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小學一年級決定孩子未來十幾年?

Mr_Dash


“小學一年級決定孩子未來十幾年”,這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萬丈高樓平地起。”建高樓必須先夯實地基,同樣,想要將來學業有成,小學一年級是萬萬不能忽視的。

在一、二十年前,農村小學一年級學生入學年齡還沒有統一規定,那時候許多家長都希望孩子早點上學,他們提前給孩子進行了輔導,學到了一些簡單的基礎知識,又加之孩子比較聰明,認為儘管年齡還小,但上一年級完全跟得上。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舉個例子:

有一年,我擔任一年級班主任,教語文。開學時,一位家長把剛滿五歲的孩子送到我班上,我看孩子年齡還那麼小,就叫家長讓孩子再去讀一年學前班,第二年又來報名。可是家長叫我無論如何都要收下,說孩子已經學會了拼音,會認許多字,20以內的加減法都會做了,學習上沒有一點兒問題。我拗不過,收下了。

開始一段時間,這個孩子的確不錯,與六、七歲的孩子差不多,可是到了後面,慢慢地就落伍了。別的孩子半節課就可以寫完的生字,他兩節課都寫不完 ; 一節課就可以做完的試卷,他三節課都完不成。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這個孩子認字沒問題,但是寫起字來卻相當費力。寫幾個字就要停下來甩甩酸脹的手臂,休息一會兒再寫。用力很大,又寫不好字的間架結構,寫出來的字又長又粗,格子都裝不下,美觀更談不上。儘管他每天寫作業花了很多時間,還是遲遲交不了作業。

漸漸地,這個孩子把學習當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有時甚至不願到學校上課,家長只好又把孩子留了級。後來,這個孩子始終對學習不感興趣,到了初中、高中,一直成績平平。真是太可惜了,要是晚一年讀書的話,這個孩子應該是出類拔萃的,家長也非常後悔當初的決定。

現在,國家明文規定,年滿六歲的孩子才能進入小學一年級,過早接受教育的情況就不存在了。但是,部分家長還是把希望完全寄託在教師身上,自己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這對孩子的成長也不利。

僅從語文這門學科來看,一年級要學習拼音,認識偏旁部首,掌握筆畫筆順,識字寫字,初步的口語訓練和簡單的看圖寫話等,既要掌握基礎知識,又要培養學習興趣,還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關鍵的一年。作為家長,要隨時陪伴孩子,瞭解學習情況,糾正不良習慣。

例如 : 有些孩子拼音掌握不牢固,邊學邊就忘了或者混淆了,到了小學中、高段或初中,識字就困難了。

又比如 : 孩子剛開始學寫字時,執筆的姿勢不正確,如果不及時加以糾正,後來想矯正就非常困難了。

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要高度重視孩子進入一年級時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它完全有可能影響甚至決定孩子未來十幾年。


19一凡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年級的表現決定12年後的去向!

老話講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表訴的人就是孩子的性格和習慣的發展能看到孩子的未來。一年級養成什麼樣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決定了未來12年的學習成果落在哪裡。

別跟我說,一年級能看出啥?很多孩子都是三年級、初中、高中後才嶄露頭角的。對不起,我不贊同你這樣的觀點。逆襲的畢竟是少數。那些三年級和初中、高中逆襲的孩子肯定比從一年級就有好的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態度的孩子比付出更多。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教育在他們上面顯像,畫的好的,就學好的,畫的壞的學壞的。一年級一定要陪伴孩子擁有學霸潛質的習慣,除非你給孩子的定位是坐下游的人生看客。

為什麼有經驗的老教師能看出哪些孩子有潛力,哪些孩子會平庸呢?看的就是一年級的習慣。

哪些習慣要有呢?認真聽講的習慣,認真寫字的習慣,遵守學學校紀律的習慣,積極發言和參與班級活動的習慣,養成按時完成作業複習預習的習慣,養成自己獨立整理書包的習慣,養成尊敬師長和團結同學的習慣。一年級,如果你家孩子,這些習慣都有,未來12年後,一定給你一份滿意的答卷。

我是圍裙媽媽寧璨,一個追求三好的媽媽。感謝您的閱讀,喜歡我的觀點和我的文章點個贊加個關注唄。歡迎大家和我一起探討育兒的經驗!



