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太后为儿子选正妃时为何不直接选择嫡女纯元?

九八娱乐呀


曹琴默死后,端妃曾对甄嬛说:“曹琴默心机颇深,可再深也比不过皇上与太后啊。”当初在纯元皇后入王府之前,胤禛身边已有齐月宾与宜修两位侧福晋,嫡福晋位仍旧虚悬。

雍亲王府嫡福晋被空留下来,正是乌雅氏所安排——当时九子夺嫡情势尚不明朗,宜修对于乌雅氏来说只不过是个占位子的棋子而已,纯元是被乌雅氏留下的底牌。


宜修虽是太后的亲信,但因为其是庶出,从小就不被重视,在家族中的地位也不高。剧中的宜修懂得医术,要知道古代正经人家或者宦官贵族家的女子,是不会学习医术的。也因如此,宜修养成了自卑而阴狠的性格。

康熙朝九子夺嫡,诸皇子为了争夺未来的皇位而明争暗斗。由于情势并不明朗,最终鹿死谁手并不好说,对于乌雅氏来说,自己的儿子胤禛是最有力的人选之一,但她心里还是更支持小儿子。以防万一,未来的皇后反正一定要是自家人。


怎么办呢?乌雅氏想到了宜修,将庶出的宜修提前指给了胤禛。首先,如果将来胤禛夺嫡失败,宜修只不过是个庶女,成了牺牲品也无所谓;再则,若是胤禛夺嫡有望,宜修这个侧福晋就成了占位子的物品,嫡福晋就能让乌拉那拉氏嫡出的纯元来做。

果然,胤禛从九子夺嫡中胜出,而纯元也借着看望妹妹出现在了雍亲王府。害得甄嬛失宠的那件纯元故衣,其样式与皇帝之妃的样式相差无几。纯元皇后第一次见到胤禛,违制穿成这样必然是受到了乌雅氏的授意与默许。


当时的宜修已经怀有身孕,胤禛承诺生子后扶其为嫡福晋,纯元此刻出现就是有意为之。虽然要立纯元为嫡福晋的人是胤禛,可纯元毕竟是太后的侄女,如果不愿意胤禛又怎么能强行为之呢?除非纯元压根就是奔着嫡福晋的位子去的。

如此,就明白为何年长的嫡女纯元尚在闺阁,庶出的次女宜修就先行嫁出了。宜修心思深沉,更是将成为嫡福晋与皇后作为自己人生改变的唯一出路,又怎么肯拱手于人呢?皇帝太后一直都在算计他人,即便端妃、华妃,曾经的甄嬛、沈眉庄真心相待,也都被算计。最终皇帝与太后那样的结局,也是种因得果吧。


澹奕


《甄嬛传》中,纯元皇后是宜修的姐姐,她美若天仙、通晓音律、才貌双全、能歌善舞,是皇帝一生挚爱。

可是这位皇后却是在妹妹宜修怀孕后,去看望妹妹的时候,与皇帝一见钟情,并嫁给了皇帝。这么完美的女子,太后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将她许配给儿子做福晋呢?

皇子一般先迎娶的是侧室

在清朝,很多皇子们一般都是先迎娶侧室,侧室进门后一两年再迎娶正室。选择侧室,就不会有太高的要求,选择宜修做侧福晋也就不奇怪了,齐妃在王府的时候也是侧福晋,父亲的官位是知府,官位并不高。在纯元皇后过门前,王府就是端妃和宜修两位侧福晋。

而且太后本来就不是很喜欢四阿哥,而是喜欢自己另一个儿子十四阿哥,也不会对四阿哥的侧室要求太高,只要有乌拉那拉氏家女儿的位置就行。

可能太后开始的时候就是想让宜修做正室,但是情况变了

宜修曾说过,太后向她许诺过,如果生下皇子,就立她做嫡福晋,这也是有可能的。

宜修虽然是家中庶女,但是从她治理后宫的情况和制衡嫔妃的手段来看还是有能力帮皇帝稳住家的,就像《步步惊心》里面八阿哥对即将成婚的十阿哥说“大好男儿岂能为情爱所绊,去一个能助自己成事的女子,才识最重要的。男女情爱,只不过是锦上添花之物”。

