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气重,从心理学上映射什么?

毛毛哥哥60173822


怨气重,映射出“怨天尤人”的心理。

诸如,职场不顺,家庭不和,经济拮据,债务缠身,精神抑郁,萎靡不振等等都可能导致怨气重,怨恨命运不济,怨恨错失良机。

“没有人比我更倒霉了”。谁都有过陷入消极情绪得不到解脱的经历,似乎烦恼、压抑、失落,甚至痛苦总是接二连三地袭来,于是频频抱怨生活对自己不公平。这实际是普通心理,我也有过,不足为奇。

其实,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想让自己生活中不出现一点烦心之事几乎不可能。凡事只停留于发牢骚讲怪话上,是再轻松不过的事,但它于事无补。

从心理学角度看,抱怨中能得到片刻的安慰和解脱。“情绪转移法”暂时避开不良刺激,把注意力分散了出去,减轻了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冲击。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结果却因小失大,让自己无形中忽略了主宰生活的职责。


楼上风雨


前段时间北京民航总医院杨文医生不幸成了行凶者孙文斌宣泄怨气的对象。

杀人犯孙文斌做过印刷排字工人,后辞职,先后做过养牛、养猪等营生,但都赔本,后来还离了婚,目前属于无业人员,在外面租房子住。


跟他共事过的一位员工称,孙文斌:“不太爱说话,也不惹事”。

从孙文斌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事业一直都不怎么顺,表面不说话,也不惹事,但其实他内心的积怨已经越来越深,只等着一个宣泄口来发泄他全部怨气。

这时候他95岁的老母亲病了。

95岁的高龄,她身体的抵抗力、免疫力已经大大下降,但他们一家却要求医院无条件治好他们母亲,否则就是医生的失职,医生就该死。

结果治疗情况不乐观,于是斌就把屠刀割向了杨文的脖颈。

从头到尾,孙文斌本人就没有反省过自身的问题,工作不顺就抱怨社会,他妈治不好就抱怨医生,总觉着自己受到了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对待,周围人都欠他的。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受害者心态,他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客观环境,并将自己与整个世界对立了起来。

在他们的世界中,自己就是“受害者”,他人或是外界就是“加害者”,如果长期处于这种受害者心态中,自身的怨气就会越来越重,进而变得自大、自私。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逃避自我责任的行为,然后走进了自欺欺人的死循环。

在美国亚宾泽协会所著的《别找替罪羊:如何跳出自欺欺人的思维盒子》一书中指出我们要跳出这个盒子,就要通过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自己和他人:

首先,要进行自我质疑。当我们产生愤怒的情绪,想将一团糟的责任归咎于他人时,就需要自我质疑,它可以帮自己更客观地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

其次,要改变自己的关注点。不要关注别人做的错事,关注你自己能做什么正确的事;不要担心别人是否会帮助你,而是要关心自己能否帮助别人。

最后,要学会进行责任转换。在一个团体中要明确自己的角色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自己的所作所为,把关注点从自我转移到双方的共同目标上。

学着去做到这几点,可以避免自己把自己塑造成“怨妇”。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生活一地鸡毛,并不是别人的原因,而是我们一手造成的。

而那些从不反省自己,觉得自己受了委屈报复社会的人从来都不值得同情和怜悯。


决策心理猫


任何一种行为,背后所折射出来的,都是人格。怨气重的人,负能量满满,出口必是挑剔,指责或者抱怨,一般以下几类人格的人会比较容易出现这种行为。


1.自居受害的消极人格


这类人总感觉到无助和无望,它最大的特点在于总是感叹,抱怨和懊悔当下的处境,并认为这种处境永远不会发生改变。


在人际关系中,当一个人在潜意识总将自己置于“受害者”或者“弱者”的地位时,就会经常产生被别人“迫害”的感觉,自然,也就产生了对他人的很多怨恨的情绪。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程度不同的自居受害人格,最典型的例子是:我们总是认为是别人“惹”了自己生气。换言之,是别人做了某事,做得不对,“伤害”了我们,所以我们才感觉到愤怒或者委屈。


当一个人这样想的时候,其实就将自己置身于受害者或者弱者的地位了,这种思维逻辑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逃避责任:我的情绪不由我自己来负责,而是由“你”来负责,因为“你”惹了我,所以,“你”必须道歉,否则我就会一直生气....



