也是外來魚種,釣到別輕易流放

2,鏡鯉(三道鱗)

有時候寫鯉魚文章的時候喜歡搭配一兩張鏡鯉(三道鱗)的照片,很多釣友都說不認識,當然也有很多釣友釣到過。別看它也是鯉魚其實它是外來物種,是從德國引進過來的,因為它抗病能力比較好,生長速度快,經濟價值比較高。既然養殖了自然就難免流入自然水域,野外釣到它就不奇怪了。本身這魚對本地魚種沒什麼破壞,但是它身上的鱗片怪異甚至沒有鱗片,會讓有些釣友看了莫名的不舒服,即使釣到它也會當場流放。

除了羅非和清道夫,這5種魚也是外來魚種,釣到別輕易流放

3,大鱗䰾(淡水銀鱈魚)

現在釣上來的淡水銀鱈魚都十多年前從烏茲別克斯坦引進的,身體呈梭型,頭部比較小,身體細長,魚鱗呈銀灰色或銀白色,嘴巴上有2對鬍鬚。它的身體特性很像長江流域的“銅魚”,也像比較珍惜的“重唇魚”,很多釣友釣到了都非常開心,其實你釣到的只是普通淡水銀鱈魚而已。最近幾年這種魚已經慢慢開始氾濫了,很多水庫,河流都有了它們的蹤跡,暫時還不知道它們對本土生態鏈會不會造成影響。

除了羅非和清道夫,這5種魚也是外來魚種,釣到別輕易流放

4,巴西鯛

這貨被很多人誤會,以為是鯪魚,也以為是鯿魚,但它實際上是原產在巴西那邊的外來魚種。它對水質的要求不高,食性也比較雜,一般都在底層水域生活,釣起來還是很方便的。90年代從國外引起,經過20多年的時間,也不出意外的流入自然水域了。因為這貨和羅非什麼的差不多,不耐低溫在北方地區很難存活,不過在南方已經隔三差五的能釣得到了。它和別的魚有個最大的區別,嘴巴張開後有點像吸盤,魚刺的顏色也是金黃色。

除了羅非和清道夫,這5種魚也是外來魚種,釣到別輕易流放

5,埃及塘鯴

很多釣友釣得塘鯴都很開心,以為釣到鯰魚了,但是塘鯴分幾個品種,有個體比較小的本土塘鯴,也有個體比較大的埃及塘鯴。如果你釣的塘鯴個體很大,多半都是埃及塘鯴了,因為本土塘鯴一般也就是一兩斤的樣子,而且本土塘鯴的顏色和以棕色,黃色為主,而埃及塘鯴顏色是黑色,棕色為主。鯰魚就更好辨識了,鬍鬚沒有塘鯴那麼多,而且嘴巴是“地包天”,下嘴巴比上嘴巴要大,而且背鰭很短,埃及塘鯴的背鰭很長。

除了羅非和清道夫,這5種魚也是外來魚種,釣到別輕易流放

​最後:我們引進的外來魚種都或多或少的流入到自然水域了,比如常見的羅非,太陽魚,清道夫,以及上述說的幾種魚。會不會引起生態問題路人甲就不知道了,(我猜如果沒啥攻擊性或者繁殖力不是特別強的話應該還好)但是我建議大家在釣到這些外來魚種的時候就不必考慮留大放小的問題了,全都帶回去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