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春節老照片:當時物質匱乏,但年味十足,這才是真正的過年


【貼春聯】春節,是中國一個古老節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有人說,儘管現在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可現如今年味越來越淡了。

【吃年夜飯】除夕之夜,全家人圍坐一桌,吃年夜飯,這是最開心的一件事了。在50年代時,由於國家百廢待興,很多人可能一年之中吃上豬肉的次數寥寥無幾,而過年期間親朋好友聚到一起時,總會把最好的食物來宴請大家。

【逛廟會】“逛廟會,購年貨”,成為當時人們過年期間最重要的一件事。古代有這樣的說法,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這種說法由來已久,雞非六畜之首,大年初一為雞日,這與雄雞司晨有關。


【購買年畫】年畫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它反映了中國人樸素的風俗和信仰,也寄託著我們對未來的希望。與貼對聯一樣,過年貼年畫也起源於的古代的“門神”。據考證,我國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上面雕刻著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美人。

【穿新衣戴紅花】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守歲也是有區別的,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饋歲”;酒食相邀,稱“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守歲”。

【聚在一起聽收音機】當時電視機還沒有普及,即便大城市的電視數量也很少,農村自不必說。於是,通過收聽收音機成為當時人們瞭解外面情況的首選。不過,在一些地方人們也會自發組織一些慶祝活動,比如編排舞蹈、唱歌等。

【一家人逛街】“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年底大掃除是一件無比重要的事情。“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寓意,過年大掃除就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踩高蹺】踩高蹺是過年期間一項非常有特色的活動,男女老少都非常喜歡。關於踩高蹺的起源,歷史專家多認為與原始氏族的圖騰崇拜、沿海漁民的捕魚生活有關。早在堯舜時代,當時以鶴為圖騰的丹朱氏族在祭禮中要踩著高蹺擬鶴跳舞,之後傳承下來,綿延不絕。

【小孩穿衣新衣】這可能是所有人最開心的一件事了,尤其是小孩子來說。50年代至70年代,當時的情況往往這樣的,“老大、舊老二,縫縫補補給老三”,因此在當時能穿上新衣自然開心極了。不過,當時的新衣基本上都是手工縫製的,尤其在農村這種情況非常明顯。


【小孩吃冰糖葫蘆】為什麼50年代過年特別有年味?有網友給出這樣的理由,“因為當時人們在平時吃不飽飯,也沒有豬肉,所穿的衣服也是補丁一片,等到過年了,可以吃肉了,可以吃飽飯了,小孩有新衣服穿,所以覺得特別有年味!現在生活好了,幾乎天天有肉吃,有新衣服穿,也就是天天在過年!”對於這樣的看法,大家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