一个人不能也不愿意为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买单,而将这种责任推卸到他人那里,本质上是一种依赖的心理,自然也算不上人格独立的人,这样的人,一般怨气十足,因为他们总是无法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毕竟,依靠别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件事,实现起来太难了。


2. 完美型人格的人


在成长不够的完美型人格的人里面,会有很多挑剔的人,这些人,总是睁着一双雷达眼,时刻盯着自己和别人还不够好的地方。这样的人,常常因为追求“完美”而挑剔,又因为挑剔引发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里对方的不满,最后,又因为对方总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来,而怨气冲天。


没有人愿意和挑剔的完美主义者生活在一起,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这类人总是怨声载道,因为在他们的“完美”标准里,没有谁能经得起推敲。大多数完美型人格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强迫,当事情或他人没有按照他们潜意识里设计的轨道行走时,他们就会产生很多抱怨。


3. 妄加批判型人格的人


“贴标签”是这类人最常用的人际相处模式,他们特别爱从自己认定的角度衡量别人的好坏和对错,当然,大多数时候是错的。这类人往往比较固执,其思维模式僵化、固着,习惯自我中心,用单一的标准衡量世界。自然,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得到的都是挫败感,而这些挫败感则会激发他们的怨气,让他们抱怨连连 。


他们的很多方式和完美型人格的人类似,都是一样的挑剔,但是也有一些区别。完美型人格的人更关注不完美的部分,而妄加批判型的人则更加顽固和挑剔。


顺便说一下,之所以他们这么喜欢给别人贴标签,喜欢评判别人,其实本质上是因为他们内心需要“确定感”,这种确定感属于安全感的范畴,而确保确定感最好的方式,就是“掌控”别人,也可以说,控制他人,是最简单的提升掌控感的方式。而抱怨别人(其潜台词是通过抱怨,让别人改正),正是控制的手段之一。


所以,这类人往往也是天天怨气冲天的人,因为事实上,他们越想掌控,往往越无法掌控。


不管是哪一种人格类型,怨气大的人一般来说都是比较消极的人格类型,他们有消极人格常用的消极性思维,内心缺少力量,潜意识里缺少真正的安全感和掌控感。所以,他们都是人格不够完整的人。


事实上,没有人格绝对完整的人,区别只是在于程度的不同,而作为一个人的成长,就是要从人格上不断完善,包括认知的迭代提升,思维方式的转换,行为的替代等等。


我是“有梦想的唐糖”,天蝎女,感性与理性并存,厌恶伪、毒鸡汤,热衷深度剖析,专注个人成长。享受直面真实的“痛”与“乐”。热爱心理学,望以个人微小之力为火种,燃心理学之大火。欢迎互动,欢迎点赞,欢迎打赏,欢迎关注....

有梦想的唐糖


一对新人在婚礼上,主持人荧幕上准备播放爱情成长记录,却是“新娘和新郎的姐夫出轨的视频”,而这一切是新郎的安排。

这是近日发生在一场婚礼上的事情,现场上新娘面对这个事情,和新郎大声争吵,甚至打在一起,好好的一场婚礼变成了闹剧。

而让新郎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他之前就知道了这个事,掌握了视频,内心中对新娘充满了怨气,用这种方法来“报复”新娘。

那么,新娘真的是那个无理取闹的人吗?答案,并非如此。之后,新娘把新郎曾经与她的聊天记录公布,原来新郎经常对她家暴,导致她产生了抑郁。新郎的姐夫看到这个事情,多次安慰她。情感错乱中,出现了感情转移,就有了那个视频。

新郎的怨气中,看不到自己家暴新娘的痛苦,只看到了自己的委屈。当然,更看不到这个事情发生后,带给他姐姐、父母的伤害。

怨气,在心理学上映射的是什么?

怨气,是一个人面对自己无法得到满足或者遭遇到伤害时,没有得到化解时,内心逐渐积累的负面情绪。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叫作,行为-认知之间的联系感。意思是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着认知作为支撑。

怨气,也是如此。就像上面这个新闻中,新郎对新娘的报复行为,就是在他觉得“新娘不爱他,才会这样”的观念。于是,产生了怨气。

而真正产生的原因是,他之前对新娘的家暴,想要控制新娘的心理。现在得不到满足,就觉得对方背叛了自己。

很明显,怨气产生的时候,人已经是不理智的,他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只是一味地去追究对方的错,和给自己带来的伤害。

当然,他这个怨气只是来源的一种。生活中常见到的,还有以下几种:

