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歷史的荒野


在傳統社會中,在關於皇家的統序問題上,人們是能接受手足相殘,數子奪嫡的。而且如果你在百姓之中的名聲夠好的話,那老百姓就更不在乎了,畢竟愛屋及烏嘛,但不論如何,人們卻始終無法接受弒父篡位。

一:被李淵忽悠的李世民

在起兵之處,唐高祖李淵就曾再三許諾要立李世民為太子,但在隋帝禪位登基之後,卻還是食言而肥的讓李建成做了太子,而李世民則只是進爵為秦王兼尚書令。之後隨著李世民功勳漸著,羽翼漸豐,深感威脅的李建成於是聯合李元吉以及李淵的後宮寵妃,日夜詆譭李世民。出於保證皇權不受威脅和維護太子的目的。老奸巨猾的李淵竟然異想天開的想要讓李世民返回洛陽,建天子旌旗,掌管陝西以東地區。

就當時形勢而言,李世民已然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等各方面要素,唯一難以突破的關口就是自己並非嫡長子,而現在李淵的這種表現無疑就是斷絕了他的非分之想。實在很難想象,當時李世民的心情是怎麼樣的。但可想而知的是面對父親這種翻臉不認人的行為,必然是十分惱怒的。

二:早有預謀的玄武門之變

武德九年,逼於無奈被迫反擊的李世民在宣武門發動政變,一舉誅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隨後尉遲敬德以保護皇帝為藉口率軍入朝,控制了李淵,而得到消息的唐高祖李淵隨即向裴寂、蕭蠫、陳叔達問計。三位大臣則以:“建成、元吉在義旗草創之際,並未預謀,既立之後,又無功德可言,常懷疑貳之心以濟其惡,以致禍起蕭牆。秦王功蓋天下,內外歸心,可立他為皇太子,託付軍國大事,陛下就能如釋重負了”為理由勸誡李淵當機立斷冊立李世民為太子。深諳權謀的李淵霎時瞭然於心,立李世民為太子,總攬朝政,處理庶務,不久又宣告退位。

整個玄武門事件,不論史書如何粉飾,終究還是能看出李世民精心準備的痕跡。首先收買玄武門守將,之後派人隔斷與宮中的聯繫,防備李淵得到消息,政變成功之後馬上讓尉遲敬德率軍入衛,點點滴滴天衣無縫一絲不苟,而對李淵的“兵諫”更是神來之筆,妙到毫巔。對人心人性的把握之確切而深刻著實令人不寒而慄。

三:死無對證的背鍋俠

在李淵決定派李世民前往洛陽時,玄武門之變就已經無可避免了。自幼生長於王侯之家的李世民焉能不知政治鬥爭的血腥殘酷?更何況他還親自參與了隋朝的覆滅戰爭。身負蓋世之才,而又擁天下之重權,無論在朝廷之上還是在市井之中皆是人心所向,如此人物,以建成和元吉的尖刻殘忍,怎能容他安心做個逍遙王爺。對此,李世民自然心知肚明,而老奸巨猾的李淵又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保守戰火洗禮的人,他的血是冰冷的,本著死道友莫死貧道的初衷,雄才偉略志在天下的李世民豈甘任人宰割?頭角崢嶸有帝王之相的李世民自然知道死無對證的道理。所以在玄武門事變中他毫不猶豫的射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然後憑藉自己良好的聲譽,宣稱自己是為了自保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如此一來不明真相的百姓對他自然是擁護加同情的,而已經洞察幽微的文武百官也不會傻的望刀口上撞,如此一來,他這個勝利者不僅可以以受害者的形象出現,而且還能在情理上佔據絕對優勢。

四:李淵不僅不能死,還得好好活著

在封建時代,君王的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只有李淵親自下詔承認有這麼一件事,他李世民才算是一身乾淨的贏得了玄武門之變的勝利,所以李淵絕不能死。

再說殺兄殺弟在無情的帝王家並不算什麼,可是一旦弒君弒父,那這麻煩就太大了,想想當年天下英雄群起而反隋的時候,不就打著隋煬帝“弒君篡位,殺兄取嫂”的旗號嗎?再說,要獲得法理上的權利就必須要得到李淵的許可,唯有如此,他才是名正言順的合法繼承人,不然,即便他皇帝做的再出色,在天下人眼中也不過是個亂臣賊子罷了。譬如說明成祖朱棣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還有就是天下並不穩定,一旦失去法統上的優勢,一方面他固然還失去號令天下豪傑的資格,而更重要的是各地叛亂會以此為藉口煽動愚夫愚婦,趁勢而起。屆時,出於門面的重要性,還有多少人能堅定不移的跟著他呢?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妥,敬請聯繫作者~


狐筆春秋


這個問題,老梁有過研究!

