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精彩的禅让大戏:曹操为何不称帝?

曹操: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


曹丕: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尧舜禹开启的禅让制,一直都算是中国古代权力更迭的一出美谈,至今还出现在各种青少年读物上,努力传达出“真善美”自古有之。

但真正的先秦史料《竹书记年》却告诉我们,所谓美好的禅让制,不过是被美化了的篡位史。


历史上最精彩的禅让大戏:曹操为何不称帝?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舜囚尧,复偃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后稷放帝朱于丹水。”

讲白了就是舜想让自己儿子丹朱继位,结果不敌禹的势力,最终尧被囚禁,丹朱遭到流放,连传说中的神女娥皇跟女英,泪洒潇湘竹的故事本质也是因为追杀。


韩非子大叔直白表示:“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


有一说一,除开上面的尧舜禹和和美美假象外,历史上著名的禅让故事真不算少。

比如说赵匡胤都黄袍加身了,还在哭哭啼啼,表示不是自己并不想当这个皇帝,是被逼无奈。

再比如说隋文帝跟他的独孤皇后隐忍数十年,最终取北周而代之,结束了长达400来年的乱世。

还比如说号称穿越之子的王莽,带着他的新政打破了时代局限,却落得个头颅被历代皇帝收藏的下场。

但其中最精彩的,还是得数曹魏结束了汉朝统治,因为这一段禅让历史足够“完美”。


历史上最精彩的禅让大戏:曹操为何不称帝?

我们先来说说曹魏的奠基者,历史上唯一公认的枭雄,曹操。


曹操的狼子野心非常明显,人家荀彧献的计明明是“奉天子以令诸侯”,结果曹操施行的时候,直接就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具体是怎么挟天子的呢?曹操先是干掉了汉献帝刘协的小老婆董贵人,连董贵人肚子里的皇嗣一并除去;又干掉了刘协的大老婆伏皇后,将自己的女儿曹节嫁过去继承了皇后之位,顺便另外送了两个女儿当妃子。

从这可以看出曹操是真的心狠,为了监视刘协不惜牺牲三个女儿的幸福。


历史上最精彩的禅让大戏:曹操为何不称帝?

没想到曹操这一招失策了,曹节这闺女也不知怎么长大的,秉承出嫁从夫那一套,从此后再不认为自己是曹家人,只将自己当大汉皇后,随时为维护汉朝跟父兄作对。

不慌,问题不大,虽说曹节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但曹操依旧野心满满,毕竟这可是占据了整个北方的男人,直接将自己比作周文王姬昌:“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

从这里看出,曹操有取天下而代之的野心吗?肯定有;但是他同样不介意自己像周文王那样当个奠基者,由儿子完成最后的壮举。

曹丕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盼。


历史上最精彩的禅让大戏:曹操为何不称帝?

公元220年,66岁的曹操在洛阳病逝,长子曹丕继承其魏王头衔,开始了丝毫不加掩饰的登基之路。

曹丕跟对汉室还有一定感情的曹操不一样,曹丕一上位的首要目标就是取汉而代之。


谯县不愧是曹操故乡,率先表示当地出现了黄龙的身影。

曹丕听闻后立刻免除当地两年赋税,其他地方一看立刻明白过来,开始纷纷出现“祥瑞”,什么凤凰、麒麟、白虎、甘露……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说了个遍。

祥瑞这道先头菜吃得差不多后,是时候上点饱肚子正菜,正菜就是“谶纬”。

谶纬这个词估计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它是谶书和纬书的合称。先秦时期占卜学说盛行,上至王公大夫,下至平民百姓,全都信奉鬼神之言。

谶是先秦时期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儒家经义衍生的言论,通俗点来说,就是将古人的言论强行加上其他含义。

比如说“亡秦者胡”就是一句谶语,一开始大家都以为胡为匈奴,后来一看秦二世而亡,这胡就变成了胡亥。

再说明白点,这些言论表达好了就是谶纬,表达不好就成文字狱,全看当权者心情。


历史上最精彩的禅让大戏:曹操为何不称帝?

谶纬的出现是为了引出后面的文武百官,就像赵匡胤的部下“强行”让他黄袍加身,仿佛当个皇帝要上刀山下火海一般,曹丕的臣子们也开始纷纷劝说。

又是引经据典,又是以死相谏,最后还来了个联名上书,总之中心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曹丕您登基吧。


剧情演到这其实已经差不多了,只差一道汤食作为结尾,刘协就是这道汤。只有刘协百般相让,曹丕这皇位才算名正言顺。

刘协想让位吗?当然不想,包括上文所说的曹操他叛变的闺女,曹丕之妹曹节,都三番五次将玉玺藏起来。

可曹丕有的是办法让刘协“心甘情愿”禅位,过程如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元220年10月,在装模作样“推让”了3次之后,曹丕终于接过玉玺,完美的禅让终于拉下帷幕。


历史上最精彩的禅让大戏:曹操为何不称帝?

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在趣味中扩宽知识面,那么就来关注第2导师吧。

第2导师论文在线辅导,通过1对1的名师定制课程,带给你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充分利用好每个碎片时间。

比起东拼西凑熬夜熬到爆肝也不知写了些什么的论文,比起在网上找代写写的查重率超高的文摘,只有自己学到的才是真正有用的。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