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學生小學時數學很好,初中數學卻不行了呢?

紅妝春風沉醉


我想這裡存在一個誤解,有必要先更正一下:數學好其實不完全等於數學數學成績好。

我們平時說的數學好一般指的是數學成績不錯,但是有些數學能力不能通過小學的數學成績衡量出來。這實際上就是題主您提出的問題的原因所在:初中需要的很多數學能力在小學沒有反映出來,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通過小學的數學成績來判斷孩子初中數學的學習情況。


一般地,學校會通過兩種方式來評價孩子初中的數學學習潛力:

1、筆試+面試

這是很多學校選拔的方式,因為這種方式能夠比較穩妥地評價孩子的初中學習潛力。當然,現在這個方式被禁止了。

2、通過競賽成績來評價

以前很多學校直接看你的杯賽成績,主要是因為競賽一定程度上考察了初中需要的數學能力。當然,這個方式同樣被禁止了。


如果家長想提早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實際上不參加競賽同樣可以做到。具體的做法就是自學!如果沒有小升初的壓力,那麼提前學前初中知識真的太有必要了!五年級就應該開始了。注意我強調了是沒有小升初的壓力的情況下!


具體的學習方式就是強調邏輯訓練,很多孩子小學練過頭了,結果腦子太過簡單,一旦面對初中的題目根本無法理清。

為什麼這麼說呢?

初中經常有的分類討論,邏輯推理,證明等問題,很多孩子根本不適應。具體的表現就是我們常說的“呆”,“亂”。孩子無法從很多的信息中理清頭緒!這些分析歸納綜合的能力需要慢慢練習,如果等到初中的時候才接觸,那可能有一部分學生就會不適應。


具體如何做?課本+一本參考書就行。這個階段主要鍛鍊的是自學能力,所以不建議去輔導班。讓老師來教固然可以學得快一些,但是去浪費了很好的鍛鍊孩子自學能力的機會。自學的階段重基礎,不要做太難的題。重點把課本上的定理推導一遍,把原理都弄懂了,完成課後的練習就夠了。


如果孩子能夠在上初中之前適應一段時間,那麼ta的大腦就會調整到一個合適的水平,就不會出現初一不適應的情況。也就能夠在初一一開始佔據一個有利的位置,為未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很多家長都有一個感覺,就是我的孩子原來在小學的時候挺聰明的呀,怎麼到了初中就“變笨”呢?尤其是數學,原來小學考試,每次不下90分,但到了初中,怎麼次次考試都上不了90甚至更低呢?

通過我平時的教學觀察,我覺得大體分有以下五種情況:

一、小學較簡單的知識掩蓋了孩子在學習上的真實水平。

在小學的事後,因為孩子年齡小等原因,課堂進度比較慢,一個知識點反覆講解,反覆練習,而且最後的考試基本上平時練什麼題換個數就考那個題,再加上知識點簡單,所以學生都能考個不錯的成績。

這樣給家長造成一種錯覺,覺得孩子很聰明,學起來不費事。

但是到了初中,學習的知識逐漸加深,靈活性逐漸增強,而且由小學算術過渡到初中代數,由常量變為變量,有些孩子不能很好的理解;同時幾何由小學的合情說理變為中學的邏輯推理,對學生的邏輯性要求一下子提高了;同時考試題目靈活多變,但有些學生還是以小學的模仿性練習為主。跟不上初中的學習。


比如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小學學習一件衣服100元,提高10%後,是多少錢?大部分孩子都能做出來。但到了初中變為:一件衣服a元,利潤率為x,這件衣服售價多少錢?很多學生都做不出來。因為很多學生對變量的認識達不到要求。

這就是知識上難度增加給學生造成的困難。

【建議】:正確認識孩子的學習水平,隨著難度的增加,培養孩子分析和對比的能力,由生活中的小事來培養孩子聯想能力,分析能力。對這樣的孩子要耐心細緻,不要急躁,不能一蹴而就。



