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实战中很少见到反坦克步枪?

罕默德


反坦克步枪在实战中其实并不少见,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其实是因为到了后来出现了更好的东西将其取代。

当一头头钢铁怪兽出现在索姆河的战场上时,几乎所有的敌人都被惊呆了。虽然这种钢铁怪兽行动又笨,速度又慢,但无论是铁丝网还是堑壕沟都无法将其逼停。只有拼上自己的性命才能将其摧毁,再加上是头一次出现在战场上,那种对于死亡的压迫感可是不言而喻的。

一战期间的战争模式基本上属于静态战,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士兵挖战壕,然后排成步兵线,在长长的战壕上分布重机枪和步枪兵,再加上后方的炮兵支援,阵地前方在布置上铁丝网。这样的战场就造成了易守难攻的情形,在进攻方冲锋时由于前期的炮火准备,地面被炸的又松软又坑洼,明明是冲锋但速度却和慢跑差不多,再加上双方阵地的距离都是一公里左右,往往进攻方都会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再加上后方火炮支援的不给力,大多数时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虽然进攻方往往会折戟,但顶住冲锋的防守方在准备反冲锋的时候,也讨不到什么便宜,到了战争后期大家不约而同的就开始用上毒气战了。由于毒气是依靠空气传播的,所以根本就不会受战场地形的影响。到了二战的时候为何在欧洲战场上见不到毒气了?除了反人道之外,二战的机动化载具已经能够弥补地形的阻碍,所以就不需要那种不靠谱的气体了。

说回到反坦克步枪,由于坦克的突然出现,躲藏在战壕内的步兵们突然发现,自己手中并没有多少能够摧毁这种铁怪物的武器,所以只好把手榴弹绑成捆,利用集束手榴弹的大威力将其炸毁。

虽然用集束手榴弹能把坦克给炸毁,但那必须是在非常近的距离才可以,可如果坦克已经行进到如此近的距离时,这就证明阵地快要守不住了,所以除了这类用手投掷的爆炸物之外,士兵们急需一种远距离能够击穿坦克的单兵武器。可由于那个时候坦克的装甲还不是很厚,所以能够想到的自然就是士兵步枪的放大版,这样一来反坦克步枪就应运而生了。

在战线上布置一些反坦克步兵,而这些士兵手中的反坦克步枪,可以攻击300米以外的装甲目标,在坦克出现的初期,反坦克步枪可以说是摧毁装甲目标的中坚力量。由于反坦克步枪的出现本身就是为了应对坦克,所以它的辉煌期基本上是从一战末期到二战中期,但到了1941年之后情况就发生了严重的转变。

由于虎式坦克的出现,让其它参战国明白了坦克重装甲的必要性,随后其它参战国也开始投入自己的重甲坦克。坦克的装甲从几厘米逐渐涨到了十几厘米、几十厘米、上百厘米等。可是这样一来发射大口径步枪弹的反坦克步枪便没有了用武之地,因为到了1941年之后,反坦克步枪已经在无法击穿那些现役坦克,再加上随之应运而生的大当量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步枪被彻底打入了冷宫。

一款武器的陨落向来都不是因为它本身不够好,而是因为有了更好的东西将其取代。


九品侍卫


这个问题需要明确一下,如果放到反坦克步枪正流行的二战,在实战中反坦克步枪还是很常见 的,因为纪录片里很少特意介绍这种武器,所以你感觉少。但是如果你认为现在很少见到反坦克步枪,那么,往下看。

因为反坦克步枪已经离开现在的战场了,这种步枪一战的时候开始出现,二战的时候到达巅峰,战后就开始退役了。这是一款单兵反坦克武器,很适合一线步兵班近距离碰到装甲车辆的时候进行杀伤,听到适用范围就知道它为什么退役了,因为火箭筒的地位更高了,相比起来,现在的火箭筒又轻便破坏力又大,不仅可以破甲还能当火炮用炸毁目标。