話說自從李世民玄武門之中痛下狠手,直接給自己哥哥(即當時的太子)李建成和自己的弟弟(當時的齊王)李元吉弄死之後,當時的秦王李世民從此是徹底站了起來:我秦王可還有誰人膽敢小瞧!!!而當時被尉遲敬德圍在宮裡的李淵可以說急的是熱鍋上的螞蟻,可以他也沒有絲毫的辦法呀,直到他看到了自己兩個兒子的人頭滾到了他的腳下,他才不得不相信這個事實:太子涼涼了!

這一刻,老李彷彿一下子老了十歲,他在想:我的兒子連自己的哥哥弟弟都殺了,那他為了這權利,會不會殺了我?老李一個哆嗦,他真的怕了,誰能不怕死,特別是一個當上了皇帝,正在享盡榮華富貴的老李,他真的怕了!但是李世民沒有選擇殺李淵,這到底是為何?且聽老梁為君一一分析:

一、老李很懂事

老李怕的要死,生怕李世民發起瘋來連親爹都殺,所以他非常非常聽話的就交了權,很快李世民就被立為了太子(關鍵其他的該殺的也都被李世民給殺了呀),又很快李淵就當上了太上皇,最起碼這樣李淵還可以開開心心的肆意享樂了,再也不用是擔心自己這顆項上人頭了。從此李淵就只有了兩件事:一是吃喝玩樂;二就是不忘了造小孩,給李世民也添了不少的弟弟妹妹啥的。

而針對李淵這個狀態史學家們也是做出了分析,有的人說李淵這是受的刺激太大了,先是兒子互相殘殺,然後又被逼放棄了皇位(其實這個時候李淵還是不到退位的年紀的),實在沒辦法,只能借酒消愁,只能享樂忘憂了;而有的人則是表示這就是一種假象,一種李淵故意營造出來給李世民看的假象,因為當時的不少老臣都還是支持李淵的,李淵心裡也清楚,於是為了自保,為了麻痺李世民,為了告訴李世民“我真的沒有心思爭權了”,所故意營造出這種錯覺,只是為了苟活一世而已。我個人還是比較傾向於第二種說法的,你怎麼看呢?

二、小李很明智

李世民傻嗎?他當然不傻!殺兄殺弟的人是他嗎?當然不是!是他手下的人為了“保護”李世民,而情急之下“一不小心”就砍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所以說你看看史書,覺得不是李世民殺的他們!李世民如此愛惜名聲而又小心翼翼的一代明主,又怎麼可能犯下大忌,弒父弒君呢?一旦他犯天下之大不韙,那麼“群雄起義”特別是李淵以前的老部下,那李世民豈不是又得再打一遍江山?所以說李世民肯定不會殺他,最起碼現在不會,先控制住李淵,先控制住政權,剩下的不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李淵不就任人宰割了嗎?聽話你就繼續養著,不聽話隨便來個罪名或者不小心生了個病,這就沒辦法了嘛!

所以說,李世民不殺李淵的原因是多樣的,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李世民是真的一介雄主,心機之深,謀劃之多,運籌帷幄,縱然不齒,但令人敬佩!

