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與其國內蒙古人的糾葛與現狀

本文共1208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自從13世紀蒙古的拔都、速不臺征服基輔羅斯以後,俄羅斯與烏克蘭人曾有200多年深受蒙古人影響,而來自蒙古的入侵也加速了俄羅斯的形成,並且為未來的擴張提供了文化基因。後來隨著俄羅斯的擴張,蒙古人的居住範圍逐漸被壓縮在現今蒙古、中西伯利亞一帶。

俄羅斯與其國內蒙古人的糾葛與現狀

俄羅斯蒙古人的由來與分佈

根據1926年蘇聯時期開始的人口普查與定義來看,蘇聯與俄羅斯時期對於其國內蒙古人的定義十分明確,只承認四個民族:布里亞特、卡爾梅克、索牙恩和喀爾喀。至於圖瓦、韃靼等族則被視為突厥人,儘管這些民族已經長期和蒙古人融合,被統稱為現代蒙古人,但本質上仍然大相徑庭,仍然和公元前3世紀的突厥人和公元3世紀的敕勒人有著密切的關係。

俄羅斯與其國內蒙古人的糾葛與現狀

而根據2010年俄羅斯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目前俄境內蒙古人數一共有65.1萬人,約佔全俄總人口的0.47%,其中布里亞特人約46.1萬人,卡爾梅克人18.3萬,索亞恩人約3600多人,而喀爾喀人則約2900人。現今在俄蒙古人主要分佈在四個區域,分為卡爾梅克、布里亞特兩個俄聯邦加盟共和國,以及貝加爾邊疆區的阿加布里亞特特區,和伊爾庫茨克州烏斯季奧爾登斯基-布里亞特特區。

俄羅斯與其國內蒙古人的糾葛與現狀

蘇聯時期的粗暴管理

蘇聯時期的管理是極其簡單粗暴的,由於1917-1922年間年有許多蒙古人出於對沙俄的忠誠與認同,選擇支持沙俄勢力,所以導致在斯大林時期對布里亞特人、卡爾梅克人等其實並不算友好,雖然當時成立了自治區域,但仍然派遣大批的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進入這些區域。

俄羅斯與其國內蒙古人的糾葛與現狀

斯大林與馬爾基佐娃

20世紀20-30年代,大批的布里亞特和卡爾梅克人被強制遷移到西伯利亞和卡累利阿的沼澤地帶,這導致了部分人在20世紀40年代選擇支持納粹德國。為了報復,1943年當時的卡爾梅克人被當局全部遷移至遠東,而布里亞特人也被遷移了2萬人。

直到1957年赫魯曉夫上臺後,布里亞特和卡爾梅克人才被允許返回故土,但是當他們返回的時候,當地已經遷入了大量的俄羅斯與烏克蘭人,以至於到蘇聯解體時,俄羅斯人仍然在當地佔據40-50%以上的優勢地位。

俄羅斯與其國內蒙古人的糾葛與現狀

蘇聯軍官與布里亞特官員

俄羅斯時期的發展與面臨的問題

之所以布里亞特和卡爾梅克地區能夠平穩過渡到俄聯邦加盟共和國,主要有兩個原因,除了之前所說的俄羅斯人由於遷徙佔據當地40-50%的優勢地位,另一個原因是自從1958年蘇聯對全境要求使用西裡爾字母之後,對布里亞特和卡爾梅克等其國內蒙古人的文化影響。

俄羅斯與其國內蒙古人的糾葛與現狀

不過當時很快就面臨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由於俄羅斯經濟低迷導致俄政府缺乏對遠東地區的有效管理與發展,進而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人開始離開遠東致使當地經濟狀況惡化。卡爾梅克人還好點,由於地處高加索地區,享受交通、高加索運河、石油開採等便利,但是布里亞特由於純依靠農業產業,工商業並不算強,所以一度為了自保不得已加入到出賣各種國家資源的地步。

雖然在21世紀的頭十年問題隨著俄羅斯經濟發展有所恢復,但由於克里米亞問題導致的制裁與全球能源價格下滑,實際上最近幾年問題仍然較為凸顯。儘管這些地區試圖通過打造服務業和旅遊業來開闢新的經濟增長點,但效果也並不理想。

俄羅斯與其國內蒙古人的糾葛與現狀

俄羅斯自古深受蒙古影響,所以在近代對遠東地區包括蒙古人在內的各部族仍心存芥蒂,在目前俄羅斯人比例已經在布里亞特和卡爾梅克不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如何發展經濟和拆分來加強影響成為未來俄政府所要考慮的問題。

儘管目前俄羅斯通過宏大的遠東計劃和能源管道過境等手段勉力維持同布里亞特和卡爾梅克地區的微妙平衡,但由於俄人口增長率下降和產業結構單一等問題,實際上平衡已經開始傾斜。2018年俄政府再次制定2035年遠東和高加索地區經濟刺激措施,來加強包括布里亞特和卡爾梅克在內的地區經濟發展,可見克里姆林宮仍然不會輕易放棄對俄蒙古人的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