反坦克步枪的口径一般在12.7毫米到20毫米之间,能在两三百米的距离打穿十几毫米二十来毫米的装甲,具体能打穿多少还是要看口径,如果对抗几吨十几吨的小坦克和一些轻型装甲车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因此反坦克步枪必须有选择性地攻击,第一对方的装甲车辆得足够单薄,第二就是你能接近对方到很近的距离。否则一些三七炮、五七炮甚至七六炮都打不穿的打坦克,你要是上去用反坦克步枪打一下无异于送死。

二战结束后没几年的五十年代,出现了主战坦克这一概念,坦克建造起步就是几十吨,而且装甲样式很多,主动装甲、复合装甲,一个四五十吨的坦克的防护力可能二战时一些六七十吨的坦克都比不了。而且无论是观测能力、火力、机动性都有很大的提高,试想一下,一个士兵拿着反坦克步枪接近一辆主战坦克的可能性是多大 接近以后让它报废的可能性又是多大?万一有了这种机会,为什么不用火箭筒,所以反坦克步枪在现在的作战条件下没什么市场。

虽然现在有些装甲车依旧很薄,像美国黑鹰坠落时的悍马装甲车,很多地方的装甲都不到一厘米,但是没有必要为了某一型或者几型武器单独生产一个型号的武器,要是真遇到那么脆的装甲车辆用步枪和机枪打一轮不就报废了吗?


战车飞鱼


你得看年代啊,二战初期是反坦克步枪最流行的时候。

就这么想,反坦克步枪作为一种单兵持有的动能穿甲武器,他的穿透力直接来自于弹丸出膛后所携有的动能,但单兵不是钢铁侠不是。人不能承受太大的后坐力,也拎不动更重的武器。因此,反坦克步枪到了40mm均值装甲穿深也差不多顶天了。

这个穿透对于二战早期坦克(普遍10-30mm装甲)确实够用了,但苏德战争之后,坦克的等效装甲动不动都是60mm以上,正面完全打不穿。侧面的话也得找好角度,尤其是反坦克步枪发射的弹丸因为质量轻,很容易在倾角射入时跳弹。

再加上二战中锥形装药的破甲弹逐渐成熟流行,这种不需要靠弹丸动能的破甲武器没啥后坐力,重量也轻,更适合步兵携带。而且穿甲深度和杀伤后效比反坦克步枪还优秀的多,所以反坦克步枪至少在“反坦克”的任务上逐渐淘汰,但到现在依旧活在反器材的领域。


疯狗的轻武


反坦克步枪最初出现在一战中,对付早期坦克相对有效,早期坦克装甲薄弱,大多不到10毫米厚,质量也一般,大多为普通钢板,这个时候的反坦克步枪,依靠较高的初速和更坚硬的弹头,通常为钨合金弹头,足够应对。

不过,到了二战初期,口径大多在20毫米以下的反坦克步枪,迅速落伍,不要说反坦克步枪,一些早期的轻型反坦克炮,诸如德军的37毫米反坦克炮,面对那些中型坦克也显得威力不足,之所以没有在战争初期淘汰,很大程度上是德军在战争初期推进太过于顺利,战争的胜利掩盖了战斗中发现的若干问题。

二战中,苏联红军使用了最多的反坦克步枪,苏德战争初期,德军装甲部队还不像后来那么强,主力是四号坦克,其他的二号、三号坦克,还有缴获的捷克38T等,装甲薄弱,二战初期德军装甲部队的辉煌胜利,更多的还是依靠战术而非装备,苏军装备的大量反坦克步枪,对付这些装甲薄弱的轻型坦克还好,但到了德军虎豹上战场的时候,基本就无效了。

