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易经的‘‘四象’’?

君一易经大义


传孔子为《易经》作传,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易经》版本的“初始版本”,其实,许多人已经发现,孔子作传这事也是后人假拖来的,并非真的是孔子一人作品,《易经》是经过许多人的丰富、发展来的。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这话本身是大衍法的占卜方法,也就是俗称的口诀秘籍。一般来讲,50根筮草取1根为太极,余49任意分两拨,这就是太极生两仪,然后四四再分,这就是四象……按道理来说,天地大数为55,筮草占卜却取了50,为什么这么做,不得而知。关于四象,说法也是不一而足,为什么要以四四分,说法众多!

在《易经》中有个少阳,老阳,少阴,老阴的说法,这也被称为四象,也有人说是春夏秋冬四时,现在被普遍接受的就是这种说法。最初的《易经》并没有和阴阳五行结合,它是一本纯粹的占卜书籍,后来经过孔子、阴阳家、道家等学派的发展和深化才有了如今的《易经》,而儒家核心思想之一“生生之德”也是启发于《易经》,所以,《易》并非是道家专属,纵观整个春秋战国以及前后时代的著名学说或者学派,都会发现《易经》的踪迹。

《易经》如此厉害,那作为这本经书的重要概念“四象”当然极其重要。《易》可追溯到夏朝时期,而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靠“农耕”起步的历史渊源的大国,所以不可避免的,《易》最初的产生也是与农耕有着密切关系的。既然种田,那定然要看四时,初夏秋冬是基本单位了,二十四节气、阴阳五行、天干、地支……这些在我们看来玄之又玄的东西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也许他们最初并没有用的现在看到的这么复杂,只是被各种组合、提交、上升、抽象之后,也就越来越难理解。



古代哲学思考


开门见山,四象根本于河图的数学逻辑模型。然而估计以题主的本意,此问题改为:什么是周易古经的四象?因为易经本身是:周易古经+易传。系辞已经把四象的根本说得明明白白:易有太极,是生二仪,二仪生四象。然成书于文王时期的周易古经是没谈及四象的根本源泉,因此估计题主是问这个了。

近代全球精神分析领域最劲抽的人物:弗洛伊德说过--研究人类的精神世界最重点是研究人孩童时的精神世界。中国谚语讲:三岁孩子定八十就是这个意思了。同样,研究易经的四象最根本是研究易经的源本。相传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15000年前,黄帝的老祖宗伏羲皇天下时得长江浮现飞天器(龙马)赠河图,由此启发易之八卦。这个就是易经的源头,再加上后来黄帝之时(考古证实非大禹时)得洛水升天神龟所赠的洛书共为易经的根源。

在继续解释河图之于四象时,要讲下为什么周易古经是卜筮书?因为河图与后者洛书是笼牢宇宙万物的信息符号,而卜筮则可知天下事,正如孔明概叹姜太公讲:其可为卜尽前世来者今生事。言下之意是:普天下之事无不已于姜尚的心中了。因此周易古经才选择以卜筮来演绎河图洛书那笼牢宇宙万物的功能,这个智慧在夏代之时的连山易就是这样了。这样看来:这些嘲讽易经只是本卜筮书而且是他们所能理解的卜筮的砖家们实是比食屎还搞笑了。

话回四象,其起于河图之数与方位。道教的洋洋洒洒不计其数的经典中有本奇书叫《道枢》,枢即枢纽之意,也就是一本阐述道教的“中枢神经”的作品。书中就讲:老阳、老阴、少阳、少阴此四象之数是为河图--2、1、3、4。于方位是:北、南、西、东。所以讲:易在十里八千里的遥远的源头就已经存在四象,系辞是加以阐发而已。河图之数与位详细见下图…

河图的奇伟之处是:上南下北,奇怪不?科学证明在距今大约50000年前,地球不知为什么突然发生两极颠转,即是说此时就是上南下北(与河图一致),刚好与现时的上北下南相反。此时地球发生很多奇异事件,最著名之一便是:人类即现代人忽然出现,请专家大佬们高抬贵手放我一马,不要将人类与類人类混为一谈,也请尊重科学精神,人们讫今还未找到直接过渡到人类的化石实证,所以人进化论只是假说,科学真理的成立需要证据,这也是笔者说人类突然出现的缘故。

