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失控威胁孩子的妈妈们是怎么了?

“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失控威胁孩子的妈妈们是怎么了?


不许哭!

呜呜呜~~~


叫你不要哭还哭!听见没有!

呜呜呜呜呜呜~~~


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快走!你不走我就自己走了,你一个人留在这里吧!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只见一个哭的鼻涕眼泪直流的孩子,疯狂抱住妈妈的腿……

这一幕,是不是非常熟悉?


大家经常都可以在商场、餐厅、游乐场里看到情绪都失控的妈妈和孩子。


“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失控威胁孩子的妈妈们是怎么了?


01

失控的妈妈怎么了?


我们曾经都当过旁观者,也有可能就是当事者,也许你没说过“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但你可能说过“你再这样,我就走了”,两者有区别吗?


也许在我们心里有区别,至少我没说不要你,但在孩子心里,却是一个意思,都是被抛弃了,我们的换而言之,只是为了让自己不那么内疚罢了。


并且你有没发现,我们一定会在"不要你"这件事情上加一个

前提,听起来好像是因为孩子哭、孩子不听话才得到的一个惩罚,从而规避了自己的责任。


看似反常的行为,背后却透露着很多妈妈的共性,说出这些话时就已经后悔,但却还是忍不住说出口,明明每次都后悔伤害了孩子,却回回都重蹈覆撤


实际上,从孩子的出生开始,妈妈在每个阶段会给自己揽上不同的责任,小到吃喝、拉撒,大到娱乐、学习,正因为责任太多,以至于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都在妈妈身上,一旦来自外界的压力大过于所能承受的,很容易就会迁怒于我们最爱的孩子。


这种反应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叫做“踢猫效应”。


人的情绪会受到环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当受到了来自家庭、工作、社会上的一些指责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而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常常会成为那个弱者。



“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失控威胁孩子的妈妈们是怎么了?


02

来自社会对妈妈的低评价

“孩子不乖是妈妈的错”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在公共场合如果有个孩子在哭闹,那么身边人会有什么反应?


通常人的下意识会看看这个孩子的妈妈在做什么,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会觉得,孩子哭闹的根源一定在妈妈身上,身边每个路人炙热的眼光,就好像审视一样看着妈妈。


此时,这些无形的压力就变成了让妈妈发火威胁孩子的导火索,因为急于想让孩子停下来,急于想让路人知道这不是我的错……


妈妈用孩子最依赖的母爱作为赌注,再这样我就不爱你了、在这样我就走了……


害怕失去妈妈的孩子,内心情绪从生气转变成了恐惧,哭的更撕心裂肺了。


不是孩子不受威胁,而是你戳中她的软肋了,越小的孩子越不会用语言去表达自己,哭就是他们最直接的情绪宣泄出口。


可此时被自己的狠话“绑架”的妈妈,哪怕心里不太愿意,也半推半就往前走几步以示“你再哭我真的就走了”,被吓坏的孩子只能把泪水强憋回去,抽抽搭搭的抱紧不想失去的妈妈。


“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失控威胁孩子的妈妈们是怎么了?


03

来自妈妈个人的高要求

“我要当一个好妈妈”


女人从怀孕的那一刻起,身体的激素就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再加上宝宝在身体里的变化,一切的事都会让你从一个女生不由自主的迅速进入妈妈这个角色,开始担心关于孩子的所有问题。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转变是让孩子在出生的时候就能得到母亲更好的照顾,但从个人角度来说,这一系列的焦虑行为更会把自己逼上一个死胡同,那就是“我必须要成为一个好妈妈。”


实际上,妈妈并没有什么标准,每个人尽力而为就好,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可为母则刚的本性,却让很多人开始和自己较真死磕,可又有谁规定,为母就必须刚呢?


孩子一直哭,是不是我的奶不够?

孩子不吃饭,是不是我做的饭不好吃?



妈妈为孩子成长骄傲的同时,也把孩子所有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归咎于自己不够好


试问,一个时刻都在怀疑自己没把孩子照顾好的妈妈,情绪怎么可能稳定?


“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失控威胁孩子的妈妈们是怎么了?


04

来自丈夫的漠不关心

“好像孩子时妈妈一个人的”


职场妈妈不仅要工作,下班还要继续带娃,而全职妈妈更不用说,除了带娃,还包揽了所有家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爸爸下班回家就是刷手机、玩游戏、休息。


所以爸爸是个摆设吗?


之前有人说丧偶式育儿其实没什么,至少自己做主没人指责,比起来诈尸式育儿更叫人受不了,孩子一旦生病、成绩差,遭殃的就是妈妈,“你怎么带个孩子都带不好?”


此时此刻,感觉毫无依靠的妈妈,下意识的反应是赶紧找一个情绪的发泄口,而这个出口很可能就是孩子。


“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失控威胁孩子的妈妈们是怎么了?


05

教来自原生家庭的投射

“你到底怎么管小孩的“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男主外女主内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潜规则。


照顾孩子的任务好像就应该妈妈多承担一些,应该在很多人的成长史中,但凡出了点纰漏,遭殃的除了孩子,受牵连的一定还有妈妈,从小看着妈妈被妈妈指责“你到底怎么管孩子的?”


很多男人也许只是从小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当孩子出事的时候,第一时间不是想着一起解决问题,而是立马指责妻子。


这种潜移默化的刻板印象像传承一样,父母传给孩子,孩子再传给下一代……


“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失控威胁孩子的妈妈们是怎么了?


06

怎么跳出“不行发火却又控制不住”的怪圈


以上的四个原因,错综复杂都成了妈妈情绪崩溃的

导火索,而喜怒无常的孩子充当的就是火上浇油的角色,表面上看似孩子“自作自受”的行为,却都说明了,妈妈受到了多方的压力,你需要喘口气了。


回想一下,骂孩子又几次真的是因为孩子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而大部分都是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容忍力比较低。


很多妈妈可能觉得,我知道问题的所在,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跳出这个“不想发火,却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怪圈?


01

不做完美妈妈

通常追求完美的妈妈更容易发火,因为对自己要求太高,和理想中有差距的时候就容易产生自我怀疑,也很容易把这种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所以试着做一个及格妈妈就行,不要太较真。


02

学会放手

带孩子就像一个公司的合作项目,需要两个人共同出力,如果一个同事付出太多,另一个同事就容易产生抱怨情绪。你该做的就是多分一点任务给那个同事,瞬间心理就平衡了。


03

失控时抱抱孩子

人都有情绪,孩子发脾气也是常态,当感觉场面失控的时候,不妨试试不说话,就俯下身子去

抱抱哭闹的孩子,她一定会因为被理解和爱而安静下来,绝对不是威胁和责骂。


04

给自己留些生活空间

哪怕生活再忙碌,也给自己留一点和自己、朋友们独处的时间,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调剂,换个心情,不要只是看到孩子的缺点,去发现她的优点,乏味重复的日子会让你不停钻牛角尖。


“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失控威胁孩子的妈妈们是怎么了?


相信每个妈妈都是孩子最好的妈妈


只有心态平和的妈妈,才能让孩子在稳定的家庭氛围里学会去理解接纳自己,如果我们都觉得自己的父母曾经做的不对,那么努力让孩子不要成为下一个自己。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END

作者:C妈,能理性写干货,也能走心写鸡汤,带你走出育儿误区,远离焦虑!

C妈生活志,分享有料的育儿干货,有趣的亲子漫画。

“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失控威胁孩子的妈妈们是怎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