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再次发声,中医药是否能够就此正名?

锺舒漫shersher


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团队经过多年攻坚,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屠呦呦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也就是她获得诺贝尔奖的主要成就,那就是发现,提纯,纯化了这个青蒿素。使青蒿素能够得以广泛的临床应用,造福人类。

屠呦呦她的过人之处在于获得极大的荣誉以后,她没有停止不前,而是在继续新的长征。她最近公布的这项研究成果是有关青蒿素耐药性问题的。耐药性是在抗菌素领域更加广泛,更加难处理的一个问题,但是屠呦呦在青蒿素耐药性机理方面研究取得了突破。青蒿素是抗疟药,也就是抗寄生虫的,同样存在耐药性的问题,他们的这一研究,对于疟疾的持续治疗,甚至消灭疟疾,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它的耐药性产生机理,必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产生机理研究,会有一定参考价值。

另外在老药新用方面的研究,青蒿素对于红斑狼疮的治疗,红斑狼疮是一个自身免疫性的疾病,也是一个顽疾,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如果在这方面的治疗能有突破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成就。

祝贺屠呦呦的研究团队!也预祝他们取得更大的成绩!

关注“药物咨询师军”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若有其他问题或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一起聊基因


如果中医药到了需要通过行政的或者名人表态来正名的地步,那么,中医药真的就需要正名了。

屠呦呦再次发声,中医药就此正名?就此问题,做几种解读,与读者朋友分享。

1、中医药需要正名吗?

中医药存在几千年,功与过,是与非,肯定与质疑,多种视角并存,很正常。尤其是随着现代医学进入中国,两种理论指导下的医学有了对比和竞争。这种竞争不仅能够比较哪种医学更加先进、有效,更好的促进两种医学发展和创新,还能给患者就诊多了一种选择,可以说是一件好事。如果把这种行为视作对中医药的黑化和污名化,是文化侵略,是民族矮化,大可不必。

在竞争中挫败,要么发愤图强,东山再起;要么接受新的认知和方法体系。试图通过正名来改变竞争失败是没有把握重点;也是一种徒劳无益的枉费心机。对于行业发展,没有任何作用。

正名的意思是名声已经不正,需要通过采取措施来改变名声。本题主所提问题其实已经具有承认中医药名声不正的含义---名声不正才需要正名。其实,真的没有必要。如果在竞争中胜出,自然用不着通过行政的或者某个名人的几句表态正名;如果事实证明的确不行,别说名人几句表态,即使国家层面通过强制措施,或者蛮横实行经济制裁,都不能挽救一个失败的医疗体系。

如果中医药到了需要通过政府职能部门机构或者某个名人的几句表态来正名的地步,那么,中医药真的就需要正名了。

2、正名依靠什么?

正名要有正名的正确方法和得力措施。中医药行业也好,其他行业也罢,如果名声出了问题,需要正名,首先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其次才能通过自身努力,在理论认知上、在方法措施上采取行动,并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取得真正有竞争力的成果。用巨大的理论发展和创新成果改变人们对这个行业的重新认识。名声出了问题,行政命令、经济诱惑、名人站台、文化绑架、打爱国牌民族牌等等,都是不着边际的临时举措。没在点子上,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3、屠呦呦再发声的几种解读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A、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肯定中医药,愿望是“让国际承认了中医药疗效”。这是职业身份所在。是义务,也是责任。

B、作为真正的科学家,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相信屠呦呦先生真正理解科学认知的内涵和外延;真正理解分子层级上的药物成分和作用机理。其对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的认知一定会超越常人,言论也会举足轻重。但是,屠呦呦先生越是一言九鼎,发言说话也就越加谨慎。能否像我们自媒体人那样随意发表自己的真实感受意见,这恐怕需要打个问号。也就是说,在某种情况下,屠呦呦先生的发言,未必是自己的真实看法。

C、假设屠呦呦先生对于中医药持百分百肯定的态度认可,屠呦呦先生的再次发声,能否为中医药正名,也得打个问号。毕竟屠呦呦先生是个个人,她的几句话就能掩盖一个名声已经不正的庞大行业?假设这个行业名声已经不正的话。