1、被他人长期针对、责骂,而自我不敢反抗,内心产生怨气。

2、觉得自己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没有人能够看到自己的付出,心理巨大落差产生的怨气。

3、自己觉得应该得到的,但是他人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内心产生怨气。

生活中,家庭常见的怨气解读

相信,很多新手爸妈的情绪都是复杂的。家里多了一个小成员,这是开心的,占比不足3成。因为这个小成员而引起的纷争,这是痛苦的,占比超越7成。

这其中,最大的怨气就是产生自宝妈关于宝宝和家里人产生分歧,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心里产生了怨气。而因为这种怨气又和老公产生了争吵。

1、婆婆的老经验与宝妈的矛盾

我们都知道老人如果帮忙带孩子,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什么都不懂,这样容易把孩子伤着...”。老人总觉得自己经验丰富,而媳妇什么也不会,所以各种数落和指责,那些话,让媳妇的内心,怨气一天天加重。

2、老公的甩手掌柜

很多宝妈在生了孩子以后,都无奈地选择在家带孩子。那么老公变成了家里唯一工作的人,压力很大。每天下班回家,基本上对孩子“不管不顾”,起码宝妈心理觉得老公没有和自己平摊带孩子的重任。所以,对老公的埋怨也是一天天加重。

如何来面对自己内心的怨气

怨气,每个人都会有。只要能够及时得到缓解或者发泄出来,这种负面情绪不会长期积压,那就不会对一个人的心态造成很大的影响,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两分钟

当产生怨气的时候,不要着急的指责对方。先让自己深呼吸一分钟,然后什么都不去想,冷静一下。因为,人在怨恨的时候,做出的决定很大程度是错误的。

2、换位思考,事情的对与错

自己觉得自己受委屈了,对方不应该这样。那么,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是对方,遭遇了这个事情,是不是也会如对方一样。把事情的对与错理清楚,而不是一味地纠结。

3、超越现在的自己

大象走在路上,不小心把蚂蚁踩到了,会和蚂蚁说对不起吗?我想不会的。但是,蚂蚁会有怨言吗?我想也不对的。理由很简单,两个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人的怨气,也是这样的。当你的能力和价值很高的时候,别人的言行,对于你来说,已经不足以影响你的心态了。


木林谈心理


1、家中说了算的人,一般来说事无巨细都掌控在自己手里,看不惯别人做事的方法,觉得都不如自己,因此都要自己来,当然是承担事情最多,也最辛苦。可往往这样的人,外表看起来强悍,内心极度渴望被认可,只是他(她)谋求被认可的方式就是拼命做事与操心,可往往事与愿违,越是这样越得不到认可,于是抱怨便成了一种不满足的常态。

2、是自我信念局限的人,就是那种自我条框很多,不能接受新的事物,自我选择很少,当他人去做了他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可居然还成了,还没被限制或惩罚的时候,对没有惩罚这样行为的人或机构会产生很深的怨气。

3、没有选择的自由,同时又没有改变的动力的人,怨气会比较重,由于没有选择的自由,或者说自我设限导致没有这份自由的时候,往往寄希望于他人的改变,比如说改变老公、孩子、领导或者周围的境遇,改变那些变成自己想要的那样,可同时发现无力改变的时候,就会升起那份怨气,你们怎么可以如此对我,我是一个受害者。

以上只是说了怨气重的人的三个常见形式,总结起来怨气重的人从心理上来说,内心是无力的,限制条框较多,受害者心态,不愿意改变,关键的重点在于自我还没有觉察,并不知道这样的状态的起因都在于自身,他们如同唐吉坷德那样,用坚持不懈的不断抱怨,妄图通过这样不断的向外释放怨念来得到自己想要的,然而这样充满怨念的人,往往使得周遭的人从同情到厌烦到远离,于是他们便又再次感受到自己付出得不到回报与认可,更加怨天尤人,陷入自己布下的痛苦深渊之中无法自拔!