圍裙媽媽寧璨


因為小學一年級實際上培養的並不是說要讓孩子的學習成績達到一個多麼優秀的狀態,而注重培養的是習慣。

1.作息習慣。小學生和幼兒園的孩子在生活習慣上有很大的差異,幼兒園的孩子一般是會有午休的,但是在很多的小學是沒有午休的,早晨到校也要比幼兒園要早得多,這就需要孩子們進行一個作息習慣上的調整。

2.行為習慣。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放了學就可以玩,但是到了小學因為有家庭作業,放學第1件事情是要把家庭作業做完,這就要養成一個習慣,完不成作業,這個習慣的養成將會讓孩子在以後的學習生活當中受益匪淺。在一定程度上就養成了孩子重要的事情優先做的習慣。

另外如何用筆寫字啊,如何?坐姿正確啊,這些也要養成習慣,這些好習慣都會讓孩子受益終身,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長遠的。

3.學習習慣。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養成預習,會提問題的,這樣的學習習慣,包括一些好的學習方法的掌握,都會讓孩子在以後的學業生活當中受益匪淺。

因此一年級才被看作非常重要。


少年心靈寫作


感謝提問,這種說法不確切。

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是一切學習的基礎。

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習慣也可能發生改變,關鍵是父母的心態,任何急於求成的,拔苗助長的心態,都不是良好的教育方式。


一年級的語文

重點:識字,是一生的,任何知識的學習,都需要識字。

識字是:聽、說、讀、寫之中的讀,聽、說能力在一年級之前就在鍛鍊,寫在一年級開始鍛鍊。

一年級的數學

重點:十以內加減法,任何高階運算,XY概述、幾何、微積分,哪怕菜場賣菜都需要,準確熟練掌握,是一切數學的基礎,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


從小學一年級,12年到大學,是個長期的系統工程,終身學習,切不可只糾結於某一個點。


微思考wscript


這句話其實是一種經驗的總結,只是想說明一年級對孩子的未來學習比較重要而已。如果把它看成真理,並且因而產生焦慮,那實在是非常的不應該。

就像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樣,只是提醒大家注意這些關鍵時間點的把握,重視孩子的教育。我們如果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有意識地幫助到孩子建立習慣,那麼孩子日後的成長就會順利很多。


每句話都應該有一定的語境或者是適用的條件。一年級是孩子進入學校正式學習的開始,如果能夠在起步階段建立起好的學習習慣,有好的學習態度,那麼往後孩子就容易進入正循環:越學越好,學得越好就越有信心!


但如果家長把這看成真理,逼著孩子在一年級考取好成績,為此不惜一切地逼迫孩子,那麼即便是孩子考取滿分,對孩子未來的學習依然不會有好處,甚至有壞處。


在我看來,一年級主要是培養意識、心態和習慣的好時機。

一、學習意識的培養

最起碼的,孩子應該把學習當做自己的事情。然而現實很遺憾,很多孩子慢慢地逃避學習,和學習分離開了。

昨天我在微頭條發了一段話:內力覺醒是孩子成為真正學習者的關鍵,我們應該不遺餘力地讓孩子覺醒。

有一句話流傳甚廣: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孩子是學習的主體,作為教育者的成人,目標在於喚醒孩子的內心,讓孩子的學習力順利的流動起來,並且不斷壯大。

依靠大人的監督催促逼迫得到的好成績不可持續,我們必須把教育的焦點轉向內,聚焦到孩子的內心。


以孩子為主體,意味著孩子要掌控大部分的學習,成人只是提供給ta一些必要的幫助。然而現實中的學校,大多是以知識為焦點。我們的老師打造知識,孩子接受知識。我們已經習慣了用生硬快速的方式往孩子內心灌注知識,忽略孩子的內在體驗,孩子缺乏參與感,最後學習者與學習分離了,厭學由此產生。

二、學習心態的培養

我們都希望孩子樂觀上進,自信而不怕困難。但是現實中我們的做法卻跟這些背道而馳,我們因為孩子的小錯誤而打擊孩子,是因為我們本身就不樂觀。我們只有對未來焦慮才會如此擔心孩子,這樣如何能夠讓孩子習得樂觀呢?

樂觀意味著對未來充滿期望,可是我們卻無法忍受孩子考取98分。

我們希望孩子自信,卻總是盯著孩子的不足,對孩子缺乏肯定。

我們想讓孩子學會不怕困難,卻很少協助孩子去迎接挑戰。


作為家長,我們要當好孩子內心的避風港,在孩子害怕、逃避、不自信的時候撫慰他們。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給孩子規則,要求孩子有規則意識。但是我們不應該逼著孩子馬上變得完美。孩子的人生之所以精彩,就是因為孩子由不會到會,由不完美走向完美。


