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曹操,《三国志》写的不只是三国

一人一桌一椅一抚尺,看孤罔炎之一家也史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曹操,甚至一个人眼中都不只一个。不纠结才能看淡,才能看得明白。读史,尤其如此。

一、此中无解何处觅?

太宗李世民说,“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又有司马光作《资治通鉴》,引史以为鉴。对一个喜欢历史的人而言,读史、讲史,本是一次次让自己靠近历史真相、明晰真理的过程。所以乐在其中,尽管过程中总少不了许多的烦恼。有时候会因为自己读史书读得少而悔恨,有时候会因为自己品评历史人物偏颇而懊恼,有时候会因为自己未能明晰时代特点妄加点评而自惭。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曹操,《三国志》写的不只是三国

但史书读多了,慢慢会有一种强烈的疑问——自己一直想要追寻的真相,真的有吗?史书到底是纪实的还是展示作者文采的?仅《三国志》中前后曲笔的部分就不知道多少,陈寿身为良史,尚且不能按照自己所知道的历史真相如实描述。后人又如何得知真相何在呢?也无怪易中天先生会讲,历史人物有三种形象:史书中所描述的,称之为历史形象;文学家所描述的,称之为文学形象;民间认惯了的,称之为民间形象。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曹操,《三国志》写的不只是三国

于是不禁自问:真相,有那么重要吗?我们未必找得到真相,即便知道真相了,又能如何?今天是已成定局了的,知道了真相也改变不了当下。其实,一味地苛求寻找真相,反而成了读史的巨大障碍。我们毕竟不是考古学者,通过勘察历史遗迹去搜寻历史的蛛丝马迹。真相背后的东西,或许更有意义。读史的人,往往追寻的是自己内心希望的那个“真相”。无关真假,但符合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曹操,《三国志》写的不只是三国

二、原来真心是归途

人生匆匆总不过百八十年,除却年少的无知、年老的无为,大多数人,一辈子不过活在了20-50岁之间。只拿一半,甚至都不到的岁月去品味人生百态。于普通人而言,确实是妄想。可人总想活个明白,而这明白,无非从哪儿来往哪儿去,无非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不用求神拜佛,不用埋头苦想,看史就可以了。历史多的是你争我夺,多的是杀伐征战。但史书中更多的是对梦想的描绘、是对正义的坚持,是对道德的崇敬,是对人生意义的表达。

《三国志·太史慈传》中,太史慈临终前有言:“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这句话不知道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谁不想活得堂堂正正、壮志得酬。但人有旦夕祸福,我们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一天突然和这个世界挥手作别。所以今人有言“将每一天当作来到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天去活。”人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为离开这个世界做准备。正因人的一生不知道有多少困厄,知道了珍惜才知道了努力和坚持

。我们不知道太史慈临终前有多大的遗憾,但回顾自己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他可以无憾了。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曹操,《三国志》写的不只是三国

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那句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我们必须抓紧时间生活,因为即使是一场暴病或意外都可能终止生命。”

《三国志·李典传》,“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面对事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如何抉择都是自由,遵从内心的想法还是遵从大义,又或者大义和想法慢慢地合二为一。李典当如是。即便是不能当作历史来看的《三国演义》,所描绘的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智圣孔明,不也成了无数人之路的明灯。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曹操,《三国志》写的不只是三国

三、且看前方路漫长

像《三国志》这样记录乱世的史籍。无论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是怎么一个样子,无可争议的是,历史都是为成功者书写的。不管这个人最终是身首异处还是颐养天年,他的一生都可谓波澜壮阔。同样是易主,三易其主的吕布被天下人耻笑,但五易其主的刘备却贤名远播。原因何在?吕布二杀主君,刘备未害一人。其实,吕布一直都是那个被当枪使的人,他活得一点都不明白。但战场上他敢于身先士卒,率众先登,就足以让很多人为之卖命。他的割据一方绝非偶然。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曹操,《三国志》写的不只是三国

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短短二十余年间,竟然发生三场以少胜多的大战。巧合吗?不然。所有巧合的背后都有细心琢磨后的必然。人往往容易夸大己方的优势,看重竞争对手的劣势。却忘了骄傲是人最大的敌人,尤其在生死之间。所以骄傲的关羽大意失了荆州,把命都搭进去了。可惜,曹操还有回旋的余地,袁绍和刘备竟然不久便一命呜呼。骄傲的心,一旦受到致命的打击,就再也没有重来的机会。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曹操,《三国志》写的不只是三国

读史以明智。路还漫长,今日的成败不足以证明一生的成败。那些得到的和失去的同样有价值,甚至,失去的教会人更多。刘备一生颠沛流离,从幽州到徐州,从徐州到冀州,再到荆州、益州。惶惶如丧家之犬的他,最终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坐拥二州,登基称帝。可是,如果没有一次次的冷眼、没有一次次的伤心欲绝,又哪来的百折不挠,刘备能成为昭烈皇帝吗?历史没有告诉我们答案。但,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不纠结才能看淡,才能看得明白。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权益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