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遊牧民族-義渠

知曉這個民族是從《羋月傳》開始,義渠王同宣太后淫亂,生有二子,使義渠王完全喪失了對秦國的警惕。34年後(公元前272年),宣太后殺義渠王於甘泉宮,接著發兵攻打義渠,義渠國亡,領土併入秦國。義渠國滅亡後,逐漸中原化,成為華夏民族的一部分。

義渠民族從商代武乙年間建部落方國算起,至秦昭王時存在800餘年,其中在慶陽建立奴隸制郡國(公元前772年到前272年)達500年之久。

(穆公)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作為西戎八國之一的義渠也在此時臣服於秦。按說,這應當意味著對義渠的完全控制。但奇怪的是,此舉並未觸動義渠國的統治體制,義渠國君雖然稱了“臣”,但權位仍在。

《戰國策》記載,義渠君曾出訪臨近的魏國,提倡合縱抗秦的名臣公孫衍(張儀的對頭)與之交談說:“中國無事於秦,則秦且燒焫獲君之國;中國為事於秦,則秦且輕使重幣而事君之國也。”意謂秦對義渠的態度,取決於列國形勢的變化:當中原各國威脅秦國時,秦國將討好義渠;反之,秦國將攻掠義渠。

到了秦昭王即位時(公元前306年),秦國與義渠的關係一度緩和,義渠王還親自到咸陽朝賀。正是在這次朝賀後,義渠王惑於宣太后的柔情而樂不思蜀,一直住在咸陽的甘泉宮,更“與宣太后通,生二子”。 在宣太后掌權近四十年內,秦國與義渠一直相安無事,直到公元前271年,“宣太后詐而殺義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史上最後一個戎國義渠就此滅亡,秦國在其故地設置了隴西、北地、上郡三個郡。

戰國前期的義渠,已經“築城數十”,其民眾肯定早已開始過著農業與畜牧業相結合的定居生活,經濟已發展到較高階段。從義渠境域內發現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遺存器物種類包括陶器、青銅器、銀器和鐵器,精緻的工藝水平反映其手工業相當發達。據《山海經·五藏山經》所載,義渠所在陝西一帶,有符禺之山、英山、竹山、泰(秦)冒之山、龍首之山、岐山等六處產鐵之山。地有鐵礦,又懂得金屬(青銅)冶煉,加上春秋戰國時期冶鐵業大發展的時代背景,義渠是可能有冶鐵業的。

同時,義渠是半農半牧民族,考古發掘隨葬品中馬具數量眾多,其養馬用馬程度可想而知。《秦律》對養馬有眾多規定,如“驀馬(上等馬)五尺八寸以上。……先賦驀馬,馬備,乃粼從軍者,到軍課之”,足見秦國對戰馬的重視。況且車騎是戰國時期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之一,“戰車千乘,奮擊百萬。以秦卒之勇,車馬之多,以當諸侯,譬若馳韓盧而逐蹇兔也,霸王之業可致”。


北方遊牧民族-義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