二、小學題目單一性思維掩蓋了學生思維表面話、淺顯化的問題。

因為小學年齡比較小,題目的思維方式比較單一,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很多老師愛用搶答的方式引導課堂。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張口就答的習慣,家長和孩子都沾沾自喜,認為孩子很聰明。

但這種方式適用於知識簡單、靈活性不強的問題,到了初中,知識的難度和深度加強,思維靈活性和綜合性也加強,有些孩子不改這種張口就來的習慣,思維往往處於表面化和淺顯化。舉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等腰三角形兩邊分別為3和6,求這個等腰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

  • 有些孩子就認為3是腰,於是最終答案就是3+3+6=12
  • 有些孩子就認為6是腰,於是答案就是6+6+3=15
  • 還有些孩子就思維比較全面,知道分類討論應該是兩個答案12或15。但還是錯誤的
  • 真正正確的答案應該首先分類討論是12或15,然後再要考慮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所以不可能三邊為3、3、6,最終答案只能是15。

這就是思維的深入性。當然,這是一個比較淺的例子。這種分類討論、靈活轉化的題目隨著知識的加深會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難。那些思維不能深入思考的孩子每每搶答出來,就是錯的,屢屢受挫,就會覺得越來越吃力,覺得自己變得越來越“笨”。

更嚴重的是,有些孩子和家長認識不到孩子存在的思維弱點,反而沾沾自喜,覺得答的快就是比別人“聰明”,那這樣的孩子得不到及時糾正,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會越來越不知道如何自處。

【建議】對這樣的孩子在平時要逐漸培養孩子思維的深刻性。碰到一個問題,多問一問為什麼?多想一想還有沒有更深的層次?多思考思考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

在生活當中,家長也可以利用身邊的小事:比如要到一個地方去玩,那麼我們怎麼去呢?像這樣的問題,讓孩子思考多種可能性,哪種最好。慢慢的形成想問題不是直線型的、單一型的、表象型的。


三、小學模仿型考試掩蓋了學生模仿型思維的問題。

小學數學考試基本上是平時練什麼,考試考什麼。學生由於平時大量的熟練性練習,基本變成下意識行為。所以考試成績都比較高。

但是到了初中,一個知識點的考法靈活多樣。平時練習根本不可能全部練到。對學生轉化思想、靈活能力要求提高很多。

如果孩子還是隻存在一種模仿的思維方式,老師上課講了某一道題目或者某一類問題會了,就覺著都學會的話,那麼勢必在考試中是得不到好的成績,覺得自己變“笨”了。

【建議】:在平時學習中要加強孩子對知識靈活應用的培養,注重學科思維的培養,注重轉化思想。避免死記硬背,單純的模仿越來越不適用中學的學習要求。


四、孩子口頭思維方式掩蓋了思維不規範、不嚴謹的問題。

從小學到初中一大變化就是由形象思維過渡為邏輯思維,就是由能說出來即可變為必須邏輯嚴謹的表達出來。

但是有些孩子總認為我只要有思路就可以,不必非得按老師所說的邏輯條理的表達。尤其在剛剛學習幾何初步的時候,學生的表述總是斷章的,不連貫的,這是正常的,只要孩子認真訓練都會度過這個難關。但是怕就怕有些孩子認為為什麼非得這樣說,我腦子裡有就可以了,這樣寫沒必要的,那麼他在邏輯上就得不到訓練。

造成的後果就是隨著題目難度和靈活性的增加,由於思維的邏輯性和嚴謹性不夠,即便會做,也不會條理邏輯的進行敘述,導致步驟分左扣一分右扣一分,出來對答案,數都算對了;但出了成績,發現步驟分都扣光了。

而且,長此以往,邏輯思維得不到科學的鍛鍊,學生總是以直覺思維處理問題。碰到稍微複雜的幾何題、函數題就會束手無策,慢慢就覺得自己變“笨”了。


【建議】要嚴格要求孩子做幾何題、解答題的格式規範性。家長首先從自己的意識上就要改變,不能總認為孩子能說出來就行了,搖落實在紙上。而且這樣的孩子性格一般都比較散漫,家長在訓練孩子學習習慣的同時,糾正性格上的弱點,端正思想態度,養成謙虛謹慎的習慣。