作者:曹蕾,一转之念平台专职心理咨询师、心灵成长讲师,所授课程有:《幸福密码解析》,《生活与工作平衡》,《婚姻关系和谐之道》,《做孩子的好导师》《NLP智慧语言模式》,《做情绪的主人》等。

一转之念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由多位心理学家、企业高管组成的一个心理、管理咨询类平台,此平台致力于用最简单、直接、有效的管理、咨询方式,解决有关于个人(情绪、职场、婚恋、亲子、成长)、团体(学校、企业、组织、社团)的困扰。


一转之念


一个人的怨气重,映射出他的现实生活不如意,体现其言行中。

有的人过得不好,怨气越重。

有的人过得不好但是想得开,会越来越顺心。正能量的人大方向对了,一顺百顺。

1、比如家庭主妇。

所谓主妇,就是在家带孩子、买菜做饭、家里大小事物一把抓的人。

既要照顾好一家老小的胃口,又要带好孩子健康成长,还要教育孩子……

若是付出了没有被认可,反而被指责在家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心里积压着怨气肯定重。

他们不知道,女人在家里忙得没有了自己的小圈子,出去和朋友聚会也是难得。

久而久之,人也苦闷起来,生活仿佛就是如此,最终她会变得苦大仇深,怨气重了,唠叨就成了家常便饭。

“怨妇”由此开始,越怨越多。可见,适时排解压力,互相理解尊重是多么重要。

还有一种女人,与公婆关系不好,张口便说“我公婆如何如何不好。”这些都是折射出她的现实生活状况。

2、每个家庭里,都有一个经济顶梁柱。

ta在工作中所受的压力,没有人帮他缓解,也会怨气积累。

辛苦了一天,回到家,稍微不顺眼便说这道那。

遇到体贴的丈夫或妻子,会认为ta工作辛苦累得。

遇到脾气暴躁的,则觉得出去赚钱回家就可以横了?争吵不休,怨气愈来愈重。

3、比如学生。

读书作业多,考试前不停地刷题,成绩还不一定理想。

如果这时候父母家人,非但不理解和鼓励,还加倍指责,他的心里将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

无论哪一类人,心里的怨气,都不是朝夕行成的。学会换位思考,互相理解、体谅才是化怨气为正能量的重中之重。






清心一栈


怨气重,从心理学上映射什么?我认为怨气重的背后,反应了一个人不能正视自己,也不能客观的看待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

如果深入剖析主要有这么几种心理:

一、怨气重是一种为自己开脱的心理,是一种不想承担责任的心理

把所有的责任和解决不了的问题,都推向别人或者归咎于某种原因,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心理,怨天怨地怨别人,就是自己没有问题。

二、怨气重是一种转移问题的心理,把包袱甩给别人

问题不在我这里,这个问题我就不用管了,而是应该别人为之负责,应该别人来解决,总之和自己没有关系。
<strong>

三、不愿意客观面对问题,是一种逃避的心理

面对产生的问题,不能正确评价,从而也就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和解决。总是在错误的认知里面来回折腾,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四、是一种宽以待己,严以律人的心理

既然都是别人的错误,别人的原因,或者就是天意,总是能为自己犯下的错误合理的找到理由。所以当发生事情的时候,就不用多内疚,不用多惭愧,自己最先原谅自己。而对待别人,就不一样了,因为错都在他们身上。
<strong>

五、让自己处于一种看起来很弱很无辜的状态,希望别人多同情自己,多关注自己

都是别人或者命运的原因,导致自己今天的不幸福,不走运,那么既然都是你们的错误,自己内心就觉得自己很可怜,就会自怨自艾,而且也希望多获取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和关心。

六、为自己的不努力,不成功,为自己现在出现的一切问题找借口

不是自己的原因导致现在的自己贫困,导致的的无能,导致的自己的失败,导致自己的单身,导致自己的一事无成,都是现实所迫或者别人造成的。

总之,怨气重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是一种负面的心理,当把一切问题甩给别人的时候,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只会怨气越来越重。放下怨恨,直面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如果你认为有道理请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我,我是“幸运树下等你”关注心理问题,谢谢!


<strong>


心理幸运树


一个怨气冲天的人,往往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不愿承担责任的人;喜欢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的人;所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倒霉事都是别人的过错造成的;怨天尤人,责怪这个世界对自己不公;满身的负能量。

通常遇到这样的人,我们是有多远离多远的,毕竟现在这个社会给了我们太多压力,我们已经被生活折磨的筋疲力尽,再跟一个浑身上下全是负能量的人作朋友,这日子可能就没有办法过了。

身边有这么一个同事,长的真心不怎么好看,但是每天都是浓妆艳抹,还十分的自恋,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老天给了我杨玉环的美貌和身材,却把我放错了朝代。

