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燕王朱棣沒有篡位,還是由朱允炆執政的話,會不會有朱棣那樣的政績?

多巴胺酸


我覺得不太可能。就算燕王朱棣沒有篡位,朱允炆一直當著皇帝,他的政績也不可能像朱棣那麼好,甚至不如在位時間不到一年的朱高熾,可能和朱祁鎮差不多吧。

原因如下:

一、朱允炆是理想主義者,滿腦子充斥著儒家經典

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成為中原政權的主流學說。皇帝以此統治天下,士子以此博得科舉出身,普通老百姓以此為自己的道德標準。

眾所周知,朱元璋出身貧寒,這就代表他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哪怕後來大權在握,對儒家始終如同霧裡看花水中望月。尤其是當他治國過程中出現力不從心之感時,必然會懷疑是不是因為自己沒有學好儒學,治國才會這麼艱難?

他就如同一個普通的老父親,自己沒得到的,拼命在兒孫身上補償。皇太子朱標在世時,朱元璋給他找了許多大儒當老師;朱標去世後,朱元璋把這種待遇用在皇太孫朱允炆身上,凡是他覺得好的,無論是典籍還是大儒,全部劃拉給朱允炆。

這就給朱允炆營造了一種環境:處於儒家的包圍中。對儒家的治國之道堅信不疑,以為書中的道理都是正確的。說得直白點,他讀書讀成了個書呆子。

劉徹推崇儒家,不是真覺得儒家有多好,而是認為儒家有利於自己的統治,把儒家當做工具;朱允炆則是真心“尊”儒家,被洗腦了。

兩者完全不是一回事兒。前者是政治家,後者是理想主義者。由一個理想主義者執掌大明,非常的危險。

二、朱允炆用人有問題

朱允炆重用的是黃子澄、齊泰、方孝孺,這三位滿腹經倫,學問精深,走到哪裡都是受人尊重的學者,完全可以著書立學。

問題是,他們都沒有幹實事的經驗,半輩子打交道的都是書本。在權力的遊戲中,他們都是初學者。

正因如此,黃子澄和齊泰的削藩建議才會那麼簡單粗暴,也許在他們想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是寫在書本上的,世人都應當遵從。朝廷詔令一下,各位藩王就應該乖乖聽令。

但如果藩王們都這麼聽話,又何必削藩?

方孝孺的身份首先是大儒,其次才是官員。他壓根沒經過科舉,是朱允炆破格委任為官的,討伐燕王的詔書檄文都出自他之手。

不過,這倒也不全是朱允炆的鍋,因為這三位,都是朱元璋在世時交待朱允炆重用的。

這種情況,可以勉強用這個成語來形容:矯枉過正。

也許在朱元璋心裡,朱家子孫必然是剛猛的,正好用儒家的“仁”去中和一下。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朱允炆沒學到儒家的仁,只學到了儒家的迂。

三、朱允炆太過急功近利

學了一肚子學問的朱允炆很急,才登基就迫不及待的把刀對準叔叔們。

可是,如果他真的用心了,就應該從歷史長河中發現,帝位交替之際是最容易出問題的,此時最重要的是穩。哪怕藩王們有什麼異動,剛上任的皇帝也應以安撫為主。

在這一點上,他的堂侄朱瞻基就做得相當不錯。

他倒好,不但不安撫,還主動挑起事端。給本就有異心的朱棣送去了藉口。

連基本的“以史為鑑”都做不到,只有愚蠢的急功近利,這樣的朱允炆,怎麼能當好一個皇帝?

