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雄斌:如何理解“天人合一”,通俗易懂


  

陳雄斌:如何理解“天人合一”,通俗易懂


天人合一,是《易經》的內核思想

  古人將人和自然看成一個有機整體,認為人和宇宙萬物都存在著密切的聯繫,人是萬物之“靈”,是宇宙之精華,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天人合一”是大小“兩個宇宙”之間的固有聯繫和內在統一。

天地與人的關係

  《易經》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物“統”於天。地與天相輔相成、對立統一,但它畢競是“順承天”的。

  天為父,是生命之源;地為母,是一切生命得以存在的基礎。比如,大地母親,黃河成為母親河。

  人在天地間,與它們不可割離。儘管人受天地所生,只是物中的一員,但人不同於物,因為人有超越物的感情和理智,這種靈性被賦予了神聖的使命,用《易經》的話說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軸相天地之宜。”天地提供了人類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類在從中汲取能量的同時就要“裁成”、“輔佐”天地順利地運行,這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宗旨。

“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

  天地有其運行的規律,人類社會也有其運行的規律,不是哪種規律順應另一種規律,而是兩者相互對應、並行不悖。

  它們的關係的本質是“映射”,而不是“決定”。所以“人之命,天註定”的說法不正確;“人定勝天”的觀念也狹隘。

  將天與人平等、辯證地結合才符合“自然大道”。也正是因為天道與人道的“映射”關係,我們才可以通過觀察天地物的運行來預測人類社會內的事情。

  如:衍生於《易經》的星象學認為:天空中某顆星星的明暗發生了變化,人類社會中的某些事物也會發生變化。

  不是星星的變化決定人的變化,也不是人的變化決定星星的變化,而是兩者受一種統一的規律支配,同時變化。

  《易經》描繪的這種“映射”的規律把整個宇宙都囊括在內,使所有事物都處於普遍聯繫的鏈條中。這種“全息性”或“相互感應”的思維模式構建了一個包羅天、地、人、事、物在內的不可分割的世界。

  理解這個道理便會用整體、辯證、全息、系統的方法去思考和行動,而不是把事物割裂、孤立、片面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