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被谁救了的,有何依据?

Demon66997658


在《大明风华》里,由于瓦剌部大汗马哈木扮成养马人潜伏于明军中了解了明军的具体战术,所以朱棣的第五次出征并不顺利。

唯一亮眼的也就是拥有主角光环的朱瞻基。他英勇无畏,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带动了整个明军士气高涨,但结果由于突遇大风,全军上下损伤惨重,不但马哈木抵抗住明军的猛烈进攻。朱瞻基也在冲锋中中剑受伤。

于是朱瞻基力谏朱棣退兵。但是朱棣可能是考虑到自己命不长久了,不能无功而返。于是斥责朱瞻基“你还不是皇帝”。甚至还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那就是派朱瞻基去攻打三峡口。这不是要把孙子往绝路上送吗?虽然逻辑上有点不是那么合理。

但是接下来的一幕彻底告诉我们,此刻导演要把朱瞻基放在绝境中的最终用意了。因为经历过这一关之后,所有的靖难遗孤最终都会彻底反转,也最终使得宣德朝和靖难遗孤达成最终和解。

因为在这个关键时刻,靖难遗孤中最死硬的聂兴最终放弃了复仇,而选择了用生命捍卫朱瞻基。这在此前几乎是不可以想象的,因为即便孙若微多次劝告聂兴放弃复仇,聂兴却脑残般地不断重复地找一切机会复仇。

然而就在朱瞻基真正命悬一线的时候,聂兴突然被感化了,决定放弃复仇。

因为靖难遗孤们几十年来,活着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杀尽朱棣一脉,为建文复仇。但是到了此刻,他看到朱瞻基为了大明百姓不遭受瓦剌涂炭,亲生赴险,命悬一线的时候。他重新考虑了自己为什么要活着?自己这么多年来的怨念是否正确?

太子在收到朱瞻基后来寄回的家书的时候,感觉朱瞻基的行文突然变得很陌生,没有了那种轻松,而特别官方化,还在埋怨。结果帮助处理公文的孙若微找到了朱瞻基的折子 ,才得知聂兴死了,是为救朱瞻基死的。这对孙若微进一步转变是有着非凡意义的铺陈的。

这也是孙若微由对朱瞻基的游离感情状态,最终彻底转向站到朱瞻基一边的开端。

最后胡善祥反而因为放不下复仇,却最终被黑化了,而孙若微却因为转变过来,放弃复仇,一心辅佐朱瞻基以及后来的朱祁镇,成了最后的赢家。

PS:在正史中,朱棣最后一次北征,实际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战争(因为根本没找到敌人);朱瞻基并未跟随,也未有涉险经历;帮太子朱高炽的整理公文的也不是孙若微,如果有更可能是张妍;孙若微和胡善祥并非亲姐妹,也更不是所谓的“靖难遗孤”。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烘托本剧女主孙若微,而刻意改编的。




炒米视角


朱瞻基被谁救了?怎么理解这句话呢,要先有“遇险”才有“被救”一说。题主提出这个问题唯一的可能便是被近期热播的某一影视剧(我在这里就不点名剧名了,毕竟有很多人说出剧名了,我在点出有推广之嫌,还是认真答题吧!)所误导了,在真实的历史上,朱瞻基没有多少遇险的机会,所以这个被救就很难去界定了。

  • 我先来说下题主所说的影视剧中的剧情吧。

题主说的是影视剧中,朱棣第五次北伐让朱瞻基做先锋攻打三峡口的鞑靼和兀良哈部的蒙古兵,朱瞻基一马当先杀入敌中,不过由于朱瞻基冲的太前面了,一下子被蒙古人困住,并被击倒,说时迟那时快,差点就要被蒙古兵的长矛刺中的瞬间,聂兴出现了挑开蒙古兵的长矛救下了朱瞻基,因为聂兴想的是朱瞻基只能死在自己的手里。