你敢说他不漂亮,她会立刻反驳你。

“就你好看?你们全家都好看?这要在我们大唐,敢这么放肆,分分钟我灭了你。”

是不是很搞笑?生活不易,全靠演技。

怨气重的人,还特别喜欢说脏话,这个傻X,那个王XX……

单位一个同事,埋怨单位工作太多,把自己在外面的私活都给耽误掉了,然后工作不忙了,他也没有私活了,还是骂,单位把自己整疯了,连个活都接不上,生病住院了,说医药费太贵,自己承担起来太吃力,非要让单位当工伤报销医药费,包括跟朋友去吃个饭,不小心把油点子撒到衣服上了,开口就是:“都是你,非要叫出来吃什么饭?还把衣服弄脏了。”

这样的人,很难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也体会不到开心快乐,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拉着一张脸,皱着一双眉,一双愤世嫉俗的眼睛,一张骂人不怕累的嘴。

这种人气不顺,所以也老爱找事。远离这样的负能量,才能让自己快乐起来。


鱼得水


怨气重,其实就说这个人表情比较沉重,感觉心事重重,动不动就发脾气,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但是心理上并没有怨气这个词,这个词汇是民间用来形容不可描状物的,比如魂魄。这些有怨气的就是自己本身的欲望没有满足或者实现,导致它还继续存在,在我们身上,其实也存在着这样的心理。


当我们长期处于一个压抑的环境中,一直想脱离这个环境而不得,这样就会导致我们从内心深处反感这样的环境,我们对这个环境越来越气愤,越来越讨厌这个地方,也越来越排斥这个地方。比如说我们的原生家庭,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出现心理疾病都是因为原生家庭不好,不和谐,但是原生家庭是我们一生都逃不过去的,所以只能面对,只能有怨言,时间长了就会产生一种所谓的“怨气”,这个怨气是慢慢积累的。


在职场上其实也是这样子。当我们的领导天天对我们发脾气,冲着我们大吼大叫,我们肯定当时不会去反驳,但是事后这种对领导的不满的情绪肯定会很多,当这种不满的情绪越积越多的话,就会成为埋怨,时间久了就成了怨言了,你跟领导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大。


所以,所谓的怨气其实都是心理上由于不平衡的原因造成的,这些原因可能你发现了也可能你没有发现,总之,他严重影响了你的外在的状态,给别人一种特别冷漠的感觉和气氛。


要解决这种怨气,让怨气消失的话,就得找到这个事情的根源,不然只能治标不治本,要从根本上去解决。欢迎关注题主,每天发点心理学知识。


明辨先生的恋爱婚姻路


生活中常见怨气重的人,就算是工作中的同事,也会有一些人习惯性的抱怨。领导安排加班,他抱怨加班辛苦;领导安排休息,他又抱怨休息无聊。领导不看重他,他抱怨怀才不遇;领导看重他,他又抱怨辛苦不值。

在家里也是如此,有些人经常抱怨父母管的太多,可父母不管他的时候他又抱怨无法生活。

在心理咨询中,遇到一些习惯性抱怨的来访者,他们的表现是一边抱怨我不够巨细摩遗地理解他,一边又每次都来找我做咨询倾诉烦恼。亲,你这是典型的小孩心理啊。

怨气,即怨恨的情绪。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所有的情绪,都代表着内在和外在的不平衡。而怨恨的情绪,追根究底,是一种缺乏理解和被看到的需要。

现实中,当人们认为他们的应得与既得不能平衡,就会产生怨恨的情绪。这种情绪在本质上,是呼唤看到、关注、呵护、理解和爱。

爱抱怨的人,并不会对自己有多么认同,他们在面对自己的时候,也有诸多的不接受。因为在成长中,缺少足够的接纳和认同,所以他们不仅没有学会认同自己,也不会认同别人。

怨气重,负面情绪多,生活中缺乏掌控的事件多,这个人的生活会很不如意。幸福感,不是别人眼里看到的情况,而是个体内心的感受。当他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味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外在的迎合,怎么会不处处碰壁?

假如怨气重的人愿意改变这个状态,他们可能通过精神分析流派或者认知行为流派的心理技术,来达到疗愈内在的目的。生活中处处都是阳光,钻牛角尖的不舒适被很快被这种温暖阳光的包围所化解。

这,也是心理咨询的一些意义。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几盏明亮的灯,愿我们做那盏指路的灯,帮助更多的人,走到被爱和温暖包围的人生之路上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