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強省會的路徑探討

近年來,各地都在著力打造強省會。5天前,江蘇城市論壇公眾號推文《省會城市“壯大”路線圖》,對此作了較詳盡的描述。

南京周邊的省會城市也已開始行動,且頗有成效。最早的便是合肥,八年前,地級巢湖市被拆分,網友對此戲稱“肥”了合肥。去年12月份,山東省將地級萊蕪市併入濟南,助推濟南成功邁向萬億俱樂部。杭州近幾年也著力於城市品質、發展質量提升首位度,河南省想要將鄭州打造為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根據南京市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南京也明確表示要提升城市首位度。在談論南京的首位度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南京提升首位度的背景情況吧。

南京,強省會的路徑探討

南京是江蘇省省會,一提到省會,人們聯想到的是一個城市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那我們便談談南京的政治、文化和經濟。

南京到現在已經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在這麼多年的歷史過程中,這個城市已經使用了三四十個名字,先後成為六個朝代的都城,被稱為“六朝古都”。現在,除了本省各大政府機關外,還有各省屬企業的總部、各央企駐蘇機構,其它各省及各大城市駐蘇機構,各國家級單位駐蘇機構。

坐擁省內最多的高校數量,南京的教育資源一度佔據了省內的七成以上,有發達的教育體系作為南京的科研後盾。還有各種文化機構和大型文化設施,比如全國第二的江蘇大劇院和南京博物院、全國第三的南京圖書館。南京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科教資源最集中、教育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且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

南京,就是天生的中心城市。

不過,但你若說南京是江蘇省的經濟中心,恐怕省內兄弟們不一定都答應。是的,江蘇經濟的龍頭老大,並不是省會南京,而是中國GDP十強城市之一的蘇州。

南京,強省會的路徑探討

蘇州是繼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之後的第六個成為“萬億俱樂部”的成員,在南京2016年加入這一陣營時,蘇州的GDP已經突破1.5萬億元。

2018年蘇州進入全國GDP排行榜前十,而南京排第十一名。江蘇城市論壇小編髮現,蘇州在經濟總量上大於南京,其下屬四個縣級市功不可沒。2018年的1.86萬億GDP中崑山、張家港、太倉、常熟四個縣級市貢獻了1.03萬億,佔比超過55%。

雖然南京經濟體量上不敵蘇州,但並不妨礙它仍是一個經濟強市。2018年南京便以GDP增速8.1%的成績在全省排名第一,這個增速在全國來說,也是數一數二的。其實南京GDP增速已經連續7年高於蘇州了,如果能保持增長的勢頭,若干年實現超越蘇州也未可知啊。

經濟實力在短期之內很難有明顯地提升,需要長期規劃,謀篇佈局,一步一步地實現。而當下最尷尬的便是作為省會的南京,2018年城市首位度位列全國省會城市倒數第二。

提升城市首位度似乎已是當務之急。

擴充城市版圖

江蘇城市論壇小編分析認為,提高南京首位度,南京都市圈發展成為關鍵看點。

2018年年底,滁寧城際鐵路一期開工,預計2020年正式通車,鐵路開通後,從滁州市到南京市江北新區只需要10分鐘,距離江北新區最近的都市圈滁州將與南京更加緊密的合作。

南京,強省會的路徑探討

政協委員朱玲麗認為,統籌推進寧鎮揚一體化,是提升南京首位度的迫切需要。

2018年年末,南京市總體規劃(2018-2035)中再次提到推動寧鎮揚與南京都市圈的一體化建設。

江蘇省一方面力推寧鎮揚一體化,讓南京帶動都市圈、城市群的發展,另一方面,提出南京向東、東部崛起、紫東新區發展戰略,對接寧鎮揚一體化,帶動句容,儀徵等周邊地區。

在1月25日《新華日報》發佈的關於提升南京首位度的文章中提到了,南京將“在句容、溧陽、儀徵等毗鄰地區探索設立特別合作區,拓展城市發展新空間”。

參照深圳、汕頭的合作模式,南京今年7月建設了寧淮特別合作區。

在全國強省會戰略盛行之下,眾多省份都在不遺餘力地做大做強省會城市。2011年,安徽省將廬江縣與縣級巢湖市,劃歸合肥市管轄。2016年,成都代管簡陽市,最新消息是,簡陽已做撤市設區的準備。2017年西安代管西鹹新區。2018年12月,經國務院批覆同意,山東省撤銷地級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省會濟南。合併之後,濟南GDP超越煙臺,位居山東省第二位。

