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房價為什麼高?2020年,多數新盤仍有漲價壓力


徐州房價為什麼高?2020年,多數新盤仍有漲價壓力

今日頭條原創首發 作者/徐州樓市頻道

買房,對於很多人是一生中的大事,沒有買房的人一心盼著房價下跌,買過房的人則一直期待房價上漲。然而,隨著徐州城市的擴張和人口的增加,優質地段的房價越來越高,偏遠區域樓盤則以低價取勝。

隨著越來越多的房企佈局徐州。表面上,樓盤的可選擇性越來越多,但是可選擇的區域卻越來越遠。據統計,2019年徐州(不含賈汪區)共獲預售證218張。其中,鼓樓區29張,泉山區獲證51張,雲龍區獲證30張,銅山區獲證52張,高新區獲證27張,經開區獲證22張,新城區獲證7張。銅山區和高新區大量樓盤入市,是徐州城區擴圍的重要體現,但也從側面反映了:同樣的地段,房價只會越來越貴。


徐州房價連續上漲近四年

二手房掛牌價水漲船高

2019年,很多自媒體報道“徐州二手房價格跌慘了”,實際上,二手房掛牌價格隨房主心情而定,掛牌價很難代表真實的市場水平。那麼,徐州二手房降價了嗎?

根據最新的冰山指數排名,徐州二手房漲幅排名全國第11位。在2019年,徐州二手房價格上漲幅度約在6%以上。很多剛準備買房的市民以為新房買不起就去看二手房,看完才發現,原來二手房價格比新房貴是真的。

新房二手房價格倒掛,讓很多有購房需求的人被迫買新房。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購房者一邊罵開發商,一邊罵二手房房主,一邊罵媒體。罵開發商因為房子他們蓋的,房子質量差不說,還那麼貴;罵二手房房主,因為他們太敢要價;罵媒體,因為現在的房產新聞不是“火爆”就是“跌慘”——而且新聞出在同一天。


徐州房價為什麼高?2020年,多數新盤仍有漲價壓力


徐州房價為什麼高?2020年,多數新盤仍有漲價壓力

其實,我們很容易理解,購房者買了房子都不希望自己的資產貶值。既然要賣房,怎麼捨得虧本呢?次新房加價賣出去,這是人之常情。

二手房掛牌價高,不是徐州獨有的現象。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深圳,深圳二手房業主很“野”,因為看不慣自己小區房價低,乾脆抱團漲價,幅度驚人。因此,針對小區二手房業主 “抱團”抬價的行為,深圳做出了“約談當事人、暫停網籤、哄抬房價者將被列入黑名單、情況嚴重者追究刑事責任”的處理通報。


徐州房價為什麼高?2020年,多數新盤仍有漲價壓力

所以,賣房其實是個不錯的職業,置業顧問的收入比我們普通人要高很多,非要說缺點,就是賣房子這個職業太不穩定,房子賣完了,就要考慮自身的去留,而且房產公司加班的情況普遍。


徐州綠地獲得房企銷冠

金茂悅單盤銷售奪魁

關於今年徐州樓市的銷售數據,不同的研究機構給出的數據不同。但是排名靠前的企業大同小異。根據下方表格,我們看到綠地集團奪回徐州銷冠寶座,這其中應該有綠地運河小鎮、綠地莫蘭迪公館兩大神盤的功勞。

在金剛石數據上,綠地運河小鎮以2018套的銷售數據成為2019年徐州樓市銷售量最大的樓盤。但是因為運河小鎮位於大吳,均價較低,所以未能超越紅星雲龍金茂悅。但若單論人氣,運河小鎮當屬第一。

在網尚研究數據中,綠地、萬科、碧桂園銷售金額位列全市房企銷售排行榜前三。按單盤統計,紅星雲龍金茂悅、恆大潘安湖小鎮、綠地莫蘭迪公館位列前三。


徐州房價為什麼高?2020年,多數新盤仍有漲價壓力


什麼樣的樓盤在徐州算得上“神盤”?我們以綠地集團運河小鎮為例。自今年1月17日起,綠地運河小鎮獲得8次預售,8戰8捷。目前已銷售2018套。這個樓盤熱銷的背後,不止是擁有一個潛力發展地段,擁有過硬的優質產品,最關鍵的還是“性價比”。

徐州人,或者周邊地區投資者,他們非常看重一個區域的成長性,以及樓盤品牌和價格。綠地集團在徐州開發的所有具有“拓荒”性質的住宅項目,如綠地世紀城、綠地商務城、綠地之窗、綠地高鐵東城,房企早已翻倍。雖然用價格來衡量一個樓盤的價值,過於世俗,但房產買賣,沒有什麼比“漲價”更刺激人心。

至於紅星雲龍金茂悅,東區和平路早已被賣房人員稱為“宇宙中心”,2019年徐州各區域樓盤中,除了美的天闕,比金茂悅位置好的項目,還真沒幾個。


徐州房價為什麼高?2020年,多數新盤仍有漲價壓力

2019年仍有房企入徐

2020年新房仍有漲價壓力

克而瑞數據顯示,2019年前11月,碧桂園、萬科、融創、保利、華潤、恆大、龍湖等房企拿地頻繁。也許是巧合,除了碧桂園和恆大,萬科、融創、保利、華潤、龍湖2019年在徐州都有動作。

2019年徐州市區總出讓土地107塊,總金額261億元,總成交面積623.8萬平方米,其中涉宅地塊44幅,總成交金額為245.4億元,土地成交幅數比2018年多了19塊。

土拍,儘管在年底多幅地塊成交價不及業內預期,但是樓面價的普漲也意味著在2020年,多數新盤價格首開價格就不會太低。

徐州房價為什麼高?2020年,多數新盤仍有漲價壓力


徐州房價為什麼高?2020年,多數新盤仍有漲價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