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師課堂語言要充滿魅力

課堂語言藝術,不僅反映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教學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能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熱情,課堂氣氖活躍,師生關係融洽,學生往往樂此不疲;而有的教師卻使課堂死氣沉沉,學生思想開小差,甚至睡大覺,其原因就在於教師不善於運用語言藝術。這些事實證明,教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弱,運用教學語言的水平和技巧,直接關係到學生的聽課情緒,關係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本身要抓的就是“語言”,小學語文教學,一是要注重語言的積累,二是形成語言運用的基本技能,三是把握學生語言運用的良好時機。

小學語文教師課堂語言要充滿魅力

優美的課堂教學語言如春風化雨,常常能使學生如沐春風,獲益匪淺。從根本上講,課堂語言藝術是一種智慧,一種激情,一種文化,而不是單純的技能或技巧。它是教師人生感悟、社會歷練、求索研究,探索創新之後對人生、對社會、對語言、對教學感知集成後的一種新境界的言語行為。它和教師素養、思維方式、教學理念,乃至人生態度息息相關,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具有學識、智慧和激情。

一、學識。教師如果只是所教知識的存儲器,恐怕不能有生動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必須將知識系統化、內化,形成對知識的獨立見解、創新認識,才能打破知識的學科界限,產生對知識、人生、社會、教學的深刻體驗,課堂教學語言也就會豐富多彩。提高學識水平除了讀書之外,另一條重要途徑就是增加閱歷,教師如果沒有介入社會的意識、融入生活的熱情,缺乏對人生、社會、教學的獨到見解,就不可能有生動的教學情景,教學語言就難免單調乏味,難以將學科知識融會貫通,演繹成新鮮、生動、有趣、可感的形態。可以說,沒有教師對教學內容的主體化改造、加工,沒有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個性化處理,沒有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多學科、多緯度的重構與反思,便沒有教師的課堂語言藝術。

小學語文教師課堂語言要充滿魅力

二、智慧。課堂教學語言藝術,從本質上講是智慧,是“禪機”。古人云:“語不驚人死不休。”這只是道出了語言推敲的艱辛與技巧。語言藝術固然要有遣詞造句、語法修辭、謀篇佈局的智慧,但是提高語言藝術尤其是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的水平,如果沒有真知灼見,沒有創新之見,只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恐怕僅靠修辭煉句是不能達到的。“侃大山”、“耍貧嘴”,只能當作“消遣”、“休閒”語言。語言藝術其實也有層次之分,新詞新句的語言是淺層次的;給人新意新知的語言是深層次的;最深層次的語言是給人以新思路、新方法、新智慧。講話亦好,寫文章亦好,總得給人新知、新思。課堂教學語言,更需要教師深思熟慮,對知識、對真理、對生活提出自己的創見,讓學生在你語言的“煽情”下,對知識產生多向思維、求異思維、創新思維。

小學語文教師課堂語言要充滿魅力

三、激情。藝術需要激情,語言藝術也需要激情,課堂教學語言藝術更需要激情。課堂教學缺乏教師激情的投入,必定是死水一潭。沒有一個優秀教師不是在課堂教學中充滿激情的。要具有激情,首要的是優化自己的思想修養。只有有了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教育教學觀,才可能積極追求、熱情開拓、樂於奉獻。對教學沒有科學的認識,對學生沒有愛的關懷,把教育當作“苦差事”,把教學作為“填鴨子”,其課堂教學必定言詞消沉、感情冷漠,哪可能有什麼激情?要具有激情還必須充滿自信,語言藝術的最大障礙是缺乏自信。許多教師總以為自己口才不行,其實人的個性,半是先天,半是後天。我們不乏常見生活中木訥口拙,但在專業圈內卻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人。學校中我們也不乏常見課堂上神采飛揚、妙語連珠,走出教室卻變得靜如處子、沉默寡言的教師。可見,個性制約口才;個性能決定語言風格,但是不能限制言語能力。一個具有自信、熱情、昂揚的心理和思想品質的教師,方能充滿激情,形成自己獨特而又精彩的課堂語言。

小學語文教師課堂語言要充滿魅力

總之,好的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應該是規範生動、飽含情感而又富於啟發的。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課,語文教師就應該不斷錘鍊自己的教學語言,熟練掌握語文教學的語言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