不过就在聂兴准备结果朱瞻基的瞬间,却被蒙古兵刺中,为朱瞻基挡下致命的一击。随后朱瞻基被赶来的明军救走,他也把聂兴一起带走,回到营地的朱瞻基对聂兴说到,下辈子在让聂兴杀了他。
从这里来说,是聂兴救了他!
  • 那么真实的历史中也是这样么?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首先当时的蒙古根本无法与明军匹敌,无论是鞑靼、瓦剌还是兀良哈,他们根本就不敢与明军正面冲突,不得不说影视剧里有弱化朱棣的表现。

而且第五次北伐的时候,朱棣根本就没有和蒙古人对上,因为他们早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朱棣第五次北伐根本没找到他们,最终选择退兵。

既然都没有对上,哪来的朱瞻基遇险呢?更何况第五次北伐的时候,朱瞻基都没有随军!


不过历史上朱瞻基也有一次遇险,就是朱棣差点让自己的好圣孙交代在大草原上。就是朱棣第二次北伐的时候,十六岁的朱瞻基跟着自己的爷爷朱棣亲征。朱瞻基看到自己爷爷奋力杀敌,便跟着去追杀溃败的瓦剌兵。不过因为朱棣及时发现,带着大明的精锐铁骑前去营救,这才保住朱瞻基的小命,不然也就没有后面的宣德帝了。

所以按照正史来说,朱瞻基遇险是朱棣救的,至于聂兴那只是影视剧的剧情,真实的历史中并不存在。


像素说


故事里的事,说是不是是也是。

朱瞻基遇险是电视剧《大明风华》中的情节,属于编剧和导演的文学构想。

聂兴为了刺杀朱瞻基,假扮成小兵混在朱瞻基的部队里面,伺机刺杀。后来在与敌人的战斗中,朱瞻基为了保护老百姓亲自断后,被敌军重重包围,身受重伤危在旦夕。

机会来临,聂兴自然不会放过,举刀就要砍向朱瞻基。哪知道敌人看他也是穿着的明军战衣,把他当成了朱瞻基的侍卫,连他一起杀。

聂兴也是个狠人,三下五除二把敌人解决了,但自己也受了重伤。再要刺杀朱瞻基已经不可能了,因为朱棣的援兵已经到达。阴差阳错,聂兴不但没有杀掉朱瞻基,反而救了他一命。

真实的历史

历史上朱瞻基是真的随朱棣上过战场,北伐瓦剌的。朱棣很心疼这个孙子,把他当做继承人。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怎么会让他遇险!


朱瞻基在朱棣的悉心教导,言传身授下,最后也成了一个好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仁宣之治”,也算没有浪费朱棣的一番心血。


历史小跟班


朱瞻基是朱棣的孙子,而且朱棣十分喜欢他,在朱棣当了皇帝之后,他就把朱瞻基给接到了宫里和自己一起生活。

这等于朱棣是要把朱瞻基当作皇位的继承人来培养的。

我们都知道在朱棣靖难之役的时候,有两个儿子的功劳最大,这两个人也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

一个就是朱高炽,另一个就是朱高煦。

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同时他也是朱瞻基的老爹。朱棣就是把他给立为了太子,可是,朱棣对于这个朱高炽是真的喜欢不起来。

因为朱高炽长得很胖,他还有腿疾,这样的一个人若是当了皇帝,真的是有损国威。不过,最后朱棣还是选了朱高炽来当皇帝。

很大程度上,他被选为皇位的接班人,就是因为是朱棣看上了他的儿子朱瞻基。

毕竟朱高炽最后的皇位,是要传给自己的儿子的。

为了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孙子朱瞻基,朱棣还带着他出征去讨伐北元,让他去涨涨见识,看看打仗是怎么回事。