至于到了那遥远得十里八千里的后世,将四象配四季,又或将四象配上穷苍的四大星秀群(分别是-青龙,白虎,龟蛇,朱雀),又将其纳入五行,这些都是很后期(相对)的事情了。好吧到此,希望能帮到题主。


洪范书斋


所谓,妙用法乾坤,修真得诀窍:和合四象,五行攒簇论,是道家修身养性的一种境界。

《易经》原于九宫八卦的基础理论,其中的“四象”是用直觉表象,来演绎其代表抽象的含义,无极〇、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自然万物缘起自无,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发展过程。四象八卦五行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有机结合体,互相之间有生克,既有矛盾又有统一,谁也离不开谁,紧密配合天衣无缝的整体。也代表东、西、南、北、中的四个方向属性,东方五行是甲乙木、青龙;南方五行是丙丁火、朱雀;北方五行是壬癸水、玄武;西方五行是庚辛金、白虎;中方五行是戊己土、大地土是与乾坤相对应的关系。



手机用户5498255127


《易经》卦辞爻辞找不出“四象”二字。

是《易传》解《易经》八卦,有“四象”之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易传》还有《象》篇,附于《易经》六十四卦卦辞爻辞之下,其中,专解卦象的后人称“大象”,专解每一卦爻辞的称“小象”。

象,象征之意,根据每一卦的卦符,每一卦的六个爻符的排列位置,讲解“象”什么。又根据每一卦卦名的汉字字义,解释“象”什么。如乾象天、象阳、象马、象首,等等。

后人的解释,“四象”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其根据是《易传系辞》的大衍之数演算八卦,所得数“九”老阳、“七”为少阳,“六”为老阴、“八”为少阴。凡占卦所得爻,其中有为九即老阳、有为六即老阴,必须变为相反的爻,即阳变阴、阴变阳,成为另一卦,这叫作“变卦”。

然而,七十年代出土马王堆帛书《周易》却大不一样,其《易传系辞》无“太衍之数五十”演算八卦的文字,且无“太极”、“四象”,而是“大恒”、“四马”:“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马,四马生八卦”。

还有,帛书《易传》无《象》篇。

因此,也就不存在“四象”之说。

帛书周易,颠覆了两千年易学观念。


有话少说


《易经》中四象指的哪四象,而易经中四象生八卦又是怎么来的。

《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最先出自《易经》。四象继而产生八卦,八卦是中国古代人民的基本哲学概念,是古代的阴阳学说。所谓八卦就是八个卦相,

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到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后的状态。

原始有太极,太极即阴阳未生浑茫广大之气,太极变而产生天地,是谓两仪;两仪变而产生木火金水,是谓四象;四象变而生生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因此有了《周易自测牌》六十四卦;遵循《易经》之道即能趋吉避凶,而造成伟大的事业。

四象在中国早期文化中指《易传》中的老阳,少阴,少阳,老阴,从方位角度论四象为:东、南、西、北。又指四季天然气象为:春、夏、秋、冬。在秦汉以后逐渐指代源于远古星宿信仰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的群星,也称四神、天之四灵,四圣将。

易传四象与星宿四象相互融合,青龙表少阳主春,白虎表少阴主秋,玄武老阴主冬,朱雀老阳主夏。

四象的概念在古代的日本和朝鲜极度受重视,这些国家常以四圣、四圣兽称之。

四象又衍生出来了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四象实则万物从开始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中产生的四种事物,如同《易经》四象被引为五行说中的四行,被引为二十八星宿的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如同八卦到文王六十四卦,乃至传承至今日的《周易自测牌》六十四卦一样。

——《周易自测牌》工作室作品


周易自测牌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卦卦相叠,八八六十四卦成。

其实不用描述的太复杂,万物归类而己。按其属性归类,两仪两类,四象四类,八卦八类。

同一类中,属性近同,又有相异。分类越少,同类相异越大;分类越多,同类相异越小。

分类便于事物总结分折。比如男女一阴一阳两仪,两大类基本概括人的属性,而男人老少不同,女人老少不同,则老男为老阳,少男为少阳,老女为老阴,少女为少阴。成四象,以此类推,如此而己。


晃晃悠悠的时候


在对易经的传统认识中,将少阴、太阴、少阳、太阳称为四象,这四象的意义在单独对它们解释时是难以说清楚的,必须把它们放在整体中来认识和理解。

本人对易经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对四象的认识也必须从头开始,图5、23是本人对传统小方图的新诠释,也是对易经结构与阴阳的新诠释。

