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賴在玩具櫃檯前哭鬧?家長這麼做,比打罵管用

朋友阿妍吐槽自己家娃,平時也是活潑可愛人見人愛的,但只要帶他去商場一個不小心走過玩具櫃檯,就立刻像被點了穴一樣,非得要你給買買買。不買怎麼辦?哭鬧加打滾。

“不知道的以為我是後媽人販子呢”。

阿妍黯然神傷,給買過,勸過,也罵過,怎奈孩子這次說知道了,下次依然任性不改。

我暗笑:沒有任性,不算孩子;沒有崩潰,不算父母。

哪對父母沒遇到過孩子哭鬧賴在玩具櫃檯前的時刻呢?如果你也遇到這樣的困擾,恭喜你,教育孩子的機會來了。

孩子賴在玩具櫃檯前哭鬧?家長這麼做,比打罵管用


孩子賴在玩具櫃檯前哭鬧?家長這麼做,比打罵管用

錯誤的處理方式傷害大

一般我們遇上孩子哭鬧要買買買的時候,無外乎會採取以下3種措施:

1.認命,我買!

雖然知道這是孩子的“套路”,但看到過往行人異樣的眼光,作為一名高貴冷豔的老母親,還是會咬著牙往裡鑽。結果呢,下一次看見新玩具,孩子還是會以哭鬧的方式來達成目的。

2. 打罵 ,粗暴對待

粗暴地搶過玩具、打罵孩子、將孩子強行拽走,你想快速解決問題,卻恰恰會直接點燃孩子的情緒,換來一場驚天動地的哭鬧。

而且,打罵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會使他認為自己不配擁有玩具,不利於建立自信。

老實說,父母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怎麼能要求那麼小的孩子受到委屈時不哭鬧呢?控制不住吼罵孩子的,可以看這篇: 。

3.講空道理

家長要講道理,是對的。

然而很多家長只會說“家裡已經有很多了,不能買”“爸爸媽媽掙錢太辛苦,你要聽話”這類。

一般孩子都很難理解,想象一下,如果你想買支口紅,老公來一句你已經有很多或者賺錢這麼難,你會不會想一巴掌呼上去?

錯誤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所以,在買玩具問題上如何與孩子好好溝通,是一個親子雙方要共同探討的長期課題。

孩子賴在玩具櫃檯前哭鬧?家長這麼做,比打罵管用


孩子賴在玩具櫃檯前哭鬧?家長這麼做,比打罵管用

為什麼孩子總吵著要新玩具?

想知道怎麼輕鬆應對孩子哭鬧著要買玩具的狀況,就要先了解任性行為出現的原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 好奇心“作祟”

小孩子好奇心爆棚,看見新玩具就想買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他們注意力又很短,沒過多久就會被更新鮮的玩具吸引,不僅浪費,也不利於專注力的培養。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多陪孩子探索玩具的新玩法,來重新點燃他的好奇心。

韓國綜藝《超人回來了》裡,威廉因為買了新玩具,就把以前最喜歡的“玩具總動員”扔在一邊。

孩子賴在玩具櫃檯前哭鬧?家長這麼做,比打罵管用

於是Sam爸爸請來做配音的好友,上演了一出玩具離家出走的情景劇,威廉被能“說話”的玩具吸引,在對話中再次發現了舊玩具的有趣。

孩子賴在玩具櫃檯前哭鬧?家長這麼做,比打罵管用


孩子賴在玩具櫃檯前哭鬧?家長這麼做,比打罵管用

2. 全能自戀未得到滿足

全能自戀是每個嬰兒早期都具備的心理:我是神,我想要的爸媽都會去做。

如果孩子嬰兒期的全能自戀沒有被滿足,長大就會出現“為所欲為、胡攪蠻纏”的行為。任性在心理學上又叫做“哭求認可”。

說直白點,就是孩子在用哭鬧的方式求關注,求陪伴。孩子哭鬧著要那個玩具,可能只是為了驗證父母是不是愛自己,“我這麼壞,可你還愛我”。

3. 渴望認同感、滿足感

在幼兒園,擁有新玩具的孩子總是能成為“焦點”。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想獲得別人的關注和認同,會誤以為這都是新玩具帶來的。父母可以平時多給鼓勵,教給孩子一些有趣的知識和新遊戲,豐富的內涵一樣可以獲得同伴的認同。

孩子賴在玩具櫃檯前哭鬧?家長這麼做,比打罵管用


3種處理方式,解決“我就要”

發現了孩子的問題先別焦慮,我們只要能夠以正確的處理方式來對待,就可以讓孩子改變這些不好的習慣!