这种情况下,朱瞻基当然是会被保护的好好的了。可以说只要是明军还有一个人在,这个人就会安排到朱瞻基的身边。

因此说来朱瞻基是不可能遇到危险的,没有危险当然也不需要人救他了。事实上他也没有遇到任何敢伤害他的人。

可以说只要是敌国的人不伤害他,就没有人敢伤害朱瞻基。毕竟他是最被朱棣看中的一个人,没有人会因为得罪朱棣来伤害朱瞻基的。

题目上之所以说,朱瞻基被人救了。是因为这是小说里的情节,在小说里有很多人是想要杀朱瞻基的。

比如说小说里有个一聂兴的人,他就是想要杀朱瞻基的,但是,他没有杀成。到了朱棣的军队到来之后,他反倒是成为了救朱瞻基的人。

毕竟聂兴也是穿着明军的服装,根本就分不清他是敌人,还是友军。还有朱棣带着朱瞻基和蒙古人打仗的时候,朱瞻基也上了战场,还杀了不少敌人。

在最为关键的时刻,朱瞻基被敌人围住了。后来是李谦带着士兵,突破层层重围,然后杀出一条血路来救了朱瞻基的命的。

当然了这里都是小说里的情节,做不了真的,我们只要知道朱瞻基在正史上没有遇到危险就可以了。


汉史趣闻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我是喜欢军事和历史的小学弟鹏正。

我不知道题主提的是不是现在热播的《大明风华》电视剧,还是真正历史上的朱瞻基。如果是《大明风华》中的朱瞻基,他是被靖难遗孤聂兴在瓦剌战场上所救,聂兴替朱瞻基挡了一枪,朱瞻基保住了性命,而聂兴不幸牺牲了。其实聂兴和朱瞻基是死对头,朱瞻基的爷爷朱棣将聂兴的家人全部杀害了,所以他要报仇,而为什么仇人聂兴却要救他呢?


(大明风华中的聂兴)

总的来说你应该去看《大明风华》你就明白了。他们斗争了这么多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情,就像当初朱瞻基对孙若薇说的那样,朱瞻基的死必须要死于聂兴的手里别人不配取他的性命。在聂兴的价值观里,只有自己杀死了朱瞻基才算是真正的报仇血恨。
( 大明风华中的聂兴替朱瞻基而死)


而历史上的朱瞻基是躲避他二叔朱高煦的追杀和埋伏,在历史中这是一个未解之谜,朱瞻基提前到达京城并走小道,并沿用替身来代替自己本尊从大道行走。历史上的朱瞻基未雨绸缪,深知帝王之术,数次躲过他二叔的追杀,并成功在北京即位。而历史上的朱高煦不甘心 还试图谋反,最后被他大侄子给烧烤了。
(大明风华中的朱瞻基)

——有什么问题 亲们可以直接私信问我 我都会无条件的帮助大家的 喜欢我的话 请给我点个关注吧 我很需要你 用你那发财的小手给我点一点吧


(以上配图均来源于网络 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鹏正


在真正的历史上,朱瞻基根本就没有什么险情,而且英年早逝,人生也非常的短暂,被敌人抓走的那个人,是他的儿子朱祁镇,那么朱瞻基被谁所救,这里涉及到的是电视剧《大明风华》里的剧情。


《大明风华》里,救了朱瞻基的是一个叫聂兴的人。他是在靖难之役中的遗孤,父母死于那场战争。

话说明成祖朱棣第五次北伐,同时带上了年仅16岁的朱瞻基,就是为了让他历练一下,在戎马生活中体验下生活的不易。可是没想到,朱瞻基还遭遇了一场硬战,还差点因此丧命。

话说朱瞻基的救命恩人聂兴是个怎样的人呢?聂兴的父母都死在了靖难之役。于是在他心里充满了愤恨,所以他和孙若微的目的一致,就是要来京城为父母报仇。 因为要不是朱棣发动那场“靖难之役” 聂兴的父母也不会离他而去,聂兴暂时杀不了朱棣,那么就拿他最爱的孙子动手,皇太孙朱瞻基一死,朱棣势必会伤心欲绝,这样聂兴也算为父母报了仇了。