三、學習習慣的培養

培養學習習慣,實際上也是鍛鍊孩子約束力的過程。

學習不一定是苦的,但是約束自己的過程肯定是辛苦的。當我們喜歡去做一件事時,我們不會覺得辛苦。所以在學習上獲得成就感的學生,不會認為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們本身不是很樂意去做這件事,而是靠自控力來約束自己的時候,一開始會覺得有點難受。

但是一旦一個行為變成習慣,那麼抵抗情緒就會減少,事情也就會變得順暢起來。

就像跑步,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是非常難受的。一個星期,一週或者一個月之後,你的身體就會適應過來,到那個時候不跑步你反而會覺得渾身難受。


我的孩子每天都會讀一個繪本,有一次我們外出遊玩,回到家已經夜裡十一點半了。孩子洗完澡上床睡覺,忽然意識到自己沒有讀繪本。她自己馬上爬起來跑到客廳讀起來,那個時候已經是夜裡十二點半了。

要想讓孩子有學習的渴望,養成學習的好習慣,我們需要讓孩子從學習中有所收穫,讓孩子能夠有一定的自由度,讓孩子能夠感覺到自己能夠掌握它。

一定的自由度、有成就感、能夠掌握的感覺這三者都非常重要!

教育者在推動孩子的時候,也是需要從這三方面來考慮。

自由度意味著你不能事無鉅細什麼都指導孩子,盯著孩子不放。你要讓孩子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來做安排,讓孩子有自我意識。很多家長覺得孩子粗心,丟三落四,實際上就是因為平時沒有讓孩子獨立負責一件事情,孩子缺乏應有的鍛鍊,做事情缺乏整體感!


有成就感意味著孩子需要得到外界的認同,需要成人的肯定!現實中,老師和家長都更關注孩子丟掉的那幾分,錯掉的那道題。你很少會覺察到孩子真正的成長,你忽視了孩子的進步。孩子缺乏成就感,ta就失去了持續學習的動力。


孩子需要能夠掌控的感覺!如果一件事情太難了,即便是一開始孩子有好奇心,不久之後也會因為挫敗而失去興趣。

比如俄羅斯方塊很好玩,絕大多數人都會喜歡。這主要是因為它本身比較吸引人,而且階梯設置得很好。如果一開始就從很難的關卡開始,打不好就一直練,那麼相信很多人不久就會失去興趣。

孩子如果感覺學習太難了,這是一個提醒。它提醒我們孩子已經在學習中感受到強烈的挫敗感,這時候家長應該想辦法給孩子降一些難度,給ta搭建一些階梯,幫助孩子度過難關。如果你一味地還是簡單逼迫孩子練習,責罵孩子不專注、不思考,那麼孩子最終將會放棄希望。


一年級的學習,慢一點,穩一點。家長要多支持和鼓勵、接納孩子,給孩子定規範。當你把目光放在這些上面,把焦點從分數上移開,那麼孩子的學習就會慢慢變好。


這篇分享就到這裡,我是翼翔老師,這是我在悟空問答的第1094篇回答。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有人說小學一年級決定孩子未來十幾年,有一定的道理,我覺得不必摳字眼,領會精神即可,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孩子上學的早期很關鍵,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對孩子來說,一年級是人生路上的一個重要起點,從以前相對自由的狀態,要進入一個相當規範化的狀態,包括作息時間、言行舉止、交往方式,都進入一種新的程序,並將由此持續十多年。因此,早期的認知的形成、習慣的養成,將影響此後很長時間。如果早期養成很好,孩子的成長會順利許多;如果早期形成不良的意識和習慣,在後面將會花很大力氣去糾正。

要形成哪些正確的認知和習慣呢?

首要的,培養學習是自己的事、自己要對學習負責的意識。很多孩子不想學習,覺得是為了家長學習,為了老師學習,要讓孩子意識到這是錯誤的,從而逐漸形成正確的認知。家長也要少代勞,逐漸放手,讓孩子逐漸做到為自己的事負責,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其次,培養良好的行為規範。從小學到高中畢業,持續十多年,行為規範也是持續的,只是規範越來越細,越來越嚴。如果最初的規範沒有養成好,毫無疑問會影響後續。這些行為規範可能包括但不限於:上學不遲到、不早退;尊重老師;遵守學校紀律;上課聽講認真,踴躍發言;認真做作業,按時上交作業;自己整理書包、學具、書桌;打掃教室衛生;等等。

