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被列强打了72年,为何还能坚持到1912年?

菩萨我想对你说


公元1840年起,各国列强便熟练的驾驶着坚船利炮来敲大清的国门。清政府一开始不以为然,慈禧太后居然说出:谅中华之物力,结余国之欢心。清朝最高的执政人居然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这样的政府是不配存活的,为此当代人才会将晚清的历史列为一段中华的屈辱史。不过就是这样的政府居然在列强的瓜分下整整存活了72年,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1、列强并非想要灭亡清朝

华夏子民当时全部听命于大清王朝颁布的圣旨,列强想要占领一处想要自己凭借武力征服是不现实的,为此只好将最高统治者控制住,然后让大清的执政者成为他们的傀儡,有了这样一位代言人,他们在中国的国土想做一些过分的事情实在是简单不过,纷纷在中国的沿海区域开设领事馆。


设想清朝如若灭亡,天下必定重新洗牌,豪强四起。洋人作为入侵种族是会被遭到豪强的压制的,列强是不可能将全部的兵力转移到中国战场的,当时的中国作为农业大国除了经济发展没有列强快之外,各方面都比列强要好很多。单单一个人口问题便是列强无法解决的事情。


大清拥有四万万人口,难道要将这些人全部都杀掉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在屠杀的途中很可能遭到反抗,有一个人反抗其人是不会干看着的,因此少数的列强必须要控制一个能够命令华夏土地上子民的政府,清政府毫无疑问是最好的人选。因此列强只会与大清朝廷要钱,要海关盐税等相关税收的减免,根本不会傻到灭亡清政府。

2、清政府图强

洋务运动可以说造就了一批有权、有兵、有枪、有炮的封疆大吏。慈禧开始慢慢无法掌控这些人,尤其是袁世凯的新军,也就是在袁世凯死后分为各个系别的军阀。当然此时的大清已经亡了。这些军阀中不少数是一些反对列强的人,不论何时何地都在与列强对着干。


当然洋务运动自然也是早就了一些晚清重臣、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大臣,他们对待列强的态度是非常强硬的,但有一点需要大家谨记,那便是清政府的政策实在是太过落后,单单发展枪炮能改变的了什么呢?举一个例子:战场上正在交战,一道圣旨下来,大清将官都得停下手中的防守或进攻来归降听完圣旨在捡起枪来继续战斗。


在这样的制度下清政府怎么可能胜利呢?何况列强又不是傻子,在清官兵接旨时早已攻占了阵地,多少能够决定胜利的时刻被这样耽误。还有大烟,吸食大烟的官兵不在少数,打仗时烟瘾来了还得先吸食完大烟再去打仗这得遗误多少战机呢?不过清政府的短暂图强还是让大清苟延残喘了近20年。

3、辛亥革命爆发大清灭亡

大清灭亡那一年是在1912年,这一年也正好是辛亥革命大爆发的时间。一时间十五个省份瞬间全部宣布脱离了清政府的统治,大清一下子失去了半壁江山,继而北伐军继续北上,隆裕太后(当时慈禧已死,溥仪少不更事)派遣袁世凯镇压北伐军。不料袁世凯却玩起了南北谈判的把戏。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南北谈判”:袁世凯一方面利用大清新军的战斗力吓唬北伐军,一方面利用北伐军浩大的声势逼迫溥仪退位,不过可以保证皇帝、太后可以住在紫禁城中,每年从政府拨300万两银子供紫禁城之需。北伐军碍于新军的战斗力,隆裕太后碍于北伐军的声势,因此双方妥协,袁世凯从中钻了空子成为了第一任大总统。

总结:大清能够苟延残喘的确靠的是大清的新军,以及列强根本无心想要让清政府灭亡,仔细观察清政府灭亡后各国列强的态度,除去卖国贼袁世凯与日签订的二十一条,可以说各地军阀以及南京政府都在反抗军阀,由此可见大清能够挨打七十二年不亡,与以上这几点有着莫大的关系,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慕容鉴史