總之,從已經發生的種種事情來判斷,朱允炆不具備明君的素質。他要是甘於平庸還好,能做個守成之君,要是能力不足又偏要逞能,那可就要出大事了,就像後世的朱祁鎮,活生生的例子。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一、朱棣根本沒有什麼政績,倒是耗幹了朱明朝的底子,從此走向下坡路。朱棣六伐蒙古,一無所得,窮兵黜武,耗幹了國力,使後繼的仁宣二帝,只好作戰略收縮,棄長城外大片土地,讓越南徹底獨立。抄殺建文朝忠臣,大搞瓜蔓抄,連可憐的宮女太監也不放過,朱棣的行為,顛覆了忠奸,走向了厚黑。

二、建文帝雖在位三年,雖武勳朱元璋在位時已一網打盡,但所信用的一批大臣,均錚錚鐵骨。方孝儒、黃子澄、鐵玄、景清……,假以時日,用之治國,必可富國強兵。


安平144796971


明朝中靖難之役一直是我們後世談論的事情,燕王朱棣以靖難之名奪取建文帝朱允炆的江山一直被我們後世所詬病。很多人也許會好奇如果當年燕王朱棣沒有篡位,還是由朱允炆執政的話,會不會有朱棣那樣的政績?

其實答案顯而易見,就算朱棣當年不實行篡位之舉朱允炆的江山依然無法鞏固,甚至明朝會亡於朱允炆之手。或許很多人看到這個的結果會感到震驚,可是我們以當時的局勢來說這樣的結果是註定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朱允炆登基為帝的時候,由於朱元璋為了朱允炆的地位穩固處死了很多功臣良將,朱允炆即位之後手下完全沒有獨擋一面的將帥之才,朱允炆急於削藩致使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假設朱棣沒有發動靖難之役,朱棣被削藩也是必然,朱棣也有可能被軟禁於南京永不錄用,又或者朱棣死於非命。

我們拋開燕王朱棣不說,以朱允文削藩之策來說沒有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其他藩王在忍無可忍之下也會發動靖難之役,誰勝誰負我們不得而知,就算朱允炆勝出,內戰也是必定會爆發的一件事情。

朱允炆削藩成功之後也不會出現後來的遷都北京,可是歷史告訴我們選擇把都城建在南邊的王朝基本上都是命數不長,當然也有沒有辦法抵抗北方政權選擇偏安一隅的王朝。朱允炆不遷都北京可以說明朝依然受到外敵的威脅,朱棣登基為帝之後幾次遠征我們也可以看出明朝一直受外部政權的威脅。朱允炆削藩直接導致沒有將帥之才鎮守明朝邊疆,自己又無將帥之才可用,明朝的處境我們可想而知。

其次,朱允炆生性贏弱缺乏殺伐果斷的雄心,削藩之後朱允炆的性格註定其手下會出現很多佞臣,當時的明朝臣子可以說都是以文治國,朱允炆又是一個太平皇帝,如此這般的王朝如何阻擋來自四面八方的威脅。

最後我們根據朱允炆盲目削藩中也能看出朱允炆是怎麼一位帝王,毫無主見才是朱允炆,其聽信一些文臣的建議盲目削藩,又以道德之名不想讓自己落個殺叔之名,一個如此在乎名分的帝王,如何能處佞臣震天下。

通過以上我們很容易看出如果沒有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明朝的江山社稷將毀於一旦,朱允炆雖然仁厚可當時的局勢,明朝不需要一位仁厚的帝王而是一位殺伐果斷的君主,要是朱允炆在朱棣之後成為大明天子,明朝定當走向繁榮昌盛,可是朱允炆在朱棣之前成為了明朝君王。

朱棣登基之後加強皇權,遷都北京,幾次遠征這些措施可以說直接讓明朝走向強盛,朱允炆登基雖然削藩可是並沒有加強皇權,削藩之策乃是一些文臣所提出的建議,顯然朱允炆繼續執政依然無法加強皇權。朱允炆無法加強皇權自然無法遷都更不用說遠征之事,明朝在朱允炆和那些文臣的治理之下只會重新走弱宋的道路。


