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甲午戰爭清政府打贏了,讓日本賠償兩億兩白銀,能賠的起嗎?

0詩意0769


如果甲午海戰清政府打贏了,日本賠款賠得起嗎?

那麼我們先來看一下《馬關條約》清政府的代價有多大:

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其他的暫且不論,且看賠款:

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

就是這比賠款讓搖搖欲墜的清廷雪上加霜不久後就走向滅亡。而日本則此後國力蒸蒸日上,成為了東亞地區霸主。

那麼我們假設清政府打贏了,反過來,如果清政府戰勝也同樣要求日本賠償賠2億兩白銀,日本賠得起嗎?

答案是賠不起的。

那麼我們就來分析一下,1893年日本預算收入為8804萬日元,實際決算為11377萬日元,相當於7585萬兩白銀(當時1兩白銀摺合約1.5日元),清政府同期8867萬兩白銀。兩個國家財政實力相差不大,1894年開戰當年,日本為了獲得戰爭資金還發行鉅額的戰爭債券。而日本通過戰勝不僅把向各國的借款還清,而且通過賠款繼續發展工業,普及小學教育。

這場戰爭毫不誇張的可以說是國運之爭,如果清廷打贏了,或許能夠通過賠款穩定當時的局勢,繼續穩坐東亞老大的位置,而日本或許因為賠款而壓制住發展的勢頭,或許也就不會有後來的侵華戰爭。

當然歷史沒有如果,正如毛主席說的落後就要捱打,我輩自當努力!


我與春風共踏青


1894年中日兩國因為朝鮮問題在中國黃海發生了震驚世界的“甲午戰爭”,這場決定中日兩國國運的戰爭最終以清政府的失敗,日本侵略軍的勝利而告終,戰爭結來後清政府被迫在日本的馬關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該條約的大致內容是,清政府被迫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島,彭湖列島等,清政府被迫開放沙市,杭州,重慶等為通商埠岸,允許日本在這些通商口岸設資辦廠,清政府被迫賠償日本白銀2億倆。


我們暫且不說其它,單說這筆天價賠款,這筆賠款對日本的經濟注入了強有力血液,使日本的經濟,軍事,乃至文化教訓得到了飛速的發速,從此後日本就象打了雞血似的全速飛奔,不但遠遠地超越了中國,而且快速地走入世界強國,成為東亞霸主,同時也使日本國內的軍國主義初償甜頭,並迅速登上日本的政治舞臺。從此日本軍國主義更加的野心彭漲,把侵略中國作為他們的既定目的,為以後的全面佔領東北,繼而侵華戰爭儲備力量,埋下了伏碑。可以說如果沒有甲午中日戰爭,沒有日本甲午戰爭的取勝,沒有這2億兩白銀賠款,就沒有日本經濟後來的飛躍式飛展,軍國主義的野心彭漲,也就沒有後來的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由此可見這2億兩白銀對中國是多麼大的危害,對日本也是多麼的利好,當然福禍相倚,也正是這2億白銀使日本最終償到了發動戰爭的苦果,成為戰敗國,淪為至今還是美國的奴才。當然話又說回來了,假如那場決定國運的戰爭,清政府勝制又會如何呢?我們的國運又如何呢,歷史不可複製,時間不會倒流,世上永沒後悔藥,永沒有如果假設。那麼問題來了,假如清政府打贏了中日甲午戰爭,日本賠償2億兩白銀,能賠起嗎?

要問答這個問題我們先看一下甲午戰爭前日本國內的情況吧。我們知道在世界歷史上中華民族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不僅是東亞,亞州的老大,就是在世界民族之林裡也是數一數二的,而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小人少,資源潰乏,千百年來都禁錮在日本小島之上,然而日本卻是個侵略成性的國家,為了生存發展,也為了掠奪中華民族的地大物博,盛世物華,他們一直覬覦著我大中華,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歷史上他們總是想以朝鮮為跳板來侵犯我中原王朝,於是他們不斷地侵略朝鮮,欲控刻朝鮮,但他們始終陰謀沒有得逞,分別在唐朝,元朝,明朝,被我中原王朝打得滿地找牙。日本這個民族也是一個欺軟怕硬,敬佩強者的民族,因為打不過,他們只得服軟,只得乖乖學習我中原王朝,因此在歷史上日本各各王朝,都是以中原王朝為凱模,並認真向其學習的。只是到了近代,確切地說是當西方列強用船堅炮利打敗清政府時並迫使其簽定一些不平等條約時,日木才發現這個老大哥己老朽不中用了,於是他們開始了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文化等,並發動了有名的明治維新。明治維新成功後,日本人又看到清政府更加腐敗無能,於是預謀發動侵華戰爭。




然而日本人也知道清政府雖然腐敗,但廋死的駱駝比馬大,還是不好對付的,於是他們拿出了所有的家當來為這場戰爭做準備,甚至不惜向外大肆發行國債,也就是說為了這場戰爭日本人已押上國運,押上了舉國的財力,他們知道假日輸了這場戰爭,日本的財政就會入不付出,經濟就會崩毀,甚至會亡國。由此可見日本如果輸掉這場戰爭,就會績臺高築,那還會有錢賠清政府2億兩白銀呢?