D、屠呦呦发声的几种可能

1)真的认为中医药最好,胜过现代医学,由衷地发声称赞;

2)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官方需要;

3)中国形象、声誉、传统文化方面宣传的国家需要;

屠呦呦先生再次发声,可以有多方面的解读。同时需要说明的是,中医药与现代医学医药的竞争与质疑并存,很正常。中医药不需要正名。即使需要,也不能通过个人就能为其正名的。即使这个人是屠呦呦先生,也不能。


三月森林


这个问题提得不够好,中医药不需要别人来正名。我们不用那么不自信。走自己的路,做好传承,在传承到位的基础上去谈发展和创新,证明的事情让别人去干吧!

中医药和中医行不行,实质上是两个方面的对比:中医之间的对比。中医西医之间的对比。中医行,中药自然就行。所以下文我主要讲中医和西医。

1、中医之间的对比。古中医和现代中医的对比。古中医和现代中医的对比主要问题是:废医存药,学习内容的取舍。

废医存药讲了100多年了。也有人、有国家真在干这个事情。现代中医舍弃了传统中医很多内容,可以这样说,现在中医学院的学生,只有一点点中医入门知识,并且还没有临床经验。所以现代中医比古中医水平差很远。这是我们下面论述的第一点内容。这和题主问的中药有什么关系呢?有关系,鄙人认为:不存离开中医的中药,中医行,中药就行,中医不行,中药一定不行,注意,是一定不行。

下图是古中医内容——哲学部分的儒释道是明清之后比较注重的。

现代中医只学诊法,藏象(一部分),阴阳五行这一点点东西,且都是浅尝辄止的,没有深入学习。实践方面是几乎没有的。从学习的内容量来说,现代中医和古中医的差距十分的明显,舍弃体而注重用,是舍本逐末,这是导致现在的年轻人看不懂中医的最主要原因。


我们再看一个图——古中医思维导图:天人合一。这部分内容,除图左下角的中医药外,其它内容现在的中医学院几乎不学了,说是文化糟粕。

药材属于地的那部分,对应中医藏象学说的脾胃。所以中药用药,首重调理脾胃,汤食不进了,六不治之一。保得一分胃气,即得三分生机。这是判断一副药合理不合理的重要依据。用药的重要依据不是看症状,而是病根,要找到病根才行,一样的症状,用药很可能大不相同。如何确定病根?没有中医行不行?答案显而易见。

日本人在这方面是吃了大亏的。用所谓的汉方,制成非处方药,吃死不少人。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有个津村顺天堂的公司,小柴胡汤制成颗粒制剂,同时有个叫地滋的教授站台,发布了“津村小柴胡汤颗粒对慢性肝炎有治疗效果”的报告,在日本迅速引起关注。小柴胡汤成了畅销药,舆论认为日本汉方走向现代化。短短的几年里,津村顺天堂便成了日本乃至世界注目的制药企业,财富积累走向巅顶。但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不断爆出小柴胡汤有副作用的新闻,1991年4月日本厚生省向医师、药剂师下达了要注意小柴胡汤导致间质性肺炎的通告。1994年1月~1999年12月报道了因小柴胡汤颗粒的副作用发生了188例间质性肺炎,其中22人死亡。结果津村顺天堂1997年破产,2000年津村顺天堂社长津村昭被判刑3年。

这是一个典型的“废医存药”失败的案例。这个案例证明三点:A、中药是有效的。B、某些中药有毒,需要医生开处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量和配伍的药才能服用。C、废医存药是行不通的。

是药三分毒啊,中医讲究:一人一方,中药不存在非处方药。这是现实已经被证明了的。

2、中医和西医的对比。中医和西医的对比主要问题是:废中医还是中西结合的问题。

我们先看图:中西医思维对比图:

我们看这个图,中医的思维是系统的,是闭环系统。西医的思维是条理化的,闭不了环,无止境的延伸。中医是三个连接的圆环——天地人的闭环。西医是挂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四个钉子上面的串串,这串一串,串一串,怎么也串不成一个同心圆!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无穷尽也的感觉哈!