五、有些孩子思維靈活但掩蓋了不注重細節的問題。

有些孩子確實思維靈活,能力較強,但是容易抓大放小,不重細節。比如在數學題裡,經常把某些要求放在括號裡說明,有些同學就一目三行的忽略過去,造成不必要的失誤;再比如,題目中兩個動點,它們的運動時間、路程的關係特點沒搞清楚就做題;這些細節的失誤,往往導致整個題的潰敗。這種失誤多了,考試成績總是不理想,往往讓孩子認為自己變“笨”了。



【建議】這樣的孩子要多培養對細節的觀察和把握。一個良好的審題習慣是做題考試的基礎。不僅能掌握全局也能關注細節,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總之,孩子由小學進入初中,無論是在知識內容,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上都是一個很大的臺階,在這個過程當中,做好中小銜接是非常必要的。家長要抓住孩子的弱點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和彌補,相信孩子會很快度過這個階段。


師者馥仁心


有這個現象,並且是有科學道理的。


小學數學畢竟是以計算為主,題型少變化小,可以通過刷題刷成高分。

如果把孩子大腦刷成規定思維模式,初中數學分別是代數和幾何,抽象能力,邏輯推導能力為主,不再是計算為主,這類孩子不適應就正常了。

而我個人小時候數學學得好的案例正好相反,小學數學我不算特別好,特別是四年級之前,雖然小學畢業我考了全校第一,但我自己心裡面是有害怕的,因為我家裡有一本應用題大全,裡面很多題目,類同今天的小學奧數題目吧,我都不會,只能慶幸說幸好不考這些。

等我初中學了代數,再來翻這本書,暈倒,用代數方法來解,實在是太簡單了。幸好小學時候,沒有去學那些莫名其妙的算術解法,簡直就是江湖術士之道,沒意思。

而且,12歲10分鐘能搞定的東西,當年10歲時候,就沒必要花整夜整夜時間去琢磨這些題目。浪費時間——我當時就浪費了好多夜晚。

我自己通過這個案例,明白了抽象數學的牛逼之處,對自己也是一個刺激,大概因此理解了數學的三味,數學越學越好,後來得了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憑此上了大學。


所以我自己對自己的孩子,在小學階段,基本上控制她一類題型做幾道題目,鞏固了就行,關鍵是不是有舉一反三的能力,關鍵會不會一題多解,關鍵是不是掌握了數學的邏輯和思維模式。

最多期末,根據錯題本刷刷相關題型,就是怕她以後後勁不足。


個人經驗,供參考吧。

可以關注一下我,其它回答裡面有關於錯題本的用法,以後也有數學方面的相關回答。


愛編程的魏校長


的確存在一定比例的學生,小學數學成績好,初中卻下滑的情況。因素有方方面面,但主要是成績衡量不出孩子真正的數學能力。我是王老師,致力於小學數學的精品問答!關注我問答的應該清楚,個人比較反對記公式或題型,也許記住這些在小學可以輕鬆取得不錯的成績。到了初中單靠記憶不去理解其中的數學原理和本質,並靈活去運用,是不行的。這是一方面,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供您參考。

初中數學成績下滑思考

① 數學概念和原理

經常評論區收到一些觀點,小學記住公式就行了,不用知道其中的數學概念以及原理,大了就自然明白了等等說法,其實是讓孩子的進行低效率學習,讓學習力打折。小學數學真正的能力水平,在於孩子培養數學思維的綜合運用能力,而非記憶知識的能力。

比如三角形內角和為180°,為什麼?其他多邊形呢?外角和呢?

