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矿三代”:爷爷在中国第一矿下矿,父亲接班,今我成讲解员


#自拍我的故事# 我叫祝帅,1992年出生,是土生土长的唐山人,我的祖辈、父辈以及我自己都是开滦煤矿的职工:爷爷是曾在开滦唐山矿和范各庄矿下井,父亲是范各庄矿营运科职工,而如今我成为了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一名讲解员。我们一家三代人,既是开滦煤矿发展、转型、升级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也是唐山这座工业城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我所工作的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坐落在有140多年开采历史、被誉为“中国第一佳矿”的开滦唐山矿。开滦始建于1878年,是洋务运动中兴办最为成功的工业实业,开创20多个中国近现代工业史上的第一。百余年前,唐山乔家屯的一声钻鸣,拉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序幕,奠定了唐山矿一号井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不凡地位。

在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走进一座座饱含历史沧桑的老旧厂房,抚摸一台台尘封百年的工业器物,聆听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名人轶事,宛如置身历史记忆的长河。在浓郁的大工业生产环境中,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品赏厚重工业文化,体味浓郁城市风情。


2018年,我通过公开应聘成为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一名讲解员,迄今已经接待了2000多名中外游客。

我出生在开滦范各庄矿区,在我眼中,矿区家属院是大大的世界,祖辈、父辈在这里工作,而我在这里出生、成长,童年时光快乐悠长,身为矿工子弟感到自豪,也从未想过离开。

2008年,开滦提出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开滦建成首批国家级矿山公园,率先在全国煤炭行业吹响转型发展号角,唐山资源型城市转型迎来高光时代。当时,我深感这是一个机会,大学时选择了音乐专业,希望将来可以用己所长,在文化方面有所贡献。2018年,我已经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了,听说开滦国家矿山公园招聘讲解员,便毅然报名并如愿获聘。向全世界讲述开滦工业之美,让更多的人了解唐山的城市根脉和文化基因。


我的爷爷叫祝德普,1947年成为“中国第一佳矿”开滦煤矿的井下矿工,1964年转到我国第一座自行勘探、设计、建设的大型机械化矿井、被誉为“新中国第一矿”的范各庄工作。爷爷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开滦井下开采的巨大变化:新中国成立前,用普通机械化方式进行井下开采,骡马运输;新中国成立之后,井下使用电机车运输,高档普采工艺,后来又推广机械化、自动化采煤,不但节省了大量人力,而且运输更加便捷,效率越来越高。

时光荏苒,1980年,我的父亲祝成好接了爷爷的班,成为唐山开滦煤矿营运科的一名普通职工,至今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父亲也因此见证了开滦煤矿在改革开放时期的飞速发展:早在上世纪70年代,开滦就开始使用综合机械化采煤,采煤支柱一体化,效率大幅提高。

这是现代采煤支柱一体化的开采场景。

我成为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用一种与爷爷、父亲截然不同的全新方式,参与到开滦煤矿、唐山城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建设当中去。

曾经有两个美国游客游览时连连竖起大拇指。日益蓬勃发展的工业旅游已经成为开滦,乃至唐山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从“人居荣誉奖”城市到第一批全国绿色工厂再到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唐山走出了一条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范本。

走在中国第一佳矿的时光隧道里,每次讲解都能切身感受到开滦、唐山的沧桑巨变。

事实上,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只是唐山丰富工业旅游资源的一个代表,也是城市更新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我希望能像爷爷和父亲那样,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建设开滦,让她焕发新的活力和生命。

凝望着不远处的唐山第一矿井,心中思绪万千:唐山因她而诞生、发展,如今也在其所积淀的丰厚工业文化、工艺遗址上新生再出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