聂兴和同样来寻仇的孙若微不一样,孙若微是女孩子,她见到朱瞻基这个16岁的翩翩少年之后,慢慢的爱上了他,渐渐的放下了仇恨,她觉得朱瞻基是无辜的,不应该把自己的仇恨强加在一个无辜的人身上,况且她还喜欢对方。而聂兴则不同,他是男人,他的目的就是复仇,所以多次混入军中,找朱瞻基报仇,但是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但是他还是不死心,继续寻找刺杀朱瞻基的机会。


再说朱瞻基,在一次作战中,他碰上了硬骨头,作战一时陷入了僵局,面临敌军的强烈猛攻,朱瞻基英勇无畏的精神,在身受重伤之后,生命危在旦夕,敌人看到了这里,认为是一个绝妙的机会,同时对朱瞻基举起了刀的聂兴,也看到了倒地的朱瞻基。在敌人眼里,穿着大明士兵衣服的聂兴也是敌人。于是聂兴别无选择的替朱瞻基挡了一刀,说是吃那是快,聂兴又当机立断的反击了敌人,把敌人一刀给结果了,随后聂兴由于体力不支也倒下了,但是在倒下的那一刻,他还想着刺杀朱瞻基,也许他是一个矛盾体,想杀人又救人,聂兴本性是善良的人,否则他不会为朱瞻基挡刀的。


总结:朱瞻基自幼聪明可爱,深受爷爷朱棣的喜欢,朱瞻基是朱高炽的嫡长子,但是朱高炽因为过度肥胖,却不受父亲朱棣的喜欢,但是朱棣却异常疼爱孙子,因此朱瞻基很早的时候就被立为皇太孙,朱瞻基被救的事件在历史上是没有的,这只是影视剧的戏说成分,大家不要当真。


佳宁谈历史


朱瞻基遇险这种事情一般是很少碰到的,因为不管怎么说,他是当时皇帝朱棣的孙子,并且已经被封为皇太孙了,地位不可谓不尊贵,所以周围自然会有大量的精锐部队保护,怎么也不可能轻易的去涉险。

朱瞻基遇险这件事情是最近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大明风华里面所描述的,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第5次北伐的时候,派皇太孙朱瞻基为先锋,结果遭到了蒙古骑兵的包围。在危急的关头,聂兴最后救了朱瞻基。不过聂兴本来和朱瞻基有仇,本来他想杀朱瞻基,不过因为当时朱瞻基碰到了蒙古骑兵,聂兴不能让朱瞻基死在别人手里,必须自己亲手杀他。但是由于敌人也把聂兴当做了朱瞻基的护卫,也连他也一起打,所以聂兴也失去了杀朱瞻基的好机会。

只能说是电视剧为了吸引人的眼球,所以什么事都瞎编,朱瞻基如果真的知道聂兴跟自己有仇,怎么可能把这么一个危险的人物放在自己身边呢?而且朱棣的第5次北伐,也就是最后一次北伐,并没有带皇太孙朱瞻基出塞。更何况朱棣即使带了朱瞻基出塞外,也只是历练而已,不可能让朱瞻基去当先锋,因为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怎么可能去杀敌,要不把自己报销在战场上,岂不完蛋了。

事实上朱棣的那几次北伐都是占据绝对优势的兵力,当时的瓦剌和鞑靼还有其他蒙古部落,甚至都不敢和明军的精锐骑兵交战,早早的就跑了。至于在电视剧中所说的,明朝军队和蒙古骑兵猛烈交战的局面,在真实的历史上并不多见。至少在朱棣所在的时代,明朝的军队实力还是空前强大的,蒙古根本不敢与之正面交锋。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在《大明风华》里,救了朱瞻基的是聂兴。他是在靖难之役中的遗孤。

