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代瓷器,鞍山市博物馆的收藏有看头|瓷器鉴定真知堂


瓷器鉴定真知堂:受到国家政策影响,清代瓷器是瓷器收藏圈的主流。很多时候,宋元明名品卖不过清,原因主要在于此。因此,清代瓷器鉴定,是收藏家们必修的功课。本图集均为辽宁省鞍山市博物馆文物,以下就不一一备注。经真知堂审视,基本可作为标准器收藏。图为乾隆松石绿地粉彩描金缠枝莲花觚。这种彩是乾隆时期的典型作品,又称为洋彩。

瓷器鉴定真知堂:鞍山市博物馆藏瓷,以清代瓷器为多,且不少档次不低。可能跟辽宁属于满清龙兴之地有关。图为清光绪款黄地粉彩花卉纹盘,仅从照片来看,此盘有民国仿之嫌疑。

瓷器鉴定真知堂:清代瓷器的特点,在这一集里就全部展现出来了。康熙以后的瓷器再也没有元明瓷器那种古拙之气,仿古之作也做不出元明时期的味道。图为乾隆红釉盘,和永宣制品有显著差别。

瓷器鉴定真知堂:清代的祭蓝釉相比明代,也变得浅淡而匀净。这种蓝釉描金的工艺,早在元代就已经出现和成熟。图为嘉庆款霁蓝釉描金龙凤纹铺首衔环双耳尊。大口的叫尊,小口为瓶。

瓷器鉴定真知堂:这件康熙黄釉青花花卉纹盘在清瓷里较为少见。黄釉青花早在明宣德就已经出现了,成化,弘治时期较多,嘉靖、万历还有。清代的应该是仿古之作。此盘青花发色极为蓝艳,和常见的康熙青花色料相比,甚至比珠明料颜色还深,可能是仿嘉靖窑而作。

瓷器鉴定真知堂:窑变釉是在雍正时期开始流行的,到乾隆时还比较多。这种釉色明代没有,是景德镇在仿钧窑制作过程中诞生的新品种。底部一般为芝麻酱色釉刻款。图为乾隆款窑变釉石榴尊。

瓷器鉴定真知堂:这件是典型的康熙时期青花加紫海水麒麟纹梅瓶。青花加紫就是青花釉里红,历史上的釉里红烧制极难烧成正红色,往往是紫红色或红褐色,所以镇人称之为青花加紫。紫袍玉带,紫气东来都是吉祥语,亦于此有关。蹲坐的麒麟,说明它的年代在康熙早中期,而从康熙官窑烧制历史来看,此应当为康熙二十年之后的作品。

瓷器鉴定真知堂:黄地绿彩器也是仿明代的制品。这种器物主要流行于弘治到万历时期。清代黄地绿彩为贵妃使用的等级品。绿彩龙纹采用先刻后涂绘的工艺,图为清道光黄地绿彩赶珠龙纹盘。


瓷器鉴定真知堂:雍正时期是清三代瓷器的最高峰。一般而言,清代瓷器以雍正最贵,乾隆次之,康熙第三。雍正一朝只有十几年,而康乾均在六十年以上,以存世数量来看,雍正也是最少的。图为雍正款豆青釉弦纹兽耳尊。

瓷器鉴定真知堂:清代瓷器,官窑大致从康熙中期开始。到嘉庆亲政后,国力大降,瓷器生产也步入低谷。嘉庆早期和乾隆无异,故称乾嘉窑。嘉庆后期和道光类同,故称嘉道货。一个窑一个货,瓷器水平高下立判。图为清光绪粉彩百蝠直口瓶。

瓷器鉴定真知堂:最后这件馆方名为嘉庆款珊瑚釉粉彩开光花鸟盘龙纹天球瓶。此器珊瑚红黯哑无光,和乾隆时期差距甚大。极有可能是民国仿品。各位大行,你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