在我们的印象中,晚清72年的时间,是一个千疮百孔,破烂不堪的时代。不断被列强轮番轰击,国内暴动也是此起彼伏。给人的感觉就是摇摇欲坠,大厦将倾。

但实际上,晚清虽然遭受到了轮番冲击,整个国家的体制其实还非常稳固,政府依然还是一个主权政府,国家的疆域相对来说还比较完整,国内也没有四分五裂的状况。

(清朝区位图)

那么,清朝遭遇了列强的轮番轰打,为什么最终还是没有把清朝给轰倒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中华民族有强大凝聚力。

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这一点,是历史上的很多国家都很难比的。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灿烂辉煌的文明,出现过很多盛极一时的国家。但是这些文明和国家,延续到今天的非常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凝聚力差了。

中华民族不一样,中华文明是从古至今,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从来没有断代过文明。这个从来没有断过,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华文明有强大的抗压能力。不管外民族的冲击有多大,中华民族都能够承受得住。

清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最高形态,其抗压能力也是相当强的,就算有列强轮番冲击,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把清朝给冲垮。

这一点,和同样是文明古国的印度不一样。印度也是一个大国,但是很快就成了英国的殖民地。就是因为印度抗压的能力不强,而印度在历史上多次断代,这也是他们文明的特性。

(中央集权)

其二,清朝有雄厚的中央集权基础。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对于中国这种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来说,其实是有好处的。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在往中央集权这条路上发展。从元朝开始,尤其是朱元璋的一系列措施以后,中央集权制度已经非常强大了。这种集权制度让地方上的权力变得比较弱,地方没有足够的实力与中央抗衡,因此地方不容易出现军阀割据的现象。

地方上不容易出现军阀割据的现象,而是比较服从于中央,听从中央的调度。这样一来,地方上就不容易分崩离析。就算受到了外国列强的打击,受到了农民起义的冲击,依然不容易把中央集权的制度给冲散。因此清朝政府能够一直坚挺过来。

(鸦片战争)

其三,汉族官员在满清的强势崛起。

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的汉族官员数量上是比较少的,也不处在主导地位。但是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列强对中国的持续打击,在朝廷中起主导作用的满族官员,已经无法应付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汉族官员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并且逐渐主导朝廷。

汉族官员由于前所未有的在朝廷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也就是说他们处在上升期,因此他们心态非常昂扬,对朝廷非常拥护,积极主动巴心巴肝地为朝廷服务。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少有的。为什么在历史上少有的呢?因为其他历史朝代,汉族官员一直处在主导地位。这样,到了朝代末年,他们整个内心就会有一种疲软的感觉,不愿意为朝廷服务。而且梦想着自己能够取代皇帝,建立新朝廷,往往这个时候,他们就容易造反。

而清朝的汉人官员绝不会造反,因为他们刚刚强势起来,这正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他们不会想得那么远。曾国藩在剿灭太平天国以后,有不少人认为曾国藩有可能造反做大。但事实上曾国藩并没有这样做。后来的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也都没有这样做过。这也就是晚清时期汉人官员的精神状态。

(辛亥革命)

其四,清朝政府不断通过割地赔款进行缓冲。

清朝政府在遭遇列强冲击的时候,他们虽然每次都打败了,但是清朝的国家并没有解体。根本的原因,就是清廷不断地通过割地赔款来进行缓冲。对于那些西方列强来说,中国离他们太远了,就算把中国占领了,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求得一些实惠,割点地,赔点款,他们也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每次清政府在和列强打仗,打败以后,一旦清政府割地赔款了,矛盾又会缓和一段时间,直到下一次矛盾再次激化,再次发动战争。

当然了,和中国的领土隔得比较近的日本是一个例外,日本对中国的土地有强烈的索求。但是日本崛起的时间比较晚一些。等到他们全面侵略中国的时候,清朝政府也已经灭亡了。

由于有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因此清朝虽然不断遭到列强打击,但仍然一直坚挺了下来。直到辛亥革命爆发以后,在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下,皇帝退位,清朝才退出中国历史舞台。


