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對你伸出了小拳頭,該怎麼辦?

我們一直以為父母對孩子太粗暴值得批評,然而在不知不覺中,孩子不尊重父母這種新的“家暴”模式悄然而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對父母伸出了小拳頭?家長又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如果孩子對你伸出了小拳頭,該怎麼辦?


週末和兒子一起去購物,看到超市門口一個3歲左右的小女孩一邊哭喊一邊揮著小拳頭往奶奶身上打著。奶奶竟然還在滿臉笑容的哄著孩子。


原來,小女孩已經坐了很長時間超市門口的付費搖搖車了,時間已經接近中午,奶奶著急回家做飯,但是小女孩一直不肯下來。奶奶把她抱下來之後,小拳頭就揮舞到了奶奶身上。


曾有一項調查表明:將近5成的孩子會在盛怒的情況下對父母拳腳相加。


的確,這種情況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經常遇見。畢竟孩子是家裡的寶貝,當孩子習慣了無止境的索取和我行我素,一旦需求得不到滿足,,暴力往往就成了他們表達情緒的方式——躺在地上打滾、嚎啕大哭,重者會“大打”出手。


前幾年網上瘋傳了這樣一段視頻:因為當快遞員的父親沒給自己買iphone7,16歲的兒子讓父親在門外罰站,甚至破口大罵讓他跪在自己面前認錯……面對這樣喪盡天良的不孝行為,在憤怒的同時,更多人在感慨:“養不教,父之過”。


是呀,當孩子出現了問題,作為父母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但是當孩子長大之後才後悔,是不是有些晚了呢?


趁著孩子還小,我們不妨來回想一下,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是不是忽視了孩子的情緒引導。

比如,覺得孩子脾氣大,只是年齡小,任性而已。很多家長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能“一俊遮百醜”。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父母都會盡量滿足,特別是對孩子的錯誤行為本著忍讓的態度,甚至當孩子隨意打罵父母或長輩的時候,父母也認為孩子只是一時任性,孩子還小長大了就好了。特別是當孩子產生不良情緒的時候我們一般只會哄哄孩子,從來沒有告訴孩子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比如,教育孩子方式過於嚴厲,覺得“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習慣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孩子的問題,並不深究孩子問題背後的原因,或者從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一旦覺得,“爸爸媽媽因為生氣所以打了自己”是合理的。那麼孩子也會模仿這種暴力宣洩情緒的做法。


當孩子對家長表現出暴力傾向時,我們該如何教育和引導孩子呢?


首先,要第一時間制止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


當孩子第一次表現出要動手的時候,作為家長我們要馬上按住他的手,阻止行為發生。一般情況下孩子在採用暴力方式的時候,都是情緒比較激動不能控制自己的時候,急需一個宣洩口。


如果這時候我們讓孩子馬上道歉,並嚴肅的強調這種行為的錯誤方式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的話孩子是很難接受的,有些固執的孩子甚至還會變本加厲和我們唱反調。


其實,攻擊性是人的內在特性,每個人都會有攻擊性的行為,特別是在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可能表現為摔東西或踢東西。

慢慢隨著年齡增長,可能表現為與其他孩子發生爭吵、打架等行為。如果我們對孩子的攻擊性能加以正確引導,就可以變為孩子人格發展的積極成分,如堅忍的性格、頑強的意志品質等。


但如果不能正確引導,到後面就會發現,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大,打在我們身上的小拳頭越來越疼。就像我們眾所周知的馬加爵事件、藥家鑫事件等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其次,當孩子情緒平靜的時候可以和孩子聊一聊打人的原因,並給出恰當的建議。


當我們發覺孩子傷心、生氣或害怕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是把自己置身於他們的位置,用共情的方法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例如:可可到朋友家玩得很開心,但是媽媽要求她馬上回家,可可卻因為媽媽的一句話,對著媽媽大發脾氣,還對媽媽“拳打腳踢”,不讓媽媽靠近她。等她平靜下來,媽媽問她是不是還有別的原因讓她覺得不高興?可可哭著說自己不想馬上回家去,還想和好朋友玩一會。


媽媽知道原因後,指出她今天的錯誤,告訴孩子在憤怒之中,選擇傷害別人作為發洩的渠道,背後隱藏的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建議她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要求她向媽媽道歉。


所以在生活中,父母要堅定而溫和的執行家庭中的規矩。


最後,我們可以嘗試在生活中幫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和我們一樣,生活中難免遇到挫折,產生負面情緒,其實很多家長很清楚孩子們的情緒所在,但是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們管理情緒。其實,情緒管理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即便是我們大人,終其一生都很難做到。對於小孩子而言,情緒既抽象又神秘。在盛怒之下自己彷彿變成了另外一個人,當打了爸爸媽媽之後很多孩子都會大哭,因為他們自己也會害怕承擔結果。


這個時候親子共度就有很大的作用了,和孩子們一起讀一些關於情緒管理的繪本,讓孩子們感知情緒產生的場景,這樣他們就會慢慢接納和表達不同的情緒。


比如:《我的情緒小怪獸》,用不同顏色的怪獸,來表示孩子的情緒。當憤怒的時候,紅色的小怪獸被放出來了,我們要用深呼吸,默數一二三等方式,讓怪獸回到瓶子裡去。《菲菲生氣了》這本書幫助孩子們自己找到正確的方法來排解自己憤怒的情緒,用優雅的方式引導孩子正確處理情緒,非常推薦。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當孩子對自己伸出小拳頭時,正是我們教育孩子如何表達情緒的時機,我們要溫柔而堅定地制止,告訴孩子如何正確的表達情緒。在幫助孩子的疏解情緒的過程中,一定要把腳步放慢一點,孩子總能給您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


想了解更多育兒資訊,就來壹點壹滴,和我們一起學習和成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