从图中可以看出,太极就是A图的无限循环,由这个循环分解出两仪,就是B图上升的阳仪和下降的阴仪,这是两个本质属性;由两仪分解出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如图C所示,这四象就是将两仪的每一仪再分解成两仪,当然这个两仪中有本质属性也有相对的属性,形成了四象的结构;同理可以得到八卦的形式如图D所示。

这里论述的是从太极到八卦的分解过程,这个过程与结构一定对应着事物运动的意义,下面从事物运动周期的角度诠释这个过程与结构:

太极是一个整体,是整个事物运动的全过程;“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过程都是两种状态,一种是显著变动的状态,一种是相对静止的状态。”两仪就是这两种状态,如图B所示,阳仪是显著变动的状态,是上升的状态,是阳刚、激烈的运动状态,阴仪是相对静止的状态,是下降的状态,是阴柔、和缓与回归的运动状态,两种状态构成了事物运动的全过程,也就是太阳与太阴的过程。

在这两种状态中再分解出两种状态,就是四象,就构成每一种状态里面相对的两种状态,就有了太阳里面的少阳,太阴里面的少阴,这是两种相对的状态。将图C的形式用事物运动周期的形式画出来,如图1、1所示。图中的四个阶段表示了事物运动的四种状态,也就是四象的状态。其中的太阳与少阳构成两仪中的阳仪,少阴与太阴构成两仪中的阴仪。阳仪是事物运动的发展与上升的阶段,是显著变动的阶段,阴仪是事物运动基础的,向下回归的阶段,是相对静止的阶段。这样的运动构成事物运动的一个周期,不断的循环构成太极。

少阳是事物运动刚刚开始发展的阶段,运动还不十分激烈,所以是少阳,到了太阳就是事物运动的最激烈阶段,也是最高峰阶段,所以是太阳。少阴是在事物运动最高峰之后的回归阶段,是向下的运动,趋向最后的静止状态,所以是少阴,太阴是事物运动的相对静止阶段,是最平稳的阶段,也是事物运动的出发点,所以是太阴。

至此,将易经中的四象与事物运动的状态结合在一起,得到对它的整体认识,如果有爱好者想进一步了解其中的详细内容,可以收看本人在今日头条上的《易经新论》连载。有不同意见可以商榷。


于雁鸣的哲学与易经


《易经》卦辞爻辞,根本无“四象”之说。

是抂名孔子《易传》解八卦,才有“四象”,并有专章《象》,附在《周易》的每一卦里解释卦象,解释卦辞的称“大象”,解释爻辞的称“小象”。

《易传,系辞上》有,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然而,七十年代出土马王堆帛书周易,《易传》与《周易》是分开的,且仅《系辞》名同但文字不同,其它章完全不同,根本就没《象》章。

帛书《易传,系辞》不分上下篇,无“太极”,“四象”,而是“大恒”,“四马”,且通行本《易传》的“象”字,在帛书本里全为“马”字;

是故《易》有大恒,是生两仪,两仪生四马,四马生八卦。

三国虞翻注《易传》:太极,太一也。分为天地,故生两仪也。

这说明,三国之前,还有一个“太一”生两仪的版本。

《吕氏春秋,大乐》不是论八卦而是论音乐,有太一生两仪,不过没“四象”;

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

太一,太极,道家之说。

大恒,变太一,太极。四马,变四象。

由此可见,《易传》也本无“四象”之说。


赵日金141


四象出自易经原文:“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对自然万物归纳的方法,也就是记录宇宙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方法,无极,太极,两仪,八卦,六十四卦都是用于记录的符号,比如无极是0.太极是1.两仪是2.四象是4.八卦是8.六十四卦是64.古人认为天地万物是由阴阳二气相互相交转化而生成,相当于当代科学的原子论。阴阳二象用两仪作符号记录,即是阴爻“—” ,阴爻“- -”,而阴阳二气相互转化必然出现初期和末期的现象,即是少阴,少阳,老阴,老阳。四象中含有不同阶段的阴阳二气,必然会继续相交转化,所以必须往下记录,即是八卦了。古人之所以这样记录就是把万物归纳,以此来总结万物衍生发展的规律。所以易经揭示了天地万物运行变化的奥秘,如能掌握易经的思维,就相当于掌握了解开宇宙万物之迷的密码。


杨弘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