豫北老崔


首先朱允炆和朱棣相比,一個生活在相對和平的深宮大院,從小接受的是治國安邦的良好教育,但少了些戰火紛飛年代應有的殺伐果斷!一國之君既要有文治又要有武功,從靖難之役中朱允炆的表現來看,他是一個文人儒者形象,仁愛有餘,殺伐不足!就靖難之役的起因來看,是朱允炆聽從了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等一批文人的建議主張,沒有自己的主張,身邊也缺少像劉基、姚廣孝,那樣的幹臣,即使沒有靖難之役,朱允炆頂多也就做一個守成之主。當然歷史留給他的時間不多,歷史更不能假設!最後用漢高祖劉邦的話來總結一下吧,劉邦在登基稱帝后的一次君臣大宴中說,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朕不及張良,論排兵佈陣攻城略地不及韓信,論戶籍民生不及蕭何,緣何朕為君汝為臣?唯朕能馭人耳!


午後龍城


首先,絕對不會有永樂大帝后來如此大的歷史功績,但是也不會太差!作為守成之君,仁孝寬厚,會讓後面仁宣之治的盛況提前幾十年到來應該沒問題,老百姓少受點委屈!

朱元璋留下的底子是很紮實的,當然除了軍事!實際上到了建文朝,文官勢力已經碾壓武將,這也就是為什麼建文朝廷傾全國之力滅燕還打的如此費勁,最後還被反殺!所以武功方面,朱允炆是想都不敢想的,更別說五徵漠北,三犁虜廷,下西洋,定安南,包括後面的萬國來朝,文化上的永樂大典,吏治上的改革等等,這些需要精力旺盛,手段高明,更需要野心十足,雄才偉略,很明顯,朱允炆欠缺!

但是朱允炆絕對是個好皇帝,不過,天意如此,天佑朱棣,燕王當立!


陽明先生的小雅


朱允文從小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而且朱允炆為人寬厚,朱允文也並不是沒朱棣聰明,朱允炆的聰慧從小就受到朱元璋的稱讚。朱棣的靖難之役對國家來說是一場浩劫,殺了很多的忠於朱允炆的臣子,而且朱棣因為自己造反起家,得位不正,致使他疑心很重,加強集權,使朝政缺乏民主,朱棣好大喜功,為了證明自己勝於朱允炆,多次對漠北用兵,勞民傷財,後期的漠北征戰並無實際意義。朱棣給整個朝政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朱允炆從即位起就著手改革朱元璋統治後期給國家帶來的弊病,給社會發展帶來了活力,當一個國家在奪取政權時需要像朱元璋,朱棣一樣的人,而在平和時期,就需要朱允炆一樣的皇帝,朱允炆肯定比朱棣更利於國家的發展。可惜的是朱允炆在軍事方面並不擅長,其皇爺爺朱元璋也沒有給他留下好的將才。


北地君


應該不會。建文沒有朱棣的水平,沒有識人用人的本事。他身邊的近臣大都是些崇尚道德文章但不通實務的空談之輩。削藩很正確,但具體方法和分寸這些人都不懂,一波垃圾操作,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害得建文跟他們一起完蛋。當然,建文還年輕,或許還能成長,但他已經沒機會證明自己了。丟掉皇位之前的建文,才略遠不如朱棣。而他手下那些滿口道德文章的冬烘先生,即便沒有面臨削藩的嚴峻問題考驗,安處太平之世,也不見得能治理好國家。


薺菜糰子


這個絕對沒有嘛,因為篡位他都有那麼厲害,肯定當皇帝也絕對厲害,會動腦的人,肯定這個會自理天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2ce000d0c920189e2af\

朱銀貴


歷史沒有假設,朱棣做皇帝是超過朱允炆的!對朱棣治理國家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朱允炆是個過渡皇帝,不是沒給他機會,他有的是機會幹掉朱棣!但他沒那麼做,這就不適合他當皇帝!作為帝王,殺伐決斷那是成竹在胸的!心慈手軟那還是皇帝嗎?


我的家鄉是草原


朱棣與其父朱元璋一樣,性格剛烈,雄才大略!朱棣打下了明朝最大的領土,有萬國來朝之霸氣!蒙古被打的不敢侵入中原!朱棣死後瓦剌大軍頻繁侵入中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