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西海岸的浮山前是哪一部分?有何依據?浮山前崛起的過程是什麼?

陸語財經


這個問題必須由我,也就是“西海岸風水師”——曾經的magic6981045來回答。

題主是這麼描述問題的:“目前青島浮山前到山東頭一帶房價平均在五萬一平,但並沒有什麼特別好的交通,教育,商超等資源。富人看重的和我們平民思考的不一樣。僅僅是背山看海和連接市南嶗山,這樣的優勢為何足以支撐青島房價的至高點?”

題主說得一點都沒錯。從麥島路到海爾路一段的“浮山前”地段,也就是原先的徐家麥島、王家麥島、山東頭一帶,走路或者騎車轉轉看,會發現,這個地段全是一棟棟的小別墅,洋房以及一些高檔的公寓、住宅,景色秀美。

海青路春天的櫻花

但是,話要說回來,這一帶地區,人氣似乎不怎麼旺,走在街上見不到多少人。甚至可以說,不僅沒有商場、學校、醫院,甚至連小超市、便利店都不多見。

很多人買房,首先看交通、醫療,學校、商超。對於很多分析房產的作者、公眾號、大V而言,信誓旦旦的說“人口流入是實現房產價值增值的”第一要素。以上言論和做法看似有理,然而用來分析“浮山前”,這些說法統統失靈。很多人也是看不明白:如此人跡罕至、配套不齊、生活不便的區域,為何卻能成為青島樓市的制高點和“富人區”的標配?

答案很簡單,從規劃來看,麥島-沙子口一線,是很典型的富人區,這裡的邏輯是不能用普通購房者的邏輯去套的,如果生搬硬套,必然得出錯誤的結論。或者就一句話:貧窮限制了某些人的想象力。

對於普通平民百姓而言,每天為生活奔波,朝九晚五,每天關注柴米油鹽醬醋茶,追求生活便利是第一位的。在購房的時候,他們最關注的是房子距離交通樞紐、醫院學校、銀行超市的距離是否近。

然而對於富人而言,錢不是問題,正常的生活問題有家政,出門靠車,每天的生活就是琴棋書畫詩酒花,追求生活的品質是第一位的。在購房的時候,他們最關注的,是房前房後的風景怎麼樣。

可能是我小時候在八大關一帶長大——其實八大關、金口路、魚山路一帶“魚山前”的邏輯和“浮山前”極其相似,都是前海後山,綠樹掩映,別墅遍地,同樣沒有多少人口,找個小超市、便利店要走半天——有些東西潛移默化,後來和我同為80後的朋友們多在浮山後購房,發現他們關注的東西和我截然不同,這時候我才認識到,原來人和人的邏輯真的是不一樣的。

譬如說我,在挑房子的時候,潛移默化的會把“房子前面的風景如何”排在學校、醫院、商超甚至戶型之前考慮。2014年在沒有多少購房經驗,第一次出手西海岸的時候,用這個標準,為親戚選擇了“推開窗戶面朝大海,步行就能擁有陽光沙灘”的金沙灘青島印象小區。當時有人就說我“這人什麼眼光啊”,周圍連個大商場都沒有,正好掉在隧道公交兩站中間,地鐵規劃從新港山路經過,完美繞開了這個小區……

但是回頭看看他進城買的房子,我也是皺眉頭:樓前面還有樓,房子前面還有房子,小區周圍人聲鼎沸,每天早上被汽車喇叭吵醒……然而他卻樂此不彼:人聲鼎沸那是菜市場,大超市,買菜購物方便呦,你看看出門就有N趟公交車,到哪裡都方便……

對此,我的表情是:

回到樓主的話題,我想已經解釋得很明白了。在青島這樣山明水秀的旅遊城市,一個地塊想要成為“富人區”,不是憑藉交通便利,商業發達,更不是依賴學校、醫院加持就可以。

城市裡的富人區,必須依山傍海、山明水秀,平安寧靜。從風水上講,山南水北為陽,山的南坡,水的北岸,日照風景最佳,適宜修建高品質住宅。

還有,富人區距離商圈、學校、醫院、樞紐這些地方,不能太近,太近會嘈雜,亦不可太遠,太遠不便利。一般公交3-5站路,地鐵1-3站為最佳。

用 這個標準去卡“浮山前”的麥島、山東頭一帶,北有浮山,南有黃海,風水上屬於“陽地”,景色秀麗,山海之間距離短,不利匯聚大量人氣,正好修建小量的高品質住宅。

儘管麥島、山東頭等的附近沒有任何商圈、醫院,學校也寥寥無幾,不會被這些公共建築打擾。但是它本身距離青島的最大商圈——香港中路商圈也很近,距離萬象城、金獅廣場、利群金鼎廣場4站地鐵,距離佳世客、麥凱樂商場2站地鐵,同時距離東部市立醫院、眼科醫院、東部青醫附院都不遠,救護車可以在20分鐘內抵達。這也很完美符合富人區“鬧中取靜”的高品質定位。