张生全精彩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清朝总体上还能维持对全国的掌控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虽然清朝战败,但是满清皇族依然牢牢掌握着对全国的统治。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由于八旗、绿营不堪一击,太平军迅速席卷东南半壁江山,为了剿灭太平天国,中央政府放权给地方,湘军、淮军等地方私人武装相继崛起,满清对全国的掌控已经大为减弱,但是名义上各地方实力派依然服从满清政权。慈禧太后在晚清时代维持了中国的相对独立和统一,慈禧太后从开始垂帘听政,执掌清朝最高权力,长达47年之久。1908年慈禧太后病死,1911年清朝土崩瓦解。

开展洋务运动自救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内部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主要是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的机器来发展自己的近代工业。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自上而下实现自救的一次尝试,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列强前期只是寻求利益

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主要内容是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允许自由贸易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法俄等国签订《北京条约》主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割地、赔款、开放商埠等。其中俄国趁火打劫,侵占了整个外东北,从此中国失去了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随后八国联军侵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此时的中国陷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客观上也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小哥话历史


说晚清被列强打了70年,未免太过夸张了。实际上,晚清的对外战争十分有限,其中还不全是吃败仗,统计如下:

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败。

1858-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败。

1883-1885年,中法战争,平。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败。

1900年,八国联军之役,败。

换言之,在整个晚清七十年中,中国与外国发生了5次战争,其中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都是小规模战争,受影响的范围十分有限,仅仅限于边境地区。

至于八国联军之战,虽然京城被攻陷,但洋人之举实际上是为了解救外国公使,列强并没有做进一步的打算。

其中受创最大的两次,一次是英法联军之役,这次北京同样被攻陷,局势是十分危险的,不过,更大的危险并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内部。

如果说,清廷应该灭亡的话,这次是概率是最大的,因为1860年时,不但有英法联军攻陷京城, 其他地区也基本糜烂,包括南方的太平军,北方的捻军,还有陕甘之乱,另外在西域同样如此,正的四面楚歌,随时都有崩塌的可能。

可以说,这是清朝建立之后,最为危急的时候。可是,清廷居然挺过来了!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由此清朝得以续命50年。

另外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是甲午战争,当然,当时的小日本算不上什么列强,这次的战争实际上也是中国的洋务新政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的大考验。

结果,小日本胜利了,老大中国败了。

从影响上和对国人的冲击来说,甲午战争的惨败远远胜过之前的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还有中法之战,因为之前败给的都是西方列强,而这次却是一向被看不起的小日本!

由此,一些国人激动了,激动完了就开始乱来,这就有了之后的戊戌变法乱搞一气,结果又引发了两年后的庚子劫难。

所幸的是,在庚子年后,慈禧太后毅然改弦更张,推行清末新政,老大的中国重新焕发新的生机,清末十年生机勃勃,是二十世纪中国中最后的十年之一(另一个是八十年代)。

可惜的是,势头良好的清末新政,最终被日本人豢养的士官系和革命党给摧毁了,最终,中国再次进入分裂与混乱,由此进入了最可怕越来越黑暗的几十年。

相比民国后的几十年,晚清时期还算是相当不错的。

当然,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晚清的国际社会确实十分恶劣,简直就是弱肉强食的社会,国际社会没有公正强大的霸权,弱小国家十分不幸。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即便是野心勃勃的强国也吃了大亏,国际社会才有所改变,那种弱肉强食的规则虽然没有改变,但毕竟要有规矩多了。

由此,很多国家包括战败国日本也得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包括中国在内,最近的四十年也受益这一波全球化,由此成为国际社会上举足轻重的角色。


坑爹史册


从1840年起,清朝紧闭的大门在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慢慢地被打开,让外国人看见了一个东方国家的真实面貌。而作为东方大地主人的清朝,并没有因西方势力的渗透而亡国,反倒苟延残喘几十年,直到了1912年的辛亥革命才推翻了清朝。

清朝的生命力可以说是相当强了,对外经历好几次外国侵略,对内农民起义弄的是轰轰烈烈,一个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大半个中国,虽说这都是对清朝是伤筋动骨的事情,但清朝还是还是扛住了这一次次的风波。