第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方面論述的就比較多了,我這裡就不再重複,只強調大家容易忽視的幾點:一是要從一開始就讓孩子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要工整清晰,還要寫字快。二是一開始就要讓孩子提高作業效率,嚴禁邊做作業邊玩、邊做邊吃零食。三是要捨得讓孩子玩,預定的學習任務完成了,一定不要再加碼,多出來的時間要讓孩子自己安排,鼓勵孩子玩,還要多讓他與小朋友們玩、多去戶外玩耍,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第四,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進入新的環境,肯定會有一些不適應,產生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家長要重視,如果忽視了,可能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較大影響。比如,怎麼處理好個人和學習之間的關係;怎麼處理好個人和同學之間的關係;處理好個人和班級之間的關係;等等問題。這些問題對孩子能否快速並快樂度過適應期至關重要。

第五,家長要高質量地陪伴。全國模範教師、特級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從事小學班主任工作30年的石靈芝老師說,所謂高質量,是指沒有評判、沒有指責、沒有輕視、 沒有打擊、沒有打斷,只是很單純、很欣賞、很專注、很幸福的,陪在孩子身邊,通過真正的、內心真實的感受來交流與溝通,傳遞愛、信任和安全感,促進了解、關愛和信任。在小學低年級的時候,家長應該儘量多陪伴孩子,越早陪伴,效果越好,越早受益。

總之,孩子小學前幾年很關鍵,處於意識和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家長一定要高度重視,用心引導,成功度過,後面的學習和成長生涯,家長和孩子都會輕鬆很多。

〔我是 ,用心學習帶娃,與娃一起成長。怎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省心的娃?期待與您一起探討!〕


三隻肥汪的修煉


我並不認可你這句話。

一年級決定十幾年?意思就是一年級的學習習慣決定整個求學生涯。不可否認,一年級良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但說這句話的人是不是誇大了一年級的分量?

三字經中有眼“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蘇老泉是誰?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洵,也是大文豪蘇軾的父親。二十七歲的他才開始發奮讀書,最終也成為一個大學問家。

可見,學習不論早晚,關鍵在於一個態度問題。當一個人真正明白了學習的價值,必然會努力刻苦學習。身為家長,在孩子小學階段就應該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多引導,少說教。即使可能直到高年級才慢慢上正軌,也為時不晚。如果把之後十幾年的不如意的成績統統歸咎於一年級,一味沉浸於懊惱之中,卻是大可不必。

家長也好,學生也好。發現問題就去解決問題,這樣才是最好的。每個年級都可以成為“一年級”。


江南桔


這個題目可以換成“幼兒園決定孩子的未來、小學三年級前決定孩子的未來”等等,這些說法是誰說的呢!太可怕啦,一個孩子的一生就被你們的一句話給定義了。

如果一年級決定孩子的未來,那麼一年級的期末考試後,差生基本都不用在接受教育了。

大錯特錯。

英國劍橋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彼得·瓊斯稱,大腦有自己的“發育時間表”,研究認為人類大腦並非很快就成熟了,而是一個緩慢、循序漸進的過程,最終達到成人狀態,差不多要到人們30多歲左右。

也就是說在30歲之前,我還是處於大腦的發育階段,如果非定義一個時間點在決定整個發育質量,是不是太荒謬了。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一年級、二年級或者三年級,而是持之以恆的學習與良好行為習慣的堅守。


河馬老師


小學一年級決定孩子未來十幾年?這話雖然看起來有點言之過重,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小學一年級的確對孩子的未來有很大的影響。

第一,從孩子本身來看,如果小學一年級能夠養成非常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那麼習慣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會形成一個非常正向的循環,孩子就不會討厭學習,對學習會有很高的熱情,以後也會成長的比較順利。

第二,小學一年級的老師是對孩子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的,要不然為什麼不叫啟蒙老師呢?如果能遇到一個非常友善的、善於發現孩子優點的老師,孩子會比較愉快,個性會更加的開朗。

相反,如果遇到的老師比較嚴苛,總是在批評孩子,打擊孩子的積極性,甚至孩子總是舉手回答問題,老師也裝作視而不見,那麼孩子的個性會因此被壓抑。很有可能討厭學校,甚至在其他的社會交往當中也受到影響。副作用是非常強大的。

第三,根據目前很多學校的教育模式和班級的管理模式,小學一年級當班長的孩子,到了二年級,如果沒有特別的原因,一般是會連任的。同樣的,如果是中隊長的,後續的入隊入團入黨都會一帆風順。

所以一年級是孩子的起點,起點高,遇貴人,自身行為和學習習慣又好,那麼後面就步步順。從這個角度來說,一年級的確很重要,家長一定要多花一點心思。多陪伴孩子,多鼓勵孩子,多引導孩子。


小公主變形計


一年級根本看不出來什麼,整個小學都上在被學校勸退、叫家長的路上過來的,初中倒數,高中逆襲成為前幾名,人生路上變數很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