可見,擴充省會城市版圖,提升首位度,是許多城市正在實踐的方向。而南京是中國最小的省會城市之一,其面積只有6586平方公里。南京社科院院長曾發文稱,“需適當通過擴大區域提升城市首位度”。

眾多評論分析認為,南京應該合併鎮江,擴充城市版圖,提升南京的人口、面積、GDP等各項指標,南京將一躍成為江蘇省第一大城市,且合併後也利於鎮江的發展。雖然合併的呼聲不斷,但是南京官方也曾說過:“不能單純通過擴大城市面積來提高南京首位度”。

提升活力

江蘇城市論壇小編建議,南京需要在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創業創新等方面發力,進一步提升城市活力。

南京,強省會的路徑探討

近年來,杭州審時度勢,大力發展以互聯網為核心的的信息經濟,目前,數字經濟的輻射面積已經全面擴大,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加快。衍生出了更加共享、普惠和開放的經濟生態,帶動了杭州市實體經濟的全面振興與高質量發展。

去年以來,南京市新興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高端智能設備製造業增速均超過10%,帶動去年南京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首超10億元,增幅達15.1%。全市已累計集中籤約新型研發機構263家,備案新型研發機構181家,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良好態勢。

圍繞轉型升級和產業發展需要,南京加快佈局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創新項目,努力打造中科院系高端科創資源集聚區和重大研發平臺。

2019年,南京市高標準整合建設了60萬平方米“城市硅巷”,同時和一大批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建立緊密合作關係,探索出人才團隊持大股組建新型研發機構,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的“南京模式”。

今年8月底,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正式揭牌。南京片區制度創新的核心內容是實現貿易便利化,將通過法制、稅制和管制三大制度創新,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

作為全省唯一的國家級新區,江北新區堅持“建設創業青年身邊共青團”的理念,凝聚引領創新創業青年,充分利用了新區平臺院所集聚和配套政策全覆蓋的優勢。同時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積極創新,取得了良好成效。

積極推進人才戰略

城市人口規模顯得越來越重要。江蘇省內唯一個人口超過千萬的城市便是蘇州,比南京多出兩百多萬人,眾多的人口給蘇州市的經濟發展輸送了充足的人力資源、消費動力、創業活力,為蘇州市的經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今年年初,西安、廣州、武漢等多個城市發佈落戶新政,紛紛放寬落戶條件開始“人才爭奪戰”。

2017年3月以來,西安不斷進行戶籍政策升級,簡化落戶手續,在人才新政23條的基礎上,2018年再次出臺“五年留100萬大學生的行動計劃”,充分利用高校眾多的優勢,緊緊抓住人才資源。實施戶籍新政以來,西安半年新落戶人口逾50萬。

作為中國大學生最多的城市,武漢也一直苦於留不住人才,並且在2015、2016兩年的人口淨遷移率為負數。2017年武漢推出“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百萬校友資智回漢”計劃開始加入“人才爭奪戰”,2017年的人口淨遷移率達到了19.78%。

可見“人才爭奪”成效明顯。

為了留住更多人,南京2018年實施“寧聚計劃”,用優良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優厚的待遇,吸納大學生在南京就業創業,到今年10月底已成功吸引70萬大學生在南京就業。

南京人才安居政策也持續升級,《2020南京市人才購買商品住房辦法(試行)》在11月份正式發佈,這是全國首推人才購房專項政策。

南京市人才戰略起步不是最早的,但卻是近年來最為積極的城市。但是積極也不一定能笑到最後,畢竟周邊城市及全國同類城市在搶人大戰中投入的力度也不小。

杭州4月份發佈全日制大學專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並繳納社保可直接落戶,高層次人才的補貼額度從原來的的碩士2萬、博士3萬調整為本科1萬、碩士3萬、博士5萬,同時,杭州各區針對人才的引進也有相應的措施。蘇州工業園區在今年也推出了人才優先購房資格,新開盤項目60%房源優先賣給人才。

南京市面臨的挑戰是“人口結構壓力增加”“人力資本面臨結構性短缺”。傳統的人口紅利已在逐漸消減,同時經濟社會發展對外來勞動力的依賴程度不斷增強。

面對“內憂外患”,南京再次發佈了人才新政,12月19日發佈了首批73家商品樓盤將對人才開售的政策,進一步解決人才普遍關心的購買商品住房問題。

最近兩年,能夠很明顯地感受到南京所做出的改變與努力。但提升首位度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期待南京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