中医和西医的优劣对比,愚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A、指导思想不一样。中医讲究系统,关注点在病根,从症状找到病根。西医只注重症状,不注重为什么引起此症状。优点:中医能治根(标本兼治),西医能迅速解决病人当下的病痛。

B、中医是联动治病,西医是定点治疗。中医联动治病就是五行生克思想的母和子的联动关系,头疼可能从手下手,从脖子下手,从脊椎下手,甚至从肚皮,脚底下手,等等。而西医,是头疼了,只关注头,至少不会去关注手。

C、中医是“给出路”,西医是定点清除或者隔离的方法用得多。中医治病体现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治法有八法:汗吐下消和清温补,没有杀法。中医治病采取“给出路”的政策,比如麻黄汤,不是杀敌而是驱敌,即采取发汗解表,打开国门,驱敌于境外的方法(桂枝汤也是如此),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西医治疗方法:隔断(封闭),杀灭,去掉,各种神经封闭针,各种手术,各种抗生素地干,往死里干。

D、中医“粗略”,西医“精准”。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西医是基于解剖学基础上的科学,我们看那些分条缕析的内容,十分清晰明了,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都能尽可能弄清楚,符合广泛推广和运用的特征,在商业化的今天,很容易拿到资金,把技术和产品商业化。中医是粗略的治法体系,并且理论高深,很难普及,也就是,患者的知情权方面,中医比西医差很远。所以不是有人说:中医让人糊里糊涂生,西医让人明明白白死。说得也是有点道理的哈。

说到商业化的问题,这也正是当今西医名声比中医好的一个重要因素。中药是处方药,这是一定的。西药有很多非处方药,药盒上面标明了使用说明,根据自己的情况就可以自己买药。从业人员自然就很多,维护其地位的人自然就多。

但,市场化程度,与中药行不行,中医行不行没有必然关系。与中医药科学不科学没有必然关系,中医药行不行只与能不能治病有关系。能不能治病?肯定能治病。所以这没有什么好争论的,也不需要正名不正名!不管是屠呦呦,还是师悠悠们说了什么,我相信老人家知道自己在说人话,说自己认为的真话,他们说了什么不要紧的,不用过多解读,每个人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才好。名人不代表权威。权威不代表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7000年的实践,我们如果传承好了,哪里需要“放下手中的活来争论”呢?

结论:中医西医各有千秋,废中医没有必要,也废不了,中医的传承基础和市场需求还在,有很多很多人在做传承中医的工作。中西结合,或许是一条很好的路,唐荣川(清)老先生在这方面就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传承和发展——在传承好了的基础上,我们再谈发展,现在动不动谈中医药的发展,愚以为并不是什么好事。

少数人对于中医西医,为了蹭点可怜的热点,瞎讲,以点概面,整个一个球筋不懂当骟匠,知道个一鳞半爪,也要来显摆两句,这种哗众取宠的言行是万万要不得的啊。

有的甚至用“断章取义的行为是可耻的”过激言论来讲这个事情。不用这么过激,有事儿说事儿,有理说理,没有理由就不说。那种不把祖坟刨掉不足以凸显自己现代、科学、文化的革命小将的嚣张样子和语气,着实是不知天高地厚,薄情寡恩,数典忘宗。我老人家想问的是:你丫哪里来的底气?年轻人说话做事,谦虚一点还是必要的,科学需要严谨,冷静和热爱,哲学更需要客观和和谐,有理不在声高。

有的朋友动不动现代,动不动科学,究竟什么是科学呢?究竟什么是科学,经常把科学挂嘴上的人,可能并不知道他的真正内涵和外延。科学用哲学来讲就是他只负责不错,不负责全部对。他是方法论,用人话讲就是:科学是指某一学科的学问,是学问的支线,他是线,不是体和面。也就是:放在某一个系统中,行不行,老子不知道。比如阑尾,是食草动物留下的萎缩物,人不吃草了,所以西医认为无用,曾经有几年,西方国家的小朋友,一生下来,就割掉阑尾,现在又说这玩意对免疫有作用,不切了。这不是拿活人来做实验么?还比如,扁桃体,总发炎,割掉,认为扁桃体是发炎之源。这事儿用屁股都能想明白,是错误的事情:哪里坏哪里病就是哪里的问题?我就不懂为什么到现在医院还在使用这样的错误治疗方法。我一个亲戚,她是部队的,以前扁桃体发炎,后来部队医院给她割了。阑尾割了。55岁开始,啥流行赶不上,流行感冒每次跑不掉。现在62岁,冬天根本不敢出门,夏天都要把窗户关得死死的。口腔溃疡,痛风,便秘,春秋季节皮肤过敏,周身毛病。还好她是高干,退休工资高,国家照顾得好,如果是普通人家,等死啦。