话说朱棣第五次北伐,同时带上了16岁的朱瞻基,就是为了让他历练一下,在戎马生活中体验下生活的不易。但是,没想到,朱瞻基还遭遇了一场硬战,还差点因此丧命。

那么,朱瞻基的救命恩人聂兴是个怎样的人呢?聂兴的父母都死在了靖难之役。于是,他心里就充满了仇恨,所以他和孙若微的目标一致,就是要来京城为父母报仇。

遇到朱瞻基,孙若微渐渐放下了仇恨。但聂兴多次寻找机会刺杀朱瞻基,但是都失败了,在孙若微的保护下,才得以离开。但是聂兴还不死心,后来又假扮成大明士兵混在队伍中,并找准时机对朱瞻基再次行刺。

在与敌人的这次斗争中,朱瞻基他们遇到了硬骨头,一时陷入了僵局。面对敌军的进攻,朱瞻基为老百姓誓死不退,身受重伤后,危在旦夕。敌人看到了对着朱瞻基举起了刀的聂兴,也看到了倒地的朱瞻基。在敌人眼里,穿着大明士兵衣服的聂兴也是敌人。

于是,聂兴先替朱瞻基挡了一刀,随后,聂兴回击,把敌人给咔嚓了。但是聂兴也倒下了,聂兴此时还只想刺杀朱瞻基。但是,由于聂兴的出现,意外保住了朱瞻基的命。甚至聂兴在重伤之后,聂兴还尝试着刺杀朱瞻基,但都是徒劳了。或许,此时聂兴的心里也是矛盾的。屠刀是该举起?还是该放下呢?

随后,朱棣增援,敌军败退,皆大欢喜。

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朱瞻基并未有这一次遇险,是电视剧《大明风华》设计的,是根据剧情的需要而演绎的,并不是真实的历史故事。这也无可厚非,艺术就是高于生活的,如果全部按照历史发生的事情来写,估计就编不出电视剧来了。

朱瞻基是朱棣的孙子,朱高炽的儿子,朱棣在立太子的时候,就是考虑到自己的好孙子朱瞻基,才立了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为太子。因为朱高炽虽然仁厚,但是胖且瘸,行动不便,还要人扶着走路。朱棣不喜欢柔弱的长子朱高炽,而喜欢二子朱高煦,因为朱高煦像他自己。但是解缙用“好圣孙”这三个字就说服了朱棣,让他坚定了立了朱高炽的为太子。

事实证明,朱高炽与朱瞻基开创了“仁宣之治”,是一个不错的继承人。而且,在面对自己的二叔朱高煦的多次无端挑衅后,终于下定决心烹杀了朱高煦,结束了朱高煦作乱的一生。

但是,朱瞻基无故废了贤淑的皇后胡善祥,做得是有点过了。


《明史》载:时孙贵妃有宠,后未有子,又善病。三年春,……诸大臣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等不能争。张太后悯后贤,常召居清宁宫。


幼年就深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的朱瞻基,也曾随朱棣征讨蒙古,但没有遇到险情。 朱瞻基于1425年即位,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之变。

之后,朱瞻基停止用兵,整顿吏治和财政,实行仁治,经济得到发展,史学家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

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终年38岁,葬十三陵之景陵。


历史漫谈君


朱瞻基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孙,从一出生就备受祖父母的喜爱。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登上皇位,便把朱瞻基带到了京都,朱瞻基从小是由祖父母亲自教养长大,备受关注。

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是当朝太子,为人宽厚,深得朱棣器重,但他身体不好,肥胖有疾,却一直身居太子之位不倒,这其中也有朱瞻基的功劳。

朱棣的次子朱高煦为人刚猛狠厉,因为曾随同朱棣一同参加靖难之战,自认为战功了得,一直觊觎皇位,甚至多次刺杀朱高炽未遂。

这一切不能说朱棣毫不知情,但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不忍心对自己的儿子下手,只能想办法保住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再加上他对朱瞻基的宠爱,更加巩固了朱高炽的地位。