論人文歷史那些事,且聽老梁為你一一道來。認認真真的原創,不搬運,不剽竊,喜歡文史類的朋友們關注我,一切去看看更有趣的世界吧!你的支持我最大的動力,謝謝!(圖片來源於網絡)手機碼點字真的是不容易,真心求點贊和關注,謝謝。

老梁說歷史


李世民沒必要殺李淵,殺了李淵得不償失。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先發制人,幹掉了毫無準備的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並且斬草除根,把李建成、李元吉兩人的兒子不論年齡大小全部殺掉,開除出宗室籍,其預謀不可不謂歹毒,其手段不可不謂無情,充分顯示出一個政治家的狠辣。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不僅李建成、李元吉毫無準備,就連李淵也徹底懵圈。

玄武門之變發生時,李淵正在帶著一幫大臣“泛舟海池”,不亦樂乎,卻聽到玄武門方向傳來一陣喊殺聲,他還沒反應過來,李世民手下猛將尉遲敬德就帶兵闖了進來。

李淵一見是尉遲敬德,便問發生了什麼事,尉遲敬德回答說是太子、齊王造反,秦王舉兵平叛,還專門派臣帶兵來保護陛下的安全。

李淵何等老練,瞬間明白了一切,他調不了一兵一卒,只好順水推舟,表示秦王一直是我最欣賞的兒子,既然太子、齊王已經伏誅,我就把兵權全部交給秦王,讓他處理吧。

交出兵權的李淵實際上成了沒牙的老虎,但李世民沒有像對外哥哥、弟弟那樣,把老爹也殺掉,反而尊其為太上皇,安享晚年。很多人發出疑問:李世民為何不把李淵幹掉?

很簡單,殺掉李淵不如留著李淵,這是一筆劃得來的政治賬。

1,李世民沒有幹掉李淵的理由。

李世民幹掉李建成、李元吉的理由是兩人作亂造反,這個理由很牽強,甚至可以說毫無憑據,純屬誣陷,但至少在表面看“造反”算是一個理由。不過,李淵是皇帝,他完全沒必要造自己的反,而且任何人都沒有理由去殺皇帝,李世民也找不到任何理由。

2,李世民需要合法的皇位來源。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目的當然是為了當皇帝。歷朝歷代,想當皇帝一般有兩個途徑,一個是自己打天下打來;二是從別人那裡繼承而來。皇位坐在李淵屁股底下,而李世民作為李淵的兒子不可能自己把皇位打來,只能繼承而來,在李淵還活著的情況下,他主動禪位給李世民無疑是最合法的皇位取得途徑,而李世民正是通過這種方式得償所願的。

3,李世民為了製造輿論的需要。

封建王朝一向強調“以德治國”,而封建倫理道德體系中最首要的因素就是“孝”,父親犯了再大的錯,兒子也不能殺死父親,這是倫理道德的底線。如果李世民為了強奪皇位,直接殺掉李淵,做一個大逆不道的人,那他就完全喪失了做皇帝的道德底線。為了製造輿論效應,營造自己仁明孝敬的明君形象,李世民也不可能殺掉李淵。

李世民是一個精明的政治家,也是一個殘酷的政治家。如果只有殺掉李淵才能達到取得和鞏固皇位的目的,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做,但留著李淵有百利而無一害,所以李世民才會選擇留著李淵,這既是李淵的不幸,也算是他的幸運吧。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首要原因:是政權合法性的需要,即正統論。……不能弒君弒父篡位……

李世民是通過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又逼父禪讓,繼位為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作為一位傑出的帝王,富有韜略,精於權術,並且開創了二十多年的我國帝制時代少有的治世局面——“貞觀之治”,為唐朝繁盛奠定了基礎。

作為雄才大略,審時度勢的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如何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殺掉已經內禪,讓位於他的父王呢,弒君弒父與弒兄殺弟,那可是有本質區別的嘛!

當然,如果需要,相信唐太宗李世民也會毫不手軟地弒君弒父滴!

其次,唐太宗李世民,文有房玄齡、杜如晦等號稱十八學士,武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著名勇將……

既有能力發動玄武門兵變,在掌握最高統治權力之後,更自然有能力防止其父李淵東山再起……這是李世民沒有殺掉其父李淵的最重要的原因……

同時,李淵在禪讓於李世民之後,更是不得不識時務者為俊傑,盡情地享受當太上皇的樂趣……上演了父慈子孝,跪而上乳,嚎慟戚天的場面……

因此,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已經繼承皇位,完全掌控全局的情況之下,根本就沒有必要殺掉其父李淵……





逛一逛3


眾所周知,玄武門之變以秦王的徹底勝利而告終,李世民殺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那麼為什麼留下了自己的老子李淵呢?主要是為政權的平穩過渡,為自己被立為太子與登上九五至尊留個好名聲。