提前接觸一些拓展題目,靈活運用如關聯類比思想,分類的思想,數學建模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歸納的思想,方程思想等對於難度加大的初中數學學習來講才是打基礎。

② 獨立思考能力

還有一些家長,小學時花大量時間輔導孩子,孩子有什麼難題就直接問家長,所以對於難題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對解題策略的歸化總結,在很多輔導機構也比不少這樣的培優生,被動接受或簡單模仿,稍微變化下題目就不知道怎麼辦了。我建議小學高年級學生多思路解題,並舉一反三去思考一類題。初中更要擺脫依賴性,歸化的思想面對新知識挑戰。

③ 思維嚴謹性

小學階段對知識理解過程是不同的,初中數學概念更加抽象,需要學生細緻,全面,深刻,嚴謹的分析和邏輯推理能力,所以有能力的小學高年級學生應該多接觸一些複雜數學題,養成分析和表述解題過程的能力。可以試下我微頭條分享的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精練。

④ 數學樂在其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從感性的樂趣上升為對”悟“的過程追求!加大自學力度,才會真正樂在其中。另外也要"好"為人師,加油!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乾貨知識


一學堂王老師


看見有學科成績下降,一定要仔細分析各種可能的原因,然後採取針對性措施。

因為不管什麼學科,在學習的每個階段的內容是不同的,學習的要求也是有差別的,需要的各方面能力也是不同的,而孩子的成長也是動態的,孩子在學習中的表現也是動態的,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去看待孩子在短期內的學科成績的變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階段問題階段對待。

也許是孩子因為初中各科學習都和小學有很大變化造成的,譬如初中科目增加,各科內容增多,難度增大而每科的學習用時反而減少,如果沒有迅速調整好學習方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和課外學習主動性,那麼進入初中就很快會在一門或幾門學科的學習中出現問題,有時甚至會一落千丈,從此走進學習的下降趨勢。

所以,剛進入初中,如果我們發現孩子數學方面出現問題,除了分析數學學習方面的情況,也要留意其他功課的發展趨勢,從而更好地全面分析孩子的新階段的整體學習情況,避免抓上一門落下一門的情況,要讓孩子各門功課齊頭並進的同時培養特長。


有一爿倪奶奶快樂作文


這種情況如果不是學生升入初中之後不學了,那麼只能說明一點——這所學校的數學考試從來都是出的最基礎的題,毫無區分度可言!

這種情況在小學比比皆是,一方面是照顧孩子們的信心、自尊心,另一方面是教育減負的要求——說真的,有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自己孩子考了多少分,只是知道個ABC等級而已,所謂的“好”到底有多少水分,這個沒法說。

以我孩子我學校為例,期中考試的時候出題簡單了,結果孩子們的成績都非常的高,滿分一大片,而A等級(前10%)的孩子最低分就是98分,你想想這個成績吧,根本沒有任何的區分度!然後期末考試吸取了其中的教訓,增加了不到10分的略難一些的題目,這下可好了,平均分直接降到了90分上下!差距一下就體現出來了。

所以,題主所謂的“小學時數學很好”可能水分是非常大的!

孩子只是在基礎知識上掌握的比較紮實,且比較仔細,但是對於靈活運用上卻是卻是能力不足的。

<strong>而升入初中之後,數學的整體難度是一下提高的(高中亦是如此),如果孩子躺在過去的成績上睡大覺,輕視了初中學習,或者不認真學,或者不加以練習鞏固,那麼這種科目是很容易馬上打臉的——因為懂與不懂、會與不會可以直接在題目上得到體現。

解決這個問題也沒什麼快捷的辦法,因為數學學習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就算是你拿著課本反覆看也未必能夠做出變形之後的題目來,除了個別天賦了得的人之外,對於絕大多數學生而言通過一定量的習題進行鞏固和消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小學階段千萬不要被眼前的分數所迷惑,如果你不確定孩子的能力到底是怎樣的,你可以找一些重點學校的比較高質量的題目(有很多學校題目是比較難的)來測試一下,看看孩子的是不是真的學的那麼好——記住,所謂的“好”在很多時候都是相對的!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您好,我是教大育小。小學升初中,是孩子學習的一個重大轉折。家長特別容易迷茫的一個問題:孩子小學成績那麼好,為啥到了初中一落千丈呢?他一點都不努力。而孩子成績改變的最先和最大徵兆應該是數學。