朱瞻基不但孝敬祖父母,对父亲朱高炽也是非常爱重,在父亲危急之时总能语出惊人,救父亲于急难之时。

有一次明成祖令朱高炽、朱高煦及皇太孙朱瞻基等人一同拜谒太祖皇陵,朱高炽因为身体肥胖,再加上腿部有疾,由两个侍官搀扶,仍时不时走不稳。

朱高煦便借此机会戏弄兄长,跟在太子后面当着众人的面说“前人蹉跌,后人知警”。这时跟在后面的年幼的朱瞻基立刻接道“更有后人知警也”,朱高煦一听不由得变了脸色,没想到小小年纪的朱瞻基能说出这样的话,心里顿时有了几分惧意。

朱瞻基从小便展现出聪慧敏捷的一面,这使得朱棣对他更加器重。

在朱棣心里,朱瞻基已经是未来国君的人选,他挑选最有才学的大臣来教导朱瞻基,还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朱瞻基以后当皇帝做准备。

朱瞻基天资聪颖,博文强记,凡事一学就会一点就通,没有辜负朱棣的期望。

朱棣一生尚武,登基以后更是加大了对蒙古的打击。朱棣在位期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与蒙古作战,他在十四年间曾五次出征蒙古,给蒙古的割据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也巩固了明朝政权的稳定。

永乐十二年正月,朱瞻基有幸随朱棣出征,这一年他才十六岁。

朱棣之所以带朱瞻基出征,是要让他亲自体验一下军旅生活,看一看前线的战士们是如何浴血奋战,更让他明白这大明江山的来之不易,希望他以后能做一名不负祖德的好皇帝。

六月初在达撒里怯儿,明军与蒙古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双方死伤人数众多。

朱瞻基此时跟随内侍官李谦在九龙口守护,李谦仗着自己武功高强,与敌人交战,没想到朱瞻基也随其加入了战斗,但因为敌我力量过于悬殊,朱瞻基一方陷入了危急的境地。

这边朱棣带着铁骑兵把蒙古军杀得落荒而逃,突然听说皇孙也加入了战斗,并且情势危急,急忙派兵进行增援,最终解救了朱瞻基一行。

李谦这时才明白不该让年少的皇孙涉险,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因此自杀谢罪。

历史上朱棣并没有让自己的爱孙涉险的环节,这只是影视剧中演绎的而已。

当时的朱棣只是为了锻炼一下年少的朱瞻基而已,是不可能让他上战场真刀真枪与敌人对峙的,更不要说明知山有虎,还要放孙上山喂虎,这实在是于理不通。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现在有些电视情节已经篡改了历史的真实情境,这都是为了剧情的需要吧,有时也只能看个热闹而已。(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焱袶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肯定又是《大明风华》里面的情节,虽然《大明风华》拍的不错,但是它不是历史记录片,它只是一个电视剧,很多情节在历史中它根本不存在的。


先来说一下电视剧

在电视剧中的人物设定是聂兴救了朱瞻基,聂兴本来是靖难之役的遗孤,他从小就励志要为父母报仇,诛杀朱棣。所以在朱棣帅兵北伐蒙古时,聂兴混进了军中。

朱棣派朱瞻基做先锋攻打三峡口,在三峡口之战中,朱瞻基一马当先,领着骑兵冲进了三峡口,蒙古士兵见明军冲了过来,也纷纷出动,包围了明军。没过多久,朱棣又指挥五军营出发。朱瞻基正和敌人搏斗时,聂兴突然出现,他想趁机杀了朱瞻基,也算是为父报仇了。当聂兴快要靠近朱瞻基时,朱瞻基已经被蒙古人打倒了,就在朱瞻基要被敌人杀死的那一刹那,聂兴赶到挑开了敌军的刺枪,聂兴想要自己杀了朱瞻基。就在聂兴想要用刀砍死朱瞻基时,没注意到身后的敌人,聂兴没能刺杀成功,反而还被敌人刺中。最后结果就是聂兴倒地奄奄一息,朱瞻基把聂兴带回大营,告诉聂兴下辈子再让他杀了自己。