1.李淵現場妥協,穩定了局勢,否則,一定會死在亂軍之中了

玄武門喋血後,凶神惡煞般的尉遲恭(後來做了門神就是這爺)披甲執銳,帶領武裝力量闖進後宮來見李淵,在陳述了事變經過後,李淵深知四個兒子已去了三個(三兒子玄霸早走了),精神已經跨了下去,而凶神尉遲能進後宮,說明抵抗已經無望,因而作了妥協,主動讓步.如果下令頑抗到底肯定是另一番情形。

2.李淵見風使舵的本領起了作用.

政治高手李淵主動提出立李世民為太子,而這就是李世民政變要達到的目的.願望實現了,沒有必要讓天下恐惶, 殺李淵會引起社會動盪,流血成河也是秦王不願意看到的.

3.最大的和根本原因,在於李世民是傑出的政治家,政治頭腦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李淵態度作了轉變後,李世民的隨機應變能力突出地表現了出來,他含淚"吮上乳"以表示親暱,把自己的被逼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還有另一層意義,讓天下人都知道我秦王如果是太子的話,一定會孝順老爸,這一箭雙鵰之舉,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如此高超的政治手段已經預示,秦王不同凡響,以後親手開創了"貞觀之治"就是證明.



所以李世民不殺李淵實為彰顯自己孝順的形象以網羅天下人心,對今後政權的平穩過渡有積極重要的意義!

希望星晨58298869


大家好,先給大家嘮嘮“玄武門之變”這個故事:


唐高祖李淵繼位之後,封皇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李世民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戰功赫赫,在群眾中的威望極高,李建成一度覺得這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向來皇子爭儲是歷史常情,他決定先下手為強。


於是他和三弟李元吉密謀,從後宮嬪妃開始,向唐高祖進讒言,同時集結黨羽,並多次明裡暗裡計劃殺害李世民,私下還打算策反尉遲恭等人。因為他們的讒言,唐高祖對李世民的猜忌日益漸深。這就給本來心裡就有爭儲心意的李世民一個非常合理的藉口。



李建成他們迫害日盛,尉遲恭等人都力勸李世民要有所行動。李世民稱手足相殘實在有違道德,但在群臣們的極力勸阻下,最終終於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所以,玄武門之變,目的在於翦除自己的直接皇位競爭者:李建成。

而我們知道,在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也採取了一系列手段,導致唐高祖李淵提前退位。而唐太宗又不用背上弒父的罪名。

我是欽同古史,愛好文史,願與你分享每一本看過的書,每一個聽過的故事。 歡迎騷擾


禪史倌兒


先上結論:沒有必要。

在剛剛發生的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親手射殺了兄長李建成,麾下大將尉遲敬德送齊王元吉永歸極樂,之後控制了李淵本人。

雖然李淵還有很多兒子,但是沒有一個在十歲以上的。遙不可及的帝位就擺在了李世民面前,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何苦要給自己攬上一個不孝弒父的罪名?

雖說天家父子無親情,但是隴西李氏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帝王之家。李淵常年在外當官,一直都是帶著世民的。雖然父子倆因為儲位之爭常有矛盾,但有矛盾不代表就不能有感情了。

為了奪取帝位,李世民發動了宮廷政變,但是政變已經結束,剩下需要的就是安撫人心了。不止是別人的,還有李世民自己的。殺兄和弒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歷史上兄弟相殘的不要太多,可是兒子殺父親的還真是寥寥無幾。親手射殺同胞兄長,已經給李世民帶來了良心上的嚴重不安。如果再殺了李淵,晚上還能不能睡著恐怕都是個問題。

李世民是一個非常在意後世評價的人,殺兄屠弟已經給他帶來了難以洗去的罵名,再去殺老爹李淵,這輩子他都別想被後世之人評為明君。

當然,這是站在李世民的立場上來回答這個問題。事實上李世民之所以沒有必要殺李淵,跟李淵本人的態度也有關係。

很明顯,李淵在得知建成元吉都被幹掉的消息之後,很快就知道是李世民發動政變了。為了保住性命,他很沒有骨氣的妥協了,他沒有為大兒子四兒子的枉死跟李世民做困獸之鬥垂死一擊,這也是李世民不殺他的主要原因。李淵畢竟是當朝皇帝開國之君,要人有人,要能力有能力,只是一時受制於李世民,如果他下定決心要給李世民找麻煩,李世民敢不敢留他一命還真不好說。


所以,對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李淵妥協了,接受了玄武門之變的事實,承認了李世民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沒有必要殺李淵。一來自己良心好受些,而來將來洗白的時候難度也要小點。


鳳妖


有人說是李世民不敢殺李淵,其實不然,李世民不是不敢殺,而是不必殺、不能殺!