除了对付坦克,反坦克步枪主用于攻击对方的装甲车和汽车等,有的还被用来防空(属于有什么用什么的典型例子),攻击敌方碉堡射孔等,战争中,反坦克步枪就被迅速取代,反坦克火箭筒、无坐力炮和其后出现的反坦克导弹,效能更搞。战后,苏联装备的反坦克步枪除了军援外,大部分都被回炉,不过也有少量再利用,诸如用于商业捕鲸,改装后用来射击鲸鱼的头部,效率很高,战后苏联的大规模商业捕鲸,尽管苏联对鲸油的需求很少,主要是为了用捕鲸量来彰显制度优越性,对鲸鱼数量减少和濒危,负有很大责任。


深远防务观察


一战坦克的出现成为了步兵的梦魔,因为当时步兵所装备一般轻武器对于坦克毫无伤害,所以为应付这一危机,反坦克步枪发明了出来。


反坦克步枪,是用于射击装甲目标的专门枪械。旧称战防枪。用于单兵反坦克,打击300米以内的坦克和装甲目标,也可以当成狙击枪打击1000米以内的建筑目标或火力点。反坦克步枪的外形类似于步枪,射击模式为单发,口径在12.7~20毫米,总之多为大口径居多。反坦克步枪多发射高初速弹心穿甲弹以及穿甲燃烧弹,全枪长1200毫米~2000毫米,枪重10~60千克,弹头初速在800~1200米/秒,穿甲深度35毫米以内。

二战时最著名的反坦克步枪当属苏联的PTRS和PTRD,面对装甲薄弱的装甲车时,这两把枪威胁十足,足以将其击穿;当面对装甲较薄的轻型坦克时,也尚能应付,但一遇到中型和中型坦克就几无对策,这时的打击目标也变成了履带、观察窗、坦克炮和油箱等薄弱目标。

(PTRD-41反坦克步枪
)二战以后反坦克步枪便在战场上消失了。其实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坦克步枪的穿透力便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厚的坦克装甲,对德国来的虎式,虎王坦克更是力不从心。
(图为正在检阅的虎王坦克)而到了战争后,随着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导弹,武装直升机的出现,更是把反坦克步枪的最后一点容身之处也逼没了。时至今日,反坦克步枪已被战争的发展所淘汰,但仍可以从另一种武器身上看到反坦克步枪的影子——“反器材狙击枪”


令朴勒


这个想法过于简单了,反坦克步枪早已退役了。自然在近年看不到了,但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的许多国家是个列装这款反坦克弄器,只是后来不能适应战争环境的变化,被新的反坦克武器代替了。

那个时期正是坦克技术快速进步的时期,早期的坦克技术都不行,但是后来装甲越来越厚,反坦克步枪的威力不足问题显现出来了,更大的原因还是新一代反坦克武器的诞生,直接从技术上淘汰掉了反坦克上枪。

当时许多国家还是把反坦克步枪的列装,但是在二战后期时,主要任务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反坦克为主,变成了一种辅助性的东西,主要任务是对付火力点,工事等。

反坦克武器技术在随着技术的提升不断花样翻新,反坦克步枪被淘汰属于正常的变化。


麦田军事观察


以前是叫反坦克枪,难道现在改了个名字就认不出来了吗?最早的反坦克枪是德国一战时期毛瑟公司根据毛瑟98式步枪整体放大制成的M-1918型13.2毫米口径的反坦克步枪,而一战之后大部分国对反坦克步枪这这玩意并不是很感兴趣,不过也有不少国家整出反坦克步枪,其中以苏联为典型代表,整出并大量装备了PTRD和PDRS这两款14.5毫米口径的反坦克步枪,这也是俄罗斯电影中出镜率最高的武器,和瑞典也搞出过20毫米半自动的反坦克步枪,不过按口径来算20毫米已经属于炮了。



而在二战中这些反坦克步枪对付装甲目标的能力比较有限,因为二战时期的大部分坦克的装甲都已经比较厚,20毫米口径以下的武器基本上是打不穿了,特别是在装甲对抗比较激烈的欧洲战场上,不过对驾驶舱的窗口和履带还是有一定的威胁,但是几率比较小。而作为动能穿甲弹,苏联使用的子弹是14.5×114毫米的子弹,用射手的肩膀抵消后坐力,再加上1227毫米的枪管加速,子弹的初速高达1012m/s,能在500米的距离上穿透25毫米的垂直钢板,而且在实战中发现这种枪在100米以内对专家目标的穿透性也更好。