清朝能够坚持,分内外因,内因是封建统治者为了拯救江河日下的政权,一直在努力采取措施改变,像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这都是当时有识之士为了改变国家局势的一些尝试,只是这时的清朝已经积重难返,它采取的一些措施只能治治皮外伤,烂到骨髓的东西已经无力改变,结果当然也是不尽人意。



而外国侵略者也不想让清朝这么快就亡国了,为什么呢?因为清朝能够很好地代表他们的利益,外国侵略者只要一与清朝作战,即使清朝作战胜利了,也会签订有利于侵略者的条约对于清朝这样的表现,侵略者自然是极力维护清朝统治,而清朝也逐渐地沦为了列强的狗腿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洋人的朝廷”,清朝到后面也真是为外国列强服务了。

清朝能够存在下去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在种种历史条件之下,清朝苟延残喘了七十二年,到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时,清朝根基才逐渐瓦解。


历史百家争鸣


中国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很大程度上与日本有关。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经济文化、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水平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同期水平。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开始,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为了消除海患,采取禁止海边的渔民和商人出海的方式减少海上贼寇对于我国的骚扰和侵犯。

而我们知道在明朝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的海上隐患便是倭寇。倭寇就如同跳蚤一样不断的侵扰我国的海疆,而倭寇主要是由日本浪人和中国沿海地区的土匪流民组成。

正是由于这些海上的倭寇长期占据东亚各地区沿海地区的海域,对来往的各类经贸往来的船只和中国沿海地区的渔民进行骚扰和侵略。而当时的大明王朝的统治者尽管多次派遣军队前去剿灭这些倭寇。但是一直都没能彻底剿灭匪患。最终统治者选择禁止海上贸易关上海上国门。

而满清政府建立之后,基本上延续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和各项政策。尽管清朝早期曾经对外开放部分通商口岸和港口城市,但是在乾隆皇帝时期便彻底地关上了海疆大门,继续执行几百年来的海禁政策。

正是由于海禁政策和八股文取士对于百姓思想的禁锢。因此当西方列强凭借着尖船利炮扣开中国的大门之后,无论是上层统治者还是下层的平民百姓都没有意识到战败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与西方工业化强国之间的差距。依然在做着天朝上邦的黄粱美梦。

这也是为何从1840年开始英国与清政府之间爆发鸦片战争,并且最终以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而告终。如此丧权辱国的条约并没有警醒清朝统治者,更没有警醒那些早已经被传统封建思想洗脑的平民百姓。



正是由于当时四万万中国百姓都没有意识到战败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因此也不会有很强烈的推翻封建王朝统治的意识和觉悟。而且经过二百多年的统治满清政府已经被全国人民所接受。人们并不会把战败的原因归结到满清政府统治者的目光短浅和腐朽统治以及中国当时的社会制度严重落后上来。


而且当时的中国作为占世界人口近1/4的东方大国,西方列强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入侵中国。因此清政府才在能够在风雨飘摇之际,依然摇摇晃晃跌跌撞撞的继续统治了72年。

因此清政府之所以能够从鸦片战争开始一直维持了72年的统治,实际上是因为无论是中国内部还是外部西方列强,都没有足够的实力推翻掉如此之庞大的满清王朝。


珞珈山的猫


西亚病夫被打了好几百年,除了日本以外所有打过中国的列强都和土耳其打过吧。直到1914年土耳其也还坚持着,所以清帝国也没什么了不清,土耳其和清两大病夫都是百足之早虫死而不僵,正常情况下都能坚持很多年的。土灭亡只是因为在世界大战中站错了队,否则还可以再病很多年。根基大就不可能一下倒掉,只能慢慢来,19世纪历史就是痛打三大老帝国,土耳其、西班牙、清,土和清都坚持到20世纪了,所以坚持下去也没那么难。评价西太后的话叫万寿疆无,意思就是总得慢慢丢,这么大一个大清国,不可能一下就倒,只能小刀慢慢拉.


海中岩haha


十九世纪初,清政府的统治腐朽没落,闭关自守,而同时期的西方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国力蒸蒸日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原料更大的市场,于是纷纷盯上了中国这块肥肉,自鸦片战争起就用坚船利炮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那么为什么腐朽至极的清朝仍坚持到了1912年?