1.鼓勵孩子宣洩情緒

如果孩子大哭大鬧,不妨試試先站在一邊看著,讓他把情緒發洩出來。要記得適時給他擁抱,告訴他爸爸媽媽很理解他的心情。

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愛,不管買不買玩具爸爸媽媽都會很愛他。

丹尼爾·戈爾曼在《情商》裡寫道:

大人如何同小孩溝通?第一抱起來,第二蹲下去,第三用他的語言,第四教他說大人的話。

這種方式對0-2歲的寶寶更為有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注意力並不會太長,只要父母好好安撫,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過一會兒他可能就忘記了要玩具這回事。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方式短時間比較有效,但卻治標不治本,沒有從根本解決問題,下次遇到這種情況孩子照樣撒潑打滾的。

那麼,怎麼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呢?下面兩種方式可以幫到你。

2.樹立規則意識

小孩子看見新玩具就想要,是因為他們搞不清什麼叫“想要”,什麼叫“需要”。家長說越多道理,越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給孩子樹立一些規則,教會他選擇和思考的能力。

  • 事先約定

出門前和孩子約定好:今天我們出來是買什麼的,能不能買玩具,如果能可以買幾個,可以在買玩具上花多少錢;平時也可以約定,如1個月買一次玩具,完成了什麼事情可以買。有了約定,父母的堅持就變得“有理有據”起來。

孩子賴在玩具櫃檯前哭鬧?家長這麼做,比打罵管用


孩子賴在玩具櫃檯前哭鬧?家長這麼做,比打罵管用


  • 讓孩子自主選擇

平時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做選擇,選出哪些玩具是很想要的,哪些是不太需要的,如果超出預算又該怎麼辦,慢慢的孩子就會形成在買玩具前主動思考的習慣,更利於構建理性大腦。

威廉參加玩具拍賣,爸爸給他1萬韓元,讓他給自己和弟弟買玩具。威廉喜歡的玩具需要9000元,但最終他並沒有買,因為自己買了弟弟就沒錢買那隻非常喜歡的玩偶了。

如果爸爸制止威廉或者指點威廉,勢必會激起威廉“想要”或“不公平”的念頭。

自主選擇會讓孩子更配合,更易獲得心理滿足感。孩子遠比我們想得更聰明懂事,父母多放手,也許會得到更多驚喜哦。

孩子賴在玩具櫃檯前哭鬧?家長這麼做,比打罵管用


  • 把玩具變成驚喜

在平時的生活中先告訴孩子付出才有收穫的道理。想要得到就需要努力,這樣目標才能一點點實現的。在目標還沒有實現之前,要學會剋制自己。讓孩子明白想擁有一件東西並不是說有馬上就有。

然後,父母可以在合適的時候,把孩子喜歡很久的一個玩具當成驚喜獎勵送給他。比如,某一天突然帶回一個小汽車並告訴孩子,這是由於最近他每天吃飯的時間比一個月以前縮短了很多而獎勵他的。

當獎勵有突發性的時候,對孩子而言不但是一個的正面鼓勵,還避免了“小紅花獎勵法”消減孩子興趣的負面影響。

3.培養正確的金錢觀

孩子總哭喊著要新玩具,不僅考驗著父母的耐心,更考驗著父母的錢包。

3歲後的孩子知道玩具花錢可以買,但是對錢的多少概念很模糊,這時候,家長就該幫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啦。

  • 讓孩子學習花錢

買東西時可以指導孩子自己付賬,教給他辨別錢的面值。可以用等價的方法,比如1個玩具如果買菜,夠家裡吃半個月這種,來讓孩子感受價錢高低的區別。這比和孩子說“咱們家沒錢”有用得多。

  • 讓孩子學習賺錢

其實我們上面說的積分、攢星星的獎勵遊戲,就是讓孩子體驗“賺錢”的一種方法。此外,還可以讓孩子真的去體驗賺錢。

這個方法Sam爸爸也用過,媽媽過生日時,他帶著威廉撿可回收的垃圾換錢買禮物,付出勞動不僅能讓孩子體驗賺錢不易,還能感受“付出——回報”的成就感。

孩子賴在玩具櫃檯前哭鬧?家長這麼做,比打罵管用


孩子賴在玩具櫃檯前哭鬧?家長這麼做,比打罵管用

切記:培養金錢觀≠哭窮教育。

我們應該讓孩子學會理性思考,來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購買衝動,而不是讓孩子覺得自己很窮,什麼都不能要,更不能讓孩子產生不配擁有、和別人不平等的念頭。

孩子個性迥異,教育方法也並非千篇一律,孩子任性的時候,也是我們反思教育方法的時候。

有時候,你真的不知道孩子吵著鬧著要買的那個玩具,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

孩子賴在玩具櫃檯前哭鬧?家長這麼做,比打罵管用

只有多陪伴孩子,我們才能越來越瞭解孩子,才不會輕易用成年人的思維定義孩子的行為。

我們成為遊刃有餘的父母,孩子才能健康快樂、自由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