而现在各种反坦克导弹或单兵火箭筒的出现早就替代了单兵反坦克步枪,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类武器退出了历史舞台,这类大口径单兵步枪现在叫做反器材狙击步枪或者叫大口径狙击枪,目前用的比较多的子弹口径是12.7毫米,对于一些轻型装甲车辆、躲在在建筑之后的敌人都具有毁灭性的杀伤,甚至对低空的直升机目标都存在着很大的威胁。这一类武器当中,可能人们比较熟悉的就是巴雷特,这款在CF当中被称为“大炮”的玩意,一枪秒掉一个人。而现在俄罗斯也依然有14.5毫米的KSVK反器材步枪,而奥地利甚至有15.2毫米的斯太尔IWS-2000步枪。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反坦克步枪的历史,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坦克出现不

久后开始,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跨越27个年头,历经了发展、顶峰以及衰落的过程。

反坦克步枪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闪烁出耀眼的光芒。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随着西线战事愈演愈烈,交战双方都难以突破对方以机枪为主要武器的绵亘阵地,于是居心叵测的德军开始在战场上使用毒气。为了对付德军的毒气,1916年 9月英法联军在索姆河发动了攻势,在索姆河战役中,9月15日这天英国军队第一次使用新式武器——坦克,为了保密,称其为“tank”(箱、罐之意,“坦克”即音译)。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有坦克参战的战斗打响了,庞大的钢铁怪物怒吼着向敌人冲去,碾平了掩体,轧毁了机枪阵地,使德军损失惨重。英国坦克的参战,迫使德国陆军急于寻找一种武器来对付这个钢铁怪物,这种武器要求:质量不能太重,要轻到一个人可以携带,威力要大,能足以破坏车辆,最好能像野战炮一样,直接瞄准射击就可以摧毁坦克。但是直到1918年这种武器才露面,它就是德国毛瑟兵工厂研制的T–格韦尔毛瑟13mm M1918反坦克步枪,而此时一战已经临近尾声。毛瑟13mm M1918反坦克步枪是毛瑟兵工厂研制出的第一支单兵对付坦克的步枪,也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支反坦克步枪。它是老式毛瑟步枪的放大型,即放大了的旋转后拉枪机式毛瑟步枪,在笨重的枪托下加装了一个小握把,枪管有所加长,一个轻型两脚架支撑着枪身。该枪全长1680mm,空枪质量17.69kg,枪管长983mm,4条右旋膛线,手工单发装填,发射13×92mm SR枪弹,该弹采用被甲穿甲钢心弹头,全弹长133mm,弹头质量62.53g,半突缘式弹壳,弹头初速达到914m/s,穿甲性能为25mm/200m/90º,即200m处,射弹轴线垂直靶板平面,可击穿25mm厚的均质钢靶板。

那时的穿甲步枪弹如著名的英国0.303in枪弹、美国0.30–06斯普林菲尔德枪弹、德国7.92mm毛瑟枪弹等,其枪口动能均在3000~4000J之间,可击穿4~6mm厚钢板,这样的威力对当时的坦克构不成什么影响,因为此时坦克的装甲厚度在5~12mm。毛瑟13mm M1918反坦克步枪使用的13×92mm SR枪弹,枪口动能达到26000J以上,威力相当于普通步枪弹的6~8倍。在当时对付坦克的武器中,除了火炮外,只有像M1918反坦克步枪那样的长枪管武器,使用高射速、大威力的枪弹,才能对坦克构成严重的威胁。


Angel戏中人


威力小,机动性弱,战场生存率低


小易666


以前的坦克没现在结实,所以用反坦步就可以解决,现在的坦克发展升级明显不是反坦步能解决的了,所以现在大部分装备的都是反坦克导弹或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