再次奉劝朋友们理智看待此事,如果作为一个学者或者从业者,利益相关者,受益者,独立思考,切不可为一己之私,说昧良心的话,谁又能真正不生病呢?西医中医,都有可能在关键时候救你一命不是?厚此薄彼干啥!就权当多了一个选择,岂不很好?

再次回到主题,愚的结论 为:1、中医药不需要证明。屠呦呦菇凉好样的,不管是用什么办法,中医的方剂启发也好,蒸馏提纯还是化学萃取,都无关紧要,为人类健康做出了贡献,就是优秀。至于她怎么说,听着就好,俺们独立思考。2、中医药不需要正名。想传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想学习,冷眼旁观。别把时间花在无用的争论上面。3、市场化,中医药很难有前途。因为中药不是非处方药。


刘卓易


看到有很多人,包括一些博士学者和专家写了很多理由反对中医。我只想说各位还是继续研究自己的专业去吧,实在没事就歇会儿,毕竟中医对你们来说跨界太远了。您知道培养一个好的中医大夫要多少年吗?您知道要研究明白中医理论要看多少书吗?您了解一位中医给病人看病的思想理论基础吗?您知道药理、药方如何发生作用吗?估计没有几位清楚,可能也不想知道。但我奉劝你们一句,不要像某些人一样,仅从推理角度来驳斥中医,您要有批判它的资格,就必须超越它。也不要说我能吃出鸡蛋好坏还能让我亲自下个蛋不成。那是巧辨,不是科学。

中国古代的文化确实有很多的糟粕,包括本草纲目中有些方子在现代人看来简直匪夷所思,比如用厕筹(自己百度去吧)、裹脚布、洗裤裆的水,想想一定很酸爽。但你要理解那个时代的局限,就像欧洲人过去一直迷信放血疗法一样,连华盛顿都经常用放血疗法给他家的奴隶们治病,但他最后也是死于放血疗法。

近代西方的科技进步拉开了和东方传统文化的距离,非常强势的进行了科技输出与思想殖民。中国的文化不自信从满清末期一直到现代,期间很多仁人志士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改革,并且期望彻底推翻中国的文化架构与政治体系。这里就包括和传统文化有关的一切事物,属于倒洗澡水把孩子都倒出去了。比如对文字的改革,对儒释道理论的批判,再到对中医理论和效用的彻底的否定。

任何科学都从经验中来,再沿着已有的经验不断发展,并且固化成可以传承的知识。尤其是医学,经过几千年的积累,中医对大多数常见的病症有非常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和案例,这当然是年头越长越科学的,像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等这些医学著作,并非像反中医的人说那样都是糟粕。西医的发展也是沿着经验积累这个轨道和思路,只是由于对人体结构的认知理论和中医存在分歧,造成治疗的具体方法手段不一样。比如中医认为人的身体中有经脉和穴位,而西医通过仪器没有发现这些经脉穴位。再比如中医讲养生,西医讲卫生,一个调养,一个保卫,一个先,一个后,区别就很大。

任何医学都无法彻底解决人的生老病死,都只是在用外力帮助人消除、延缓痛苦。最好的办法,就是中西结合,标本兼治。因为无论哪种方法,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和必要性,都有其先进的一面。尤其是中国人,我们都是在古老中医的治疗与庇佑下,不断发展强大起来的,人一定不要忘本呀!