但是皇帝最终还是被男女情爱所绊,娶了宜修的姐姐纯元。

乌拉那拉氏家的态度也很重要

皇帝在成婚的时候很年轻,那时候太子还是二阿哥,夺嫡大战还未拉开序幕,当时的四阿哥在大家眼里不是热门。

就算是太后想让四阿哥迎娶纯元,家里有这么优秀的女儿,人家也不会随便嫁一个默默无闻的皇子,更有可能待价而沽,找一个更热门的人选。

当时的太子还是很受皇帝的喜爱,还没到被皇帝废黜的时候,那么纯元有可能会被家里安排做太子的侧室,太子如果顺利登基,那纯元就是稳稳的妃子;或者是当时的大热门八阿哥,都有可能是乌拉那拉家的选择对象,十四阿哥嘛比皇帝小十岁,从年龄上来看是不可能的。

可是不管是哪种可能性,皇帝最终还是娶了纯元,也造成了宜修心理的不平衡,为后来纯元的早殇埋下伏笔。


孤独的爱影室


1、门不当户不对。雍正谈婚论嫁的年纪时还是一位皇子,康熙早已立二阿哥为太子,不出意外,雍正做不了皇上,最多是亲王。雍正是康熙妃子所生,也就是庶出,与同样也是庶出的宜修才是门当户对。

2、即便不是给儿子选皇后,那么雍正的母亲也得给儿子选一位能干的妻子。纯元性情柔弱,缺少杀伐决断,不如宜修有治家才能。要想后院安稳,正室一定要有手腕。显然,纯元不是做儿媳的首选。

3、太后知道儿子喜欢什么样的女人,一旦给他那样的女人,肯定无心政事。即便不做皇帝,做亲王也得有所作为才行,碌碌无为沉迷女色的话,太后自己的后半辈子该依靠谁?还有封建社会对婚姻有“父母之命”这一说法,不防就给儿子选个不喜欢的妻子吧。

4、太后不喜欢纯元。对于后来纯元入王府取代宜修,又被宜修害死这件事,太后心知肚明,并默许支持。这在太后弥留之际,与竹息的对话中就看得出来。

太后为什么不喜欢纯元?再深入分析一下。剧中未出现纯元。但不难看出,甄嬛三分长相,七分性情,像极了纯元,我们可以把甄嬛看做是纯元。相貌出众,才情俱佳,诗词颇通,能歌善舞,精通音律,最要命的一条,是甄嬛时不时喜欢干政,这是后宫女人第一大忌。试想,一开始皇帝和纯元就在一起,那么必定是专房之宠,别的侍妾还有什么希望?皇家还怎么开枝散叶?

因此,太后老谋深算,选人用人自有一手!









评娱论影


《甄嬛传》中皇后宜修在即将被雍正终生监禁时,曾经痛苦的喊道:你知道庶出的孩子有多苦啊!这应该是当初康熙四皇子雍正母子,没有选择先进府的宜修为嫡福晋的真正原因了。

当初九王夺嫡,在其他的人眼里,无论怎么比较,雍正母子都只是不起眼的陪衬,虽然当时雍正确实是将自己的野心隐藏的很深,但是,如果真的让他娶个庶女做正室,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他自我感觉仍然是得不偿失的,毕竟哪个时代的庶女不仅仅是被家族,也是被全社会歧视的对象!

雍正生母不可能喜欢宜修当正室的原因还在于,如果雍正娶了庶女宜修,乌拉那拉家族一定会将美丽多才的嫡女纯元许给能力更强的皇子,到那个时候乌家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帮抚这个皇子称帝的,雍正母子则失去了一个有一定的实力帮助他们的家族势力!