所以从剧情来看,聂兴是想亲自杀了朱瞻基才会变相的救了朱瞻基。从电视剧来看之所以这样演,无非就是要突出一下主角,朱瞻基为大明是多么英勇无畏。同时证明朱瞻基不同于一般人,有上天保佑,能够逢凶化吉。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却不是这样的。

真实的历史

其实真实的历史上,大明和北方的蒙古部落实力是差距很大的。而朱棣一共进行了五次北伐蒙古,虽然最后两次无功而返,但是那都是因为找不到蒙古人造成的。朱棣前三次的北伐,都打的蒙古部落毫无还手之力,不得不说电视剧直接把朱棣弱化了。历史上朱棣是极其厉害的,而所谓的瓦刺和鞑靼,都被朱棣向赶鸭子一样,追的到处跑,哪里敢和大明正面交锋呢?

还有作为皇太孙的朱瞻基是不可能和敌人短兵相接的,朱棣也不会脑子有病派自己的皇位继承人作为先锋和敌人硬拼的。相反朱棣还会派专门的大将保护朱瞻基,毕竟朱瞻基是朱棣的宝贝孙子,如果有一点散失,朱棣打多么大的胜仗,都是失败。


虽然朱棣对朱瞻基保护的很好,可是有一次确实也很危险,而这危险都是朱瞻基自己找的。那是朱棣的第二次北伐,绝对不是电视剧中说的第五次北伐,因为朱棣的第五次北伐,都没找着人,蒙古人早就跑的没影了。

朱棣第二次北伐打的是瓦刺部落,因为第一次北伐已经把鞑靼打残废了,所以鞑靼残废了瓦刺就开始得瑟了。朱棣北伐发现瓦刺军在玩诱敌深入,瓦刺首领马哈木也是个聪明的人,知道硬拼是打不过朱棣的大军,所以就想用智不用力。朱棣虽然知道瓦刺在玩伏兵,但是如果坚守不出粮食迟早用完,因为第二次北伐朱棣带上了皇孙朱瞻基,虽然朱瞻基这时候才十六岁,朱棣如果无功而返,就不能给朱瞻基树立好的榜样。于是朱棣决定进入瓦刺的伏击圈,这样才能让瓦刺和自己决战,虽然进入伏击圈对朱棣不利,但是朱棣相信如果自己够快,一样可以击败瓦刺军队。


后来朱棣凭借自己的王牌神机营,虽然在被包围的情况下,一样打的瓦刺军落花流水。朱棣的策略很简单,就是让神机营站在外围,等待瓦刺大军冲过来先放一轮枪炮,瓦刺军哪里见过这样的火力,直接怕了。然后朱棣让神机营两翼散开,冲出自己的精锐骑兵三千营(名为三千,实际上比这多的多)把瓦刺分割开,慢慢击破,最后再上五军营扫荡战场抓俘虏。

朱棣亲自领三千营的中军主力,发挥老当益壮的精神,领骑兵冲入敌阵,杀的敌人闻风丧胆。朱瞻基看到爷爷朱棣一马当先,奋勇杀敌,朱瞻基也想去帮忙。这时候瓦刺大军溃败,朱瞻基追击敌人时,由于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朱瞻基被瓦刺溃兵包围。幸亏朱棣早发现自己的皇位继承人不见了,亲自率领精锐骑兵把包围朱瞻基的瓦刺溃兵赶跑,才使朱瞻基脱险,而负责保护朱瞻基的那个大将吓得直接自杀了,由此可见将军们是很怕朱棣的。


综上所述,在电视剧中是聂兴救了朱瞻基,当然聂兴也是为了亲手杀了朱瞻基所以才会救。正史中朱瞻基那次遇险,是爷爷朱棣亲率骑兵救的,如果不是瓦刺溃兵伤亡太重,被打怕了,朱瞻基是很有可能被杀的,那样的话,历史真的要改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