另外,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到孙思邈、李时珍,一代一代的中医医者,为解决病患的痛苦,以身试药,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做着不断的尝试与努力,这种仁心仁术的精神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按照中医的教育,能够成为医生,绝不仅仅因为医术高超,更要有一颗父母心才行。所以我们理解认识中医,也绝不要仅从技术手段上简单的评判高下,更不要过分迷信西医,应当真正的深入研究中医的思想理论,就像古代药房门口的对联写的那样:

但愿世间人无恙,

宁可架上药生尘。

这才是中医真正的精髓所在。




盛世南迦


我就不明白了,现代医学,就是与中医对立的?神经错乱的玩意。中医就不能用现代医学来体现?谁规定了现代医学就是西医?若一直持有这种观念,就会认为中医就像个老古董,一直不会变化,但这完全是你自己不会变而已,别人都在改变,在适应。中国所有的东西一直在变,但传统文化的根本不变,叫万变不离其宗,若宗变了,就很困难,整个思维和行为都会改变,宗,也可以称为祖宗。祖宗都变了,就已不是中国人了,支持中医,也是在传承中华文化,疗效好的,可以用,不好的就不用,这个道理这么简单,为何不懂?一定要分出个中医西医来。我们支持中医,却从不反对西医,反而是西医一直要灭中医。想过其中道理没有?有人说中医是骗人,你那么傻吗,知道是骗人你还去?一个人要有明辩是非的能力,但有人讲所有中医都是骗人,这个能信吗?傻子都不分信了。总之一句话,一个患者生病,哪个医学更好更有疗效就用哪个,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


藏地密码矣


设若如此,那么有个词叫做“事与愿违”,屠老和青蒿素就是一例。

屠老毕竟是那个时代走过来的,有中医药情结,这很正常。不过我们如果仔细去看屠老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以及围绕这个药物命名的争论,恰恰说明,“废医验药”才是我们面对中医药这份古代医学遗产的正确态度。

屠老自己没有意识到,我们如今很多身在科学界的朋友,接受过科学教育的朋友都没有意识到,这是学术研究模式的转换,我们否定了过去的带有强烈巫术色彩的旧医学,转而拥抱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模式。比如前几天,我跟一位青年天文学家见面,他劝了我半小时别激烈批评中医。(各位,你们看我们数星星的,也有热爱中医的嘛)。我只能说,我不嘲笑热爱中医的人,我只批评热爱中医的思路。对事儿不对人。因为科学教育的缺失,我们太多人,接受了科学知识,却没有意识到这里的科学思维方式的颠覆。古代医学vs现代医学(不是中国医学vs西方医学),所以我说,讨论中医问题,必须要研究医学史,医学史包括中国和西方古代医学的历史,以及现代医学的产生过程。我们学习现代科学,其实思维方式比具体知识本身更重要。

其实,我们现代的教育界、科学界、科普界,也正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比如《中国公民科学素养基准》,就指出,在知识之上,还有方法、思想、精神,并且我们要能够把学到的科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认识中医药,就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公共事务。

我们且看看这一段描述:

屠老当年的工作确实很辛苦,从两千多方药里,提出了数百提取物。又是读葛洪《肘后备急方》得到了灵感,最终从几十种备选品种找到了“青蒿乙醚提取物去掉起酸性成分剩下的中性部分”。我们看,这个提取、制取和验证过程,其实都是现代科学方法,其结果是现代化学药物。

所以说,如果屠老的初衷是“让国际承认了中医药疗效”,但她的工作恰恰证明,传统方药其实根本无效,现代化学方法制取的成分(在方药中并不存在的成分)才有效。事与愿违啊。

不过这也没什么,这才是科学工作的伟大之处。科学工作,不管你最初抱着什么样的想法,只要你按照科学思想的指导去工作,最终出来的结果,是指向事物的本质。它可能推翻了你的“初衷”,因为事实不随我们的祈愿而改变,事实就是事实。而科学工作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帮助我们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包括创造和发明本来可能不存在于自然里的新事物。比如青蒿素。

这样的事儿,在历史上也发生过不止一次了。比如伟大的天文学家开普勒,他也是名声在外的占星术大师,他是占星术的支持者兼批评者,什么意思呢?他做出了很多次成功地预言,比如饥荒、战争、政变,然而他认为,占星术的基础是不可靠的,他积极研究天文学,试图为占星术寻找更坚实的物理基础。