总的来说,身在皇家,一切都是在围绕着利字运作的了。




爱咖啡的大妈


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当时皇上和宜修还是很恩爱的。皇上在纯元之前先认识的宜修,并承诺过还是侧福晋的宜修,若生下儿子,就扶她为正福晋。太后自然没有再给皇上配乌拉那拉氏其他的女子,其他女子还要联姻其他人。

第二、当时的皇上还是四阿哥,不得势,求娶不到乌拉那拉这种大家族的嫡女。不得宠没本事的阿哥有多惨,不要说结婚了,吃饱饭都是问题。这一点我们从甄嬛的养子乾隆就可以看出,乾隆不被父王喜爱,从小在圆明园长大,宫里拜高踩低的下人,都会欺负他,不给他饭吃,嬷嬷给他穿的是有饭渍的衣服,吃不饱穿不暖。

第三、当时的纯元已有婚约。纯元在和皇上一见钟情之前,已经许配给了战功赫赫的抚远大将军,这位抚远大将军比还是四阿哥的皇上有前途多了。如果不是四阿哥有可能继承大统,乌拉那拉家族怎么可能把嫡女许给平平无奇的庶出阿哥。

第四、太后更爱自己的小儿子十四阿哥,十四阿哥的婚约还没有定,太后自然无暇顾及不得势的四阿哥。当时只有八阿哥和十四阿哥最有可能继承大统,所以虽然四阿哥和十四阿哥都是太后的亲生儿子,但是太后更偏心十四阿哥,所以四阿哥的婚事就一直被搁置了,四阿哥才承诺宜修,生下儿子,就把她立为正室。

第五、谁也不会想到,九子夺嫡中,最不起眼的四阿哥会胜出。乌拉那拉氏为了自己家族的荣耀,选择自己家族的女子配给不同的阿哥或者朝中有功之臣,这样来保证自己家族在朝中的话语权,四阿哥在九子夺嫡中表现平庸,只能配以平庸的宜修。

第六、四阿哥是庶出,也没有大的作为,娶的只能是庶出的宜修。庶出配庶出,嫡出配嫡出。嫡庶尊卑很重要,纯元身为嫡女,嫁给当时庶出的四阿哥,算是下嫁了。

第七、纯元性子纯良,不适合宫斗,很有可能保不住乌拉那拉氏全族的荣耀,宜修城府极深,更适合深宫生活。从后来纯元被宜修害死,临死前还要替她求情可以看出,纯元单纯,可能管不住后宫众嫔妃,太后也不放心纯元去趟这趟浑水。

第八、太后更喜欢宜修。宜修和太后很像,都是庶出,都城府深。太后在宜修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太后是很爱宜修的,从后来知道宜修害死了自己那么多孙子,临死前还让皇上答应她永不废后可以看出,对宜修的宽容无底线啊。真的是很包庇宜修。

谢谢大家提出不同观点。






阿黛奴奴


这个剧中太后有提到过,因为纯元性格温和,没有心机,城府不深不善于经营算计,并不适合当正妃/皇后,从适合乌拉那拉氏的发展来看,太后还是觉得宜修更适合当,管理后宫。所以太后明知道纯元是宜修害死的,为了乌拉那拉氏的荣耀,也不能说,其实太后心里也是一直觉得对不起皇上和纯元还有被宜修害死的皇子的。

我觉得纯元应该是那种性格善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闺阁女子,样貌也很美丽,因为是嫡出,家里也比较宠爱,所以纯元应该不会也不屑争宠;但是宜修是大家族里的庶出,为了让自己有个好前程,一定更会察言观色,精于算计,想想宜修为了当上皇后真是谋划太多了,到头来还有华妃、甄嬛这样的宠妃,上面还有太后,皇上对她也只是情分,并没有爱情,

想想宜修过的也并不幸福吧!


落雪盟


《甄嬛传》太后没有直接选乌拉那拉氏嫡女有以下几个原因:

1.纯元已经有了毁约她的未婚夫是抚远大将军,太后为了巩固后宫地位必须在乌拉那拉氏选择其他人进宫培养。


2.纯元是乌拉那拉氏嫡女,她是一个全能的大家闺秀,在什么都能轻易得到的家族里纯元太单纯,而宜修是庶女,在家族中没有地位,在生活中想要什么必须要靠心机、靠手段来得取想要的东西,太后认为在后宫必须步步为营才能走下去。


3.太后也是庶出,多少对宜修感同身受,对宜修的处境出于同情,她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宜修更适合在深宫中生存,太后还许出只有宜修生了孩子就封她嫡福晋的承诺。



人算不如天算,皇上还是爱上了纯元,姐妹俩共侍一夫,宜修嫉妒成恨设计将姐姐杀害,本以为一切都水到渠成,谁知甄嬛和纯元如此相似,皇上对她宠爱有加,宜修又按捺不住想陷害甄嬛,甄嬛不甘示弱揭穿宜修的不堪往事,最后下旨将乌拉那拉氏宜修禁足在永和宫,此生不复相见。