利益使人瘋狂,權利使人變態!

如果任何人擋在李世民登基上路上,李世民一定會把他碾碎、挫骨揚灰。

首先說不必殺。

當李世民發動雷霆一擊,將李建成、李元吉從這個世界上抹殺掉的時候,其實已經沒有人能夠跟李世民來競爭皇位了,雖然說李淵現在還是皇帝,但是他還能安安穩穩的幹下去嗎?

果然,不用李世民逼迫,當李建成、李元吉的人頭滾到李淵腳下的時候,李淵立刻就認慫了,沒過多長時間,就把皇位禪讓給了李世民,自己乖乖的到後宮裡面當太上皇,吃喝玩樂去了。

然後說不能殺。

李世民殺掉李建成、李元吉可以說是因為自己的功勞引起了太子李建成的嫉妒。不斷的在李淵面前誣陷、誹謗自己。甚至在酒裡面下毒害自己,看到自己沒事,決定下朝後殺掉自己。自己只不過是提前下手,自保而已。

但是如果殺掉李淵就是弒父殺君,為天下人所不齒。給世人落下口實,自己的江山社稷不會穩固。

所以說李淵不必殺、不能殺,但是如果阻礙自己登上皇位也不得不殺,索性李淵非常的配合,沒有讓李世民為難。


逝去即歷史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了他的親兄弟,為什麼不殺李淵?(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武德九年六月,突厥進犯,太子李建成推薦齊王李元吉代替秦王李世民出征,李淵同意,李元吉趁機請求把尉遲恭、程知節、段志玄、秦瓊等人一同帶走,並把李世民的精銳士兵調走,準備先下手為強。

他們沒想到的是,太子東宮的率更丞(主管計時的官員)王晊已經被李世民收買,他密報李世民,太子與齊王準備在大軍出征的餞行宴會上殺死李世民,坑殺尉遲恭、秦瓊等人,在公孫無忌等人的極力建議下,李世民決定鋌而走險,先下手為強。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玄武門埋下伏兵,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細,騎馬入城,到臨湖殿感到形勢不對,立即迴轉,李世民殺出,李元吉驚慌失措,三箭都沒有射中李世民,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尉遲恭射死李元吉,割下二人頭顱,太子援軍才撤去。

此時的高祖李淵正在湖裡划船,尉遲恭穿著盔甲闖進去,將太子、齊王已死的消息告訴李淵,李淵大驚,周圍大臣順勢而為,勸說李淵將帝位讓於李世民,李淵無奈的說”好!這正是我速來的心願呀!“

李淵宣佈敕令,傳位於李世民,李世民跪下來,伏在李淵的胸前,嚎啕大哭了很長時間。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都被處死,宗室的名冊上也刪掉了他們的名字,女眷全部沒入宮中,成為李世民的後宮,李元吉的妻子楊氏被李世民納為妾,宮中稱為“巢剌王妃”,是長孫皇后去世以後唯一一個生下子女的嬪妃。

一場轟轟烈烈的宮廷政變就此結束,在這場政變中,最痛苦的莫過於高祖李淵了,一日之內,痛失兩個兒子十幾個孫子,政變後,李淵名為太上皇,實則形同軟禁。

李世民對兄弟、子侄痛下殺手,為什麼不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殺了李淵呢?

首先,殺不得

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藉口是他們起兵作亂,這個藉口還可以愚弄一下天下百姓,但是殺死李淵,用什麼藉口呢?這樣李世民在政治上是站不住腳的,中國古往今來以孝為先,殺死李淵就等於揹負了弒君殺父的罪名,弒君乃是大逆之罪,這個罪名李世民背不了,也不敢背。殺死兄弟已經是李世民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歷史汙點了,再殺死自己的父親,這和無道昏君隋煬帝還有什麼區別呢?

