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補液這門技術活,你掌握了嗎?

液體復甦是解決危重患者血容量不足或休克的首要治療措施,但補液量過度會引起肺水腫;


補液量不足則引起組織氧合障礙,引起腎血管收縮(以保障重要臟器灌注)從而引發腎功能損傷。


兩者均會延長機械通氣的時間,對病情不利,那麼重症患者補液應如何權衡呢?


量入為出


人體內的體液通過以下幾種途徑排出體外。


1. 腎臟排尿:每日尿量一般約為 1000-1500 ml,至少 500 ml。每日人體代謝產生 35-40 g 固體廢物,而每 15 ml 尿能排出 1 g 固體廢物。


2. 經肺呼出:正常情況下,每日經過呼氣而喪失的水分約 400 ml。這種水分的喪失也是恆定的,不因體內缺水而減少。


3. 經皮膚丟失:每日從皮膚蒸發的體液約 500 ml。這種蒸發也是比較恆定的,也不因為體內缺水而減少。


如有出汗,則從皮膚的丟失會更多,而如有發熱,則體溫每升高 1 ℃,經皮丟失的體液將增加 100 ml。


4. 經消化道丟失:胃腸道每日分泌消化液約 8200 mL,其中絕大部分被重吸收,只有約 100 ml 從糞便排出。


以上通過各種途徑排出或丟失的體液總量約為 2000~2500 mL。其中皮膚蒸發(出汗除外)和經肺呼出一般是看不到的,所以稱作不顯性失水。


這些水份主要來自飲水 1000~1500 ml 和攝入的固態或半固態食物所含的水份。體內氧化過程中生成的水份(內生水)約 200~400 mL。


正常人攝入的水份和排出的水份基本是相等的,人體每日排出的水量就是需要的水量,約 2000~2500 mL。


對於重症患者而言,一個不能進食的成人如果沒有水的額外丟失,除去內生水,2000 mL 就是最低生理需要量。


制定補液計劃


1. 量入為出:患者在就診前的失水量一般是根據患者的脫水錶現進行估計,不很準確。患者就診後,應準確測量並記錄失水量,以後的繼續失水量就應該按照記錄的失水量進行補充,丟失多少,補充多少。


2. 補什麼?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用:


(1)體液常用:血製品、血漿、右旋糖酐、聚明膠肽等;0.9% 氯化鈉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等;


(2)補充熱量常用:10%葡萄糖注射液等;


(3)功能性液體糾正酸中毒常用:5% 碳酸氫鈉或 11.2% 乳酸鈉等。


3. 怎麼補?


具體補液方法如下:


(1)補液程序:先擴容(先用晶體液後用膠體液),然後調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


(2)補液速度:先快後慢,通常 60 滴/分,相當於 250 ml/h。


需注意的是,心、腦、腎功能障礙者補液應慢,補鉀時速度應慢;搶救休克時速度應快,應用甘露醇脫水時速度應快。


補充液體的順序


總體原則:「先鹽後糖,見尿補鉀」。


體液的丟失主要是胃腸液、血或血漿,而這些液體是等滲的,因此,為了恢復血容量,就應當用等滲的液體來補充。


葡萄糖注射液雖然也是等滲的(10% 葡萄糖是高滲的),但進入體內後迅速被代謝為二氧化碳和水,達不到恢復血容量的目的。


脫水患者鉀的總量不足,但在缺水的情況下,血液濃縮,患者的血鉀不一定降低;


再額外補鉀甚至可能使血鉀升高,引發高鉀血癥。因此,只有患者尿量達到 40 ml/h 以上時,補鉀才是安全的。


安全補液的監護指標


1. 頸靜脈充盈程度:平臥時頸靜脈充盈不明顯,表示血容量不足;若充盈明顯甚至呈怒張狀態,表示心功能不全或補液過多。


2. 脈搏:血容量減少會導致心率加快,補液後脈搏逐漸恢復正常,表示補液適當;若脈搏變快變弱,則預示病情加重或發生心功能不全。


3. 中心靜脈壓(CVP):CVP 是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靜脈胸腔段的壓力。它可反映患者血容量、心功能與血管張力的綜合情況。


CVP 的正常值為 5~12 cm H2O。其一般與血壓聯合動態觀察,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1)CVP 和血壓同時降低,表示血容量嚴重不足,需要加快補液;


(2)CVP 降低而血壓正常,表示血容量不足,需要適當補液;


(3)CVP 增高而血壓降低則表示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對過多,應減慢補液並給予強心藥物;


(4)CVP 增高而血壓正常表示容量血管過度收縮,需要使用舒張血管的藥物;


(5)CVP 正常而血壓降低,則表示血容量不足或心功能不全,應做補液試驗,即 10 min 內靜脈注入生理鹽水 250 ml,若血壓升高而 CVP 不變,則為血容量不足,若血壓不變而 CVP 升高,則提示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


4. 尿量:患者尿量是比較直觀的指標,尿量正常表示補液適當。


5. 血乳酸:血乳酸是休克早期最敏感的指標,血乳酸高於 2 mmol/L 稱為高乳酸血癥,高於 4 mmol/L 即為乳酸酸中毒,血容量不足會導致血乳酸升高,因此血乳酸也是反映血容量的一個指標之一。


PICCO 補液


PICCO(pulse contour cardiac output)技術是經肺熱稀釋技術和脈搏波型輪廓分析技術的綜合,用於進一步的血液動力監測和容量管理。


近十年來,PICCO 被認為可以作為預測心臟前負荷及液體反應的良好檢測方法。


通過 PICCO 監測指導補液量可以應用於重症肺部感染、重型顱腦損傷、肺水腫、ARDS、感染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等等患者的液體管理,尤其適用於需要補液卻合併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