由此可見日本如果戰敗是根本賠不起這2億兩白銀的。

日本不但賠不起這2億兩白銀,而且清政府也不會讓日本賠償的。因為縱觀中國古代史,中原王朝很少有要求戰敗國賠償銀錢這種事情,因為中國王朝的皇帝們根本就不缺什麼銀子,他們情願自己的子民受苦受窮,也不要求戰敗國賠錢的,他們只想過著無憂無愁的皇帝生活,只想獲得一點可憐的虛榮心,因而都會安於現狀,平穩發展,如果逢到那些有血性的帝王,向外開疆拓土也是為了對方成為自己的潘國,向自已稱臣上供而矣。


縱觀中國歷史上也的確如此,唐朝時,明朝時我們都打敗了日本,但卻沒有讓他賠款,抗日戰爭時我們也取得了艱難的勝利,但也沒有讓日本賠款。所以說我們中華民族向來是熱愛和平的民族,為了慕鄰友好,為了以史為鑑,面向未來,中華民族甚至以德報怨。這樣的民族難道會要求日本人戰敗賠款嗎?


所以說假若中日甲日戰爭日本戰敗了,他們賠不起這2億兩白銀,更重要的是清政府一定不會讓日本賠的!

親愛的朋友們,假若有一天日本又挑起事端,同中國開戰,日本被我大中國暴揍慘敗,你們說要不要他賠款。


張生史話


賠不起。

當時日本發動這場戰爭,國內已經沒有錢了,在倫敦發行了鉅額的公債,光每天的利息都能讓日本財政破產。甲午戰爭中日本差點經濟崩潰。在戰爭要結束時,日本銀行連生絲出口的信用憑證都開不出來,清政府的戰爭資源卻還沒動員出來。

如果清政府硬氣一點,拖著不籤協議,日本政府必定拖垮,反而我們成為戰勝國,我們得到賠款,日本明治維新的成果也付之東流。可能幾十年才能緩過氣來,也不會有後來日本全面侵華戰爭。

所以日本也急著想和清政府議和,求得賠款。

兩億兩白銀是很大一筆錢,日本得到這筆錢之後可以繼續發展自己,而清政府確越來越貧窮。

為什麼清政府不和日本死磕呢?

清政府體量很大,日本就那麼一點,清政府人口有四萬萬人,日本只有四千萬人。甲午戰爭不僅在海上有戰場,在陸地上也有。清軍共參戰630000人,日本31500人。雖然打不過日本,但是日本畢竟遠離本土作戰,戰線長。不適於長期作戰。只能速戰速決。

當時日本已經完全摧毀中國渤海灣防線,北洋艦隊覆滅,遼東半島被侵佔,山東半島岌岌可危,這時,日本揚言要打到北京。清廷震動,慈禧、光緒都坐不住了。要派李鴻章議和。

日本也是剛經歷明治維新開始學習西方。在軍事,經濟,文化,政治有長足的發展,當時的日本是君主立憲制,採用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而此時的清朝還是封建制度。雖然經過洋務運動建立了北洋水師(當時亞洲第一強大之海軍),隨著日本奮起直追,慢慢超越了清政府。直到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完敗,





趣事推薦


為了買軍艦,日本幾乎把兜襠布都當了,白花花的銀子肯定是拿不出。

依照國際慣例,割地賠款。

普法戰爭就是法國割了森林和煤礦資源充作賠款。

日本雖小,但還是可依據國際慣例執行。

當然啦,清政府或許對殖民沒興趣,若是有的話,早就在北洋水師稱霸亞洲時期對日本下狠手了。

所以嘛,日本即便輸了甲午戰爭,頂多是彎腰低頭,獻個降書降表,事情也就過了。

呵呵,姿態抵白銀,就是這麼回事。

畢竟清政府從骨子裡壓根不屬於同時代列強。

追求的是宣威罷了。

說到這裡,並不是說清政府是善良的綿羊,而是海外殖民心態是不存在的,否則憑當時南洋華人基礎,呵呵。


鴻哥iouyh福小鋪


不可能賠!清朝腐敗無能就是政治智慧限制,政治目標是爭奪權位“轉圈”沙皇與日本都在擴大疆土“轉圈”


免孑4


借用伊藤博文的一句話,飢甚,尚未下嚥。管他陪不陪的起,日本人當時不管你陪不陪的起,他就要這麼多。懂嗎?


雪風SnowWind


以清政府的屁性,就算打勝了,也會把琉球群島和半個朝鮮半島送給日本的。


椰子73935496


對比一下財政收入:據日本官方公佈的數字,日本1893年預算收入為8804.5萬日元,決算為11376.9萬日元中國1893年為8867萬庫平兩。若以一兩白銀約等於1.5日元計算,中國財政收入超過日本決算數1000餘萬兩。

所以,清政府當時也是賠不起的。但是,如果打贏了,日本也必須得賠款。


文化星河


先回答假設,賠不起。其次就是大清贏了,不會讓日本賠錢的,日本是那種寧為玉碎的國家,沒有贏家的。最後,你應該明白不是大清想要賠,是大清的政府想要賠,只有還能統治大清人,賠10億都會賠,這錢又不是他們出,是大清的的百姓做牛做馬出的。


唧唧拂卿卿


滿清,把俄國從一個小國打成了一個世界大國,把日本從一個島國打成了一個世界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