其次,沒必要殺

李世民的敵人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現在他們已死,李淵只不過是李建成攻擊李世民的一個工具而已,現在李淵已經被李世民軟禁起來,失去自由,李世民根本就不用自己動手,讓大臣們去勸說,曉以利害,李淵自然能看清當前形勢,將皇位讓出來,李世民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登上地位,天下百姓和文武大臣自然會歸心,李世民又何必因小失大,有近路不走繞遠路行呢?

李淵當了這麼多年的皇帝,身邊的舊臣和影響力都是不可小覷的,如果李淵死,輕則國家把發內亂,重則陷入四分五裂、軍閥混戰的狀態,所以,李淵活著有很大的利用價值。

三是,殺死會後患無窮

做帝王者,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子孫們篡權奪位,李淵死,李世民即位,那百年之後,大唐如何傳承,玄武門的骨肉相殘,已經在大唐的君主傳承中起到了很壞的示範作用了,李世民如果殺死李淵,將為自己的後世子孫留下一個強烈的信號,那就是為了皇位,任何親情都是可以捨去。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李世民恐怕再也睡不著了。

所以,李淵一定殺不得,其實,李淵也非常聰明,在這種危險的情形下,他精明的選擇了容忍。

面對李世民的殺兄屠弟,李淵違心的說“善,此吾之夙心也!”,表現了一種強烈的自保意識。

很快,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頒佈詔書“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

李世民的時代開啟了,李淵過起了沒羞沒臊的太上皇生活,又給李世民生了不少的弟弟妹妹,後來中風,於貞觀九年病逝,終年七十歲。





葛大小姐


原因很簡單,沒必要,也不想。

古代有一種罪名叫做大逆不道,其中含有兩個層次的意思,一是指叛國或造反,二是指弒父。叛國是重罪,往往要被誅滅九族,而弒父更為可恥,有違綱常倫理,人神共憤、得而誅之。


(李淵劇照)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對大哥和三弟痛下殺手,對10個侄子也是毫不留情,這樣一來已經被後世詬罵了一千多年。雖然,李世民也許是出於無奈,迫不得已而為之,但是,他的殘暴和冷血的一面已經“深入人心”。如果他把父親也殺了,那麼任憑他在國史上怎麼胡言亂語,一是後人不會相信他的鬼話,二是他也洗白不了自己。

從另一個方面講,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死,李世民的威脅已經完全解除,沒有人再和和他一爭高下。雖然李淵還有好幾個子女,但他們都是庶出,連競爭的資格都沒有,而且他們都很順從,甚至默默無聞。這樣一來皇位就成了李世民的囊中之物,只剩下了時間問題。所以,他完全沒有必要把父親殺了,不顧揹負千古之罵名而迫不及待地去當皇帝,除非他失去理智想當皇帝想瘋了。


(李世民劇照)

還有關鍵一點就是李淵識時務、顧大局,玄武門之變後的一個月後就把政務全部交給了李世民處理,兩個月後乾脆把皇位也讓了出去。試問:如此的主動讓賢、順從兒子的心願、替兒子著想的父親,李世民還忍心殺他嗎?當然不會,否則的話李世民與衣冠禽獸有什麼區別!

關於李淵的知趣兒和識相還有一個小故事:李世民集團控制了玄武門局勢後,李世民就派尉遲恭去“侍候”李淵,李淵當時正在太液湖中與眾妃嬪們盡興泛舟,這時候手持長矛、身披鎧甲,威風凜凜的尉遲恭突然闖入,來到高祖面前奏報到:“太子和齊王叛亂,秦王的士兵已經把他們殺了,恐怕驚動皇上,派我來保衛”!李淵急忙問左右大臣該怎麼辦,大臣們多會見風使舵,一致建議說將李世民立為太子,把政權交於李世民,這樣就相安無事。於是李淵附和到“這也是我一向的心願啊!”


(唐太宗李世民)

其實這句話是不出於李淵真心,大家心知肚明,李淵只不過是情急之下給自己找個臺階下罷了,因為他已經掌控不了局面。

謝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