小學數學那麼好,到了初中數學成績那麼差,並且怎麼補都上不去,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小學數學和初中數學有的區別:

1.每堂課內容含量上的區別:初中課堂內容量大大的增加。小學課堂只是其1/3左右,也就是說課堂上老師不在會翻來覆去的講同一個問題,給孩子很多時間去練習。如果孩子不能適應這個節奏,成績自然下滑。

2.作業和考試的轉變。初中,數學作業很少會遇到原題,或者說是隻改數字的題目。他對孩子的知識遷移能力要求特別高。所以如果孩子是過於依賴老師,沒有強大的獨立思考能力,那麼數學成績定然不好的。

3.思維方式的轉變。小學圖像思維,顯像思維比較多,依靠死記硬背或者記住公式可以考高分,而初中數學包含的是邏輯思維,抽象思維,數形結合,函數,方程等思想。理論性強,抽象,如果孩子這幾方面能力欠缺,就沒有辦法取得好成績。


這個大概就是小學數學和初中數學的基本區別。

該如何提升孩子的數學成績呢?

首先:家長心態上要轉變,不要再一味的要求孩子刷題,多做幾遍就可以解決問題。而是要讓孩子在思維上徹底理解。

小學階段,孩子即使對公式不理解,也可以把題作對,可是初中不行,一定要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知識的歸納能力。

其次:孩子學習方法上一定要轉變。訓練孩子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推理等能力。提升成績不是一味的去補文化課。

再次:家長要多鼓勵孩子,相信孩子一定能夠迎接挑戰,並且真正的能夠迎頭趕上。

當然,孩子初中數學不好,還可能有一個原因就是孩子處於青春叛逆期,孩子心裡上有所變化,可能跟老師之間有所誤會,就會提升孩子的抵抗情緒,進而放棄學習數學,導致數學成績特別差。

這個階段的孩子心裡上是感性的,甚至有些偏執的。作為家長,要去接納孩子,保護孩子的敏感和脆弱。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幫助孩子建立走出這種陰霾。


總之:孩子初中數學不好,家長不要只會責嘮叨孩子,積極的幫助孩子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孩子能夠取得好成績絕對不會錯。

祝福你!


教大育小


小學的成績有假像的。因為很多家長只聽了一句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對於馬拉松沒有意識到,小學難度相對來說還不大,靈活性少死板的內容多,家長嚴厲的管得多了,孩子讀書用的時間多了成績好就相對容易了,但以後初中高中家長們無法都管得住,不自律的學生當然就不行了,而且這種孩子長大了也要逆反心理了,沒有好的學習方法一味的靠管的孩子自然越到後來越不行。


一路走來


其實小學數學多是最基本的常識性知識,尤其五年級以前的孩子就算差也差不到哪去,而五年級六年級隨著課程的加深有些孩子就感覺吃力了,到了初中對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要求更多,那些先天悟性高的和後天刻苦勤奮的都能跟上,而那些本就理解和思維能力不太好的又不願意好好學的肯定就會越拉越遠。再有數學本就是步步為營靠一點一點的積累穩步推進的,一旦卡在某個知識點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的話,就會形成斷層,那對以後掌握更深的知識面將造成更大的困難,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初中是最為基礎的知識,基礎打的深,上了高中才不吃力,所以最主要的還是勤奮刻苦。


崎嶇不平小山村


大話和空話就別說了,小學就是基礎,基本上學生都有餘力。行程問題,濃度問題,方程思想,比例問題,幾何模型,盈虧問題,轉換單位一,這些如果能在五六年級把基礎打紮實,初中不會出現大脫節!還上的課外班還得上!我是陪著孩子上課過來的,不是親爹別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