首先因为中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大国

虽然朝廷腐朽,但反抗侵略的爱国军民舍生反抗,要完全吃掉中国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地大人多,民间对外来侵略者的反抗也是此起彼伏,比如义和团运动、三元里抗英等等,而外国侵略者跨重洋而来,兵力往往不多,还不足以完全控制中国。


其次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也有着利益矛盾,互相牵制,难以调和

中国对侵略者来说无疑是一块未被开发的净土,英、法、美、俄、日等等帝国主义都想在中国分一杯羹,谁也不想看别国一家独大,于是形成互相牵制的局面,谁也别想完全吞掉中国,比如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时,曾有人提出就此灭亡大清,但遭到了美国的反对。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本意在于中国的原料和市场,并不是想要直接统治中国

而后期的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代言人,维护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与帝国主义沆瀣一气剥削人民。帝国主义所需要的正是一个这样听话的傀儡政府,比起灭亡清朝他们反而要维持清朝的统治,毕竟一个分裂的战火连绵的中国中,他们的在华利益也得不到保障。比如帝国主义甚至还出兵帮助清朝镇压要推翻清廷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侩子手。

清政府被列强打了72年,但是一直没有倒台,最主要的原因是西方列强也没想推翻清政府。并且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也没有出现一个可以取代清政府的政治势力,所以清政府才得以延续到了1912年。而在辛亥革命清政府倒台后,帝国主义又迅速找上北洋军阀,扶植起新的利益代言人。


以史正衣冠


外国侵略者打进来,逼清王朝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清王朝。历史上能坚持72年的王朝都不多,清王朝内忧外患下还能坚持72年,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奇迹。

深挖这个原因,就是清王朝在列强入侵以后,开始变得有钱了。有钱了,即使国势衰败,国家也还能维持,遇到问题大不了花钱搞定。在列强打开清朝国门以前,清王朝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的是农业税,就是从土地上收税,这个税每年是固定的,因为国家的土地是固定的,差不多在每年三四千万两白银左右。


等到了列强打开满清政府的国门以后,逼迫清王朝开放市场,帮助清王朝建立现代关税体系,让清王朝开始在农业税之外,有了新的税源,而且关税这个税源是随着外贸增长而不断增长的。到了甲午海战之后,清王朝的财政收入突破一亿两白银,到了1908年,清王朝的财政收入突破两亿两白银。

收入这么恐怖,增速也这么恐怖,所以清政府才能在被列强打败以后,还能坚持72年。列强要赔款,给他;地方上叛乱了,拿钱招兵去镇压;要发展工业搞洋务运动,政府也马上拨款;搞新式军队,清政府也能拿出钱来。


有钱好办事,清朝在末期虽然被外国人欺负,但是也开辟了新的财源,所以列强逼迫清朝开放通商口岸,也是帮清朝开辟了新的财路,也一定程度上帮清朝续了命。


西山讲历史


我在这里不妨打个比方。

我们把清朝比作一个大的家族,清统治者比作族长。人民群众比作大家族的成员,而列强当仁不让就是强盗。

正常逻辑,强盗闯进这个家族,其主要目的就是抢劫财物。当然,强盗嘛,看到女人也不会以君子自居,行尽卑鄙之事。看到这个家族有好的地盘也会强占去,方便自己再来时歇歇脚.打打尖什么的。但决不轻易毁灭这个家族,因为还得为以后再来留有余地。

这个家族的族长偏偏又是个不学无术,却又精于吃喝嫖赌之人。但又是个怂包软蛋,眼睁睁地看着强盗抢劫财产,侮辱家人不敢抵抗。只是哀求强盗给自己多少留一点。至于地盘,反正有的是,给就给一点,保命要紧。

而这个家族的成实在难以忍受族长的所作所为,只好奋起反抗推翻老大,然后选出有德之人带领大家奋发图强,振兴家族,把强盗赶出家园,让强盗再无可乘之机。

不知本人这一比方是否确当,希望大家多留言指正,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