然而他的天文学研究结果证明,传统占星术所依赖的基础并不存在,古人对宇宙的认识都错了。包括同样为天文学家兼占星大师的托勒密对宇宙的认识都错了。在开普勒之后,没有天文学家再去相信占星术了。占星术变成了小圈子,变成纯粹的生意。

再比如,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很多人说他早年相信科学,晚年相信了神学(所以我们要相信神学不要相信科学,对不对?不对,哈哈),其实他从小就是基督教徒,那个年代欧洲人统统统统是基督教徒。而且他研究科学的初衷,就是为了证明上帝的伟大,这种思路称为自然神学。可是呢?牛顿物理学的建立,让科学家们发现,要解释这个世界的运行,不需要上帝这个假设了。

所以,热爱占星术的开普勒亲手摧毁了他试图寻找的占星术的基础。热爱上帝的牛顿亲自为我们提供了否定上帝的物理学工具。事与愿违,从事科学工作,就是这么可怕。

所以很多人讨厌我们谈科学,也就可以理解了。因为科学在建立的过程中,在拓展自身势力的过程中,不断地摧毁我们当初幼稚天真的美好想象,让我们进入前人从未探索过的陌生荒原,那里没有温情脉脉的虚假关怀,一切都得我们重新建设。

这种科学工作模式的颠覆,才是我们为什么科学革命称为“革命”的原因,是现代区别于古代的根本特征。

谢谢支持中医药的屠老,因为她亲自提供了否定这种古代医学模式的有力证据。


松鼠老孙


咦?年初这档子事怎么再被提起。

青蒿素的发现走的是化学药发现的经典路子,跟中医完全无关

有关青蒿素,最为坚实的事实是,青蒿素的发现跟中医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无论作为发现人之一的屠呦呦如何看待。

因此,青蒿素可以有效治疗疟疾,屠呦呦因此获得诺贝尔奖,也跟中医没有半毛钱关系。

有关青蒿素的发现,以及它与中医的关系已经说的太多了。

大致上讲,屠呦呦率先使用乙醚作为溶剂从黄花蒿中萃取到高度抑制疟原虫的成分。

然后,经过几个课题组很多科学家的协作完成了提纯、化学分析、以及后续有效性安全性试验。

从以上过程看,青蒿素的发现重复了很多化学药的发现历程。

从自然物中筛查具有药理作用的成分,然后进行进一步研究,是化学药研发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很多化学药都是通过这个途径被发现的。

所有化学药中的四分之一是从自然物中发现的

据统计,所有进入过临床的化学药物中,约有四分之一是通过这个途径发现、提纯,或者在发现原型药基础上进行半合成改造,或者全合成制造的。

今天我们说两种“神药”作为例子,就是阿司匹林和二甲双胍。

当代第一神药阿司匹林,古苏美尔医学、古埃及医学和古希腊医学馈赠给世界的礼物?

阿司匹林的神奇之处不需要重复,称之为当代第一神药似乎并不夸张。

而这种神药就是来源于我们随处可见的柳树:由柳树中发现提取的水杨酸经过半合成制备而成的乙酰水杨酸。

而柳树制剂止痛消炎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典籍。

古苏美尔人的泥板书,和稍后古埃及纸草文都记载了柳树可以用于消炎镇痛。古希腊医学中也有相同的记载。

人们一直搞清楚柳树为什么可以消炎止痛的秘密而不得,直到19世纪现代化学技术的日渐成熟。

1828年,由法国药学家Henri Leroux和意大利化学家Raffaele Piria从柳树皮中分离提纯出生物活性成分,并命名为水杨酸。

到1852年,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的化学家Charles Gerhart发现了水杨酸的分子结构,并首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水杨酸。

此后,科学家们对水杨酸盐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临床研究,证明它的确具有消炎止痛解热的作用,逐步广泛用于退烧和关节炎治疗。

到1897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用水杨酸合成了乙酰水杨酸,命名为阿司匹林,德国拜耳药厂开始大量生产,此后称为世界上最畅销的药物之一,一直延续到今天。

P.S. 阿司匹林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拜耳,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吗啡、海洛因、杜冷丁等从鸦片中提取或半合成、即后来全合成的鸦片类系列药物,是从植物中发现有效化学药物另一个特别经典的案例。