所以,浮山前這個地方,麥島、山東頭一帶,風水天成,成為青島樓市的最高點,一點都不稀奇。這個地方,要麼是漁村,一旦開發建設,必然是奔著頂級豪宅區去的。

順便還可以看一下八大關:

下面,我們來看看題主的第二個問題:西海岸也有類似風水的地方,能否成為另一個浮山前?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搞明白,西海岸“類似風水”的地方在哪裡。很明顯,就是我的ID還是magic6981045時候經常發文絮叨的“珠山前”——靈山衛片區。

上下三張圖一比,“浮山前”和“珠山前”、“魚山前”的風水格局,簡直不能再像了。同樣的“面朝大海,背有靠山”,同樣是“一條大路挑兩邊”……

更重要的是,靈山衛同樣符合“鬧中取靜”的定義,往東地鐵1站路是積米崖商圈,2站路是長江路商圈,往西地鐵2站路,是朝陽山商圈(13號線車站距離大於2號線,僅供參考)。在這些商圈如火如荼建設的過程中,靈山衛本身卻是無比的安靜。

從海上拍過去的情景,你能分辨清楚哪個是麥島,哪個是靈山衛嗎?像極了,連建築後面的山型都像……

二者除了風水格局非常像以外,仔細對比,相似之處還有很多。

1:建築種類像,都是大片的別墅區。

青島低密度別墅扎堆的地方,目前一共就三個地區:老市南八大關一帶、小魚山南麓,東部嶗山區、浮山南麓沿海和西海岸靈山衛沿海、小珠山南麓。

除了這三個地方,青島其它地方目前很少出現別墅樓盤,修建的小區絕大多數以高層為主,容積率個頂個的高。別墅、洋房即便有也只是零星出現,很難或不能成片。

對於容積率很低的別墅類產品,政策一直是把控非常嚴厲的。“限墅令”下過一條又一條,卻能對靈山衛放口子,在這個地方大把大把的修別墅、洋房,對靈山衛住宅的定位,大家應該能看明白。

2:配套設施像。都非常重視公園、綠地。

“浮山前”的海濱地區,修建了供人休閒憩息的雕塑園,而“珠山前”的靈山衛地區,濱海步行道也在建設,更有貝殼橋這樣的經典地標建築。

浮山前附近修建了青島博物館、青島大劇院,而靈山衛也不缺類似建築:

大片的公園綠地、歌劇院、博物館、遊艇碼頭,這些很明顯都是富人區的標配。在一般普通居住區是不會出現的。

這時候有人就說了,臥槽,你說了這麼多麥島和靈山衛,“浮山前”和“珠山前”多麼多麼相似,可是麥島最貴的房子都十幾萬、幾十萬一平米了,青島富豪的標配,反觀靈山衛的別墅才幾個錢?有超過三萬的嗎?這能比嗎?

不好意思,把時間往前調15-20年,會發現,還真能。

在上世紀90年代,我們老市長推進“東部大開發”的時候,五四廣場還是爛泥灘,麥島還是小漁村。那時候的青島人,很多高喊“寧要西部一張床、不要東部一套房”,甚至出現單位分房在辛家莊、麥島、石老人的職工,哭著嚎著、請客送禮,寧可住房面積小一半也要改分到四方、滄口的事情出現……

是這些人傻、或者是高風亮節、逢場作戲嗎?不是的。

我沒記錯的話,1998年剛剛房改的時候,麥島的錦園小區的價格還沒有四方海雲庵的筒子樓貴。2002年的時候,海青路上新落成的海風花園別墅比西鎮八大峽新村要便宜很多。2000年的時候,在很多保守的老青島人眼裡,分房去麥島、石老人簡直就是“下農村”、“變鄉巴子”的存在,請客送禮也要回他們眼裡所謂的根正苗紅的市區——老市北、老四方、老滄口——是必然的選擇。只不過不知道這些人現在是不是腸子都悔青了。

然而,即使是當年“東部大開發”的親歷者,面對下一個節點到來的時候,很多人腦子依然是拐不過彎來。

圖為青島遊艇會,位於靈山衛以西、隱珠以東的兩河區域,什麼人用遊艇,可以好好思量一下。

在我反覆說“青島的未來在西海岸,西海岸的精髓在靈山衛”、“青島的下一個富人區能且只可能是靈山衛”的時候,還有大量的人是這樣回覆的:

