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颁行《大义迷觉录》让天下人阅读,为何乾隆上台后严厉禁止?

雍正颁行《大义迷觉录》让天下人阅读,为何乾隆上台后严厉禁止?

《大义迷觉录》一书的颁行与雍正年间血腥大案“曾静案”中的主角曾静有关。

“曾静案”是一场闹剧,更是一场惨剧。

剧中人物全是丑角,包括曾静、包括岳钟琪、包括雍正。

纵观全剧,有种脊梁发冷、胸口发闷,要窒息的感觉。

案情大致是这样的:湖南永兴无良文人曾静热衷功名,却屡试不第,长年累月,积怨塞胸,产生出一种“我爱大清,大清却不爱我”的被抛弃感,转而因爱生恨,痛骂清廷是“夷狄”,说“夷狄侵陵中国,在圣人所必诛而不宥者,只有杀而己矣,砍而已矣”,在日记里写下了许多“华夷之分”的语句。

注意,这个曾静骂清朝骂得冠冕堂皇,其实全是在发泄私愤,跟农村搞迷信的女人通过打折纸小人的方式来诅咒仇人,性质上是一样的。

相对而言,出生比曾静早了半个多世纪的浙江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吕留良却是一个真的民族英雄。

此人学识渊博,深谙民族大义,以大明遗民自居,拒绝满清的鸿博之征,削发为僧,著述了许多关于夷夏之防的文章。

正因如此,吕留良去世之后,仍然拥有海量粉丝。

曾静作为吕留良的粉丝之一,于雍正五年(1728年)派学生张熙到吕留良家乡搜访一些偶像的遗著作以供自己供奉和拜读。

话说,自雍正帝即位后,社会上到处在流传着他谋父、逼母、弑兄、屠弟等等猪狗不如的丑事,而雍正初年又出现了天灾人祸,天下似乎笼罩在一股“天怒人怨”的氛围之中。

张熙在浙江途中听说手握三省重兵的川陕总督岳钟琪是南宋名将岳飞的后裔,有起兵反清之心。

回到了湖南,张熙将这些见闻告诉了老师。

曾静马上不淡定了,内心有一千万匹羊驼在奔腾。

他迫不及待地要做“当代张良”,连夜捣鼓出了一封策反信,让张熙送交岳钟琪,准备拥戴岳钟琪为“刘邦”,策反岳钟琪起兵反清。

岳钟琪虽是汉人,却对清廷俯首帖耳、忠心耿耿。他阅信后,稳住了张熙,套出了幕后的曾静,飞奏雍正。

雍正火冒三丈,一面传谕捉拿吕留良亲族、门生,搜缴其书籍著作;一面派捉拿曾静、诸“同谋”及各家亲属。

雍正颁行《大义迷觉录》让天下人阅读,为何乾隆上台后严厉禁止?

“当代张良”曾静一下子就现出了其无耻原形,一把鼻涕一把泪,认错、求饶,闭上眼睛说瞎话,胡乱疯咬,牵连出了许多无辜人员,惊动了清政府的几个部和好几个省,致使案情忙碌了五六年才完结。

本来,雍正对社会上流传的种种诋毁自己的言论是有所耳闻的,早积了一肚子闷气,有许多话要吐,但又找不到吐泄的点,没法对簿公堂。曾静的出现,正好给他提供了向社会辩白的机会。

于是,他别出心裁地安排曾静写悔罪颂圣的《归仁录》,再下令官员编辑出四十八篇关于此案的《上谕》,二者合成《大义觉迷录》一书,对曾静列举出来的谋父、逼母、杀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任佞的“十大罪状”一一进行辩解。另外,又大加驳斥吕留良的夷夏之防,不厌其烦地宣扬清朝统治中国之合法性,倡导“华夷一家”。

雍正下令将该书刊印发行,颁发全国所有学校,让教官督促士子认真观览晓悉,以期全民“洗脑”。

雍正颁行《大义迷觉录》让天下人阅读,为何乾隆上台后严厉禁止?

雍正惩治吕留良一门极为严酷,吕留良及其长子吕葆中遭开棺戮尸,吕的学生严鸿逵监毙狱中,戮尸枭首;吕另一子吕毅中和另一学生沈在宽斩首。除此之外,吕留良的私塾弟子,刊刻、贩卖、私藏吕之书籍者,或斩首,或充军,或杖责,吕、严、沈三族妇女幼丁给予功臣家为奴。

但雍正不杀曾静、张熙,只让人押解他们到江宁(今南京)、杭州、苏州等地“现身说法”,充当“反面教材”,向民众讲述“宣扬圣德同天之大”、“本朝得统之正”,“以赎补当身万死蒙赦之罪”。

做完这些,就宣布将这两个丑类释放了。

雍正还放话说“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究诛戮”。

雍正是读过些书的,知道《国语•周语上》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说法,所以,对于社会上的流言、传言、谣言、诽谤,他决定不用填塞的方式,改用疏导的方法。

经过这么一弄,雍正以为,“洪水”得以分流疏通,“水患”已经消失。

但是,雍正还是太天真了。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作:“黄泥跌落裤管,不是屎也是屎。”

再者说了,雍正本身就有许多问题,清朝得国又不正,强词夺理,只会把事情越描越黑。

所谓“欲盖弥彰”就是这个意思。

而且,皇宫里的丑闻秘事,皇子间的尔虞我诈的互残互害,又岂是可以开诚布公式地供民间放大讨论的?

可笑的雍正,直是越弄巧,越成拙。

《大义觉迷录》颁行的日子里,民间对雍正“谋父、逼母、弒兄、屠弟”等“十大罪状”表现出了无穷尽的窥探欲,茶余饭后反复咀嚼,乐趣无穷。

也就是说,《大义觉迷录》非但没有起到“觉迷”的效果,反而成为了全民津津乐道的笑柄和话题,雍正和大清皇帝一家子都成人们嘴里把玩的对象!

雍正寿命不永,没来得及更改自己的错误,五十七岁就挂了。

雍正颁行《大义迷觉录》让天下人阅读,为何乾隆上台后严厉禁止?

乾隆登基后,凌迟处死曾静和张熙、下诏禁毁《大义觉迷录》,并非什么难于理解的事。

问“乾隆为什么要禁《大义迷觉录》?”

答案就是:作为父亲的雍正皇帝做了一件贻笑天下的大蠢事,儿子乾隆皇帝帮他擦屁股,以维护大清皇家的光辉形象。

补一句,现在有人笑话乾隆皇帝的做法其实是比父亲雍正更蠢,因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乾隆皇帝的严防死堵并没有完全禁毁《大义觉迷录》,有孤本流出海外,收藏在日本人。

老实说,我不觉得乾隆的做法蠢,那可是没办法的办法。

那么问题来了——聪明如你,如果你是乾隆,你有什么更好的处理方法呢?别跟我说什么听任自然、让其自生自灭的话喔,要知道,皇家宫闱秘闻,那可是对民间具备无穷尽的吸引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