目前常用的合成吗啡类药物----二氢吗啡酮

继续说回阿司匹林,后来的研究逐渐明确阿司匹林消炎止痛的药理机制和作用靶点,即抑制最主要的炎症介质前列腺素从花生四烯酸合成中关键酶----环氧化酶的活性。

基于这个作用靶点,随后陆续制造了几类几十上百种环氧化酶抑制剂作为有效的消炎止痛临床药物。

可见,阿司匹林的发现才真正是受到古代古苏美尔、古埃及和古希腊医学典籍中有关柳树具有消炎止痛作用的启示。

而屠呦呦说她使用乙醚萃取青蒿素是受《肘后备急方》治疟验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发,因而将青蒿素的发现归于中医药的成果。问题是,"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根本没有治疗疟疾的功效。

如果非得说启发,那也是方法上的启发,不再从黄花蒿(而不是青蒿)的高温水煎剂中提取,改用乙醚从未经高温煎熬的制剂中萃取。

按照屠呦呦的说法,青蒿素是中医药馈赠给世界的礼物。

照此逻辑,阿司匹林这一更大的礼物,是算在古代苏美尔医学、古埃及医学还是古希腊医学头上?

有关鸦片镇痛镇静抗抑郁的记载也可以追溯到古苏美尔、古埃及和古希腊的记载,吗啡、海洛因、杜冷丁、芬太尼等作用更神奇的鸦片类系列神药(神奇到成为毒品)是算在古代苏美尔医学、古埃及医学还是和古希腊医学头上呢?

是其中的哪一种古代医学馈赠给世界的礼物呢?

P.S. 我国历代医药书,比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也都有有关柳树的记载,却没有发现其消炎止痛之功----中医数千年的实践在哪儿呢?

神药二甲双胍,山羊医学馈赠给世界的礼物?

二甲双胍是另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神药,当然首先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石药物之一。

而这种神药的原型药最早是从山羊豆中发现的。

山羊豆随处可见,这种作物作为牧草被美国政府引进后发现,它可以令牲畜发生肺水肿、低血压、麻痹等病症甚至死亡。

到上世纪20年代,这种牧草的毒性引起德国科学家唐累特的注意,发现山羊吃了它后可以发生严重低血糖,甚至死亡。

受此启发,唐累特从山羊豆中提取出山羊豆碱,经研究它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并确定其化学结构是异戊烯胍,这就是二甲双胍最早的原型药。

但是,研究发现山羊豆碱治疗糖尿病导致低血糖的风险很高而且具有明显毒性。

因此,科学家们开始着手改造这一化合物,以异戊烯胍为基础,源源不断地合成出一系列胍类衍生物。

其中,尤以双胍类化合物具有更强的降糖作用,和安全性。

当然,几经筛选,最终的胜出者是今天降糖基石神药二甲双胍。

依照屠呦呦将青蒿素的发现归于中医的逻辑,二甲双胍的发现岂非应该归于山羊医学?

是山羊不惜以身试药馈赠给世界的礼物?

阿司匹林、二甲双胍、鸦片类药物等,最初从自然物中发现的化学药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挣脱枷锁的囚徒


中医药不存在需要正名,而是认可。


中医药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此外,中医中的推拿、针灸、拔罐等手段,也是平日里大家比较常用到的治疗手段。尤其是推拿和拔罐,我相信10个人里面,应该就有8个是使用过的。那么,既然中医确确实实是有效果的,就不存在需要不要正名的问题。

问题的关键在于,认可。

现代医学发源于西方,讲究定性定量询证,而对于中医来讲,是很难办到的。就拿中药和西药来讲。西药可以做到什么病应该吃哪种化合物,每一片药里含有这个化合物的剂量是多少,这个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是个什么情况,发挥药效时在体内这种化合物的浓度是多少,这个化合物剂量达到多少时会有毒性,同时,这个化合物本身在正常服用是有什么毒副作用。

而中药呢?是采用药材煎制。所有的原始草药,在经过水的浸泡和高温煎制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化合物溶解出来,并经过化学反应,生成了其他不知道的化合物。同时还存在药引的说法,药引的不同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此外,煎剂的浓度,喝到体内是如何代谢,如何发挥作用,毒副作用是什么,一概不知。

那为什么得了这个病要用这个药呢?