有時候,看到一片片的類似評論,我有時候就在想,只有少數人才能成為富人,不是沒有道理的……

說學區房的,我真心想給大家算筆帳,最典型的例子,2萬買靈山衛,4萬買浮山後,100平米的住房差價200萬,150平米的住房差價300萬,而且一邊是座山觀海,春暖花開,風水上的陽地,地鐵通了一條(13)還在修兩條(1、6);另一邊是推開窗戶一堵大山,風水上的極陰之地,地鐵滿打滿算只規劃了一條(4)……

這種行為和20年前在麥島分房以後哭著嚎著、請客送禮也得把家搬回四方、滄口的行為,有多像,我在這裡就不說了……

雖然孩子上學也算大事,但是,在動輒二三百萬甚至更高的房價差距面前,先考慮孩子上學是多麼愚蠢的舉措!(300萬里拿出100萬來直接砸教育就翻盤了,真的,不是我說……)我都懷疑,家長這種思維怎麼能教出優秀的孩子?

所以,對於題主的問題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剛才說了浮山前這個地方,麥島、山東頭一帶,風水天成,成為青島樓市的最高點,一點都不稀奇。這個地方,要麼是漁村,一旦開發建設,必然是奔著頂級豪宅區去的。珠山前的靈山衛,道理也是相同的,要麼是漁村,一旦開發建設,必然也會最終成為青島樓市的最高點。

所以,放長線來看,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個人認為10-15年),“浮山前”和“珠山前”憑藉極其相似、甚至相同的風水格局、發展規劃,二者的房價,拉近,甚至拉平,是時間問題,不是能否問題。不信,可以走著瞧。

至於為什麼目前珠山前的價格這麼便宜,很明顯,一方面是目前這一帶還沒有發展成熟,很多利好還沒有落地。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對於剛落地的新青島人而言,像當年勇闖麥島的先行者一樣,落子創富的機會還是有的,就看能不能抓住了。


西海岸風水師


首先糾正一下,浮山在東海岸,不是西海岸。

其次浮山前的高房價確實跟交通、教育沒什麼關係,而是源於開發初期的定位,經歷無法複製。

浮山前通常是指青島大學本部至利群金鼎這一代,這個區塊其實在幾十年前沒多少人居住,繁華程度比起以中山路、臺東為主的老城區差遠了。但是隨著五四廣場金融區的崛起,青島重新樹立了市中心的定位。於是第一批高層建築群就在五四廣場至奧帆中心沿線開建。

在這批建築成形、區域定位確立以後,浮山前就成了“風水寶地”。因為浮山前寬度很窄,路少車更少,屬於真正的鬧中取靜之地。加上這個區塊背山面海,風景如畫,又緊鄰市中心,很明顯就是一塊風水寶地。開發商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於是各種樓盤開始進駐,以麥島區塊為多層住宅區,浮山以東為別墅區。早期的多層住宅和別墅都建於90年代前後。

當時青島並沒有什麼緊鄰市中心的富人區,浮山這裡的建築不僅年輕,而且位置好、離市中心一步之遙,房子賣的自然就貴,加上風景宜人,順理成章的變成了富人區,價格一路炒高。

到十年前,迪拜財團在麥島拿地準備投資數十億建中國第一個七星級酒店,當時島城媒體一度把這裡炒作為新地標、新中心,於是麥島沿線的樓盤再度風生水起。

於是經過了幾番炒作和趨勢性行情的推升,浮山前徹底成為了富人區的代名詞,房價也一路飆升反超奧帆中心區塊,成為島城均價第二高地,僅次於八大關-太平角沿線的均價。

因此可以總結為,浮山前的定位得益於島城第一個富人區,聚集了島城最早幾批富豪,加之很多北方明星、企業家都在這裡置業、度假,而且有過當初樓市上行最火爆的經歷,有過世界級財團的炒作,於是才有瞭如今的地位和價格。這些是西海岸複製不了的,因為西海岸總歸不是市中心所在,而是另一個軸心點,雖然路寬樓新,但是無論教育、醫療、金融、商業、旅遊資源跟主城區都不在一個水平線,所以也不存在水樓臺的優勢。

其實看一個方面就可以明白,青島當地有錢人基本都住在市區,西海岸買房的雖然很多,但基本不是自住,而是投資,因此難以形成真正的富人聚集區,自然不會推升出那麼離譜的價格。因此市區這邊單價7萬以上的樓盤有三十多個,單價10萬以上別墅盤有十幾個,而西海岸最貴的住宅也只有四萬多,最貴的別墅單價六萬多。因此初期定位的差別,就決定了價格的差異,這跟風水沒有直接關係。不然浮山後這種山北之地怎麼可能賣的比黃島前海還貴?


城市發展報告


我個人覺得,青島西海岸更像是東北的一部分。勤勞的東北人,已經是西海岸主要人口。

我很難認為西海岸是青島。完全不同的文化風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