害人之心不可有,否则只会自食恶果。关于太后为何没有选择纯元?有其他见解的欢迎讨论。


平凡的小蚊子


太后没有选择纯元为正妃,这是由以下几个原因的。



首先,纯元是嫡女,太后对她有很大的期望,于是纯元和一位大将军定亲。因为当时作为皇子的皇帝地位还不是很高,看不到太大的希望,而大将军手握兵权,位高权重,是合适的结亲对象。后来太后看到了雍正有登位的可能性,所以就设计让纯元借着宜修怀孕的时机去王府勾引皇上。她明明知道福晋之位对宜修的重要性,但看出雍正没有被宜修所以吸引。太后便毫不犹豫的将纯元送进王府,还赏赐了华服。



但是后来,太后对纯元失望了,所以宜修设计害死了纯元,太后也没有多管,因为太后认为作为皇后或者正妃要有全局观,拿的起放的下,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关键时候出手要果断,纯元因为太心慈手软,太后没有中意她,觉得她日后难成大事。而宜修则不一样,她虽是庶出,但是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哪怕是自己的姐姐也能狠下心去杀害。也许在太后心中,这样的人更能适合后宫。



综上所述,太后没有选择嫡女纯元。


平安读历史


原因可能因为以下几点

1太后是乌拉那拉氏,将同是乌拉那拉氏宜修嫁给自己儿子亲上加亲,辅助朝政,但是当时的四阿哥并不突出,也许将庶女许配给四阿哥比较合适。

2纯元是姐姐,宜修是妹妹,古代来讲一般是姐姐先许配人家,可能是纯元已经有许配的人选,只是没成婚,后来和四阿哥相遇钟情,才会嫁给四阿哥。

3太后有意扶持四阿哥登上皇位,宜修就是皇后,她曾多次说过,纯元心思善良,不适合后位,也许一开始她就没打算让四阿哥娶纯元,只是自己儿子坚持喜欢纯元才会入府。



一条小河流


“朕是庶出,皇额娘也是庶出”

《甄嬛传》中,太后乌拉那拉氏是先将自己母系的乌拉那拉氏宜修选入府的,并且在宜修嫁入王府后,也如皇上所言,皇上还是很孝顺太后的,在太后选定了宜修之后,送给了一对玉镯给宜修,并说道,“愿如此环,朝夕相见”,同时许诺:“若生下皇子,则晋封为福晋。”没想到,后面纯元盛装看望怀孕的宜修,结果被皇上一夜相中,死活觉得是此生最爱,各种软硬兼施逼得太后答应封纯元为福晋。



这些当中我们都能看出,太后先为皇上筹谋的是宜修,那为什么太后会为皇上选一个庶出做正妃呢?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

1.皇上也是庶出,并且不得势

在王府的时候,在皇上还没有成为皇上,还是不怎么起眼四阿哥。九子夺嫡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有耳闻,开始的四爷并不受康熙爷的待见,也不是九个儿子当中最出色的一个,所以一开始选王妃,太后也没想着按照顶配的标致去给四阿哥选择。就算皇后有这个心去乌拉那拉氏挑一个嫡女出来,乌拉那拉氏也不会同意把嫡女嫁给一个不受待见的皇子。

2.太后的私心

太后有生育有2个皇子,除了四阿哥外还有一个十四皇子,从太后临终前和皇上的对白中,我们不难发现,太后更疼爱的是十四阿哥。毕竟十四阿哥是太后自己带大的,而四阿哥是在孝义仁皇后膝下长大的,所以不得势不得宠的四阿哥太后也不会在太后那里获得多少优待,选正妃更多的是义务吧。

3.太后的同理心

太后本身也是庶妃出身,所以特别能理解庶出的地位和尴尬,碰巧宜修在未出阁前也是德才兼备的女子,因为自己的遭遇,太后的同理心让她觉得,与其选个旁系家族的嫡长女,不如选自己母系的庶出。这在她死前还留下一道诏书说,乌拉那拉氏不能废后,可以看出,太后是很看重母族的荣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