中医是经验,所有的药材都是经过长期的尝试和积累,才有了今天各种草药的药用。具体的原因可能不清楚,但得了这个病,用这个药就没有错。

那我看的中医,吃的中药为什么感觉没什么效果?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关键在于,中医的教学出了问题,以西方的教学模式来教授中医,大概来讲可能是仅仅入了中医的门,想想在古代,一个中医可以出诊,是需要由老师傅带着,从小从抓药、研磨、临摹药方、再到望闻问切、最后才能出诊。不是中医不靠谱,是现在少有好的中医。

科学家正在不断的攻克中医

这里引用我的另一个问答。目前,越来越多的中药治病机制被科学家所攻克。
青蒿素的发现拉斯科奖、诺贝尔奖,将屠呦呦研究员和青蒿素推向了从未有的高度。

在中医药治疗疟疾的项目中,屠呦呦教授从古典古方中,寻求到灵感。
“醍醐灌顶”: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最终确定了青蒿素能够作为抗疟疾的药物,并通过不断的提纯,得到了抗疟效果最好的部分。这一发现,拯救了世界的无数人。也是验证中医被科学验证最好的案例。
此外,最近的消息也指出,屠呦呦团队在获得诺奖的两年之后,已经针对青蒿素发表了数十篇科学论文,分别指出青蒿素对于肿瘤、白血病、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方面均有比较好的效果。
不仅仅是中国人在研究中药
2017年6月,日本科学家发表文章表示,他们通过反复的进行植物粗提物的筛选,发现了能够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即我们通常说的老年痴呆)的活性化合物。
研究人员通过给小鼠投喂植物粗提物,发现能够改善小鼠的认知水平。并在随后的大脑组织分析中,最终确认发挥实际药效的是一种名为柚皮素的化合物。
这种植物粗提物来自于中草药骨碎补,骨碎补是较为常用的重要,因他能够治疗折伤而补骨碎,因而得名。虽然我国古代就有古籍记载对于痴呆症的认识,以及对于骨碎补的应用,但骨碎补能够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还没有记载。这提示我们,中医药有着广阔的开发空间。

希望中医发展越来越好,中医得以传承,得以受到世界的认可。

是我答的不好吗,你们都不给我点赞。T_T

如有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


TLeeBio


如果谁不懂得历史,不懂得中医药就来谈中医药和西医药的分别能行么?现代的社会什么样的人都有,自己看了一些狗屁不通的书籍,就认为自己是一个万能通的智慧人,就认为天下的任何什么事自己都懂得的了。比如说,有些人把西医和中医的对比,就认为西医药比中医药高级,西医药医人的外伤和内伤是见效很快的,那里不好就会割掉,该丢则丢,该补则补,如果成功了,在几天之内或是十天半月就会好了等等!又比如是医治小孩的发烧,用的是青霉素消毒人体内毒素而让小孩很快的有了好转等等!有了这样的原因,这些人就认为西医药是万能的,中医药就成为了这些人眼中一无是处的废药了!

什么是中医药呢?中医药是经过明朝李时珍对古人医药偏方的真实践和总结所得到的巨著《本草纲目》的来由,中医药就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的草药用来医人的,如果谁对于《本草纲目》的中医药掌握了几分之一,他在现代的社会上就肯定成为了一个赫赫闻名的神医,但是现代的社会,有几个人能精通《本草纲目》自然药物的百分之几呢?如果现代的人没有谁能看通《本草纲目》里中医药的实践和作用,他能如何的把中医药的真功夫真疗效用来正名呢?


九洲灵能


我有一个表妹,因为头晕耳呜,他有点钱他不看中医,在武汉协和就诊花三万多,结果没诊好,医生跟她做了一个手术,现在耳不呜,但是耳朵听不见头还是晕,还有一个我堂姐夫鼻子出血不止,到县医院做了个比方电焊一样把哪个出血的血管焊死,但血止拒了,但是人头疼特别厉害,到处诊到北京有名的医院也诊过没有好,现在以成为废人了,应该中西结合取长补短也是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